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研究基础,失地农民的生计资产为框架核心,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状况和生计策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中,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对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有显著影响;在社会资本中,婚姻状况、经常联系的朋友个数和可以借款的人数与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呈正相关关系;在金融资本中,家庭总收入是影响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的重要因素。在控制变量中,原房屋是否拆迁与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借助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建立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槟榔文明生态村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文明生态村建设对农户居住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对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因素考虑较少,导致农户生计资本整体脆弱、产业结构单一等,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民的"命根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丧失了维持其基本生计的土地。土地的缺失让农民在失去自然资本的同时也失去了重要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由失地问题造成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失地农民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本研究的任务和目的不仅仅在于描述当下失地农民是如何生存的,更重要的是研究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可维持生计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对都匀市失地农民生计资本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其生计资本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可持续生计的分析框架"以失地农民为中心,通过改进失地农民使用和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或机会,为失地农民营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提供更有保障的资金来源和渠道,让失地农民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赋予其更多的权利,从而实现生计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对影响石漠化地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探索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影响生计策略的显著因素来促进可持续生计的创建。研究采用可持续生计框架、3S技术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地调查因素主要包括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生计资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石漠化地区农户生计方式单一,同质性强,且不可持续;(2)石漠化地区生计的选择是农户对区域环境和个人能力的一种综合评价结果;(3)改变影响生计的显著因素仅仅是改善石漠化地区农户生计水平和生计可持续性的先决条件,不能彻底摆脱贫困。对于真正实现生计可持续,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深入了解特殊地域环境下农户生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政策提高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对影响石漠化地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探索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影响生计策略的显著因素来促进可持续生计的创建。研究采用可持续生计框架、3S技术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地调查因素主要包括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生计资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石漠化地区农户生计方式单一,同质性强,且不可持续;(2)石漠化地区生计的选择是农户对区域环境和个人能力的一种综合评价结果;(3)改变影响生计的显著因素仅仅是改善石漠化地区农户生计水平和生计可持续性的先决条件,不能彻底摆脱贫困。对于真正实现生计可持续,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深入了解特殊地域环境下农户生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政策提高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生计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推进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为精准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提供政策参考.[方法]以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失地农民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及实地调查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人力资本和政策性因素对失地农民生计方式选择影响的边际效应.[结果]BP神经网络检验分类预测准确率达92.44%,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分类预测准确率为78.15%,且BP神经网络的AUC值显著高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BP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拟合性能,能更有效地分析失地农民生计资本对其转移就业选择的影响及边际效应.因征地补偿所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率;年龄对转移就业概率的边际效应呈倒U形,35岁以上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概率显著低于35岁以下群体,45岁以上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概率已低至0.5以下;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仍是影响非农就业水平的关键因子,且高中以上教育水平对就业概率提升的影响显著.[建议]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职业技能培训;选取更合理的征地补偿措施,正确引导失地农民合理分配使用货币性补偿;完善失地农民劳动力市场体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扶持及保障措施,缓解失地农民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崔玉玺  张联社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97-1298,1304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导致我国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征地补偿制度缺陷、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自身能力低下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即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利用可持续生计方法分析,帮助农民增加生计资产积累,充分发挥政策、机构的正能量,以提高失地农民自身利益角度为出发点,引入可持续生计理念、完善征地补偿方法、关注失地农民再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贫困与反贫困是当今全球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可持续生计的初衷即理解并解决贫困。对可持续生计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探索其应用趋向,对后期深化研究及反贫困议题意义重大。以CNKI中文核心期刊与WOS平台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CiteSpace、HistCite软件对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总体态势、演化进程、发展现状、研究结构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国内可持续生计研究开展时间晚于国外且研究成果数量上不及国外;国外研究偏向于基础理论、脆弱性背景、生计组成部分,而国内研究倾向于生计方法及其分析框架的阐明与应用;国外研究区域多集中在欠发达地区或国家,国内主要研究区域为西北、西南以及老少边山穷、民族地区。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用于治理贫困问题的研究多被局限于现有的几个可持续生计的分析框架内,实践应用的成效尚待提高。结合可持续生计在贫困治理中取得的成果,据此提出可持续生计在今后贫困治理中的应用前景表现在:(1)有利于加快国内取得扶贫攻坚最后胜利的步伐;(2)有利于更全面地服务贫困地区长远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等的科学决策;(3)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使得旅游业作为一种生计战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扶贫、减贫、脱贫、增收事业。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的主题、特征以及局限进行梳理,并提出研究趋势和新进展。以文献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发现有关失地农民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和安置方式、社会保障、就业和创业及可持续生计方面。但近年来出现新的趋势,研究热点由关注生存问题向关注发展问题转变;研究视角由宏观向微观转化;研究方法由横向研究向纵向研究转变。因此,失地农民出现的新问题(如家庭资产选择、收入差距与幸福感)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进而优化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牧民生计,本研究基于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分析框架、影响过程和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的生计资本、转化结构与过程、生计策略及生计结果,特别是草原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制度架构等制度因素会对牧民的可持续生计产生广泛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构建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分析指标体系,并指出理论界应更多聚焦于关于草原生态补偿后牧民生计转型模式、生计研究范围以及牧民生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