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烟蚜越冬情况及有翅蚜消长规律调查 ,结果表明 :陕南烟区烟蚜主要以无翅成若蚜在油菜上越冬 ,4月中旬开始出现迁移蚜向烟田迁飞 ,迁飞高峰期为 5月中旬。 4月中旬在翅蚜大量形成前 ,对烟蚜越冬主要寄主油菜实施统一防蚜 ,是控制烟草蚜虫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为镇远烟区建立有效的蚜虫预防机制及其统防统治提供参考,通过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黄皿诱蚜法及5点取样法调查,对2014-2015年镇远县烟区早春蚜虫虫源基数、有翅蚜迁飞、田间烟蚜与天敌和蚜传病毒病(PVY+CMV)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越冬寄主中,油菜上的蚜虫总量最多,2年平均达18.44头/株;有翅蚜的迁飞呈双峰型,无翅蚜种群动态为单峰型,且发生高峰为5-6月.建议大田防治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镇远烟区建立有效的蚜虫预防机制及其统防统治提供参考,通过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黄皿诱蚜法及5点取样法调查,对2014—2015年镇远县烟区早春蚜虫虫源基数、有翅蚜迁飞、田间烟蚜与天敌和蚜传病毒病(PVY+CMV)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越冬寄主中,油菜上的蚜虫总量最多,2年平均达18.44头/株;有翅蚜的迁飞呈双峰型,无翅蚜种群动态为单峰型,且发生高峰为5—6月。建议大田防治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4.
烟田烟蚜种群数量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烟田黄板诱集及烟株烟蚜数量的定点定田块系统观察和调查结果表明,烟株上烟蚜数量的消长呈“三峰夹二谷”型,3个峰期分别出现在6月中旬, 6月下旬, 7月中旬。烟株上烟蚜主要是无翅蚜,达80.61%,有翅蚜仅占总蚜量的19.39%。黄板诱集的有翅蚜数量消长呈“四峰夹三谷”型,峰期为5月下旬,6月初,6月下旬及7月中旬,其中6月初有翅蚜量最高达60头/黄板。同一烟田东、南、西、北、中设置的黄板诱集的烟蚜统计结果表明,东南面的有翅蚜数量明显高于其它方向的蚜量,中部蚜量最低,各方向黄板诱集烟蚜数量差异显著(F=6.548**)。在烟草整个生长季节中,同一烟株东、南、西、北4个方位上蚜虫数量依次降低,各方位蚜虫数量差异显著(F=10.168**)。烟株上、中、下3段烟蚜数量依次降低,差异显著(F=9.247**)。烟株东、南、西、北4个方位蚜虫呈聚集分布,且呈高密度高聚集,其中以东部叶片烟蚜的聚集度最高。烟株上、中、下3段蚜虫亦成聚集分布,其中以上部蚜虫的聚集强度最高。利用黄板诱集来预测烟蚜数量动态变化,其结果并不能准确反映烟蚜在烟株上的实际变化情形。  相似文献   

5.
龙山县烟蚜迁飞、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4~2006年龙山县测报站黄皿诱蚜和大田系统调查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有翅蚜迁飞的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下旬和5月上旬,而且一年的迁飞数量主要都集中在高峰期内.大田烟蚜发生量比较少,只有2005年最高峰超过防治指标,一般在5月中旬迁入烟田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是烟蚜数量增长较快的时段;高峰期在现蕾打顶后,之后随着烟株的成熟老化,烟蚜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大田防治适期主要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  相似文献   

6.
烟蚜茧蜂是烟蚜的天敌,为确保"生态、优质、特色、安全"的烟草生产发展之路,结合国家局"减工降本"的具体要求,根据四川省瓮安县当地气候条件,在温室大棚内,以烟株作为寄主载体,对烟蚜及烟蚜茧蜂的越冬保种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借助烟蚜茧蜂专业保种室的前提下,通过温室大棚,在瓮安地区可以成功地实现对烟蚜及烟蚜茧蜂的越冬保种。该越冬保种技术对瓮安烟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海拔因素对烟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不同海拔烟田害虫发生情况和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情况,为烟田病虫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陕西陇县选择不同海拔烟田,采用棋盘式取样法抽取样株并记录烟株上各种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研究不同海拔烟田昆虫的时序动态、群落组织水平及相似性。【结果】烟田昆虫群落包括9目25科32种,其中害虫7目18科21种,天敌昆虫5目8科11种,主要害虫有烟蚜和斑须蝽,主要天敌昆虫有烟蚜茧蜂、丽草蛉、黑带食蚜蝇和七星瓢虫。高海拔烟田昆虫群落种类较丰富,群落结构较稳定,抵御环境变化与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多样性指数最高。中海拔和高海拔烟田昆虫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各海拔烟田昆虫群落差异较大。8月中旬为各烟田害虫发生高峰期。烟蚜在田间出现时间较斑须蝽早,消失晚,田间数量较斑须蝽大。低海拔烟田烟蚜和斑须蝽数量较高海拔和中海拔烟田高。【结论】海拔高度差异及其所导致的物候差异是影响烟田昆虫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治烟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调查潍坊地区烟田烟蚜种群发生情况,开展人工温室大量繁殖烟蚜茧蜂和田间释放烟蚜茧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潍坊地区烟田烟蚜主要发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接蜂时烟蚜量和接蜂量是影响烟蚜茧蜂繁殖的重要因素;大田放蜂生物防治效果达764%,防效显著;大田放蜂应在田间蚜量发生较少的5月中旬,同时随着放蜂次数和放蜂量的增多,防治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9.
烟蚜早春寄主转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南省豫中烟区烟蚜早春寄主转换规律,测试了早春油菜、播娘蒿、枸杞、桃树及烟草等5种不同越冬寄主植物上烟蚜在烟草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等,获得了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等主要生命表参数,分析比较了不同来源烟蚜在烟草上的扩繁速率和平均产仔量。结果显示,不同来源蚜虫发育历期为桃树(14.820 d)枸杞(14.507 d)烟草(14.483 d)油菜(14.481 d)播娘蒿(14.220 d),平均产仔量为桃树(108头)播娘蒿(62头)枸杞(57头)烟草(34头)油菜(32头),内禀增长率为桃树(0.247)枸杞(0.227)播娘蒿(0.221)油菜(0.183)烟草(0.169),表明相同条件下,来源于桃树上的蚜虫在烟草上种群增长速度快,其适应力、繁殖力强。豫中烟区烟蚜主要在桃树、播娘蒿及枸杞上越冬,早春在有翅蚜大量形成前,对烟蚜主要越冬寄主桃树及烟田周边枸杞、播娘蒿等杂草实施统一防蚜,是控制烟草蚜虫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黄淮烟区有翅蚜发生动态与病毒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06年4月初至6月底,对平顶山烟区宝丰、叶县、郏县3个县进行了烟蚜有翅蚜发生期的定点调查,以及有翅蚜发生动态与病毒病流行关系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烟蚜有翅蚜迁飞活动高峰在4月底至5月中旬;在所诱集的有翅蚜中,烟蚜的比例最大;在诱集方式上,黄板的灵敏度明显高于黄皿,效果较好;而烟区病毒病盛发期在5月底至6月初,病毒病的流行与有翅蚜迁飞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周边不同环境因素、盖膜及移栽方式、移栽期等对有翅蚜发生动态和病毒病的流行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利用烟蚜茧蜂防控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效果。[方法]研究烟蚜茧蜂防治、化学农药防治、不采用任何防治方法 3种处理对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在大田环境下利用繁蜂大棚持续性放蜂可有效缓解烟田烟蚜种群数量的增长,人工释放烟蚜茧蜂进行烟蚜防治后,平均有蚜株率由放蜂前的14.4%减少至3.5%,有蚜烟株平均单株蚜量由104.0头/株降至18.7头/株,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虫口减退率为74.82%,防治效果达86.04%,蚜传病毒病(PVY+CMV)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病指减退率为73.07%,防治效果显著。[结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及蚜传病毒病效果显著,并且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贵州省石阡县2015年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为烟草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在石阡县进行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调查烟蚜和蚜茧蜂的繁育情况以及还苗期、旺长期、打顶期田间蚜虫及蚜传病毒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区有蚜株率和蚜情指数在旺长期达到最高峰,分别为11.3%和0.87,此后逐渐降低,呈抛物线趋势,对照区有蚜株率及蚜情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打顶期达到最高峰,分别为24.5%和2.94,试验区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打顶期分别达57.8%和73.13%;试验区和对照区蚜传病毒病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打顶期试验区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5.3%和4.52,对照区分别为16.6%和4.84,试验区病指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呈U型趋势。[结论]虽然通过释放蚜茧蜂较好地控制了田间烟蚜的繁殖和迁飞,降低了烟田蚜虫虫口基数,有效地控制了因蚜虫繁殖迁飞危害烟株和传播蚜传病毒病,但由于人为因素及降雨的原因,导致试验区蚜传病毒病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以萝1-苗为烟蚜寄主繁殖烟蚜的效果,为烟蚜茧蜂的规模饲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漂浮育苗技术培育萝卜苗,达到2片真叶时按4、8、16、32头/株进行接蚜,研究不同接蚜量条件下的繁蚜效果。[结果]最佳接蚜量为16头/株,接蚜后20d总蚜量可达360头/株。[结论]萝1-苗可作为寄主植物进行烟蚜的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14.
筛选 7种防蚜农药配制成不同含量的颗粒剂进行室内外防蚜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 :0 .4%根施净防蚜效果较好 ,防效高达 90 %以上 ,残效期 70~ 80d ,只需在烟苗移栽期施药 1次 ,即可控制整个生长期蚜害。该药低毒 ,使用简便 ,成本低 ,不伤害天敌 ,有利于保护环境 ,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烟蚜Myzus persicae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种群动态的内涵可分为空间、数量和时间这三个范畴。本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烟蚜的种群动态。文中以有蚜株率(%)、百株蚜量(头/百株)和聚集度指标(m/m)作为反映烟蚜种群动态特征的三个指标,运用系统论和集合论理论将烟蚜在烟田的消长过程分成5个亚系统,这5个亚系统是:烟苗移栽后的伸根期、伸根后期到旺长期、旺长末期到成熟初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并对这5个亚系所表征的烟蚜种群动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烟蚜Myzus persicae为害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年和1989年分别在网室内和大田研究了烟蚜为害对烟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烟蚜为害能引起叶片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苗期接蚜,受害烟草叶片中烟碱含量下降,总氮、蛋白质、还原糖、氯含量升高,钾禽量变化不明显;旺长期接蚜,最低侵害水平(T_1)引起钾含量显著升高.其余成分变化趋势与苗期接蚜相似。2)烟蚜不仅直接刺吸炳草汁液,而且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叶片上蜜露覆盖程度随烟蚜侵害水平增加而提高。3)蚜害导致烟草生长发育不良,受害烟草株高降低,叶而积减小,叶质重下降,但叶片数变化不显著。受害的中部叶片烘烤后中级烟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7.
烟草膜下栽培对蚜传病毒病发生的影响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下栽烟能够显著减少烟苗上烟蚜的数量,有效阻挡有翅蚜往烟苗上的第1次迁飞高峰,膜下烟上的蚜虫数量显著低于纯作春烟。仅占春烟的6.05%。膜下移栽烟苗同时能够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与普通栽培模式相比病毒病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烟叶每667m^2产量、每667m^2产值和上等烟比例等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烟蚜在萝卜和烟草上的繁殖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箱内比较了接种不同密度烟蚜在萝卜和烟草上的繁殖数量。结果表明,在萝卜上每株接10头成蚜,15天后烟蚜繁殖量最大,平均约455.6头/株。在烟草上每株接25头成蚜,15天后烟蚜繁殖量最大,平均约508.2头/株。每株接5头或10头烟蚜,均在15天和21天出现两个繁殖高峰。但从繁殖周期的角度考虑,萝卜适宜大量繁蚜,烟草则更适宜保蚜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烟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设置0.0450,0.0600、O.0750kg/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0.0289kg/hm^25%吡虫啉乳油(对照药剂)和清水(空白对照)5组处理,进行了烟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烟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d供试3个剂量的防效均达到92.0%以上,且速效性较好;药后7d供试3个剂量的防效达96.90%以上,持效性较好。[结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烟田蚜虫的适宜用量为0.0450kg/hm^2(有效成分),持效期达7d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