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壤灭菌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连作大豆茬土壤和玉米茬土壤灭菌后栽培大豆表明,灭菌可基本消除大豆连作土壤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大豆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提高;而且大豆连作土壤还略优于玉米土壤,据此认为前作大豆所形成的土壤生物环境乃为大豆连作障碍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的试验及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前茬秸秆处理、播种与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残茬处理等方面总结关中西部夏大豆机械化栽培技术,以期为关中西部夏大豆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豆是我省的主栽作物,重迎茬是大豆生产的一大难题,它造成大豆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为了缓解大豆重迎茬的危害,现将重迎茬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做以简介,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重迎茬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主要表现在植株生长不良,百粒重下降,干物质积累量少,产量降低;同时由于病虫危害严重,致使大豆质量也受到影响。在当前重迎茬不可避免的形势下,要种好重迎茬大豆,就必须从改善大豆生长发育环境、增补和调节大豆生长发育期间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增强植株自身抗逆性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缓重迎茬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格泥河农场针对重迎茬大豆地存在不同程度缺钾的现象,于1995-1996年对和稀土颗粒钾肥在重迎茬大豆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稀土颗粒钾肥促进了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  相似文献   

6.
大豆根茬腐解液对大豆生长发育的自感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培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根茬腐解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根茬腐解液显著地抑制了大豆种子的萌发 ,使胚根长度降低达 4 1 79% ;根茬腐解液抑制了大豆的根系活力 ,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也下降。同时 ,根茬腐解液使大豆植株的生物膜稳定性、保护系统受到破坏 ,表现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重迎茬大豆营养失调原因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4年定位试验对重迎茬大豆的土壤系统监测表明,短期大豆重迎茬种植并不比其它作物消耗的土壤营养元素多。试验证明了凡是对重迎茬大豆有效的营养元素对正茬大豆也同样有效,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施用这些营养元素后,重迎茬大豆增产作用比正茬大豆增产作用大。重迎茬大豆营养失调原因是:根部因受病虫危害而吸收土壤中营养元素能力降低。因此,必须施用营养元素。施用大豆生长所需的多元营养元素,能使重迎茬大豆地上部分正常生  相似文献   

8.
大豆重迎茬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主要表现在植株生长不良,百粒重下降,干物质积累量少,产量降低;同时由于病虫危害严重,致使大豆质量也受到影响。在当前重迎茬不可避免的形势下,要种好重迎茬大豆,就必须从改善大豆生长发育环境、增补和调节大豆生长发育期间所需的各种营养  相似文献   

9.
大豆抗重迎茬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连续种植大豆叫重茬,隔一茬种大豆叫迎茬。大豆重迎茬,使大豆生长不良,产量降低。生产上出现的"火龙秧子",是重迎茬危害严重的表现。在当前重迎茬不可避免的形势下,要种好重迎茬大豆,就必须从改善大豆生长发育环境、增补和调节大豆生长发育期间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增强植株自身抗逆性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地减缓重迎茬的危害。1、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维持适当的迎茬比例  相似文献   

10.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内蒙古大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病害,是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卵残留过多引起的毁灭性病害,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环保型大豆重迎茬专用肥是无污染的、高效的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肥料。  相似文献   

11.
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的方法,研究其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差异。[方法]将供试样品用80%甲醇溶解提取,净化后用Wonda Sil C_(18)WR(4.6×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磷酸水溶液(p H 3.0)作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柱温为40℃,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波长260 nm检测大豆异黄酮组分,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大豆最高,其次是豆芽、豆腐、豆浆。供试样品的大豆异黄酮组分中大豆苷相关系数为0.997 2,黄豆黄苷相关系数为0.999 6,大豆苷元相关系数为0.994 7,黄豆黄素相关系数为0.999 1,染料木素相关系数为0.994 2,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均低于算术平均值的10%。[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豆产业布局与大豆进口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3月11日,农业部发布《转基因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第190号),规定临时措施有效期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鉴于技术的原因,农业部于2002年10月11日发布第222号公告,决定延长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实施期限。按照此公告的规定,并制定了进出口“转基因农产品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大豆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46-5047,5050
介绍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发展概况,分析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转基因大豆贸易,提出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刚  焦凌霞  严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98-3799,3814
研究了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制备工艺,确定了碱浸提,活性炭脱色过程的较优工艺参数。浸提的工艺条件为:温度55℃,浸提1.5 h,pH值10~12。活性炭脱色的工艺条件为:活性炭0.5%~1.0%,pH值4~4.5,80℃水浴5 min后,恒温脱色20 min。  相似文献   

15.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子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和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种子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子粒中粗蛋白含量高于栽培大豆,粗脂肪、总糖、总异黄酮及粗纤维含量低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均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含量较高,野生大豆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均检出16种氨基酸,野生大豆的组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及赖氨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大豆。  相似文献   

16.
大豆蛋白与大豆肽对淀粉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旸  孙春玉  陈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61-9162,9177
[目的]研究添加大豆肽和大豆蛋白对淀粉糊化、凝沉过程中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研究淀粉糊化和凝沉过程中大豆肽和大豆蛋白对淀粉糊黏度、抗剪切性能和凝沉性的影响。[结果]添加1.00%大蛋白使淀粉糊最高黏度升高30.72%,而添加1.00%的大豆肽使其最高黏度下降26.63%。添加1.00%的大豆肽使崩解值上升55.10%,而添加1.00%大豆蛋白使其崩解值升高77.78%。添加1.00%的大豆肽使回生值上升16.32%,而添加1.00%的大豆肽使其回生值下降82.28%。[结论]大豆蛋白使淀粉糊的最高黏度上升,大豆肽使淀粉糊的最高黏度下降;二者均使淀粉糊的抗剪切能力降低;大豆蛋白有助于淀粉凝胶的形成,大豆肽极强地阻碍了淀粉凝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大豆加工副产物——豆渣及油脚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是人类生活中优质的蛋白源和优质油的来源.对其加工利用一直都被人民关注.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豆渣及油脚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对人类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豆渣、油脚的开发应用进行了研究,利用豆渣为原料提取豆渣膳食纤维素,工艺产率为80%,产品纤维素含量为67.71%,并研制开发了大豆纤维系列食品.利用大豆油脚提取大豆天然维生素E,纯度为80%,其理化指标均符合食品添加剂标准.  相似文献   

18.
1 我国大豆生产单产水平偏低,产量增长缓慢。1991~2001年我国大豆产量增长缓慢,播种面积和单产都很不稳定,播种面积在704~950万hm^2,单产在1410~1790kg/hm^2,总产由1994年1600万t下降到2001年1541万t。2001年底受进口大豆冲击,我国大豆种植收益下降,2002年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到872万hm^2,但是在有利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刚  李凯  智海剑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6):3040-3059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严重危害世界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豆对SMV抗病基因的遗传标记定位、候选抗病基因的分析及大豆抗SMV的调控网络等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大豆对SMV的抗性遗传主要分为数量抗性和质量抗性,其中数量抗性的遗传主要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对不同SMV株系的质量抗性遗传分别由1对不同的显性基因控制。标记定位研究发现,大豆对SMV数量抗性位点主要分布在大豆的第6、10和13等染色体上。22个对SMV具有单显性质量抗性的基因位点已被标记定位在大豆的第2、6、13和14染色体上,且定位的多数抗病基因位点两侧标记间的物理距离都在1 Mb以内。其中第13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数最多,有Rsv1、Rsv5、RSC3Q、RSC11和RSC12等10个,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有8个,如Rsv4、RSC5、RSC6、RSC7和RSC8等,第6和14染色体上各有2个基因位点,分别为RSC15、RSC18和Rsv3、RSC4。参考大豆全基因组序列(http://www.phytozome.net/soybean),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表达谱分析及克隆测序技术等进一步缩小了大豆抗SMV候选基因的筛选范围。目前,在大豆第2染色体上确定的抗SMV候选基因主要有8个:Glyma.02G121400、Glyma.02G121500、Glyma.02G121600、Glyma.02G121800、Glyma.02G121900、Glyma.02G122000、Glyma.02G122100和Glyma.02G122200,在第6染色体上的是Glyma.06G182600,在第13和14染色体上的抗SMV候选基因分别有9个和6个:Glyma.13G184800、Glyma.13G184900、Glyma.13G187900、Glyma.13G190000、Glyma.13G190300、Glyma.13G190400、Glyma.13G190800、Glyma.13G194700、Glyma.13G195100和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Glyma.14G205000、Glyma.14G205200、Glyma.14G205300。基于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和转基因操作等技术,研究发现抗SMV相关基因Gm HSP40、Gm PP2C3a、Gm AKT2、Gm Cnx1、Gm SN1、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等参与大豆对SMV的抗性,属于正调控因子;而Gm EF1A和Gme IF5A等则增加大豆对SMV的易感性,为负调控因子。在综合SMV抗病基因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sv1和Rsv3介导对SMV极端抗性的调控网络模型。Rsv1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调控模型的建立为大豆抗SMV信号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sv3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的主要机制是通过ABA信号的传导,从而使胞间连丝处的胼胝质沉积以抑制病毒从最初侵染的细胞向健康细胞的转移。本文系统综述了SMV抗病基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抗SMV分子设计育种和抗病基因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磁场强度不同时间处理大豆萌发种子,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测量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可以改变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在不同的磁场及处理时间条件下,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不同。其中150mT处理1h,100mT处理1.5h的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最大,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9.3%,11.8%。该实验结果发现,磁场强度与处理时间的乘积为150mT·h时,大豆异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