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以3年生福建省明溪县云南红豆杉原料林为研究对象,以地径、树高为基础自变量,导入冠幅、冠形率、树冠率等树冠形态特征自变量,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优选系列单木生物量理想数学模型。采用独立样本的检验方法,对优选模型进行t检验与偏差检验,估算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导入树冠形态特征自变量后明显提高单木生物量模型的判定系数,且模型较未导入树冠形态特征有着更好偏差与预测精度表现。树冠形态结构显著影响红豆杉单株生物量;冠幅和冠形率明显促进枝叶生物量、茎干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树冠率、冠幅明显促进红豆杉总生物量。在系列红豆杉单木模型导入树冠形态特征因子是必要的,可提高系列生物量模型的预测效果。系列优选的生物量模型均通过t检验、偏差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在92.36%以上,可以用于生产中的生物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凉薯肉质根形态发育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凉薯地下肉质根膨大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组织微构造进行了观察,记述了肉质根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情况,并对在此过程中的淀粉积累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萝卜子形态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萝卜子的根、茎、叶、花、果和种子各器官进行了形态及解剖结构的观察研究,摄制记录了比较完整的形态及解剖结构图片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萝卜子的形态、生理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叶片形态结构及气孔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南方红豆杉叶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叶片上、下表皮细胞近长方形或正方形,均覆盖一层角质层,角质化程度不同,角质层平均厚度分别约为14.78μm和12.53μm。在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大小变化较大,叶中脉处的表皮细胞最大,为152.20μm×37.59μm,长/宽约为4.05;气孔区的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大小起伏较大,最大细胞为154.8μm×29.6μm,最小为43.1μm×47.1μm,平均大小为83.89μm×45.31μm,长/宽约为1.85;非气孔分布区的表皮细胞平均大小为99.13μm×40.17μm,长/宽约为2.47。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中脉两侧,呈带状,每条气孔带含8~12列气孔,气孔密度为98~159个/mm2。雌雄植株不同高度叶片的气孔密度均从基部到株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雌雄植株同一高度叶片的气孔密度变化差异不大。在同一高度的叶片中,阳面叶片的气孔密度普遍高于阴面叶片;在同一叶片中气孔密度最高的区域在叶片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少,与叶片着生植株的雌雄、方位和高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对凉薯地下肉质根膨大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组织显微构造进行了观察,记述了肉质根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情况,并对在此过程中的淀粉积累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观与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观察了沙芥的根、茎、叶、角果、种子的形态和结构等生物学特征,以及种子发芽过程.提出种子浸种时间以10小时为宜,适宜播种期:春播为4月下旬,寄籽播种为10月底或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蕨菜驯化栽培及孢子繁殖过程中,利用扫描电镜,实物拍照及徒手切片等方法,观察了蕨菜各器官形态及解剖结构,初步掌握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蕨菜人工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外追肥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豆杉实生苗、扦插苗进行叶面施肥,研究其促进枝条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叶面施肥对枝条长度、分枝数变化有显著影响。VG生长促进剂、康保叶面肥(20-5-102- Fe)对枝长生长有促进作用,与清水对照处理具有极显著差异,当年生主枝长分别比对照增加8.40、3.82 cm,分别为对照的2.12~2.14、1.23~1.79倍;3种处理的枝条分生数量差异极显著,平均当年生枝条分枝数是对照的1.56倍;随着分枝数的增加,分枝平均长度呈降低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枝条单位长度鲜、干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测定福建明溪县不同密度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幼树的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其生长及形态学特征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幼树在冠长、冠幅、地径、枝下高、侧枝数量等树冠特征性状和圆满度、枝叶浓密度等观赏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树高及叶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对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着显著影响,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叶枝干等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根生物量分配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林分密度对1级侧枝分枝角、1级侧枝数量、1级侧枝密度及平均长度有着显著影响,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幼树树冠对林分密度有着显著可塑性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关于蕨菜形态和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光照对水培风信子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定向光条件下,研究水培风信子根系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水培风信子根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光性.其感受光的部位是根冠;光强越强,根长越短,根数越少,根越粗,负向光性越明显;不同光质对根长、根数、根粗无明显影响,但蓝光对负向光性诱导最明显,红光则无效;高浓度生长素(IAA)的培养液在抑制根长的同时增加了负向光性弯曲角度。  相似文献   

12.
吲哚丁酸对水栽黑美人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水处理组相比 ,50~ 1 50mg/L吲哚丁酸 (IBA)处理可增加水栽条件下观叶植物黑美人(Aglaonemacommutatumcv.‘Sanpemo’)的根数、根长及根系鲜重 ,并可提高水栽黑美人的根系活力 其中以 1 0 0mg/LIBA处理组对促进水栽黑美人提早生根最为有效 ,并显著提高根系超氧化岐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的活性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竹柏及其共生体的形态与解剖构造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共生体系统的生物学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和数码显微照相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竹柏及其共生体横切面、纵切面制片,记录竹柏根及根瘤的形态特征,根、根瘤及其共生微生物的解剖特征。【结果】竹柏幼根外形上侧根多而粗短;根尖极少数根毛端部膨大和弯曲变形;根瘤数量多且形态多样,外形上以近圆形和圆锥形为主;根瘤起源于根的中柱鞘或老根瘤内部薄壁组织,内具维管束;根的表皮、周皮、皮层及中柱和维管射线等处观察到丝状和团状物、泡囊、丛枝状结构等侵染物的分布、形态等特征。【结论】竹柏根际既有根瘤又有菌根,菌根属于内外生菌根,根瘤中既有根瘤菌又有放线菌,表现出竹柏根际共生体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豆杉生态生物学特性观察与引种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昌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56-1856,1869
南方红豆杉为白垩纪孑遗植物,生长在海拔800m以下的山麓沟谷常绿阔叶林或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具有观赏、用材、药用等多种用途。探讨了南方红豆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总结了采种、育苗及苗期管理等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金鱼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上不同节位的顶芽作了形态和解剖方面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金鱼草主茎第1~6节位生长锥形成对生叶原基,展开后为交互对生叶序,叶片呈卵形至椭圆形;第7节位,24.4%的生长锥产生对生叶原基,形成对生叶序,75.6%的生长锥单侧产生互生叶原基,形成互生叶序;第8节位,84.0%的生长锥产生互生叶原基,形成互生叶序;至第9节位起生长锥全为单侧产生互生叶原基,形成互生叶序,叶片变成狭长形的披针形。表明金鱼草主茎第7~8节位是其叶序由对生向互生转变的节位。自第13节位后主茎顶芽顶端生长停止,变为花芽而开花,最迟至第17节位止。对生叶序状态下未见有开花者。在主茎顶芽变为花芽后,侧芽也相继活动,形成花芽,陆续开花。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金鱼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上不同节位的顶芽作了形态和解剖方面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金鱼草主茎第1~6节位生长锥形成对生叶原基,展开后为交互对生叶序,叶片呈卵形至椭圆形;第7节位,24.4%的生长锥产生对生叶原基,形成对生叶序,75.6%的生长锥单侧产生互生叶原基,形成互生叶序;第8节位,84.0%的生长锥产生互生叶原基,形成互生叶序;至第9节位起生长锥全为单侧产生互生叶原基,形成互生叶序,叶片变成狭长形的披针形。表明金鱼草主茎第7~8节位是其叶序由对生向互生转变的节位。自第13节位后主茎顶芽顶端生长停止,变为花芽而开花,最迟至第17节位止。对生叶序状态下未见有开花者。在主茎顶芽变为花芽后,侧芽也相继活动,形成花芽,陆续开花。  相似文献   

17.
芍药、牡丹的根器官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及扫描电镜观察,对牡丹和芍药部分品种的根器官进行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 根初生结构,牡丹根的内皮层细胞排列不够紧密、凯氏带结构不明显,芍药根的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凯氏带结构比较明显;牡丹根的中央为数个后生木质部的大导管、无髓,芍药根的中央由薄壁组织形成髓.根次生结构,牡丹根次生韧皮部占主要部分,而芍药根次生木质部占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太行山野生红豆杉不同器官共生菌的菌落特征、菌丝长势和拮抗试验等的比较研究,发现太行山野生红豆杉体内的共生菌在其体内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种子中有一个共生菌菌株与从根中分离的一个共生菌菌株类似,但它们都与从其他器官中分离的共生菌不同;叶中的一类共生菌菌株也明显不同于其他部位的共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水分亏缺对苗期和拔节期玉米根毛区皮层结构的影响,为玉米抗旱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有一定抗旱能力的高农901玉米种子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在苗期和拔节期分别设正常供水(CK)、轻度水分亏缺(LS)、中度水分亏缺(MS)和重度水分亏缺(SS)4个处理,使其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5%,65%~75%,55%~65%,45%~55%,处理结束后,分别取玉米根毛区(距离根尖端10cm)的根系样品制作半薄切片,常规甲苯胺蓝染色、番红-固绿和苯胺蓝荧光染色后,用Olympus BX51显微镜观察皮层细胞以及内皮层马蹄形加厚的变化情况,用image pro plus 6.0计算皮层厚度及内皮层细胞的长度和高度。【结果】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苗期和拔节期根毛区皮层厚度逐渐减少,皮层薄壁细胞减小变形,排列不规则;苗期和拔节期各水分亏缺处理的内皮层细胞长度和高度均逐渐减小,且在苗期时表现较为明显。荧光观察结果显示,苗期只有轻度水分亏缺处理的内皮层细胞两侧的马蹄形加厚程度较明显;拔节期轻度、中度水分亏缺处理的内皮层细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马蹄形加厚,且在内切向壁上也出现了明显加厚,拔节期重度水分亏缺处理玉米内皮层细胞的加厚程度较小,且细胞发生了明显变形。【结论】苗期玉米对水分亏缺的反应比拔节期敏感;适度水分亏缺条件下,玉米通过缩减皮层厚度,增加内皮层木质化、栓质化程度,降低水分在根部径向运输的阻力,阻止根中水分的流失,使细胞保持基本形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扁桃6个不同砧木资源当年生实生苗根系解剖结构特征对周期为60 d的中度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为扁桃砧木抗旱机理的研究提供形态解剖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水分控制盆栽试验,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获取根组织解剖结构和木质部解剖结构相关12项指标,分析生物学特性。【结果】大巴旦和石头扁桃的根木栓层、木栓层数、木质部占比以及维管束占比等指标值比其它砧木资源的高(P<0.05),且干旱胁迫之后,其木栓层、木栓层数均增加(P>0.05);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主根(D≥5 mm)木栓层厚度、侧根(2石头扁桃>苦扁桃>桃巴旦2号>桃巴旦1号>桃。【结论】扁桃本砧资源根系的木质化程度较高,与其他砧木资源相比对干旱胁迫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