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农业信息化涵义的不同理解是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理论根源。本文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最后一公里”在实践中形成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尹国伟  王文生  孙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27-16928,16935
通过翻阅大量与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了该问题的由来、对该问题的已有观点,最后给出了笔者对于该问题的看法:该问题是对农业信息化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种表述,而这种表述以及对表述的解读却能够影响看待该问题的视角及解决该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时机未到,提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落脚点,做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信息源与信息接收者之间信息传播不够顺畅等问题。SNS以其吸引力和功能特点,能够促进农业知识的传播,有助于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在概述国内外SNS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原因和现状,从用户需求和SNS平台功能方面探讨SNS对解决这一问题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农业SNS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农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跨越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时,决定技术和组织管理路径选择的基本因素是“经济可行性”。在边际收益有限的情况下,性能卓越但成本高昂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存在更为突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成本优势的技术创新得到优先使用;作为技术手段的配套或补充,可降低成本的信息服务的组织管理创新陆续出现;组织管理手段应与农业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配套和协调。“三网合一”的技术选择与农业合作化的组织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跨越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最后一公里"问题是限制我国农业信息化推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吉林省各地农业信息化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吉林省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现状和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农业基础稳固了,农村才能和谐稳定。近年来,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信息源与信息接收者之间信息传播不够顺畅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探讨,认为在"新常态"下,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是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庆市解决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大庆市解决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做法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息化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农村信息化本质的不同认识是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理论根源。文章分析了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加大农村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力度、探索适合国情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商业化运作模式、逐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对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绍兴市在全国首创"亩产论英雄"理念,坚持"布局牵动""标准拉动""机制促动""存量滚动"等各种举措,以集约布局促集约用地,严把用地源头,构建倒逼机制,提高存量用地效益,实现了土地节约利用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多赢.从"绍兴模式"实践中可得出以下启示:要强化"亩产论英雄"理念,坚持市场配置原则,深化改革创新举措,改变土地供给思路,妥善处理集约用地与保障发展、政府调控与市场引导、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增量扩张与存量盘活等关系,不断提高城镇用地集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六朝南京园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喜全  姚亦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70-11472
研究了六朝南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分布、结构及园林特色,实地调查了这些历史园林的现状情况,并对历史园林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农家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指出"农家乐"植物景观营造应秉持特色性、主题性、多样性、生态性、艺术性的原则。以上海"农家乐"为例,分析了其目前的发展现状,调查了上海"农家乐"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介绍其中常见的园林植物和农业经济作物,并从树木、花卉、农作物角度分析了植物景观造景方式,进而具体针对入口景观区、餐饮区、观光采摘区、垂钓区分析了植物景观营造的特点。指出上海"农家乐"植物景观的营造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就"农家乐"植物景观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运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7000-7002
章士钊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农国论",提出了"以农立国"的主张,发表了自己对现代中国农业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见解,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历史条件和社会因素等限制,章士钊的"农国论"历经时诟。但在今天看来,它虽存在不足,却仍具其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傣族"竜林"的历史变迁概况,将其变迁的动因归结为人口急剧增加、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外来文化对傣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分析了傣族"竜林"变迁的生态及社会后果,认为其生态后果是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而社会后果是使得傣族传统生态观念淡薄、传统社会道德观逐渐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傣族"竜林"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强调要树立傣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开展"竜林"资源调查和梳理工作,制订傣族"竜林"保护规划,以及在生态学指导下进行"竜林"旅游景点开发。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649高产穗粒结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肥料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了杂交稻新组合特优649单产9t/hm2以上穗粒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施肥、不同密度来源(即不同位次分蘖形成)的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大小有明显差异,贡献率表现为:低位一次分蘖穗>二次分蘖穗>主穗。其中低位一次分蘖穗的贡献最为突出,在62%~73%之间,二次分蘖穗占20%,主穗占15%左右。此外,随施肥和密度的增加,主穗对产量的贡献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