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磷氮配施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和面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试图阐明磷氮配施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蛋白质品质差异较大的小麦强筋型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型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进行磷氮配施田间试验,测定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和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藁城8901在施225 kg•ha-1氮肥水平下,与不施磷肥相比,增施磷肥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及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提高,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增加,公差指数降低。施P2O5 240 kg•ha-1处理较施P2O5 120 kg•ha-1处理的相应效果降低。藁城8901在不施氮肥、山农1391在不施氮肥及施225 kg•ha-1氮肥水平下,随磷肥用量增加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提高,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和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降低;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下降,公差指数升高。【结论】不同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增施磷肥时,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面团流变学特性等变化的趋势不同。对强筋型品种藁城8901,在保证氮肥供应的基础上适量增施磷肥可提高其加工品质;对弱筋型品种山农1391,增加磷肥用量有利于其加工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应用15N标记技术研究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比例(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利用及土壤残留和损失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 kg•ha-1和240 kg•ha-1条件下,各设底追肥比例为1﹕1(N1和N4)、1﹕2(N2和N5)、0﹕1(N3和N6) 3个处理。【结果】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处理N2、N5和N6均较优,其中处理N2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损失率。试验还表明,随底施和追施氮量增加,二者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增加,下移层次加深;随小麦的生育进程,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不断下移。成熟期,底肥氮在0~40、40~100和100~200 cm土层中的残留量分别占总底肥氮残留量的38%~49%、40%~51%和0%~22%;处理N4、N5的追肥氮淋洗至140~160 cm土层,N3、N6分别至160~180 cm和180~200 cm土层。在小麦全生育期,处理N2的底施和追施肥料氮均未淋洗至100~200 cm土层。【结论】在本试验中,施氮量为168kg•ha-1、底追肥比例为1﹕2的处理N2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肥利用率均较高,损失率最小,且未淋洗至100~200 cm 土层,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王小燕  于振文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015-3024
 【目的】研究灌溉量和施氮量对氮素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防雨池栽条件下进行,选取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于开花期和收获期分别测定各器官中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量与分配比例、成熟期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等。【结果】施氮量和灌溉量对植株吸氮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存在互作,其中灌溉量的效应大于施氮量的效应,是影响以上诸项指标的主导因素。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增加灌溉量,成熟期氮素吸收总量增加,但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随灌溉量增加,土壤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增大,肥料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减小,表明增加灌溉量导致氮素吸收总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实现的;增加灌溉量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稀释效应则主要表现为,增加灌溉量抑制开花后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最终不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灌溉量不变,施氮量由120 kg&;#8226;ha-1增加到240 kg&;#8226;ha-1,各营养器官中氮素的积累量增加,但开花后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率降低,最终籽粒蛋白质含量亦不高。【结论】施氮量为120 kg&;#8226;ha-1,全生育期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W2N1)的处理,小麦植株吸收的氮素向籽粒分配量大,开花前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转移率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水分利用率亦最高,但籽粒产量仅为5 534.26 kg&;#8226;ha-1;施氮量为120 kg&;#8226;ha-1,全生育期灌溉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W3N1)的处理,小麦植株吸收的氮素向籽粒分配量、氮素向籽粒转移率、水分利用率均较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达14.54%,籽粒产量达7 411.37 kg&;#8226;ha-1,是本试验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4.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   总被引:84,自引:6,他引:84  
 选用弱筋小麦宁麦 9号、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强筋小麦皖麦 38,通过设计施氮量和氮肥运筹试验 ,分析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中后期施氮比例 ,均能提高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 ,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降落值、沉降值、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在本试验条件下 ,强筋、中筋小麦在施氮量 180~ 2 4 0kg·ha-1范围内 ,氮肥施用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 3∶1∶3∶3的处理最优 ,其次为 5∶1∶2∶2处理 ;弱筋小麦以密度 2 4 0× 10 4·ha-1、施氮量180kg·ha-1、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 7∶1∶2的处理易实现高产与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5.
小麦不同水氮运筹对面条煮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采用不同筋力的2个冬小麦品种豫麦49和豫麦66,研究了不同水、氮运筹对小麦面条煮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均以不施氮肥处理的面条TOM及蒸煮损失率最大,总评分最低;随施氮量增加,面条TOM下降、面条评分增加。其中,中筋小麦品种豫麦49以全生育期施纯氮 225 kg·ha-1,强筋小麦品种豫麦66以施纯氮 150 kg·ha-1时面条TOM最小,评分最高。随灌水次数增加,TOM呈增大趋势,处理间差异显著;面条断头率下降,评分亦有所增加,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品种在面条TOM、总评分、断头率及吸水率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来自7个省的不同强筋小麦品种,进行不同氮肥处理,分析其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量在0-225kg范围内,产量随施氟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225kg/hm^2,产量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以济麦20产量最高。不同品种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均表现随施氮量脚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不同氮肥处理之间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品种之间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量0~30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但施氮三水平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和产量逐渐增加,但相邻水平间增加幅度逐渐减少;强筋小麦的主要加工品质性状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改善,三个施氮水平下降落数值、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体积等主要加工品质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吸水率受施氮量的影响最小。不同品种间主要加工品质性状有较大的差异。强筋小麦各主要加工品质性状受品种遗传因素的影响大于施氮处理,生产上首先应选择适于本地种植的强筋专用品种,然后采用相配套的栽培措施,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济麦20是目前适于当地种植的强筋小麦首选品种,在中高土壤肥力条件下,协调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各项主要加工品质性状的适宜施氮量不宜超过225 kg/hm2。  相似文献   

9.
钾素水平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运转及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试图阐明施钾对小麦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和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机理。【方法】在池栽条件下,以宁麦9号(低蛋白)和扬麦10号(中蛋白)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钾水平下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和开花期叶片含钾量的特征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和各组分含量的关系。【结果】与不施钾相比,施钾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了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由于对谷蛋白含量的作用甚微,因而显著降低了谷/醇比。施钾提高了开花期叶片含钾量进而显著促进了小麦植株花前氮素的积累和贮存氮素的运转,较高的开花期叶片钾营养水平显著提高了扬麦10号的花后氮积累,但对宁麦9号花后氮积累的促进作用较小。两种类型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对施钾的响应程度不同,扬麦10号大于宁麦9号。【结论】施钾条件下,因较高开花期叶片含钾量而显著提高的宁麦9号花前贮存氮素运转量和扬麦10号花后氮积累量,分别是这两种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的重要生理原因。在本试验条件下,宁麦9号和扬麦10号的适宜施钾水平分别为K2O 150、225 kg·ha-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不同土壤硝态氮残留梯度下减施氮肥后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变化,为保证合理减施氮肥,有效降低麦田土壤硝态氮残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硝态氮残留情况下氮肥减施对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农户施肥相比,监控施肥的氮肥用量减少55 kg·hm-2(26%),产量为5 885 kg·hm-2,比农户施肥增产3.1%,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32.4 g·kg-1,与农户施肥相比无显著差异。当1 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55 kg·hm-2时,小麦产量最低,为4 252 kg·hm-2,硝态氮残留在55—10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7 186 kg·hm-2,硝态氮残留量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硝态氮残留量<100 kg·hm-2时,不施氮肥小麦产量会显著降低,但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合理减施氮肥,无论土壤硝态氮残留多少,均不会减产。土壤硝态氮残留>300 kg·hm-2时,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平均为146.93 g·kg-1;当土壤硝态氮残留量<200 kg·hm-2时,不施氮肥会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通过监控土壤硝态氮合理减施氮肥,无论硝态氮残留高低,均不会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硝态氮残留介于55—100 kg·hm-2时,农户与监控施肥处理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4.5和123.1 g·kg-1。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小麦氮肥吸收效率(地上部吸氮量/施氮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36 和45.7 kg·kg-1,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61.5%和57.1%。【结论】综合考虑维持北方麦区小麦较高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收获期1 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应介于55—100 kg·hm-2。基于小麦目标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监控,确定合理的氮肥用量,对实现小麦氮肥减施、绿色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对优质中筋小麦皖麦 44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量在 0~ 3 0 0kg/hm2 范围内 ,氮素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 ,与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质量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粉质评价值 ,降低弱化度 ,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高于最高籽粒产量的施氮量。皖麦 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 0~ 2 2 5kg/hm2 。  相似文献   

12.
以弱筋小麦扬麦15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行距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试验设计了2个密度处理150×104/hm2和225×104/hm2基本苗,2个行距处理24 cm和30 cm,3个施氮量水平150、210和270 kg/hm2。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穗数的增加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行距对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高密度扩行加剧群体竞争,降低产量。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面筋含量均有显著的同步调控效应,随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升高。在中等施氮条件下,高密度处理无论何种行距均能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因此,采用225×104/hm2基本苗、24 cm和210kg/hm2施氮量可同步协调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江淮下游的沿江高沙土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弱筋小麦产区.弱筋小麦宁麦13和宁麦9号在该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种植,其产量和穗、粒、重三要素表现各不同;两品种间对不同施肥量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施纯氮16kg/667m2的中高肥处理中,宁麦13明显比宁麦9号增产;而在施纯氮8kg/667m2的低肥和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宁麦9号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在施纯氮20 kg/667m2和12 kg/667m2的高肥区和中低肥区,两品种无显著差异.两品种的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虽总体均与施氮量相关程度较高,但两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宁麦9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而湿面筋含量与施氮量相关不显著,稳定时间与施氮量为显著相关;宁麦13的三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宁麦9号的弱筋品质似较宁麦13稳定,尤其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不易受环境条件所左右.  相似文献   

14.
弱筋小麦扬麦13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弱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其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基本苗和施氮量对扬麦13号产量及主要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相同施氮水平下,在180万~270万苗/hm2范围内增加基本苗,单位面积穗数显著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呈“低-高-低”趋势,210万/hm2基本苗处理产量最高。在相同基本苗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穗数、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单位面积茎蘖数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显著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长,弱化度显著降低,评价值提高。[结论]从产量角度来看,扬麦13号以基本苗210万~240万/hm2,施氮240~300kg/hm2较为适宜。基本苗对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粉质参数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5.
增施锌硅肥对小麦有显著的减少小穗退化、降低空秕率作用,达到增加每穗粒数、提高产量的目的。过量增施锌硅肥对强筋小麦蛋白质、湿面筋、赖氨酸等营养品质有一定负效应,不利于强筋小麦营养品质的提高。生产上以施用腐殖酸锌硅肥37.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氮肥用量对面包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小麦拔节期追施不同的氮肥用量来研究各处理下面包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受基因型、供氮背景及其互作的影响,表现为拔节期适当的氮肥用量能提高产量;而品质表现主要受基因型和供氮背景的影响.其中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受氮肥用量影响较大,供氮效应超过了基因型效应;SDS沉降值和角质率受到基因型效应和供氮效应两方面影响,但基因型效应是主要的;比沉降值、伯尔辛克值和面筋-乳酸溶液透光率只受基因型效应的影响,供氮效应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总结小麦育种经验,给进一步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直观统计分析方法,对山西省2001-2010年审定的82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的遗传背景不够丰富,遗传差异性较小。品种间产量差异很大,82个小麦品种产量幅度2774.0~7365.0 kg/hm2,平均5375.1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7.9%;其中水地品种在5329.5~7365.0 kg/hm2之间,平均值6159.5 kg/hm2,旱地品种在2774.0~5885.0 kg/hm2之间,平均值4084.7 kg/hm2。蛋白质在11.7%~18.0%之间,平均值14.7%;其中水地品种蛋白质在12.8%~18.0%之间,平均值14.9%;旱地品种蛋白质含量在11.7%~17.0%之间,平均值14.7%。湿面筋在23.6~45.5之间,平均值32.3;其中水地品种在26.1~45.5之间,平均值32.2;旱地品种在23.6~39.8之间,平均值32.3。沉降值在11.1~71.4 ml之间,平均值33.3 ml;其中水地品种在15.5~71.4 ml之间,平均值31.8 ml;旱地品种在11.1~63.5 ml之间,平均值35.8 ml。山西省小麦育种在近十年取得了较大进展,审定品种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品质性状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在未来的小麦育种过程中,应加强农艺性状优异、具有遗传多样性小麦种质创新研究,为培育突破性品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26-11427
[目的]为更好地推广垄作栽培技术。[方法]以京9428、京冬8号为供试小麦品种,于2004、2005年研究了垄作与传统平作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两个品种垄作栽培单位面积有效成穗低于传统平作,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提高,籽粒容重、出粉率和干、湿面筋的含量及沉降值明显高于传统平作栽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吸水率和面团形成时间差异不大。京9428产量水平达6150kg/hm2,比传统平作增产9.0%,京冬8号产量水平达5985kg/hm2,比传统平作增产14.6%。垄作栽培提高了小麦籽粒品质和面粉的加工品质,改善了小麦籽粒出粉率和磨粉品质。[结论]垄作栽培对晋中市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都是有益的,可以在山西省小麦产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