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临床常见,特别是妊娠中、晚期孕妇,随着孕周增加,心脏负荷加大,更容易出现各型心律失常,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是否对分娩产生不利影响,是临床较关注的热点。我们以妊娠中、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探讨妊娠中、晚期孕妇合并心律失常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病因.方法 收集472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类型及其与性别、基础疾病关系.结果 心律失常类型有12种,其中房性早搏(21.4%)、窦性心动过缓(21.0%)和室性早搏(16.1%)最多见.各型心律失常与性别无显著相关(P>0.05),但60~79岁女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P<0.01).常见基础疾病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结论 早搏和窦性心动过缓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预示着潜在的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3.
刘莉  陈灵  柴杰  刘景芳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4):356-356,36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早期QT离散度 (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临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138例AMI住院患者发病 2 4h内作常规心电图检查 ,计算QTd ,并行心电监护 ,记录心律失常。经统计学处理 ,了解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1)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QTd分别为 (39.6 7± 2 0 .0 8)ms与(2 3.95± 15 .99)m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非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组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分别为(2 8.6 7± 11.8)ms、(5 7.5± 17.6 5 )ms,(P <0 .0 0 1)。 (2 )心功能 3~ 4级组较心功能 1~ 2级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AMI时测量QTd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意义 ,与心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自从动态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后,检出较多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室性心律失常。SMI与心肌梗塞、心性摔死有密切关系。但SMI与定性心律失常的直接关系如何?目前尚有争议。本文通过对355例SMI和517切非无痛性心肌缺血(NSMI)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判断和评价SMI定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1994年1月至1996年3月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共872例,其中SMI355例(SMI纽),男性230例,女性125例,年龄28~sl岁(平均568岁),NSMI517例(NSMI组),男性25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心律失常对心脏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DCM患者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ECG)、24h动态心电图(AECG)及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对患者的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房室大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6例)与死亡组(2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DCM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0.7%,以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为主。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大(P<0.0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DCM患者多伴各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心脏结构与传导功能的改变,确诊时心功能多为Ⅲ~Ⅳ级,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仍是DCM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 (L VH)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 :32 6例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中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 L VH12 6例 ,非 L VH者 2 0 0例 ,所有患者均行 Holter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情况 ,并随访 2a。结果 :高血压合并与不合并 L 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 76 .2 %和 39.5 % (P<0 .0 1) ,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分别为 4.8%和 1.0 %。结论 :高血压 L VH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并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诱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3月~2006年8月期间的肺癌手术患者2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可能诱发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年龄≥60岁、术前肺功能差(FEV1/FVC〈70%)、全肺切除术、术中失血量≥400ml、术后未安装镇痛泵等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年龄≥60岁、术前肺功能FEV1/FVC〈70%、全肺切除术、术中失血量≥400ml等可能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术前改善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减少出血、避免损伤自主神经,术后纠正低氧、镇痛等可能会有效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关系。方法:对9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行l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检查,测定其QTcd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了解其空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QTcd较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大(P<0.01),而缺血性脑卒中组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串较缺血性脑卒中总性期高(P<0.01);脑卒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比较QTc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机理可能与QTcd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给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以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和减少心肌氧自由基产生.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方法对我院1997年至1999年收治的、符合1995年全国心肌炎专题研讨会拟定的标准的28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给予小剂量胺碘酮逐步减量口服治疗3个月以上.结果28例患者均能耐受治疗,91%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不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毒性心肌炎安全可靠,长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2007年门诊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9例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占首位,为109例(占84.5%)。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9例(7.0%),心房纤颤5例(3.9%),房室传导阻滞6例(4.7%),束支传导阻滞7例(5.4%),房性早搏3例(2.3%),窦性心动过缓12例(9.3%)。死亡病例13例(10.1%),其中死于室速、室颤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10例,死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均可发生,但是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也是心肌梗死最主要的卒死原因。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2年12月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126例患者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床旁连续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测,每日晨做血电解质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69%,以房性早搏最多.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低氧血症(87.4%),其后依次为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75.9%)、低钾(55.2%)、低钠(43.7%)和低钾低氯性碱中毒(23.0%)。结论:低氧血症、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引起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低钾低钠和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另一因素。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是一种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的常见疾病,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各种早搏、窦速、室上速、房颤等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缓、病窦、传导阻滞等。但是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是心脏病呢,是否所有的心律失常都要就医,这就必须学会自我辨别心律失常,以便及时诊疗。从既往病史和原发病辨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STEMI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且于12 h内行直接PCI者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和缺血后处理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 s/再缺30 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的方法.对比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处理能够显著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结构改变患者的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检测128例PTFv1负值增大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结构改变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交以61例PTFv1正常者为对照。结果:PTFv1负值增大组:(1)单纯左心房内径增大者房性心律失常(AA)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组(78.4%vs47.8%P〈0.05);(2)单纯左心室肥厚者室性心律失常(VA)检出  相似文献   

15.
用氯化钙致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和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噻苯唑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表明:噻苯唑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对Ca^2+转运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蒙药匝迪对于大鼠快速型心律失常模型的药理作用及其对于Connexin43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匝迪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将健康成年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氯化钙诱发的心律失常模型对照组,氯化钙诱发的心律失常匝迪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以及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模型对照组,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匝迪治疗组。以氯化钙诱发和乌头碱诱发造模;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以相应剂量匝迪水提液灌胃,连续10d。应用动物心电图机、心电示波器观察大鼠心电变化及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onnexin43(Cx43)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匝迪治疗组能够明显降低实验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心率、延长P-R间期、Q-T间期(P0.05);匝迪治疗组与其相应的模型对照组相比,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匝迪治疗组Cx43缝隙连接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模型对照组(P0.05)。匝迪水提液能够减慢大鼠心率、延长P-R间期、Q-T间期,这一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可能是匝迪水提液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学基础,匝迪水提液可以增强实验性心律失常大鼠Cx43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保持离子稳定和细胞间耦联,保持心肌传导的均匀,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黄连素(药店有售)常作为抗菌药物用于肠道感染、菌痢的治疗。近来发现口服黄连素可以治疗心律失常,尤以治疗室性早搏及室上性早搏为佳。据报道,黄连素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70%,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率可达84%。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中老年猝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对其猝死病因、发病表现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1980~1999年32例35岁以上中老年猝死患者猝死前心电图并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这些猝死患者68.7%有冠心病史.猝死前记录到的心电图均表现异常且多为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结论:冠心病是中老年猝死发生的主要病因,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是其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一旦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应警惕猝死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病人常用的给药方法,但置入后可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感染、血栓、导管破裂、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少见心律失常的报道。我科2008年9月收入1例左侧肺癌病人,行NP方案化疗中,患者突发心律失常,经有效救护后好转。现将其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探讨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66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均发现心律失常,24h内发现1种心律失常仅1例,其余均有2种以上心律失常存在,最多者存在6种心律失常,且能发现一些潜在心律失常.结论:对动态心电图结果要区别对待,应结合患儿症状及其它实验室检查加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