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技术以及大鼠原代培养的肝细胞研究了大豆黄酮对SD大鼠肝脏氮代谢和IGF -I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可使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液中尿素氮浓度下降 ,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给药后灌流的第 1、2、3、4h ,1× 10 -4mol/L剂量的大豆黄酮试验组 (n =8)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液中尿素氮水平分别为 (0 .76± 0 .19)、(1.16± 0 .0 7)、(1.2 8± 0 .13)、(1.5 9± 0 .19) μg/ml(以含每毫克DNA的肝组织所生成的尿素氮浓度表示 ) ;与对照组相比 ,其尿素氮浓度下降的幅度分别为 13.6 4 % (P <0 .0 5 ) ,2 3.18%(P <0 .0 5 ) ,34.0 2 % (P <0 .0 1)和 32 .91% (P <0 .0 1)。 4× 10 -5mol/L的大豆黄酮对大鼠肝脏尿素氮生成影响具有类似的效应。大豆黄酮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离体灌流的肝组织中GPT的活性 (n =8) ,能够促进大鼠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1× 10 -5mol/L的大豆黄酮可使3 H -亮氨酸的参入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 2 1.38%(n =6 ,P <0 .0 5 )。大豆黄酮对离体灌流的大鼠肝脏IGF -I生成和分泌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n =8)。提示大豆黄酮可通过增加对大鼠肝脏氮的储留、促进大鼠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IGF-I生成和GPT的活性 ,而调节肝脏的氮代谢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 2 1日龄雄性东北大白鹅 2 7只 ,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 ,大豆黄酮 (Da)组和半胱胺 (Cs)组。在第 9周龄时 ,每组随机取 3只 ,装置临时性翅静脉血管插管 ,并于第 6 4,6 6 ,6 8日龄间隔一定时间 ,每天采集血样 4次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结果表明 ,大豆黄酮组及半胱胺组外周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升高 5 .0 % (P <0 .0 1)和6 .3% (P <0 .0 1) ;胰高血糖素分别升高 13.3% P <0 .0 1)和 18.8% (P <0 .0 1)。提示大豆黄酮及半胱胺可改变机体内某些激素的浓度来影响体内的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3.
类黄酮对鸡蛋蛋黄脂质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 7周龄海赛克斯褐壳蛋鸡 2 70只 ,随机分为 9个处理组。试验 1组为对照组 ,试验 2~ 5组分别添加 5、10、2 0、4 0mg·kg-1茶多酚 ,试验 6~ 9组分别添加 5、10、2 0、4 0mg·kg-1大豆黄酮。探讨茶多酚 (多酚类黄酮 )、大豆黄酮 (二酚类黄酮 )对蛋黄脂质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试验期 8周。结果表明 :添加 10mg·kg-1茶多酚或大豆黄酮 ,饲喂 4周就可基本保持蛋黄脂质稳定性 (P <0 .0 5 ) ;随着茶多酚和大豆黄酮添加量增加 ,蛋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逐渐降低 ,当日粮添加 4 0mg·kg-1茶多酚或大豆黄酮饲喂 8周 ,蛋黄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分别降低 2 3.1%和2 7.0 % (P <0 .0 5 ) ;日粮中添加茶多酚、大豆黄酮均显著降低肝脏、血浆和蛋黄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 (P <0 .0 5 ) ,增强蛋鸡总抗氧化能力。茶多酚和大豆黄酮在增强机体抗氧化水平和蛋黄脂质稳定性方面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茶多酚和大豆黄酮可直接改善机体抗氧化水平 ,不需借助体内抗氧化酶。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技术以及大鼠原代培养的肝细胞研究了大豆黄酮 (Da)对SD大鼠肝脏氮代谢和IGF 1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Da可使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液中尿素氮浓度下降 ,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给药后灌流的1,2 ,3和 4h内 ,与对照组相比 ,1× 10 -4mol·L-1的Da使大鼠离体灌流的肝脏产生的尿素氮分别下降了 13 6 4 % ,2 3 18% ,34 0 2 % (P <0 0 1)和 32 91% (P <0 0 1)。 4× 10 -5mol·L-1的Da对大鼠肝脏尿素氮生成影响具有类似但较微弱的效应。Da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离体灌流的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 (GPT)的活性。 1× 10 -5mol·L-1的Da可使3 H 亮氨酸的参入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 2 1 38% (P <0 0 5 )。Da对离体灌流的大鼠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的水平也有微弱的促进作用。提示Da可通过增加大鼠肝脏氮的储留 ,促进大鼠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GPT的活性和IGF 1水平 ,而调节肝脏的氮代谢。  相似文献   

5.
半胱胺、大豆黄酮对肉仔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1日龄艾维茵商品代肉仔鸡 72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日粮添加半胱胺 (CS)组和添加大豆黄酮 (Da)组。研究这两种物质对肉仔鸡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35~ 4 9日龄两种物质均使血清中的胰岛素 (INS)和脂蛋白酯酶 (L PL)、肝中的苹果酸脱氢酶 (MD)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1) ,CS组肉仔鸡增重提高 10 .30 % ,Da组增重提高 7.10 % (P <0 .0 5 ) ,CS组和 Da组增重至 4 9周龄达到高峰。CS组、Da组皮下脂肪厚度及腹脂率比对照组减少(P <0 .0 5 ) ,Da组减少尤为明显。试验结果提示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均有降低肉鸡脂肪沉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面筋蛋白的胃蛋白酶酶解物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 5 0只SD大鼠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5只 ,试验组用经氯化钠缓冲液洗涤法制备的面筋蛋白的胃蛋白酶酶解物灌喂 ,对照组灌喂未经酶解的面筋蛋白 ,连续灌喂 2 1d。实验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较 ,大鼠胸腺和脾脏相对重量分别上升了 2 0 % (P <0 0 1)和 2 9% (P <0 0 1)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上升了 12 % (P >0 0 5 )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刺激指数 (SI)提高了 33 0 % (P <0 0 5 ) ;血清NDV (新城疫病毒 )抗体血凝抑制效价 (HI)上升了 38 5 % (P<0 0 1) ;肠腔sIgA水平提高了 2 8 6 % (P <0 0 5 ) ;血清IL 2水平上升了 38 4 % (P <0 0 1) ;血清瘦素、胰岛素、T3 和T4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实验结果提示 :灌喂面筋蛋白胃蛋白酶酶解物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并且这种免疫增强作用与细胞因子的调理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甜菜碱调控蛋鸡脂肪代谢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对甜菜碱影响产蛋鸡脂肪代谢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 6 0 0mg/kg甜菜碱促产蛋效果最佳 ,全程平均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了 8.6 7% (P <0 .0 4 ) ,料蛋比下降了 9.0 2 % (P <0 .0 3) ;日粮中添加 6 0 0mg/kg甜菜碱使蛋鸡5 0周龄和 70周龄腹脂率分别下降了 19.6 3% (P <0 .0 2 )和 2 2 .35 % (P <0 .0 2 ) ,肝脂率分别下降了 8.5 2 % (P <0 .0 5 )和16 .2 8% (P <0 .0 1) ;70周龄蛋鸡腹脂中LPL酶活性下降了 4 4 .83% (P <0 .0 1) ,HSL酶活性提高了 5 0 .0 % (P <0 .0 2 ) ,肝脏中NADPH生成酶MDH活性下降了 2 8.74 % (P <0 .0 3) ;甜菜碱使 5 0周龄和 70周龄蛋鸡血清中T3 水平分别提高了4 3.2 9% (P <0 .0 5 )和 4 3.95 % (P <0 .0 2 ) ,T4水平无明显差异 ,70周龄下丘脑和腺垂体中cAMP含量分别提高了 5 9.89%(P <0 .0 1)和 2 4 .0 3% (P <0 .0 5 ) ;甜菜碱使 5 0周龄和 70周龄蛋鸡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分别提高了 4 4 .5 0 % (P <0 .0 3)和16 .2 5 % (P <0 .0 5 ) ,磷脂浓度提高了 71.6 6 % (P <0 .0 1)和 2 2 .4 2 % (P <0 .0 1) ,游离脂肪酸水平提高了 19.6 6 % (P <0 .0 3)和 2 2 .5 1% (P <0 .0 3)。  相似文献   

8.
高剂量铜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 8头杜长大仔猪 [体重为 (15 8± 1 34)kg]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 2组 ,分别饲喂添加 5mg/kg和 2 5 0mg/kg铜 (CuSO4形式 )的相同饲粮 ,研究高剂量铜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高铜使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 13 0 4 % (P <0 0 1) ,平均日采食量提高 9 91% (P <0 0 1) ;饲料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提高了10 0 1% (P <0 0 5 ) ;高铜使十二指肠内容物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 15 6 6 % (P <0 0 5 )、12 5 3% (P <0 0 5 ) ,胰脏糜蛋白酶活性降低 11 6 9% (P <0 0 5 ) ;血清胃泌素浓度提高 2 9 2 5 % (P <0 0 1) ;血清SOD活性提高了 36 94 % (P <0 0 1)。  相似文献   

9.
外源性环核苷酸对AA肉鸡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淑玲  刘静波 《吉林农业科学》2000,25(3):45-47,F003
选用初生健康AA肉鸡 2 4 0只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2 0只 ,每组内设 3个重复 :I组为试验组 ,每隔 4d皮下注射标准环核苷酸组合剂 ,剂量为每只鸡 0 1mL ;Ⅱ组为对照组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共计 4 9d。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组鸡肝脏组织中总RNA、mRNA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 9 84 %和 2 6 0 3%。经单因子方差分析 ,组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 (P <0 0 1) ,血浆中cAMP和cGMP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中生长激素浓度升高 37 70 % ,球蛋白浓度提高了 34 0 9% ,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尤其GOT、GPT等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10.
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mg.kg^-1(Da1组)和5mg.kg^-1(Da2组)大豆黄酮饲喂产蛋后期绍兴鸭。 结果表明,Da1组的产蛋率提高11.57%(P<0.01,Da2组产蛋率提高13.33%(P<0.01),两组平均蛋重都极显增加,日产蛋量分别提高了13.3%(P<0.01)和16.61%(P<0.01),料蛋比分别降低了9.40%(P<0.01)和11.41%(P<0.01),并且Da2组的平均蛋重和日产蛋量均显于高Da1组。提示大豆黄酮能显提高产蛋后期绍兴鸭产蛋性能,并呈现剂量效应,两试验组绍兴鸭体重降低幅度极显低于对照组,而卵巢重大于对照组,大卵泡数没有差异。Da1组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提高了37.5%(P<0.05),胰岛素样因子-1(IGF-1)水平无显变化,Da2组血清GH水平提高了40.00%(P<0.05),IGF-1水平提高了10.54%(P<0.05)。两试验组雌二醇(E2)水平均无显变化,血清GH和GF-1水平的相应变化表明,大豆黄酮可以通过改变生长轴激素对动物生长轴激素对生物生殖功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广西玉米引种试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广西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步伐,2007年继续在我区玉米主产区对29个已通过外省审定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引入的新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但品质和综合抗性表现较差,其中耕源14、东单68号、郑单518、中单808和遵玉205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通过了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引种试验,可在广西适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主要综述了中国几类主要的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