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社会资本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社会资本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对新农村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实现依赖于丰富的农村社会资本。这主要体现在村民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规范与秩序。这就要求认清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对农村社会资本进行再造与提升,以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农民中等收入者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组织资本禀赋在农村社会中处于中上位置,因而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然主体性功能。农民中等收入者作为实然主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通过提供技术、资金、信息、文化知识等资源,以农村经济组织和文化社会组织为中介,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文化教育事业,完善村民自治和乡风文明教化。  相似文献   

3.
发挥农村回流农民工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调动农村地区的人才资源和知识储备。而农村地区回流农民工是乡土社会的“精英阶层”。回流农民工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如下:他们的人力资本可以促进农村新文化建设,他们的社会资本可以整合社区关系网络,他们的组织资本能够推动民主政治改革,他们的经济资本有利于生产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自2004年至2013年连续十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此可见农业、农村工作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新时期的重要地位。 对如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文作者根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启发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手段。鼓励社会资本向新农村建设投入,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新农村建设。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就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网络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手段。三是保障粮食安全,稳步提高经济水平。确保食品安全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合理的市场调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大量农民工返乡,返乡农民工具有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优势,引导返乡农民工进行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对返乡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并针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存在的困难,提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重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尤为重要。农村出现的以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生活环境污染为主的生态环境污染,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资本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有明显的作用,由于社会资本的利用不当难免会带来一些问题。基于此,在详细分析社会资本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恶劣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社会资本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和谐的措施,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如何将经济增长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置于一个统一政策框架内予以安排,这是各地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以文明信用创评为突破口,通过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乡村社会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社会资本,创造性地在村风文明建设与农民增收之间找到了很好的结合机制,对于目前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以来,“三农”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全方位的转型与进步,水利建设等农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制约水利发展长效机制的形成,对和谐农村构成隐患.鉴于传统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生态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三农”现状出发,对水利多重属性进行详尽分析和阐述,提出从重建农村社区信任出发,形成大规模的社会资本,突破水利发展困局中的关键因素,从而形成水利的长效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无工可做,无业可就,纷纷离城返乡。而在外多年务工、打拼的经历使得他们已经具有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等多种优势。如何将返乡农民工与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引导返乡农民工进行新农村建设,则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增强农民发展能力,社会资本是农民发展的关键因素.社会资本主要由信任、人际关系网络和规范三个重要部分组成,社会资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团结合作、规范经营行为、获取外部资源、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社会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