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恢复过程中的栎类天然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每木定位,并利用MAPGIS7.0对坐标信息分割,研究了主要树木种群的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锐齿栎的重要值为0.589 6,为当地的绝对优势种群;6种聚集度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栎类种群主要呈均匀分布;不同胸径大小级的栎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一定规律,即随着栎类种群平均胸径的增加,空间分布格局从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状态发展,而最近邻体平均距离从0.75m增加到1.42m;0~1m和1~2m距离范围内的林木株数比例分别从45%和46%递减到42%和33%。随着恢复过程的向前发展,该地栎类种群聚集程度逐渐减小,林分趋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多种分市型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各主要树木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各树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多为Neyman型分布及Poission型分布。除了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的数学拟合而外,还对各种群的分布型指数(聚集指标)如K,C、C、I、m*/m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的聚集指标从幼树阶段到大树阶段有从聚集向松散过渡的趋势。不同的群落类型中,各种群的聚集指标亦呈不同。文章分析了各树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的成因,并运用Alees原则及耗散结构理论及自组织理论对其进行了阐释,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天然次生林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为区域次生林群落的恢复、改造及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浙江建德典型的天然常绿阔叶次生林、松阔混交次生林和松林次生林3类群落中分别设置面积为1 hm2 (100 m×100 m)的样地,在每木调查基础上,运用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点格局分析方法、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各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的分析。  结果  ①样地中各次生林群落主要树种在所有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②在0~25.0 m尺度内,各群落空间关联性以不显著相关关系为主,负相关种对数多于正相关种对数;③各群落主要树种种间总体关联性及χ2检验种间联结性均以不显著的正联结为主,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种对间以不显著相关关系为主,与主要树种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及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吻合。  结论  样地中各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在各自分布格局中独立性相对较强,物种间虽存在比较相似的环境资源需求,但种间联结关系比较松散,群落演替尚未进入成熟期。图7表4参37  相似文献   

4.
北京山区黑桦天然次生林不同种群的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2006年6月对北京八达岭林场0.5 hm2黑桦天然次生林样地的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群落内主要种群和黑桦种群各龄级个体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桦和蒙椴种群单种格局在研究的空间尺度范围内呈显著的集群分布,元宝槭种群在小尺度上呈集群分布,在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②主要树种之间存在种间关联,重要值最高的黑桦和蒙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此群落组成和结构不稳定,正处于植被演替阶段。③黑桦种群各龄级木的分布格局随树龄的增加,由集群分布逐渐趋向于随机分布。④黑桦种群相邻龄级木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正相关关系,而不相邻龄级木之间的关系多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黑河地区为我国三大重点火险区之一,近20a火烧轮回期为35.8a,火干扰后天然次生林不同森林类型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黑河地区森林类型共归纳为9类,其中:软阔叶混交林类型面积分布为1.15×106hm2,占总面积的60.9%,为主要森林类型;原生顶极群落针阔混交林类型则分布极少,仅占总面积的3.0%;软阔叶混交林斑块为49889块,占总斑块的59.0%,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仅占总斑块的2.7%.林木蓄积多集中在软阔叶混交林中,为7.03×107m3,占总蓄积的56.8%,其次为白桦林、蒙古栎林和黑桦林森林类型,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蓄积占总蓄积的9.4%.黑河地区针阔叶森林类型比例严重失衡,远离了当地森林顶极群落类型,这是森林火灾和过度采伐造成的严重恶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冀北山地山杨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群落土壤垂直方向有机质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变异特征。【方法】采用大面积野外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GIS空间结构分析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0~20cm层,20~40cm有机质含量最小。变异系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3层都属于中度变异;3层有机质含量的最佳理论模型分别为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型模型;各层有机质含量集中区和插值分析分级面积有所不同,但总体变化规律是一致的。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20~40cm层是有机质消耗集中区,有机质含量最小,40~60cm层处于中等水平。【结论】研究区是属于次生山杨白桦林,土壤环境受外界破坏较少,土层垂直方向空间变异不显著,母质层有机质的形成和表层土壤有机质的消耗都处在合理的范围内,体现了该区域土壤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7.
根据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样地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杨桦次生林种群内树种构成、主要种群及不同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杨桦次生林中乔木层共有11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山杨和白桦的株数比例、断面积占有明显优势。②在研究尺度范围内,山杨和五角枫均呈显著性聚集分布,白桦和棘皮桦分布格局,均呈先聚集分布、后随机分布,在大尺度上均匀分布,优势种群的空间关联性以正关联为主。③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大部分属于聚集分布,只有部分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④不同径级之间空间关联性以正关联为主,大树和幼树的空间关联性随尺度的增加呈负关联趋势。  相似文献   

8.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具有代表性的次生林植被类型,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为该地区的天然次生林保护、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试验在河北省木兰围场桃山林场,选择典型的杨桦次生林布设100m×100m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杨桦次生林群落和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白桦、山杨和棘皮桦的单种格局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平基槭在研究的尺度范围内,均呈聚集分布;白桦与山杨、平基槭、棘皮桦之间都呈现为一定的正关联;山杨与平基槭、棘皮桦之间,小尺度呈现正关联,大尺度呈现负关联;平基槭与棘皮桦呈现为显著的正关联。  相似文献   

9.
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和双变量O-ring统计方法, 分别分析了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林分全体树种和先锋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不同演替阶段先锋树种和顶级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林分全体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过渡为随机分布,先锋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先锋树种和顶级树种的种间关系由演替早期的正关联到演替后期变为负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坡位对天然杨桦混交林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和平林场不同坡位的天然杨桦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杨桦混交林坡下山杨占主要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为:山杨(Populus davidiana)(0.68)白桦(Betula platyphylla)(0.23)云杉(Picea wilsonii)(0.04)华北落叶松(Larix pnncipis-rupprechtii)(0.03)鼠李(Rhamnus davurica)(0.02)花楸(Sorbus pohuas hanensis)(0.00);坡上白桦占主要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为:白桦(0.68)山杨(0.16)华北落叶松(0.09)云杉(0.05)鼠李(0.02)﹥花楸(0.00);(2)坡下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范围为5.0~28.9cm,坡上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范围为5.0~32.9cm,坡上林木胸径径级分布近似呈倒"J"型,幼树较多,较坡下结构好;(3)坡下山杨、白桦、华北落叶松均呈显著聚集分布;坡上山杨呈显著聚集分布,白桦、华北落叶松随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转为随机分布;(4)山杨和白桦、山杨和华北落叶松、白桦和华北落叶松种间关系在坡下均呈正相关,而坡上则随着尺度增大由正相关逐渐转变呈无关联。综合来看,坡下山杨占绝对优势,林分密度较大,径级分布范围较窄,山杨、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在研究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种间关系在研究尺度上呈正相关;坡上白桦占绝对优势,林分密度较小,径级分布范围较广,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呈随机分布,种间关系在小尺度呈正相关,随着尺度增大呈无关联。  相似文献   

11.
次生林改造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次生林改造的5种模式,即全面改造、抚育改造、带状改造、择伐改造和栽针保阔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林业生产实践中正确应用这些改造模式,不断提高次生林林分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松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北京密云县不老屯镇0.6hm^2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群落的结构特征、主要种群及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乔木层共有5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油松种群的密度最大,槲树种群次之,其它种群密度极低。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种群密度大小顺序为中树〉大树〉幼树。群落个体直径分布与树高分布关系密切,均呈双峰山状分布。油松种群和槲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尺度关系密切,均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种间关系为负关联,种间竞争激烈。油松林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格局随尺度变化,在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呈现集群分布,幼树的聚集程度最大,中树次之,大树的聚集程度最小。不同发育阶段种群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以负关联为主,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油松不同发育阶段种群趋于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减弱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天然次生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文章应用生态位理论。对组成东北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中10个主要种群(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椴树,山杨,白桦,枫桦,榆,色木械,蒙古栎)进行了生态位结构的初步研究。分别采用三种常见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  相似文献   

14.
汪煜  朱振宇  刘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09-8013
以安徽省枞阳县为研究区,对县域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并结合DEM进一步分析了该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显著集聚特征的地形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都表现出空间正自相关特性,所表现的空间聚集或异常的位置及范围也各有不同,并且聚集特征的发生具备一定的地形条件,地形特征影响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和空间集聚分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线调查法对40~80 a不同林龄次生林繁殖鸟类群落结构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次生林繁殖鸟类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不同林龄次生林的优势种不同。不同林龄鸟类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差异极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二者均呈现早期上升、中期下降、后期增加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 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40 a次生林与50 a次生林的繁殖鸟类共有种最少,相似性系数最低,70 a次生林与80 a次生林的繁殖鸟类共有种最多,相似性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16.
辽西地区次生林植被恢复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国林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95-10796
[目的]研究次生林植被对地方小气候的影响,为研究长远气候生态农业走向良性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行观测,对比分析方法,应用总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原理,统计学原理分析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结果]次生林植被太阳辐射利用率提高41.1%;减小湍流5%~6%。蒸发耗热增加了5%左右;降低蒸发量1.6mm/d,提高土壤湿度1.56%;相对减小径流量71%、减少泥沙量67.9%。[结论]恢复次生林植被,可以起到保水保土、降低风速、减少蒸发和风蚀的作用。在人为作用下逐渐恢复次生林、人工林可使小气候条件、生态农业朝着良性发展,对减轻扣缓解气象灾害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频次比较、Taylor指数和Iwao方法全面分析了南亚热带次生阔叶林4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了组成天然次生林群落的各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成因及种群密度变化对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微地形与植被多样性的关系。[方法]设置1 hm2大样地,调查大屏嶂森林公园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混交林的树木性状,分析微地形与森林植被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结果](1)1 hm~2大样地内共记录到2 209个植株,含24科38属45种。优势树种为杨梅叶青冈(Cyclobalanopsismyrsi-naefolia)等树种。单位面积植株密度为0.220 9株/m~2。植被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1.29,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为0.56。(2)陡坡的植被多样性指数最高(1.46),其次为缓坡(1.28),最低的是急坡(1.19)。(3)各坡向的植被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北向(1.95)、西向(1.47)、东向(1.31)、南向(0.95)。(4)上坡和下坡的植被多样性指数相当(1.43和1.40),而中坡的相对较低(1.29)。[结论]该研究可为更深入地研究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对千岛湖姥山岛次生林的群落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姥山岛天然次生林有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34科62属8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0科56属77种,单子叶植物4科6属7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8种类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最多,其次是温带分布,再次是世界广布;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13类,以热带性成分为主,也兼有相当比例的温带性成分。根据Raunkiaer的生活型统计,该群落的生活型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中叶的性质以小型、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