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霞  余胜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00-5401
[目的]探讨在灰树花生产中使用液体菌种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比试验,比较使用液体种与固体种灰树花的菌丝活力和栽培产量。[结果]将液体菌种、麦粒原种接入在栽培袋培养基,液体种萌发速度和菌丝长势都明显优于麦粒原种。与固体种相比,使用液体菌种培养原种的平均满罐时间提前了15 d,其栽培袋的平均满袋时间提前17 d,平均出菇时间提前了9 d。使用液体菌种可使整个培养周期缩短25~35 d。使用液体菌种、麦粒原种的灰树花栽培产量有明显差异,使用液体种的袋均产量比固体种高13.8 g,其生物学效率提高6.9%。[结论]在灰树花的工业化生产上,使用液体菌种能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平菇菌株诱变处理与应用。在平菇培养中,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设栽培袋培养料A、B、C和D 4个配方,利用紫外线(照射时间分别为为0.51、0和15 min)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高产优良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了高产优良菌株,其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健壮等特点。与对照(固体棉籽皮培养基)相比,该处理原种和栽培种的菌丝体可提前10~15 d长好,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可提前10~15 d长满菌袋,提前20~30 d出菇。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其产量存在差异,以配方A(以棉籽皮87%,麸皮或米糠10%为主要成分)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利用液体培养生产菌种,采用培养基配方A栽培平菇,具有栽培周期短、简化栽培程序,降低成本,提高平菇的品质、产量高和成品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1栽培季节安排 白灵菇从母种制原种要40~60天,栽培袋接种后到出菇需要150天以上.由于白灵菇菌丝长满菌袋以后,并不能立即出菇,需要有一定时间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所以生产季节要提前.生产时间安排是4~5月制原种,6~7月接栽培种,11~12月份出菇.在温度上应掌握出现8℃以下低温的月份,倒推5个月(150天)即为正常制作菇袋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一、栽培季节安排 白灵菇从母种制原种要40~60天,栽培袋接种后到出菇需要150天以上。由于白灵菇菌丝长满菌袋以后,并不能立即出菇,需要有一定时间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所以牛产季节要提前。生产时间安排是4~5月制原种,6~7月接栽培种,11~12月份出菇。在温度上应掌握出现8℃以下低温的月份,倒推5个月(150天)即为正常制作菇袋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6,(5)
正降低成本使用食用菌液体菌种,每袋菌种成本仅几分钱,只有固体菌种的五分之一,用液体菌种接种,比固体菌种接种工作效率提高4~5倍。工艺更简便液体菌种没有级别之分,也就是说液体菌种既可以作为母种接原种,也可以作为栽培种直接接栽培袋,简化了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液体浅层静置培养食用菌菌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浅层静置培养液体种与固体母种制作食用菌原种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将母种先接入液体培养基静置培养后,取液体菌丝体接入原种培养基比用母种直接接入原种培养基的菌丝萌发早、发菌快、成功率高,且粗壮、浓白、紧密、均匀一致,适合大多数食(药)用真菌菌种的制作.  相似文献   

7.
灰树花的培养特性与液体菌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从河北省迁西县购入的灰树花菌株迁西二号,分别在PDA培养基、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和MEA平板培养基上研究灰树花菌丝体的培养特性,并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种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及出菇管理技术。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宏观和微观培养特性各有不同:菌体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能够产生细胞外酚氧化酶,说明灰树花是一种白腐菌;菌丝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生长旺盛,浓密,白色,绒毛状至絮状,菌落厚;在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弱,气生菌丝体较稀疏。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微观特征包括多数为简单分隔、少数为节状分隔的薄壁菌丝、厚壁的纤维菌丝、圆形至椭圆形的厚垣孢子以及八面体形的晶体等结构。灰树花液体菌种栽培的结果表明:一级试管斜面菌种,灰树花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粗壮;二级液体菌种在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0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也较多。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75~80d,生产周期比二级种为固体原种的常规方法缩短了40~50d,能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桑黄真菌类群中的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 5种原种培养基上桑黄菌丝生长长势和速度的对比试验表明,玉米粒培养基最适合用来制作桑黄菌原种,4种木屑原种培养基中柞木屑培养基最佳,其配方为柞木屑77%、麦麸10%、玉米面10%、葡萄糖2%、石膏1%。在5种栽培种培养基质上桑黄菌丝生长长势和速度对比试验中,结果表明棉子壳木屑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其配方为:柞木屑50%,棉子壳39%,麦麸10%,石膏1%。  相似文献   

9.
对鸡腿菌Cc168品种摇瓶培养的培养条件和对固体方法与和液体的方法制作的原种在栽培袋中的生长天数和长速进行计载和测定,结果表明,其适宜的条件为摇瓶培养振荡频率为70次/min;光照强度影响不大,但以无光为宜;含糖度在1.0%~3.5%范围内,数值越大菌丝干重越重,但糖消耗率在3%上下;最适pH值在5~6之间;用液体菌种作种比固体菌种作种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0.
棉柴栽培真姬菇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斐  赵丽 《农村百事通》2009,(21):36-37
一、栽培时间安排 在河北省故城县.9月上句至翌年5月中旬为真姬菇的接种期.菌丝经越夏管理后.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为出菇期。最晚要在制菌袋前30天制备原种,利用快速巧治固体菌种技术.可不添设备30天完成从母种、原种到栽培种的制种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具有杀线虫活性的植物在植物寄生线虫防治中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见中草药(大黄、丁香、黄连、连翘、生地、桔梗)、几种植物叶片(柳树叶、茴香、杨树叶、银杏叶)和葱属植物(大蒜、韭菜、葱、洋葱),以不同配比混合后制成的4种复方制剂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胶胞炭疽菌、交链孢菌和大丽轮枝菌)进行了体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4种植物复方制剂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ZY和FH对交链孢菌和大丽轮枝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可达100%,优于SY和CS;但4种复方制剂对立枯丝核菌和胶胞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抑菌率均在40%以下。  相似文献   

13.
几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链格孢菌、芭蕉炭疽菌、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采自福建省福州地区1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0.0lg·mL-1下,有8种植物对至少1种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60%以上,大飞扬、杨梅、桃金娘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这3种植物用极性从小至大的溶剂依次提取,提取物抑菌活性表明,活性物质多只分布在其中1至3种极性溶剂层中,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能力与抑菌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大飞扬的丙酮提取物对芭蕉炭疽菌孢子可能具有毒害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使芭蕉炭疽菌和链格孢菌的孢子芽管生长不正常.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化感物质的种类及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机制,从利用化感理论指导高效的作物种植模式、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和耕作方式、指导植物抗病育种以及利用化感物质开发生物杀菌剂等4个方面阐述了植物化感作用在植物病害控制中的应用。指出近40年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不大,还需要进行一些基础性研究,以更好地利用生物间的自然化学调控规律,实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15.
16.
植物微生物区系和植物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棉花根际,西瓜维管束,黄瓜叶面,小麦种子内的微生物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抗病性有密切关系,为植物微生物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天然植物成分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进展状况 ,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 ,旨在为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