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抚河源头水生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抚河源头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种类及湿地植被分布状况,科学评价抚河源头水生生态环境。[方法]在形成抚河源头活水的抚河第一流——广昌驿前血木岭海拔900m以上的山涧溪流处随机设置10个采样点,在丰水期进行为期3个月的浮游动植物群落及湿地植被调查。同时研究水温、pH值、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结果]共检出7大类浮游动植物45种,其中绿藻数量较多,河生集星藻等优势种明显,未检出甲藻门、枝角类以及轮虫等浮游动植物;湿地植物不仅有大型的乔木,还有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初步统计植物隶属36科46属,共计50种。[结论]抚河源头水生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为Ⅰ类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南省养殖水体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于2016年4月选取琼海市、万宁市部分养殖水体,采集浮游藻类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浮游藻类种类数为68种,隶属于7门57属,绿藻门的种类最丰富,为34种,其次是硅藻门19种。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为1.01×10~8 cells/L,主要组成为绿藻门、蓝藻门和隐藻门,分别占77.14%、8.80%和8.23%。浮游藻类优势种主要为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等,指示水质状态为α-β-中污染。浮游藻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在0.05~1.78,平均值为0.72;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02~0.69,平均值为0.28。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养殖水体水质处于中污染到重污染的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为养殖水体浮游微藻调控技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抚河干流浮游藻类群落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抚河干流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情况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的水平较高,常规污染指标呈现上游较小、下游增大的特点,污染最重的是高坪点.抚河干流浮游藻类共计39属73种,种类较多的为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鉴定出30种、13种和19种.优势种主要有栅藻、针杆藻、颤藻等,均为寡污带和β-中污指示种.Margalef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抚河中下游水质总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与藻类优势种指示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红枫湖水体状况及其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红枫湖选择18个典型的采样点,于2010年10月和12月两次采样,对所采集植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红枫湖有浮游植物8门13目1亚目23科37属55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21种,占总数的38.2%;蓝藻门次之,共15种,占总数的27.3%;硅藻9种,占16.3%;甲藻和黄藻各3种,分别占5.5%;金藻门2种,占3.6%;裸藻和隐藻各1种,各占1.8%。红枫湖浮游植物平均数量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5×105个/L和1.79mg/L。优势种为小环藻、色球藻和小球藻,优势度分别为0.407、0.048和0.077。与1996年相比,主要优势种发生了变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仍以绿藻为主,蓝藻次之。红枫湖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别在2.01~2.68和0.35~0.50,表明,红枫湖水体状况优于1996年。  相似文献   

5.
巢湖水体浮游藻类数量与主要水质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巢湖水体浮游藻类数量与主要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巢湖各取样点的水质及藻类数量和种类进行检测和观察,分析巢湖流域浮游藻类与其水质中的氮、磷及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氮磷比越高,水质越差,藻密度越高,相应的化学需氧量(COD)也越大,如南淝河入湖区。对巢湖水污染的治理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使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得到良好改善。[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巢湖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浑河底栖动物种类,评价浑河的水体质量。[方法]2016年7月(丰水期)和10月(枯水期)对浑河水域8个采样点(实际为6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以此推测该区域水体质量。[结果]经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底栖动物3门5纲8目10科32种,其中出现最多的类群是水生昆虫,占种类数量的68%,环节动物占13%,软体动物占16%,其他节肢动物占3%。浑河水域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在丰水期时,东洲区水域污染严重,下游污染较轻;在枯水期时,中游和下游进行施工和蓄水等处理,改变了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其种类和数量不符合季节的改变。人为活动因素对部分河流附近环境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季节性的变化;枯水期整体水质稍好于丰水期。[结论]该研究为维持浑河生态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 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平均为6.01×104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平均为32.46μg/L。[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8.
2010年4~5月两次对抚河3个河口处浮游藻类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抚河河口浮游藻类共243种隶属于134属。绿藻、硅藻和蓝藻是抚河河口浮游藻类中的优势群落,其中绿藻90种隶属于51属、硅藻62种隶属于32属、蓝藻62种隶属于30属。3个河口处的浮游藻类种类及生态分布基本不一样,统计得出的种类数为分属属类的2倍,说明抚河河口处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低、优势度高,这与抚河局部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10月、12月和2011年3月分别对山西汾河临汾城区北芦村、南芦村、锣鼓桥、彩虹桥、污水处理厂前等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共41属131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17属43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9属34种,蓝藻门(Cyanophyta)8属26种,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22种,隐藻门(Crypt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各2属2种和金藻门(Chrysophyta)1属2种.对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变化分析表明,硅藻是常年存在的绝对优势种群,全年种类数变化幅度较大;各采样点绿藻的种类数总体小于硅藻,但不同季节和采样点的绿藻组成变化较大,因而全年发现的绿藻总数多于硅藻;蓝藻种类数整体比较少且变化幅度不大;裸藻的种类数较少,且从夏秋到次年春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各采样点多次出现的优势种有:隐头舟形藻(N.cryptocephala)、小球藻(C.vulgris)和小球衣藻(C.microsphaera).对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分析表明,主要藻类全年变化趋为夏秋季绿藻-硅藻-蓝藻,冬春季硅藻-绿藻-蓝藻.浮游植物 Margalef 指数和 Shannon-Weiner 指数评价水质结果类似,除个别样品外,主要为重污染水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2018年夏季对常州市永安河小流域10个样点进行浮游藻类及环境因子的监测,运用生物完整性的方法和理论,构建夏季永安河小流域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夏季永安河小流域水生态健康状态.[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筛选确定参照河流及参照点,对20个候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筛选、判别能力分析、参数间相关性分析等.[结果]获得了永安河小流域丰水期P-IBI指数的5个核心指标:藻类属的总数、硅藻属数量比例、小环藻属密度百分比、细小平裂藻属细胞密度和蓝藻门密度百分比.采用比值法统一各参数的量纲,累加后得到丰水期太湖P-IBI分值,并划分健康评价标准.[结论]应用P-IBI对研究区域水生态进行评价,1个样点评价结果为健康,7个样点评价结果为亚健康,2个样点评价结果为一般.  相似文献   

11.
夏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夏棉田害虫治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取样范围内地面和植株上所有昆虫、螨类等种类和数量,计算昆虫群落的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研究该夏棉田昆虫群落的结构。[结果]夏棉田中昆虫群落组成较为丰富,由10目30科43种昆虫组成,丰富度最大值为22,害虫类和天敌类昆虫的相对丰富度分别为80.22%和19.78%。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值为2.095 1,均匀度最大值为0.738 5,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最大为0.954 4。夏棉田害虫优势种是棉蚜和烟粉虱;天敌优势种为棉蚜蚜茧蜂。[结论]该研究对棉花害虫的可持续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我国东江流域河岸带外来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野外调查主要采用样方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覆盖整个东江流域。其中干流共设52个样点,支流87个样点,累计设置样方624个;风险评估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设立了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结果]经过近2年对东江流域河岸带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的详细调查,该流域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51种,隶属于17科38属。对这51种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风险级别评价,结果表明,藿香蓟等18种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得分在60分以上,属于高风险级别;土荆芥等26种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得分在30~60之间,属于中风险级别;毛花雀稗等7种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得分在30分以下,属于低风险级别。[结论]为我国东江流域河岸带的保护和管理以及该流域水环境的治理和功能区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东江流域河岸带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分析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岚  赵鸣飞  龚玲  刘全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89-1693,1788
[目的]对我国东江流域河岸带外来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野外调查主要采用样方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覆盖整个东江流域。其中干流共设52个样点,支流87个样点,累计设置样方624个;风险评估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设立了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结果]经过近2年对东江流域河岸带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的详细调查,该流域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51种,隶属于17科38属。对这51种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风险级别评价,结果表明,藿香蓟等18种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得分在60分以上,属于高风险级别;土荆芥等26种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得分在30~60之间,属于中风险级别;毛花雀稗等7种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得分在30分以下,属于低风险级别。[结论]为我国东江流域河岸带的保护和管理以及该流域水环境的治理和功能区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梁叶  陈椽  晏妮  徐兴华  付维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79-6082,6136
[目的]研究贵阳市花溪河流域水环境的现状以及藻类植物多样性组成。[方法]以3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间对花溪河流域5个监测段面的藻类多样性和花溪河流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共鉴定出浮游藻类282种,附着藻类286种,均以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和绿藻,甲藻和隐藻种类最少。各监测段面的H、d和J平均值分别为3.71~4.13、6.37~11.03、0.85~0.90,水体无污染;藻类植物平均细胞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3月花溪大坝段面的土壤上,达到了14.974×106cells/L;流域TN、TP含量超标,COD变化明显,pH值变化不明显,水体偏碱性。[结论]花溪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复杂,水质属于清洁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万泉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万泉河雅寨流域水生生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监测、市场调查、走访了解等方法对该流域的水生生物及相关的生态学进行系统研究。调查结果表明: 万泉河雅寨水域水质较好,处于地表水Ⅲ类标准,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生物量较高。在万泉河雅寨流域设置的6个采样点中,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137种,其中绿藻门种数最多,有60种,占种数的40.80%;浮游动物6类30种,其中轮虫类种数最多,有13种,占种数的43.33%;底栖动物4类14种,其中节肢动物种数最多,有6种,占种数42.86%;鱼类12目41科68属82种 ,鲈形目和鲤形目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5%和27%;水生维管束植物18科48种,其中禾本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2种,占种类的25%。笔者结合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鱼类多样性指数综合分析,判断出万泉河雅寨段水生生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的和田河源流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分析和田河源流水质状况。[方法]基于2001~2005年和田河源流(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4个监测断面实测数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和田河源流水质进行研究。[结果]2001~2005年,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水质均属一级清洁水。玉龙喀什河河首、河尾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0.15~0.69、0.23~0.46,河尾断面水质变化不大,河首断面水体污染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喀拉喀什河河首、河尾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0.23~0.65、0.23~0.47,河尾断面水体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和田河地表水环境质量分级属于一级清洁水质。  相似文献   

17.
赤城湖指示藻类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弄清蓬溪县赤城湖指示藻类的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从而为有效保护湖区水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取样分析法分别在2006年8月28日、11月28日、2007年2月2日和3月28日对11个采样点(渡口、库闸、抽水站、湖心①、团结桥、金仙寺、清幽岛、船舫岛、新堰坎、农家乐和湖心②)的藻类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采集,同时对各采样点的pH值、水温、气温和透明度进行测定,并采用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Whittaker多样性指数等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有指示各类水质的藻类73种,但极常出现在各类水体的只有69种,隶属于8门36属。其中,多污带水体指示藻类1种;α-中污带水体中的指示藻类4种;β-中污带的种类28种;微污带水体的种类27种;另有9种可同时指示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分析的结果与指示藻类指示的水环境基本一致。[结论]目前,赤城湖水体为微污与β-中污之间的水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小车河底栖硅藻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硅藻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5年6月对贵阳市小车河(阿哈水库到南明河段)10个样点采集的30个水样进行底栖硅藻调查。[结果]鉴定小车河底栖硅藻为2纲6目9科22属131种(包括亚种和变种),从硅藻分布的规律来看,小车河底栖硅藻的绝对丰度在各个采样点都存在差异,且以小环藻属为优势种。通过回归分析,小车河硅藻细胞密度与水体总磷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与水温无明显线性关系。[结论]调查结果为小车河水环境监测、河流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维护生态平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铜绿微囊藻臭氧化以及藻毒素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臭氧杀藻机理和藻毒素去除效能,探索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处理的可行技术。[方法]采用臭氧氧化技术,针对太湖蓝藻中典型的产毒株——铜绿微囊藻(FACHB-912)进行了杀藻、藻毒素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臭氧杀藻能够破坏铜绿微囊藻细胞壁,导致胞内物质流失,很少量的臭氧就能够对藻细胞造成损伤,抑制其正常生长代谢。臭氧氧化可以去除藻毒素(MC-LR、MC-RR),10min去除率,LR为82.25%,RR为74.28%。臭氧去除藻毒素受溶液TOC影响,在同样条件下,对分离纯化后藻毒素的去除率LR为95.68%,RR为86.03%。[结论]臭氧化去除铜绿微囊藻效果显著。臭氧对于MC-LR、MC-RR去除效果明显,LR的臭氧降解效率要高于RR。  相似文献   

20.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保护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在野外实地调查、查阅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安庆沿江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演变趋势和驱动力,针对性地提出了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和对策。[结果]该自然保护区共有湿地维管束植物152种,鱼类81种,鸟类188种,两栖类动物12种,爬行类动物20种,浮游动物105种,底栖动物71种,兽类28种。受环境变化、生态阻隔、资源开发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减少,优势种群不断更替,动物物种数量稳定,物种组成变化显著。[结论]该自然保护区通过加强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适度开发湿地资源、畅通生态通道等措施,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