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南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10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来自湖南不同县(区)的53个稻曲病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8,将供试53个菌株划分为5个谱系,这5个谱系所含菌株数分别为42、7、2、1、1个,分别占总株数的79%、13%、4%、2%和2%,其谱系I为优势谱系.由此说明湖南稻曲病菌遗传群体有分化,但分化不明显;来自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菌株大多数聚集在同一类.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来源于江苏省徐州市、苏州市、南京市、盐城市和南通市的48个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virens(Cook.)Tak.]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通过Rep-PCR技术,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REP和ERIC对48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以彼此间的带位相似率达90%为界,BOX扩增的谱型被分为4簇,REP的谱型被分为4簇,ERIC的谱型被分为5簇。48个稻曲病菌株接种于感病品种两优培九上,被划分为3个致病力类型,其中弱致病性类型占50%,为优势致病性类型。由于参试菌株遗传多样性值最大(0.55),簇群分类与地理位置显著相关,所以BOX引物较其他两种引物更适合进行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值BOX为0.55,REP为0.44,ERIC为0.42,说明江苏省这5个地区稻曲病菌群体的遗传分化不明显,遗传多样性稳定。江苏省5大稻区48个稻曲病菌的BOX、REP、ERIC簇群分类与地理位置、致病性类型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分析了来自四川14个不同水稻种植区和50个不同籼型杂交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遗传多样性.20对选择性扩增EcoR Ⅰ和Mse Ⅰ引物组合稻曲病菌株可产生40 ~56条DNA带,75个菌株共产生192条清晰可见的DNA带型,其中多态性121条,占总数的63.02%.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稻曲病菌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群体结构,也显示特异性的群体遗传特征;稻曲病菌遗传结构与寄主品种关系不大,没有表现明显的专化性互作;稻曲病菌不同的遗传群体之间菌株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同一遗传群的不同亚群或同一亚群的不同次亚群之间的菌株致病性也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试验条件下,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产生的黄色厚垣孢子萌发,黑色厚垣孢子不萌发.黄色厚垣孢子的萌发能力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急骤下降.变温处理对该菌有性世代发育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在温差大于10℃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多的子座.本文对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厚垣孢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在实验室人工培养条件下,对安徽不同稻区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温度、碳、氮源、PH等对各地区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反映各地区病菌间差异性。研究表明,同28℃时,不同地区菌落生长速率、菌落直径、菌丝鲜重以及产孢量的差异性较大。其中舒城以南地区菌落直径明显大于舒城北部地区。在菌丝鲜重比较中以肥东菌丝鲜重最轻。从产孢量看以舒城和无为的产孢量最大。各地区稻曲病菌在pH值为5-7时,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对稻曲病菌生长及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SA适合病菌生长.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5 -30℃,最适温度均为28℃;pH 4-11适合其生长和萌发,最适pH均为6.病菌在PSB培养液中培养13 d的菌丝干重最大(16.48 mg·mL-1),培养9d的分生孢子数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及温室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来自5个省(市)的10个稻曲病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液体培养特性及对品种的致病力,并用3个菌株对12个水稻品种进行致病性比较.结果表明:稻曲病菌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致病性差异,不同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感反应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供试菌株的固体培养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培养形态与致病力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振荡菌液颜色、产菌丝量与致病力相关性不明显;验证了火焰灼烧表面组织分离法及分生孢子液划线稀释法的单孢分离技术和控温控湿条件下菌丝-孢子混合接种体孕穗期注射接种法,该方法分离成功率及接种病穗率均可达100%,适用于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稻曲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适碳源浓度为2%~3%,黑暗条件、pH4.0~8.0、完全培养基有利于稻曲病菌生长,稻曲病粒浸出液能影响水稻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福建稻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OPG、OPH、OPK等3个系列60个引物对福建稻瘟菌进行了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60个引物中有211个扩增出多态性条带,表明福建省曙菌群体有丰富的RAPD多态性,可为该菌的遗传分析提供大量的遗传标记,对RAPD条带多样性分析发现龙岩江山病圃稻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较简单,有明显优势种群可能影响其抗瘟评定的代表性较说明多点进行品种抗性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对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8 ̄6.3,糖分及光照对孢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28℃,最适pH值为4.92 ̄6.98,菌丝生长对碳源选择性不强,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贮存在田间的厚垣孢子及菌核的萌发能力大大高于室内。其在7、8、9这3个月的萌发能力明显高于其它月份,这一现象与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曲病抗性遗传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经多年接种鉴定,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强抗性的水稻地方品种早光头粳(P1)与感病品种粤B(P2)配置了P1、P2、F1、F2、BC1(F1×P1)和Bc2(F1×P2)6个世代。在水稻孕穗期,对这6个世代单株进行人工接种稻曲病病菌,调查各个单株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稻曲病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第1对主基因的效应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作用次之;第2对主基因的效应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作用不明显;对于该组合,按F2分离世代计算,水稻稻曲病抗性的遗传率为82.84%。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分别测定烯唑醇、丙环唑、咪鲜胺杀菌剂对稻曲病病菌的毒力,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其毒力回归方程。[结果]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331 4X+5.946 5(R2=0.941 8),计算得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EC50=0.06μg/ml;丙环唑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489X+6.175 1(R2=0.982 4),计算的得丙环唑对稻曲病菌EC50=0.09μg/ml。咪鲜胺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116 3X+5.032 1(R2=0.99),计算得咪鲜胺对稻曲病菌的EC50=0.76μg/ml。[结论]烯唑醇对稻曲病菌毒力最高,丙环唑次之,咪鲜胺最小。  相似文献   

13.
国内稻曲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全面概述了国内稻曲病在病原菌特性、侵染源、侵染时期、发病规律、品种抗性、病菌毒性和毒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该病的防治措施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安徽省稻曲病菌菌株与品种的寄生适合度。[方法]从安徽15个水稻种植县(市)采集、分离并随机抽选24个菌株,采用人工注射接种诱病的方法,测定其在4个水稻品种上的致病力。[结果]不同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后,诱发的稻曲病病穗率、平均穗病粒率和最高穗病粒率差异显著,菌株与品种互作特性明显。[结论]试验结果为稻曲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是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在稻曲病菌作用机理和多样性、抗稻曲病资源的筛选以及遗传进行综述,并在抗稻曲病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首先是目前的研究侧重于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多样性。二是在水稻抗稻曲病的生理机制研究较少,进展缓慢。三是抗稻曲病基因的遗传和定位进展缓慢,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克隆还未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