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人工促进秃杉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秃杉在不同郁闭度级条件下天然更新调查,低郁闭度级秃杉天然更新6403株/hm2,中郁闭度级2801株/hm2,高郁闭度级1150株/hm2,当进行人工干预将郁闭度控制在0.3和0.5左右的情况下,与郁闭度为0.9的自然状态下经过3年对秃杉的树高、地径、冠幅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郁闭度为0.3的树高、地径、冠幅的生长量分别可增加:610.7%~696.2%、421.43%~866.67%和409.69%~756.28%;郁闭度为0.5的树高、地径、冠幅的生长量分别可增加:82.71%~271.75%、200%~521.43%和89.62%~538.46%,为增加秃杉资源数量,扩大秃杉分布范围,保护好秃杉资源,可在秃杉分布区适当疏伐部分林木、形成适当的林中空地、改善林内环境,有利于促进秃杉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乔木林郁闭度对方竹生长的影响,达到拓展人工种植方竹的空间及提高林地生产率的目的。[方法]在水富铜锣坝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林下种植绒毛方竹试验,设计上层乔木不同郁闭度5个小区,分别采用不覆盖地膜和覆盖地膜2种处理。对种植1年后的绒毛方竹,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丛,分别调查其竹子地径、竹子高度、竹丛株数、发笋株数、竹笋地径。[结果]不覆盖地膜时竹子平均地径2.27 mm/丛,平均高度0.28 m/丛,平均株数5.14株/丛,平均发笋株数3.52株/丛,竹笋平均地径3.92 mm/丛;覆盖地膜时竹子平均地径2.77 mm/丛,平均高度0.33 m/丛,平均株数3.98株,平均发笋株数2.88株/丛,竹笋平均地径4.52 mm/丛。[结论]通过F检验等分析,上层乔木林的郁闭度对种植1年内的绒毛方竹的径生长、高生长、成竹株数、发笋数量、竹笋地径具有显著影响,但通过覆盖地膜,可以减小上层乔木郁闭度对绒毛方竹生长的影响,尤其能够减小上层乔木高郁闭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种源朝鲜黄杨进行引种调查研究。[方法]采用随机踏查的方法对沈阳东陵区、丹东五龙背、大连旅顺口3个地方朝鲜黄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对朝鲜黄杨的引种选择指标及3个种源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地径年生长量、枝径年生长量、株高年生长量、枝数、枝下高、冠型这6个调查指标可以作为引种选择指标,6个调查指标可以整合成2个主成分,分别代表生长特性和树形特性;在0.05显著性水平下,3个种源朝鲜黄杨在地径年生长量、枝径年生长量、株高年生长量、枝下高4个指标上差异显著;大连旅顺口种源和丹东五龙背、沈阳东陵区种源朝鲜黄杨在枝数指标上差异显著,丹东五龙背、沈阳东陵区种源差异不显著;3个不同种源朝鲜黄杨在黄杨冠型上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朝鲜黄杨引种指标的选择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章文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59-12960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多花黄精人工栽植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郁闭度和坡位的毛竹林下套种的多花黄精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郁闭度和坡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根茎总长、根茎直径和根茎鲜重等生长指标,尤其是对根茎鲜重的影响更大,不同郁闭度根茎鲜重表现为0.6~0.80.4~0.60.8以上,不同坡位根茎鲜重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结论]多花黄精人工栽培时要做好适度遮阳和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祁连圆柏人工幼龄林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状施肥方法,通过设置N、P、K复合肥、尿素、磷酸二铵和过磷酸钙4种肥料20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祁连圆柏幼树苗高、地径以及苗高当年生长量的影响.[结果]4种肥料各水平施肥均对祁连圆柏幼树苗高、地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尿素在100 g/株施肥水平时苗高生长量最大,N、P、K复合肥在75g/株施肥水平时地径生长量最大.在祁连圆柏幼树施肥中使用尿素100 g/株,N、P、K复合肥75 g/株,为促进祁连圆柏幼树生长的最优方案.[结论]合理施肥能够促进祁连圆柏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苗龄为2.5年的油松、侧柏无纺布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雨季移植时分为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去袋苗)和保留无纺布容器袋(带袋苗)2个处理,移植1年后,调查移植苗成活率,成活苗木株高、地径、高生长量。[结果]经χ2检验,去袋苗与带袋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经方差显著性F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2个正态总体株高方差差异显著,地径方差差异极显著,高生长方差差异不显著;经t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株高、地径、高生长量平均值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雨季移植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半干旱地区油松、侧柏苗木成活和前期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LED光质对竹柏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竹柏幼苗光合作用特性及补光培育技术。[方法]基于LED光源,研究红光、蓝光、白光对竹柏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1)白光处理下竹柏的生长效果较差,株高、地径、叶片指标均低于红光和蓝光;(2)蓝光处理下竹柏叶片的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叶片具有阳生植物的特性,其中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白光处理高17.51%和24.37%,净光合速率比红光处理高823.08%;(3)红光处理下竹柏地径、株高、叶片数量、叶面积增长量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其中地径、株高、叶片数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白光处理高326.67%、92.75%、100.00%、111.03%,叶面积增长量比蓝光处理高214.29%。[结论]综合比较竹柏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光合作用效果,红光最有利于竹柏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杨爽  江洪  翟秀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135-9140
[目的]通过对辐射强迫下亚热带典型树种秃瓣杜英幼苗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的研究,初步探讨植物对于辐射强迫的生理响应及适应性机理,进而揭示辐射变化对亚热带森林树种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处理水平,即对照组(100%自然光)、弱辐射强迫(39%自然光)、强辐射强迫(16%自然光),对秃瓣杜英不同时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作用参数等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处理梯度对秃瓣杜英株高、地径、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参数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下秃瓣杜英的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组弱辐射强迫组强辐射强迫组,株高生长量在处理前期为:强辐射强迫组弱辐射强迫组对照组,在处理后期无明显变化规律;叶绿素相对含量表现为:强辐射强迫强弱辐射强迫对照组,辐射强迫处理下,秃瓣杜英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均降低,强辐射强迫处理下,秃瓣杜英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显著小于对照组;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和暗呼吸速率(Rd)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综合来说,辐射强迫引起环境因子的变化,对秃瓣杜英的地径和株高生长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生理参数有显著影响,但随着秃瓣杜英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后期其对地径和株高增量的影响不显著,表明秃瓣杜英能一定程度上适应这种辐射强迫环境,在一定时期内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辐射强迫下亚热带典型树种秃瓣杜英幼苗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的研究,初步探讨植物对于辐射强迫的生理响应及适应性机理,进而揭示辐射变化对亚热带森林树种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 3 个处理水平,即对照组(100%自然光)、弱辐射强迫(39%自然光)、强辐射强迫(16%自然光),对秃瓣杜英不同时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作用参数等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处理梯度对秃瓣杜英株高、地径、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参数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下秃瓣杜英的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组>弱辐射强迫组>强辐射强迫组,株高生长量在处理前期为:强辐射强迫组>弱辐射强迫组>对照组,在处理后期无明显变化规律;叶绿素相对含量表现为:强辐射强迫>强弱辐射强迫>对照组,辐射强迫处理下,秃瓣杜英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均降低,强辐射强迫处理下,秃瓣杜英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显著小于对照组;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和暗呼吸速率(Rd)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综合来说,辐射强迫引起环境因子的变化,对秃瓣杜英的地径和株高生长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生理参数有显著影响,但随着秃瓣杜英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后期其对地径和株高增量的影响不显著,表明秃瓣杜英能一定程度上适应这种辐射强迫环境,在一定时期内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6种基肥和1个对照处理对云南红豆杉生长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段式育法培育云南红豆杉苗木,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其生长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云南红豆杉的平均树高为125.1 cm,变幅为109.1~152.9 cm;平均地径为2.63 cm,变幅为2.29~3.02 cm。17种处理云南红豆杉树苗的地上部分干重的均值为225.4 g,变幅为122.0~389.0 g;地下部分干重的均值为108.4 g,变幅为84.1~128.0 g;全株干重的均值为333.8 g,变幅为206.1~517.0 g。(4.8 kg牛粪+3.0 kg锯末)株/处理的树高、地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全株干重分别比对照高40%、32%、219%、52%和151%。[结论](4.8 kg牛粪+3.0 kg锯末)/株处理的红豆杉树苗生长期间的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1.
张福  吴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66-4667
[目的]为确定萌生白桦每丛合理保留株数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以河北省承德市白桦树为研究对象,调查萌芽林中龄时期(29年)每丛不同保留株数林木生长状况,并研究保留株数与伐桩直径及郁闭度的关系。[结果]林龄29年的萌生树已发育成独立的植株,其林分密度2 139株/hm^2,蓄积量73.5266 m^3/hm^2,平均直径9.61 cm,郁闭度0.8,平均株高11.5 m;林分平均直径随每丛保留株数的增加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3~5株丛密度下,薪材材积比与株数比分别为3.7%~4.3%和9.4%~14.3%。丛密度为5株时,薪材出现频率最高(62.5%);伐桩断面积D0与生长于其上的萌生树胸高断面积之和的回归方程为G1.3=67.5565+0.4374D0(r=0.7341〉r0.01)。丛密度与郁闭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萌生白桦每丛保留株数应视伐桩直径和周边郁闭度大小而定,一般3~5株/丛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初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大田县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的初期生长(树高、地径和冠幅)差异。结果表明:3个指标在不同郁闭度、地类及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条件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郁闭度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郁闭度0.6郁闭度0.7郁闭度0.5郁闭度0.8,表明适当的光照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郁闭度过大或过小均对树木生长不利,以郁闭度0.6-0.7为佳。不同地类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Ⅰ类立地Ⅱ类立地Ⅲ类立地,Ⅰ类、Ⅱ类立地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以Ⅰ类立地为佳。不同郁闭度与地类组合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较大的前3种组合均为郁闭度0.6×Ⅰ类立地、郁闭度0.7×Ⅰ类立地和郁闭度0.6×Ⅱ类立地,表明在考虑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的条件下,郁闭度0.6-0.7、Ⅰ类立地最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造林密度对3年生黄梁木Anthocephalus chinensis幼林的树高、冠幅、枝下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的影响,探究造林密度与黄梁木人工幼林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造林密度,分别为625、667、833、1 667和2 500株·hm~(-2)。采用每木检尺法,测量每个小区内9株试验树主要生长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法比较不同造林密度间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数据组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黄梁木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林分蓄积生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高(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4.000 0×10~(-7)x~2+0.001 6x+8.270 3;林分蓄积(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00 0×10~(-5)x~2+0.112 7x-12.664 0;冠幅(y)与密度(x)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5.942 5~(-4.000 0×10~(-5)x)。研究还发现,胸径(y)与冠幅(x)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9.661 3x~2-103.950 0x+293.870 0。【结论】就黄梁木幼林而言,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幼林的树高和林分蓄积最大。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金沟岭杨桦次生林下幼树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杨桦次生林下生物量模型进行补充研究,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抽样的方法对林下主要树种幼树进行抽样,运用异速生长方程对幼树生物量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模型呈异速生长关系,自变量以地径D0,树高H最为紧密。其中,仅以地径D0作为单一自变量的模型精度明显低于以地径D0和树高H为自变量的模型精度;调整系数Radj2均在0.9以上,平均预测误差MPE范围在5%~49%之间,椴树的枝、叶、根和地上生物量,色木的枝生物量模型相对较差,平均预测误差均达到了40%以上;其次,根茎比与地径D0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与树高H相关性不显著,调整系数Radj2较低,范围仅为0.053~0.507之间。最后,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随着郁闭度的增大,表现依次下降的趋势,即W(0.6)>W(0.8)>W(1.0)。  相似文献   

15.
金强  郭玲  张艳  庞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04-5405
[目的]完善新疆早实核桃方块芽接技术。[方法]于2005~2007年每年的5~7月进行新疆早实核桃露地方块芽接技术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时间、砧木地径、嫁接高度对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5月10日到6月30日的平均嫁接成活率变化不大,都达80.0%以上,其中6月20日的平均嫁接成活率达93.9%,7月10日则降至59.1%。用地径≤2.0 cm的砧木嫁接时,随着砧木地径的增大,平均嫁接成活率略降低;用地径≥2.1 cm的砧木嫁接时,平均嫁接成活率由74.9%降到66.0%。随着嫁接高度的增加,平均嫁接成活率逐渐降低。[结论]5月中旬到7月中旬嫁接是有效提高早实核桃嫁接成活率的主要手段,且嫁接高度不高于50 cm。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冠层分析系统对落叶松人工林冠下人工更新落叶松幼树的光环境进行了调查。依据调查数据分析了直射光指数、散射光指数、综合光指数与幼树死亡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选3个光照指数大小对落叶松幼树死亡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均有显著影响,冠下落叶松幼树死亡率随光照指数的增大而减小,树高和地径生长量随光照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光照指数在小于0.25时,死亡率最高,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处于最低水平;当直射光指数和综合光指数在0.25~0.45时,是落叶松幼树在林下维持生存的基本光照平衡区间;在大于0.45时,幼树的保存率和生长表现出了旺盛的状态,说明落叶松在林冠下更新造林的直射光指数和综合光指数不应小于0.45。3个光照指数之间没有显著的好坏差别,呈现了相同的规律性。只是对于幼树死亡率的影响,散射光指数不如直射光指数敏感,同时也说明直射光对于幼树的生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对柳杉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制定柳杉壮苗施肥措施及其人工林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盆栽柳杉幼苗,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处理1)、施硫酸造粒肥(处理2)、施蒸汽造粒肥(处理3)和施有机肥(处理4)4个处理,1年后测定各处理苗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盆栽土壤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各施肥处理的柳杉苗木生长、养分积累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均极显著高于CK(P<0.01),其中处理2的苗高最高、地径最粗,分别比CK增加24.4%和40.7%,处理3的植株干物质、氮、磷、钾养分含量最高,分别比CK高216.0%、119.4%、192.0%和198.8%,处理4的幼苗盆栽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施用硫酸造粒肥能加快柳杉苗木出圃,施用蒸汽造粒肥培育的柳杉苗木更适用于多风易致苗木损伤弯折林地造林,施用有机肥可活化土壤中的氮、磷、钾明显提高土壤有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我国特有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香椿Toona sinensis种源间光合特性的差异,为优良种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11省14县(市、区)的1年生香椿种源苗木5个瞬时光合生理指标进行Li-6400测定和分析。【结果】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5个指标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Gs变异系数最大,Ci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27.52%、4.24%。各指标的重复力以Pn最高,WUE最低,分别为96.08%、78.52%。Pn与Gs、Tr、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Gs与Ci、Tr、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i与Tr呈显著正相关(P0.05),Tr与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广西兴安、广西那坡、四川蓬安种源的Pn较大,广西兴安、广东乐昌种源的WUE较大。【结论】对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可以把14个香椿种源分为3类:光合参数中蒸腾速率最小;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都较高;光合作用较强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木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高产木霉菌素菌株,提高木霉菌素产量。[方法]以从枸骨中分离到的产木霉菌素的内生真菌———哈茨木霉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将筛选出的突变菌株连续转接5代,测定其遗传稳定性。[结果]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哈茨木霉的致死率增大,选取致死率为88.1%的紫外线照射45 s作为最适处理剂量进行诱变育种。经过2次诱变的菌株的产孢时间提前,长出的菌落更为致密。经过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UV-5-3,其产抗生素的水平最高,为164.75μg/m l,比初次诱变筛选获得的突变株UV-3-1提高了56.77%,是出发菌株的2.3倍。传代试验表明,突变株UV-5-3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结论]利用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哈茨木霉可以获得高产木霉菌素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