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茎栽培是芝麻幼苗期摘除主茎顶尖,利用茎基部腋芽,促其长出2个类似原主茎的茎秆,使1株1茎变为1株双茎,可大幅度提高结荚数,从而增加产量.一般每亩增收芝麻10kg左右.因此,双茎栽培是芝麻高产的一条新途径.据试验,双茎栽培可比常规种植增产35%~70%.  相似文献   

2.
芝麻双茎栽培是一项增产新技术.它是利用芝麻顶端生长优势,在幼苗期摘去顶尖,使单株基部腋芽萌发长成双茎.双茎植株具有根系发达,叶片数增加,果轴增长,蒴果数增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芝麻双茎栽培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较常规栽培增产8.2%,单株蒴果数增加9.5%,关键技术是掌握幼苗摘心,使每单株第二对(或第一对)真叶叶腋芽萌发成长为双茎。  相似文献   

4.
<正>双茎栽培是芝麻幼苗期摘除主茎顶尖,利用茎基部腋芽,促其长出2个类似原主茎的茎秆,使一株一茎变为一株双茎,可大幅度提高结荚数,从而增加产量。一般每亩增收芝麻10  相似文献   

5.
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每公顷16.5万株产量最高,达2382.3kg,分别比每公顷21.0万株、12.0万株、27.0万株、7.5万株增4.65%、8.87%、9.37%、21.07%;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总角果数,然后才是千粒重和角粒数;不同栽培密度影响了植株形态长相的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降低,分枝部位逐渐增高,一次分枝数减少,一次分枝角果数逐渐减少,但主花序角果数占总角果数比例显著提高。可见合理密植主要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总角果数,从而达到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芝麻双茎高产栽培技术中央农广校河北滦南分校伍均锋芝麻双茎高产栽培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的一项新成果。经河北、湖北省多点试验示范,春播芝麻增产30.4%~43.2%;夏播芝麻增产21.7%~36.5%。双茎栽培株高变化不大,叶片数成倍增加,叶面积...  相似文献   

7.
由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究成功的芝麻双茎栽培,是在常规栽培技术基础上,于幼苗期摘除顶尖,诱导单株的腋芽萌发生长,形成双茎,从而增加单株蒴果数的一种技术。1987~1990年在石家庄、邢台、衡水、沧州等地区试验、示范,一般每株蒴果增加44.4%,平均亩产86.9公斤,比常规栽培每亩增产38.6%。芝麻双茎栽培技术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打顶尖的时间及方法。在保留叶片上部的一对真叶半展开,其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更好地指导江西省黑芝麻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研和示范试验探讨前作、连作、播种方式、播期和施肥对黑芝麻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病害防治方法及主要农艺措施。[结果]前作主要是通过影响播期来影响芝麻产量,而连作对芝麻产量的影响极大。播期主要影响芝麻株高、单株蒴果数、蒴果粒数和千粒重。芝麻种植户大多施用45%的三元复合肥作基肥,一般不追肥。最高施肥水平为450 kg/hm245%三元复合肥。,要获得实际产量1 500 kg/hm2以上,大面积撒播生产黑芝麻平均种植密度为28.5万~29.5万株/hm2,株蒴果数48~50个,蒴果粒数为58~60粒,千粒重在2.60 g以上。[结论]深旋耙平理畦和撒播芝麻种后结合浅旋盖籽是大面积黑芝麻高产高效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芝麻两次打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芝麻(Sesamum indicum L)产量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长期被认为是一种低产作物,因而种植面积受到一定限制。研究资料表明,芝麻产量同单株蒴果数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合理群体结构条件下,提高单株蒴果数,增加千粒重是芝麻高产的关键所在。芝麻是单茎(少数品种分枝)无限花序作物,由于单茎,限制了单株蒴果数;由于无限花序,使后期花叶生长变得无益,造成养分消耗、粒重降低。河北粮油所的研究证实了”芝麻苗期打顶双茎栽培”可明显提高单产。芝麻生长后期打顶提高产量的做法在生产中也时有应用。我们把芝麻苗期打顶和后期打顶结合起来,于1988—1989年对芝麻两次打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性试验和示  相似文献   

10.
对12个有望作为糖果兼用蔗品种推广的甘蔗品种的产量性状如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蔗茎产量等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公顷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茎径与蔗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各性状之间,株高与公顷有效茎数存在不显著正相关,茎径与株高和公顷有效茎数存在负相关,其中茎径与株高之间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在对产量的效应中,公顷有效茎数的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株高次之,茎径最小。由于甘蔗用途的改变——主要用于上市销售,因而在糖果兼用蔗的选育种和生产栽培中把主要目标放在增加公顷有效茎数的同时,对植株的茎径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注意合理协调好产量三要素之间,特别是株高与茎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