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播种期对不同品种鸡冠花观赏性及结实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播种期对头状鸡冠花和羽状鸡冠花观赏性及结实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两个品种鸡冠花的生育期有显著影响,头状鸡冠花观赏的最佳播期为5月31日左右,采种的最佳播期为6月30日左右;羽状鸡冠花观赏和采种的最佳播期均为6月15日左右。  相似文献   

2.
观察不同播种期对早、中、晚熟3个波斯菊品种观赏及采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观赏栽培,早、中、晚熟3个品种的最佳播种期都为6月29日左右,开花整齐,植株高矮适中,观赏性强;作为采种栽培,中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29日左右,平均产量为 33 kg/667m2 左右;晚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13号左右,平均产量为35 kg/667m2左右;而早熟品种不太适宜在本地区采种栽培.  相似文献   

3.
观察播种期和花期避雨栽培对观赏菜花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30日播种,单株种子产量最高,花期打顶避雨栽培能提高种子的千粒重,避雨栽培能显著降低种子的破损比例和已发芽种子的比例,适当提早播种可降低种子小籽的比例.观赏菜花采种栽培的最佳播种期为9月30日左右,最佳栽培方式为花期避雨栽培,适当打顶.  相似文献   

4.
波斯菊与观赏向日葵轮作栽培技术及观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进行不同播期的种植,观察统计不同播种期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癸的生物学性状影响,建立茶博园波斯菊-观赏向日葵轮作观赏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的生物学性状有很大影响,波斯菊的最佳播种期在5月15日左右,在此期间播种观赏价值最高;观赏向日葵的最佳播种时间为春播,播种时间为4月20日左右,其单株成花分枝数、花期与单株花数都显著高于夏播,具有更高的观赏性;而且这2个时间播种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盛花期正好有10 d左右重叠,因此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在此期间播种可以达到最佳的轮作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太和县2016—2018年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对当地4个小麦主推品种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农0711适播期为10月15—20日,最佳播期在10月20日左右;烟农999适播期为10月10—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15日左右;周麦27适播期为10月15—20日,最佳播期在10月20日左右;新麦26适播期为10月15—20日。  相似文献   

6.
播种期对波斯菊结实和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不同播种期对早熟、中熟、晚熟等3个波斯菊类型采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采种栽培,中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29日前后,平均产量为495 kg/hm2左右,晚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13日前后,平均产量为525 kg/hm2左右,而早熟品种不适宜在长江流域采种栽培.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气候条件变化下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最适播期,研究中早熟、中晚熟、晚熟3个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不同播期与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粱不同播期对株高、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影响显著.中早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15日左右,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5日左右.积温、降水量与播期的关系是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播期对株高的影响是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是最佳播期产量最高,提早和推迟播期产量都表现为减产.积温与产量、降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均呈正相关,但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8.
顶坛花椒种子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提高顶坛花椒种子萌发率的关键技术。[方法]通过顶坛花椒的田间种子萌发试验,初步探索采种时间等技术措施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立秋至白露,采种越晚,种子萌发率越高。其中,8月20日采种的种子萌发率为8月7日采种的2.22倍,而9月5日采种的种子萌发率仅为8月20日采种的1.26倍。经洗衣粉、碱水、湿沙埋藏脱脂催芽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比冷水直接浸泡处理的种子萌发率高,碱水处理的效果最好。撒播出苗率平均为沟播的6.58倍。不同施肥处理对顶坛花椒种子萌发的影响极显著,播种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显著,而采种时间、种子处理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顶坛花椒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直播水稻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个偏早熟粳稻品种盐粳311和盐粳56为材料,进行直播稻种植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对水稻生育性状、产量形成及产量结果均有较大的影响。在当地栽培条件下,2个品种的适宜播期均为6月5~20日,安全齐穗的临界播期为6月25日。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发挥荞麦在房山区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开展了荞麦播期试验,研究播期对荞麦观赏期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山区荞麦春播适宜播期为4月5—16日,花期为70 d左右,初花至倒伏亦为70 d左右,封行至倒伏为60 d左右,盛花至倒伏可以持续60 d左右,观赏持续期最长;夏秋播适宜播期为7月20日至8月25日,植株不易发生倒伏,花期在34~57 d,其中7月20日左右播种最佳,花期达57 d;5月7日至6月9日也可播种,初花至倒伏在21~49 d;6月25日至7月5日不适合播种。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山西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2年在山西省忻州市进行了春玉米4个播期试验,探讨播期对山西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有显著影响。随播期推迟,春玉米生育期缩短,灌浆持续时间延长,籽粒干质量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播期对产量影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播期、千粒质量和秃尖长度对产量起主要作用,千粒质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937 2)。4月25日左右播种玉米,花后光照充足,穗粒数形成较多,灌浆期雨热同季,适合籽粒灌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直播稻播种量对产量形成及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直播稻的播种量对产量形成、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增加,水稻基本苗和穗数增加,但分蘖穗数迅速减少;粒数呈先增加后迅速减少的趋势;粒重变化较小;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播种量增加,基部节间拉长,上部节间变短,抗倒伏能力减弱;穗长变短,穗型变小;单株干重变轻,株型变小,由此确定,最佳播种量为90kg/hm2,产量达8821.5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当前气候变化和夏玉米品种更替的背景下,如何调整品种和播种期以适应当地有效积温的变化对夏玉米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对播期的响应,以期为当地适宜播期和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9年,共选用3个中早熟夏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京农科728(JNK728)、登海618(DH618),3个中晚熟品种郑单958(ZD958)、登海605(DH605)、先玉335(XY335)作为试验材料,并设置6月5日(E)、6月15日(N)、6月25日(L)3个播期,探讨播期对不同熟期夏玉米授粉结实和产量形成等的影响。【结果】播期推迟至6月25日,各品种千粒重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显著降低,产量下降。与6月25日播种中晚熟品种相比,6月5日播种,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分别增加28.81%和16.24%;与6月25日播种中早熟品种相比,6月15日播种,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分别增加18.92%和14.66%。随播期推迟,不同品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降低1.21%—10.62%,中晚熟品种的降幅大于中早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总结实率降低6.25%—19.94%,中晚熟品种总结实率降低8.11%—27.32%,中晚熟品种的降幅大于中早熟品种;不同品种空秆率增高1.42%—14.72%,与品种熟期无关;中早熟品种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变幅在15.91%—20.23%,中晚熟品种收获指数降幅在2.36%—27.69%。不同品种产量与有效积温呈正相关,且吐丝期—成熟期有效积温与产量的关系更密切;有效积温、收获指数、总结实率、全生育期天数4个因素中,中早熟品种的产量与收获指数、总结实率的关系更密切,而中晚熟品种的产量与有效积温、收获指数的相关性更强;中早熟品种的有效积温与全生育期天数的相关性强于其与总结实率、收获指数和产量的相关性,而中晚熟品种的有效积温与产量的相关性强于其与收获指数、总结实率和全生育期天数的相关性。【结论】中早熟品种产量受有效积温限制较小,1 700℃·d左右的全生育期有效积温更有利于保证其较高的结实率和收获指数,进而获得高产;中晚熟品种产量受有效积温限制较大,1 800℃·d以上的有效积温更有利于其产量的增加。在当地气候条件下,6月5日左右播种中晚熟品种、6月15日左右播种中早熟品种,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且提高有效积温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适宜播期,以疣柄魔芋(Amorphophallus virosus)为供试材料,分别以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胶园和光照条件更优的全周期胶园为间作林,研究2016年2月25日(SD1)、3月25日(SD2)、4月25日(SD3)三个播期对疣柄魔芋生育期、叶片性状、块茎产量、块茎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各播期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随播期延后而缩短,SD1与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叶片数和叶柄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叶柄长度受播期影响不显著;常规林下不同播期疣柄魔芋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叶柄长度和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降低,SD1和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平均产量以SD1播期最高,为22.76 t·hm-2,但三个播期间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产量随播期延后而逐渐增加,以SD3播期的产量最高,为10.90 t·hm-2,与SD1差异达显著水平。播期对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在2月25日—4月25日间均适宜播种,适当早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常规成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以3月25—4月25日之间为宜,适当晚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胶园。研究结果可为橡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适宜播期,以疣柄魔芋(Amorphophallus virosus)为供试材料,分别以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胶园和光照条件更优的全周期胶园为间作林,研究2016年2月25日(SD1)、3月25日(SD2)、4月25日(SD3)三个播期对疣柄魔芋生育期、叶片性状、块茎产量、块茎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各播期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随播期延后而缩短,SD1与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叶片数和叶柄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叶柄长度受播期影响不显著;常规林下不同播期疣柄魔芋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叶柄长度和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降低,SD1和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平均产量以SD1播期最高,为22.76 t·hm-2,但三个播期间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产量随播期延后而逐渐增加,以SD3播期的产量最高,为10.90 t·hm-2,与SD1差异达显著水平。播期对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在2月25日—4月25日间均适宜播种,适当早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常规成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以3月25—4月25日之间为宜,适当晚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胶园。研究结果可为橡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不同直播播种期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赣油杂5号的成熟期推迟,花期和全生育期缩短;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逐渐减少;角果长度、角粒数和角粒重表现先增后减;10月15日前播种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10月下旬以后播种处理减产显著。因此,赣油杂5号的适播期较长,最适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期对大千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大千生的最佳播种时间。[方法]以吉林省吉林市左家地区大千生种子为材料,分别在不同播种期(4月29日、5月9日、5月19日和5月29日)进行播种,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其各种生理指标和种子指标。[结果]播种期不同,大千生的生育时期不同,其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形态指标、生理指标还是种子指标方面均以5月19日播种的种子生长比较旺盛,产量较高。因此,认为在吉林省吉林市左家地区大千生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19日左右,即每年5月中旬。[结论]该研究为大千生生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云南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产区的最适宜播期,并从中筛选出适宜不同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引进和本地的6个大豆品种(冀豆17来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徐豆18和徐豆14来自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黄13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滇豆4号和滇豆7号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播期分别为5月21、5月31、6月10、6月20日),研究在云南夏播气候条件下,播期对参试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云南夏播大豆产区最佳播期是5月21日左右。随着播期的推后,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主茎节数和节间长逐渐降低;产量构成因子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下降趋势明显;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脂肪含量反之渐增,蛋脂总量逐渐下降;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降低自然灾害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