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诸模式中影响最深远、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模式,也是科技与经济要素融合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博士研究生的特点和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吻合的人才的要求,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模式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在我国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产学研耦合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全面发展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当前我国进入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我国高层次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十分重要。通过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系统理论研究,结合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省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对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思考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是适应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促进农科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扬州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关于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类研究生的四点启示,对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视角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新形势下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利用课题组创建的"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绿色种植体系",以及在积极推动其规模化应用过程中与农资企业、有机农场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案例,阐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培养相关领域人才的重要性及方式方法;从农业领域科技成果创新性应用和推广、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实践教育、社会服务教育等角度出发,创新性建立新形势下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在校在农产学研融合互动模式",以期为我国新型农业教育提供可复制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工程科技人才短缺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远胜于水平.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教育薄弱、实践教育不足是导致许多工科毕业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双向不足的重要原因,产学研结合是有效培养工程科技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总结分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科技应用型人才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整合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教学资源,以及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本文结合材料化学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就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模式。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阐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概括性地指出了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3种模式及适用性,最后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与效果作了整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吉佩佩  张秀省  于守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2000-12001,12004
为探索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产学研的培养模式,以聊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进行了产学研培养模式的探索.结果表明: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在开展产学研培养模式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诸如教职工积极性不高、合作单位单一、合作内容不够深入等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做好思想工作以增加积极性和加大政府鼓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本科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顺应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潮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着重介绍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本科专业在近几年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取得的成绩,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的共同需要,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也发展了企业经济效益,利在三方。针对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了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分析和模式探讨,提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方法。并以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学科产学研合作实践为例,经过近10年的实践探索,证明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较好模式,体现了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培养的人才质量,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产学研各方互惠互利,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