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影响板栗嫁接成活率的因素1.1砧木与接穗亲和力。确定合理的嫁接组合是嫁接成活的前提。采用实生板栗、野板栗作砧木亲和力强,成活率高。茅栗、锥栗作砧木,难以成活,不宜作嫁接板栗的砧木。1.2接穗生活力。主要是接穗的新鲜程度和含水量,这也是影响嫁接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丹东是东北地区板栗的主产区,目前,全地区板栗面积超过150万亩,面积和产量均达到辽宁省的90%以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丹东地区全面实施板栗倍增计划,其产业势头发展迅速,大有遍地开花之势,并且种植面积正在逐年扩大,但是板栗园区大片林下地不能种植间作,得不到合理有效地利用。板栗作为山区农民的一项支柱产业,价格极不稳定,时高时低,受国际、国内贸易形势影响较大,影响栗农发展板栗产业积极性,严重阻碍板栗产业  相似文献   

3.
丹东核桃楸嫁接麻核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核桃楸资源丰富,通过引进麻核桃,并将其嫁接在丹东核桃楸上,从而建立起以核桃楸为砧木的麻核桃异地种植开发区域。从采集接穗、选择砧木、嫁接、后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丹东核桃楸嫁接麻核桃树的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板栗嫁接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板栗嫁接繁育技术,包括砧木培育、嫁接、嫁接后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板栗苗木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板栗果实营养丰富,有木本粮食之称。栗树对栽培的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易管理,果实耐贮运,是山区林农致富的好树种,深受山区农民的喜爱。但由于部分栗农栽培技术含量较低,管理粗放,导致产量低、质量较差,经济效益不高。目前,丹东地区板栗栽培面积达150万亩,板栗总产量在4500万千克,  相似文献   

6.
孙世芳 《新农业》2009,(11):35-35
丹东地区的板栗以个大、色正、味甘而深受国内和日、韩客商的青睐,已成为广大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到“九五”末期,全市板栗面积已达80余万亩,产量1200万公斤,产值过亿元。但是,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板栗幼树受冻害的现象时有发生,2001年当年嫁接和新植的幼树几乎全部受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适宜王族海棠生长的嫁接方法、嫁接时期,以期指导当地苗木生长。[方法]研究不同砧木品种、来源,不同砧木栽植年限,不同接穗粗度对王族海棠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砧木品种不同、不同粗度、不同来源接穗嫁接后的成活率无差异;砧木栽植龄期对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影响较大。[结论]采用劈接法嫁接,以接穗未发芽,砧木栽植1年成活后嫁接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板栗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干果树种。目前,我国板栗良种苗木培育大多采用常规嫁接方法,这样不仅培育周期长、质量差、成活率低,增产效果也不显著。为此,我们于2003年开始对板栗苗砧培育与嫁接技术进行研究,经过5年的试验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砧木苗培育与嫁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板栗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干果树种。目前,我国板栗良种苗木培育大多采用常规嫁接方法,这样不仅培育周期长、质量差、成活率低,增产效果也不显著。为此,我们于2003年开始对板栗苗砧培育与嫁接技术进行研究,经过5年的试验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砧木苗培育与嫁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发育时期的穗芽与不同生长年限的砧木嫁接,嫁接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穗芽只有经过越冬休眠,嫁接才会成活;芽接时以休眠芽和刚萌动膨芽嫁接为宜,所用砧木应以生命活动旺盛,愈合能力强的1年生实生桑为好。  相似文献   

11.
1.砧木和接穗不亲和。同种的苗木亲和力强,嫁接成活率高;同属不同种的苗木嫁接困难或不能成活。对策:在嫁接果苗时,一定要选用亲和力强、适应性强的品种作砧木。  相似文献   

12.
核桃嫁接技术及不同砧穗搭配对成活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核桃嫁接苗出现育苗成本高、嫁接成活率低、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近几年,核桃种植农户反映说核桃芽苗砧嫁接的苗木没有1a生铁核桃砧嫁接的苗木长得好,而芽苗砧嫁接方法在生产中被普遍采用,比采用1a生实生砧嫁接采用成本低。为摸清芽苗砧嫁接和1a生铁核桃砧木嫁接对成活率及其嫁接后生长状况的影响,本文研究通过云南核桃不同接穗(侧芽与顶芽)嫁接成活率试验,调查嫁接愈合情况、成活后嫁接苗木的生长特性,为云南核桃主要品种的嫁接技术改良,指导核桃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桂栗一号’大果锥栗优良砧木及为探讨砧穗互作机制提供理论支持,以‘桂栗一号’大果锥栗为接穗,以板栗和普通锥栗作砧木进行嫁接,观察其成活率;以板栗和普通锥栗实生苗为对照,测定其苗木生长量、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等。结果表明,以普通锥栗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远高于以板栗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两种砧木的‘桂栗一号’嫁接苗的长势均弱于其对照。不同砧木对‘桂栗一号’苗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暗呼吸速率(Rd)等光响应参数的影响并不显著。4种苗木对光强的适应范围:板栗=板栗/桂栗一(以板栗为砧木的‘桂栗一号’嫁接苗)>锥栗/桂栗一(以锥栗为砧木的‘桂栗一号’嫁接苗)>普通锥栗。4种苗木的Pn(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全天Pn的最高峰出现在8:40~10:00,14:00时均有光合“午休”,而普通锥栗和锥栗/桂栗一的“午休”幅度比板栗和板栗/桂栗一大。对于全天的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参数变化,板栗与板栗/桂栗一、普通锥栗与锥栗/桂栗一走势分别相类似。普通锥栗和锥栗/桂栗一比板栗和板栗/桂栗一受炎热和强光等环境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以板栗或普通锥栗作砧木,在全天有机物的积累上差异小。影响嫁接苗全天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PAR)、Gs、Tr、Ci和Ls。单从亲和力上考虑,选用普通锥栗作为砧木嫁接‘桂栗一号’为佳,但在高海拔或日照强的地区建议使用板栗作为砧木。  相似文献   

14.
孙龙生 《新农业》2007,(3):52-53
核桃优良苗木要用普通家核桃作砧木,用优良核桃品种作接穗嫁接而成。核桃嫁接由于受伤流和单宁的影响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人为创造条件,用日光温室进行室内嫁接,可确保嫁接成活。  相似文献   

15.
<正>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很多,为提高嫁接成活率,应抓住关键环节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嫁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砧木和接穗的选择1.1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砧木和接穗亲和力的强弱,是决定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应选择砧木和接穗之间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油松嫁接繁育技术,结果表明:油松和樟子松都是嫁接繁育油松的优良砧木,其中以三年生砧木的成活率较高;穗条采集于油松停止生长后至春季芽萌动前进行,采集的穗条选择背风阴凉潮湿处湿沙埋藏越冬;嫁接时具体采用哪种嫁接方法主要视工人的熟练程度而定,同时尽量选择晴天或雨后晴天进行嫁接;嫁接后要做好修剪、解绑、追肥、松土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措施,以保证嫁接成活和苗木的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17.
板栗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植株的抗逆性强弱、生长发育以及结果期早晚,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掌握板栗砧木嫁接时期和方法,并注意嫁接苗的科学培管,是培育优质栗苗的技术重点。一、嫁接时期一年中除平均气温低于12℃以上的季节外,其余时间均适宜板栗实生苗的嫁接,而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嫁接板栗胴枯病发病规律,研究其防治方法,以提高嫁接成活率,为生产、科研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于2008~2010年,先后在陕西省镇安县板栗产区对该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进行调查,通过不同时期、药剂、防治次数的试验,得出嫁接板栗胴枯病的防治方法。[结果]板栗嫁接时主要感病危害部位为嫁接伤口,可引起嫁接部位腐烂、皱缩、干枯,不能成活,降低嫁接成活率。胴枯病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由子囊菌孢子和分生孢子侵染所致,该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只能从伤口侵入;病菌孢子主要借风雨、砧木伤口和接穗接触传染。在镇安县,4月上、中旬是嫁接板栗植株发病高峰,病斑扩展快、可在短期内造成砧木伤口处腐烂,不能形成愈伤组织,嫁接接穗枯死。不同药剂、防治时期、防治次数下的板栗嫁接胴枯病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药剂种类和用药时期是防治板栗嫁接胴枯病的关键,每年4月上旬,喷洒40%福美砷药剂500倍液2~3次,对嫁接板栗胴枯病的防治率可达83.6%,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锥栗6个类型16个单株为接穗,野生锥栗、板栗、大果锥栗、麻栎为砧木,选择不同立地条件地块,研究影响锥栗嫁接成活率的因子。结果表明,不同锥栗品种类型、嫁接时间、砧木、圃地条件、剪砧方法对锥栗嫁接成活率均存在较大影响。嫁接时间以秋季9月底到10月上旬和春季萌芽前1个月最好;宜选择排水良好的山脚梯田;在芽萌动时离接芽25 cm处第1次剪砧,接芽抽出20~25 cm后在其上部2 cm处第2次剪砧最好;砧木宜用野生锥栗及本砧,板栗、麻栎不适宜作锥栗砧木。  相似文献   

20.
高丽荣 《吉林农业》2006,(10):15-15
绿枝嫁接是发展苗木、更新苗木、改良品种的一项好技术,是当前葡萄产区主要嫁接方法。可分劈接和芽接: 一、绿枝劈接方法 先将贝达砧木剪截成1-2个芽苞,进行生根处理后扦插到所规定的株距和行距田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