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汪建中  柯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48-6751
[目的]研究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并探讨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酵母种类(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酵母接种量和酵母接种时间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同时研究了各培养条件组合下木质素酶系、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探讨了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A3B2C1组合培养条件下发酵基质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3.36%;在此发酵条件下,培养的第5~15天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最高,而各组合培养条件下基质滤纸酶和羧甲纤维素酶的活性则无规律可循。[结论]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为:在接种平菇的同时接种10%的产朊假丝酵母液体菌种。木质素酶系的活性与发酵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可能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韩树英  池玉杰  薛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53-4955,4959
[目的]获得一株可降解纤维素的褐腐真菌,并且分析其产酶特性.[方法]从腐朽木材上分离出一株褐腐真菌,分析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并且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该菌株的2种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该菌株为栗黑拟层孔菌.发酵试验表明,在初始pH 6.0、CMC-Na 0.5 g/L、KH2PO40.5 g/L、CaCl2 0.5 g/L、VB1 0.5 g/L、MgCl22 mmol/L、酵母粉5.0 g/L、酒石酸铵0.5 g/L的条件下,培养5d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内切葡聚糖苷酶(CMCCase)为21.71 U/ml,β-葡聚糖苷酶为10.69 U/nml.[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褐腐真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制提供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界采集到的各种样本中分离纯化纤维素酶产生菌,运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将通过初筛的菌株进行摇瓶液体培养,测定各菌株的酶活,筛选出了一株酶活较高的纤维素酶产生菌.通过对该菌株在不同产酶条件(包括碳源、氮源、pH、温度、发酵时间)下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滤纸酶活(FPA)的测定,发现其最佳产酶工艺条件为麸皮作碳源,黄豆粉作氮源,pH 6.5.在30℃下培养92 h.  相似文献   

4.
1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鉴定及其酶学性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筛选得到的1株产纤维素酶的优良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利用传统分类学方法、电子显微镜观察、18SrDNA和序列的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对1株分离自腐败水葫芦中产纤维素酶真菌D1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产酶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各种指标鉴定表明其为青霉属真菌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该菌株经发酵培养120h,产酶酶活达到最高;活性在pH值4~6内稳定;pH值为5时酶活最高,50℃处理1h活性稳定。[结论]该研究为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和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种评价稻秆降解菌分解能力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一种评价稻秆降解菌分解能力的新方法。[方法]以10株秸秆降解细菌为材料,研究其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上的水解圈以及其在纯稻秆粉为碳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活力与稻秆相对降解率(RDR)的关系。[结果]菌株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上的水解圈直径(D)、水解圈-菌落直径比(D/d)、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最大酶活力与RDR均未达到显著关系(P>0.05);液体发酵培养1周内每天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活力与RDR没有显著线性关系。而菌株在液体发酵培养1周内的累积纤维素酶活力、累积半纤维素酶活力与RDR成显著正相关(P<0.05);培养1周内累积纤维素半纤维素酶活力与RDR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说明采用单个累积酶活力和总累积酶活力(纤维素酶和半纤维酶)能够更好地评价菌株对稻秆的实际降解能力,可作为秸秆降解菌降解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系性能是影响菌丝体产菇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杏鲍菇菌株产纤维素酶系的组分活力特征,阐述酶系组分活力对菌菇生长过程中的纤维素基质降解的生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的纤维素酶系中内切葡聚糖酶组分(C1酶)活力变化明显,活性较强,β-葡萄糖苷酶组分(BG酶)活力升高受C1酶活力变化的影响,并且C1酶活力和BG酶活力的高低与菌丝生长速度关系密切,而外切葡聚糖酶组分(Cx酶)活力弱而稳定。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采用低结晶化程度的纤维素基质对纤维素酶系活力产生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前期从香樟叶片分离出来的1株可降解纤维素的内源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进行液体发酵以分析其纤维素酶的酶活力.采用DNS还原糖法测定菌株液体发酵产生的粗酶液的纤维素酶活力,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龄4d、pH值为4、温度35℃、转速200 r/min、碳源为滤纸、氮源为(NH4)2SO4是最佳产酶发酵条件,最大CMC酶活达到0.263 U/mL,滤纸酶活0.057 U/mL;酶促反应最佳pH值和温度分别为5、55℃;该纤维素酶(CMC酶)酸碱稳定性较好,不耐50℃以上的高温.  相似文献   

8.
辛健康  薛泉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61-10562
[目的]为了明确毛壳菌中纤维素酶活力和蛋白质含量。[方法]从采自"三北"防护林永寿试验区富含有机质的18份凋落物土样和土壤根区土样中,分离出25株毛壳菌,测定其纤维素酶活力和蛋白质含量。[结果]25株毛壳菌纤维素酶活较低,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活力和滤纸酶活力(FPA)分别为2.17~32.1 IU/g和0.097~1.19 IU/g,平均酶活为15.78 IU/g和0.602 IU/g,且不同毛壳菌的纤维素酶活差异很大。毛壳菌在CMC-Na平板上菌丝不发达,仅有子囊结构,但是在小麦秸秆粉发酵培养基中一些菌种生长良好,菌丝发达,子囊结构很少或没有。在纤维素酶产酶培养基上接入将毛壳菌发酵,发酵产物纯蛋白绝对含量比原料提高1~32 g/kg,增幅为1.3%~41.0%。[结论]毛壳菌纤维素酶活力较低,不宜作为纤维素酶生产菌种,但可作为秸秆饲料发酵用菌。  相似文献   

9.
混合发酵对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混合培养法 ,研究了假丝酵母对黑曲霉和烟曲霉固态发酵中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接入少量假丝酵母混合培养 ,可明显提高黑曲霉和烟曲霉纤维素酶系中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及淀粉酶的活性。混合培养时 ,黑曲霉发酵产物中上述 4种酶的峰值酶活较黑曲霉单独培养时分别提高 36 .1% ,11.1% ,16 .2 %及 4 1.8% ;烟曲霉分别提高 2 4 .9% ,5 2 .8% ,4 0 .8%及 16 3.5 %。 2混合培养时 ,在黑曲霉和烟曲霉中 ,除黑曲霉的滤纸酶和淀粉酶外 ,其余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产酶高峰期较单纯培养提前 2 4 h出现 ,接入酵母菌加快了发酵进程 ,使发酵周期缩短。 3接入酵母菌后 ,黑曲霉和烟曲霉固态发酵产物中细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峰值含量 ,较无酵母菌接入时分别提高 34.8%和 4 1% ;且细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与纤维素酶及淀粉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吻合 ,揭示了混合培养时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提高是酶蛋白合成与分泌量增加的结果。 4酵母菌利用了固态发酵中水解形成的纤维二糖等小分子还原糖 ,解除了纤维二糖对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合成的反馈阻遏 ,提高了发酵产物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唐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32-1233
在筛选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基础上,对纤维素酶高产菌株ZJW-6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液体发酵培养,使用DNS法对发酵后的菌悬液进行酶活力测定从而获得其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ZJW-6产纤维素酶的最优发酵条件是以蛋白胨+(NH4)2SO4为氮源培养基,在30℃、pH 6下振荡培养48 h.  相似文献   

11.
为克服台湾青枣嫁接育苗繁殖系数低的缺陷,加速苗木繁殖,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选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台湾青枣进行了离体培养,从外植体诱导培养中,愈伤组织产生率和愈伤组织质量及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的观测,筛选出了较理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较理想的以幼果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 0.5mg/L2,4-D 0.1mg/LKT;较理想的以带腋芽的茎段作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 1.0mg/L2,4-D 0.1mg/LKT;较理想的继代培养基是MS 0.1mg/L ZT.  相似文献   

12.
玉米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筛选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离体筛选耐盐作物类型的新途径,特选配了4个适于幼胚培养的玉米杂交组合,以其幼胚为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继代5次后,用200 mmol/L的NaCl和5.5 mmol/L的Hyp连续筛选3次,获得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试验确定了适于玉米幼胚培养的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比较了2种筛选剂的选择效果:用Hyp筛选得到的愈伤组织,其分化频率高于用NaCl筛选的愈伤组织;Hyp的选择频率是NaCl的两倍,表明用Hyp间接筛选玉米耐盐变异体,是一条较为合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花卉组培苗水培基质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培花卉组培苗存在的固定难、根系易收缩、植株易失水等问题,在水培羽裂绿蔓绿绒、绿巨人、蝴蝶兰中进行水草、农用岩棉、花泥、海棉等4种不同基质固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花卉组培苗水培生产中,采用适当的固定基质有利于水培成功,但是不同类型根系的花卉宜选用不同的固定基质。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高原1号大豆适宜的生长密度,发挥我省大豆的生产优势,试验通过三种不同的密度处理。结果表明,以37.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时,大豆产量最高,因此,我省大豆种植以37.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张小艳  刘玉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04-7205,7222
[目的]确定既适合B2菌株生长又能产生较强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方法]在不同的温度、pH值、NaCl浓度和各种碳源培养条件下,进行菌体生长状况研究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菌株B2在4~37℃、pH值2.0~11.0、NaCl浓度为1%~6%,以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淀粉为碳源时都能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最适NaCl浓度为1%,最适生长碳源为麦芽糖。[结论]当pH值为5.0、温度为28℃,以麦芽糖作唯一碳源时,产生的拮抗物质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最适猪肚菇2号菌株和5号菌株的培养料配方,并选出栽培效益最高的菌株以备后期开发利用。【方法】利用上下限约束条件的混料试验方法设计26个培养料配方,与对照比较,筛选最佳培养料配方;栽培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调查各处理的菌丝满袋时间、商品菇生物学效率、产量及效益。【结果】处理16配方最适合猪肚菇2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d满袋,两潮产量达163.9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2.7%,每袋利润0.77元;处理9配方最适合5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d满袋,两潮产量达199.3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9.9%,每袋利润1.55元。5号菌株的单袋产量及利润高于2号菌株。【结论】综合菌丝生长、产量及利润情况,在生产上选择猪肚菇5号菌株,其最适合的培养料配方为2.7%玉米芯+49%木屑+25.3%棉仔壳+2.0%玉米粉+18.2%麦皮+2.8%豆粕。  相似文献   

17.
草莓新品系妙紫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草莓杂交育种的后代群体中选择出优系妙紫,以其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侧芽和茎尖诱导培养及增殖快繁、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以建立其组培快繁的技术体系。结果发现:(1)茎段和茎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是MS+0.5 mg/L BA+0.1 mg/L NAA,芽都能诱导萌发,且新梢生长健壮。(2)适宜的增殖快繁培养基是MS+0.5 mg/L BA+0.05 mg/L NAA,增殖系数较高,可达10倍,增殖方式是以腋芽增殖为主,新梢生长健壮。在激素水平增加的MS+1.0 mg/L BA+0.1 mg/L NAA培养基上,虽然增殖系数可达20倍,但芽丛长势弱。(3)适宜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0.5 mg/L NAA,新梢平均生根数达4.5条。  相似文献   

18.
郭旭辉  梁宗琦  周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537-5538,5548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SS-3的絮凝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岭土悬浊液法测定絮凝率,选择絮凝率高的菌株分别改变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优化其产絮凝剂的最佳参数。[结果]分离获得1株产絮凝活性高的棉生枝孢菌株SS-3(Cladosporium gossypicola SS-3),为国内首次报道棉生枝孢产絮凝性物质。该菌株的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是:可溶性淀粉20.0g,硫酸铵2.0g,CaCl20.5g,30℃、150r/min下摇床培养72h。[结论]SS-3产絮凝活性受培养基成分、无机盐、培养温度、通气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适合北五味子"红珍珠"组织培养的方法。[方法]以北五味子"红珍珠"为试材,研究不同外植体、激素对其组织培养诱导、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以春季嫩枝为外植体,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NAA 0.01 mg/L+ZT0.1 mg/L,以1/2MS+IAA 1.0 mg/L+IBA 2.0 mg/L生根效果较好,有利于北五味子"红珍珠"根系的生长。[结论]筛选出北五味子"红珍珠"适宜的组织培养配方,为其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神灯白掌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 MS为基本培养基 ,在不同激素成份及浓度水平下 ,诱导神灯白掌茎尖 ,进行组培试验 .研究表明 :适合茎尖诱导培养基为改良 MS+ 6 - BA1 .5~ 3 .0 mg·L-1+ NAA0 .5~ 1 .0 mg·L-1,诱导率为 90 % ;适合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改良 MS+ 6 - BA 0 .5~ 2 .5mg· L-1+ NAA 0 .5~1 .5mg· L-1,芽年增殖系数达 4.2 1 2 ,适合生根诱导培养基为 1 /2 MS+ NAA 1 .0 mg· L-1或 1 /2 MS+ IBA1 .0 mg· L-1,生根率可达 90 %以上 .选择继代一级芽苗直接移植于基质中 ,进行瓶外发根培养 ,成活率可达 85%以上 ,是加快工厂化育苗速度及降低组培苗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