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大豆品种开花结荚习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宋书宏  董钻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1):1420-1423
 选用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 ,经 2年定株观测 ,发现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主茎由始花部位依次向上、向下开 ,分枝均由基部依次向顶部开 ;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茎开花 ,自下而上 ,分枝由基部依次向顶部开。无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茎开花自下而上。有限型品种主茎坐荚多集中在主茎上部 ;亚有限型在中上部 ,无限型在中部。  相似文献   

2.
大豆不同类型品种开花次序观察初报苏黎,宋书宏董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关于大豆植株开花次序已早有研究。孙醒东(1956)根据对800个大豆品种的观察和对2个无限、3个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开花次序的详细记载结果,发现大豆植株有两种显然不同的开...  相似文献   

3.
江淮下游七个有限、五个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地方品种用于研究开花习性、各部节位的结荚率。大豆植株划分为主花序、副花序、一次分枝及二次分枝四部分。生育期相近时,有限比无限着生较少主花序、较多后三者。对应节位主花序的花数也较多。开花结荚的主要部位为主花序及一次分枝,开花盛期为第4—14天。两种类型具有同一开花习性,即各部、节位,各花序的开花次序均为由下而上,同一节副花序在主花序开完后再开花。品种结荚率与成熟期及开花数为负相关。主花序结荚率常高于其他部分,各节主花序结荚率由下而上先增后减,但有限性品种顶端甚高;副花序结荚率由下而上降低,而对应节上有限比无限高。根据自然结荚率选择品种及部、节位可以提高南方大豆杂交成荚率。  相似文献   

4.
<正> 花生属豆科,无限开花习性,开花多,结荚少,结实率一般在15-25%之间.探讨提高结实率的途径,找出适宜的栽培措施,在生产与科研上均有重要意义.1959年我们设置不同播期、密度、底肥、追肥等四项对比试验,定株观察花生开花顺序、开花时期和下针结荚情况,并绘制开花曲线图.初步看出花生开花后1-2周和第一、二对侧枝靠近主茎各节位所开的花结实率较高.1960年又  相似文献   

5.
观察不同结荚习性(有限结荚习性、无限结荚习性)芸豆品种的开花和结荚全过程,分析其开花和荚果形成规律,可为不同结荚习性芸豆品种的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英国红(有限结荚习性)和张芸1号(无限结荚习性)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调查了芸豆的生育期和经济性状,并分析了植株开花和荚果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英国红开花时间(7月8日)较早,花期(38 d)较短,成熟较早(全生育期122 d),开花次序由植株中部开始逐渐向上、向下开放;张芸1号开花时间(7月11日)较晚,花期(40 d)较长,成熟较晚(全生育期144 d),开花次序由植株中下部开始依次向下、向上开放。但二者分枝上的开花次序均为由内向外依次开放。2个品种荚和荚皮鲜重及干重进入快速积累的开始时间均早于籽粒,其中,英国红荚、籽粒和荚皮的增重迅速且快于张芸1号,而张芸1号的增长速率相对较为平稳,但是最终,二者的籽粒鲜重和干重均相近。  相似文献   

6.
粳稻二元不育系开花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个开花习性差异明显的BT型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和3726A与7个常规粳稻品种(异型保持系)配制了14个二元不育系。通过对这些不育系的开颖比例、高峰期内连续3天开颖率(GFQ)、午前开颖率、开颖历时、每日开花高峰、柱头外露率等开花习性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二元不育系开花习性同时受亲本不育系和异型保持系的影响;二元不育系对亲本不育系比较差的某些开花习性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反之,则较为困难。通过选用开花习性好的保持系配组,有可能得到开花习性进一步改善的二元不育系。  相似文献   

7.
牡丹温室催花,俗称“熏花”,是在温室内用人工升温的方法,使牡丹在冬季萌动、生长、开花。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一、品种与植株的选择牡丹品种繁多,开花习性各异。有的品种生长势强,自然开花率很高,但在催花中,反而成花率很低或花朵的质量下降,不能保持原来的花型或花朵缩小。我  相似文献   

8.
<正> 芝麻开花结蒴期的田间管理 “芝麻开花节节高”。开花结蒴期是芝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是夺取芝麻高产优质的关键。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芝麻种子发育与养分累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芝麻(Sesamum indium L. )是一种喜温作物,具有无限开花习性。根据黄淮海平原地区安徽省临泉县基点,观察芝麻开花结实期间气温因素的影响,对授粉后养分累积速度和发芽能力作了分析测定,所得结果,以常年为准,收获期前25天为适宜打顶期。在黄淮海平原芝麻生产中于盛花后(8月15日左右)早打顶,是促早熟增产的一项积极而有效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芝麻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规律,进而合理利用外来芝麻种质资源,以豫芝11号和M368为亲本构建了包括P_1、P_2、F_1、B_1、B_2和F_2的6个世代群体,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芝麻开花时间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开花时间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大小相似且方向一致,来自豫芝11号的等位基因有利于缩短开花时间。第1对主基因具有部分负向显性作用,第2对主基因具有正向超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间互作效应对开花时间具有一定影响,且在第2对主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对开花时间影响较大。在B_1、B_2、F_2世代,2对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69.39%、88.25%、73.26%。  相似文献   

11.
以两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无限花序近等基因系及4份不同背景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品系为材料,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比较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在各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无限花序,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能提前终花和成熟、缩短主花序长度、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性、增加分枝数,但对初花期、全株有效角果数、千粒质量、每角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芝麻耐湿性QTL定位及优异耐湿基因资源挖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芝麻是对湿害极其敏感的作物,湿害是影响中国芝麻生产发展和单产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然而,芝麻耐湿性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迄今,国内外有关芝麻耐湿性基因定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芝麻耐湿性QTL定位,结合芝麻核心种质群体进行耐湿性相关分子标记研究,并挖掘优异耐湿基因资源。【方法】以高耐湿芝麻品种中芝13与极敏感种质宜阳白杂交后连续自交6代构建206个株系的RIL群体。利用113对多态性分子标记扫描RIL群体获得基因型数据,用MapMaker/EXP. 3.0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2009年和2010年在武汉和鄂州2地点通过人工淹水胁迫获得RIL群体盛花期湿害后正常株率和存活株率的表型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表型数据方差分析,用QTLNetwork 2.0软件基于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利用主效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扫描核心种质群体,并结合耐湿性表型数据分析得到相关有效分子标记。通过盛花期耐湿性表型重复鉴定筛选,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优异耐湿基因资源。【结果】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全长592.4 cM,共有70个标记位点进入15个连锁群,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8.46 cM。共检测到与盛花期耐湿性相关的6个QTL位点,定位在第7、9、13和15连锁群上,分别解释5.67%-17.19%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值2.7190-9.7302,贡献率最大的QTL为qWH10CHL09,加性效应3.9394,其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中芝13,SSR标记ZM428与其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7 cM)。标记ZM428在186份芝麻核心种质中验证结果表明,该标记2种基因型的资源间在耐湿表型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63),因此,标记ZM428可作为芝麻耐湿性分子辅助选择的有效标记。还挖掘出8份优异耐湿基因资源,湿害后其正常株率均>70%,存活株率均>80%。【结论】检测到6个芝麻耐湿性相关QTL,其中,贡献率最大的17.19%,获得1个有效分子标记,挖掘出8份优异耐湿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芝麻品种叶片和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基因型芝麻对花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为芝麻抗旱性研究和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以抗旱品种金黄麻和干旱敏感品种竹山白为试验材料,在花期进行轻度(T1)、中度(T2)和重度(T3)干旱胁迫处理,以正常浇水为对照(CK),分别测定植株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游离氨基酸(A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还原型抗坏血酸(AsA)等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析干旱胁迫下2个基因型间生理响应机理的差异。【结果】干旱胁迫后,芝麻叶片中MDA、H2O2、Pro、SS、SP、GSH含量和SOD、POD、PAL酶活性以及根系中MDA、SS、SP、AA、GSH、AsA含量和CAT、PAL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不断加剧呈不断上升趋势,叶片中的AA、AsA含量和CAT活性以及根系中H2O2、Pro含量和SOD、POD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中各项指标测定值与根系中指标值均呈正相关,品种抗旱性与膜脂过氧化伤害物质(MDA和H2O2)含量呈负相关,与部分渗透调节物质、防御系统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呈正相关。【结论】在花期干旱胁迫下,对2个不同基因型芝麻测定的12个生理生化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响应差异较大,叶片大于根系。抗旱品种较干旱敏感品种表现为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较轻,渗透调节物质积累量较多,保护酶(SOD和CAT)活性较强,抗氧化物质(GSH和AsA)含量较高。芝麻抗旱性生理机理表现为多方面的综合防御。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白杨派优良无性系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毛细管电泳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10个白杨派优良无性系DNA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7对位点多态性高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5.9个,每个引物扩增多态位点在4~8之间。无性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区间为0.415~0.90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57,遗传变异性丰富。Shannon指数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33 4和0.694 3,表明无性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10个白杨派无性系中,秦白杨1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5号与84K聚为一类,07-17-18、07-23-23与07-30-11与I-101聚为一类,与实际亲缘关系相符。利用2对多态性SSR引物PMGC-2020和PMGC2607构建了白杨派无性系指纹图谱,该图谱可将无性系全部区分开。  相似文献   

15.
Debat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crop genetic diversity are often hampered by unclear vocabulary and imprecise data.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erms “modern variety,” “local variety,” “hybrid,” and “green revolution” are first explored, and then evidence is examined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modern varieties on intra- and intercrop diversity, risk, input use, and farmer decision-making. The objective is to urge a more reasoned debate about the future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6.
观察结果表明 :光温敏核不育系“635s”单株的开花历期平均为 1 5 .5d,开花高峰期出现在抽穗后第 5~ 1 0d;在盛花期内全天 6∶0 0~ 1 9∶0 0均可开花 ,且在 1 1∶0 0~ 1 3∶0 0出现一个开花高峰 ,有时在 7∶0 0左右还出现另一个开花高峰 ;“635s”的柱头外露率达73.7% ,异交结实率达 5 9.1 % ,颖花张开时间为 2 .1 3~ 3.2 5h。  相似文献   

17.
芝麻空间诱变品系(种)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建  涂玉琴  张秀荣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696-2701
 【目的】揭示芝麻空间诱变品系(种)的DNA水平上的变异,探讨芝麻空间诱变的分子机理,以期为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次应用AFLP标记对芝麻空间诱变的3个品系(种)及原始对照种豫芝4号(未搭载处理的留地种子)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随机组合的30对AFLP引物对原始对照种及3个空间诱变品系(种)进行扩增,共获得1176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625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53.15%,每对引物均扩增出多态性,并且每一个空间诱变品系(种)与原始对照种间均扩增出多态性DNA谱带。利用NTSYS软件进行类平均法(UPGMA)聚类发现3个空间诱变品系(种)明显地聚在一起,与原始对照种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通过空间诱变能够在DNA水平上导致芝麻遗传物质变异,空间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育种途径。AFLP是一种研究植物空间诱变材料的高效率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适合机械化收获是当今油菜育种改良和遗传研究的重要目标。该研究以一个自然变异产生的油菜有限花序(denterminate inflorescence 1,di1)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有限花序的遗传模式,开展有限花序性状的基因定位和克隆,以期发掘候选基因,为培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提供新思路和新材料,为揭示油菜有限花序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一个稳定遗传的有限花序突变株系FM8与野生型自交系FM7开展正反交,观察F1和F2后代的花序形态,分析有限花序性状的遗传模式。在F2群体中挑选20个有限花序单株和20个野生类型单株构建混合池,对混合池和亲本开展20×和10×覆盖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定位有限花序性状的关联区间。根据关联区间对应到拟南芥基因组的共线性区段和基因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发掘序列变异,筛选关键基因。【结果】油菜有限花序突变性状表现为初花期主花序和侧枝花序顶部形成一个或若干个顶生花,花序无限生长受阻,导致结角期主枝和侧枝有封顶特征即有限花序。有限花序突变株系与野生型正反交F1均表现为野生型,F2代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的分离比符合13﹕3,说明有限花序的遗传受2对隐性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对混合池及亲本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得到30 12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和107 636个插入缺失标记(In Dels)标记,用于有限花序性状的全基因组定位。定位结果共检测获得7个显著关联区间,分布于油菜A08、A09、A10、C08和C09共5条染色体。其中,A10染色体上的关联区间峰值最高,是控制有限花序性状的主效位点。并且,A10染色体关联区间内的14.36—15.07 Mb的区域与C09染色体2个关联区间显示高度同源性。候选基因预测发现位于A08、A09、A10、C08和C09的5个关联区间包含有8个候选基因,包括TERMINAL FLOWER 1(TFL1)、FLOWERING LOCUS C(FLC)、ATBZIP14(FD)、MULTICOPY SUPPRESSOR OF IRA1 4(FVE)和SCHLAFMUTZE(SMZ)。基因序列分析表明di1突变体TFL1、FVE和SMZ的基因编码区存在序列变异,并导致蛋白序列变异。【结论】油菜有限花序突变由2对隐性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与有限花序性状显著关联的区间有7个,其中,位于染色体A10和C09的关联区间具有高度同源性。TFL1、FVE和SMZ被推断为有限花序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9.
梅花起源与品种演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梅花及其近缘种的形态、花粉、染色体、同工酶、DNA等各方面的资料,对梅花起源与品种演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梅是“原始”杏的一个分支;在梅的进化过程中,又渗入了杏、李、桃、山桃等近缘种的种质。花梅是野梅经果梅演化而来的,但存在着逆向演化。该文对梅花的枝姿、花瓣、花色、萼色等主要观赏性状的演化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薯叶早红XRomaVFF5中选得一加工性状优良的新品系“79—3”,为改良其中熟但为有限型产量较低的不良性状,以40KR~(60)Co—γ射线外照射其干种子,诱发了无限生长型的突变体。选育至R_4与“79—3”进行回交,以改良节间偏长的不良性状,又对回交后代进行系谱选育4代,育成加工和农艺性状均优良的新品种“辐育14”。本品种属无限生长型、中熟,具有座果率高、丰产、综合抗病性较强、果型整齐、果实饱满紧实、色泽好、不裂果、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高等特点。为整装和制酱兼用品种,其罐头成品优于对照,已在四川大面积推广,成为八十年代全国生产出口番茄罐头最多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