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郭堂 《当代农业》2010,(1):21-21
据对部分养殖场调查显示.后备母猪需求旺盛.能繁母猪潜在产能过大。预计明年生猪供应充足.价格有望再创新低。生猪供应大幅增加和猪肉消费增长空间缩小.将引起2010年生猪价格再探新低。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8月份农业部对生猪存栏数据做了一项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生猪存栏量比2013年同期减少5.9%,能繁母猪存栏量比2013年同期减少10.0%。生猪养殖仍处于恢复阶段,能繁母猪的淘汰仍在进行中,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生猪市场将呈现低水平供应。为什么在能繁母猪数量不断创新低的情况下,生猪价格仍未能持续上涨呢?业内人士认为,虽然2014年8月份能繁母猪数量再创新低,但对短期猪价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13,(8):11
受供求影响,我国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业内人士称之为"猪周期"。一般走势是:猪肉价格上涨-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增-市场生猪供应大增-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再上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国家放开肉价的1985年,猪肉价格涨幅达34.8%,猪肉产量比上年增长了13.5%。此后,周期性波动逐渐形成,生猪价格呈在波  相似文献   

4.
在2008年生猪和猪肉市场持续高价,以及国家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的拉动下,生猪养殖快速发展。在2009年生猪生产周期性调整中,全国生猪产能过剩,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2010年初,生猪供应充足,生猪价格再创新低,饲料、水电等养猪成本却持续攀升,猪粮比价持续下跌,养殖户亏损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从去年底的调查情况看,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因生猪供应大幅增加和猪肉消费增长空间缩小,引起生猪价格再次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后备母猪需求旺盛。去年底,后备母猪供不应求,交易体重下降,部分养殖场后备母猪存栏占能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11,(3):11-11
2011年初,生猪均价较去年末提升3.3%。从仔猪和二元母猪价格看.补栏热情略有上升,然而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历史低位.预计2011年生猪价格仍有17%左右上涨空间。所以整体来看,2011年我国仔猪、生猪市场处于供应偏紧的状态.生猪价格将上涨,养殖效益也有所提高,这将使部分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仔猪价格会进一步上涨,估计到下半年生猪出栏量将增加。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07,(9):16-16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商务部召开了部分省市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工作座谈会,指出今年5月猪肉价格上涨以来,母猪存栏已经开始恢复,但由于生猪生产受到母猪繁育时间的制约,从农民留养母猪到生产出仔猪再到育肥猪上市需要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52-152,17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商务部16日在京召开部分省市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工作座谈会,要求采取8项有力措施,努力稳定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保证猪肉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会议分析了当前我国生猪供需形势,督促有关部门和地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8项措施,研究部署做好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三部门提出以下8项要求和措施:一、迅速扑灭猪蓝耳病等疫情,加强疫情防控,解除养猪户的恐惧心理,保护母猪生产力、增加市场仔猪供应。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生猪、牛羊肉…  相似文献   

9.
有利因素1.猪价跳水引起的连锁反应,造成母猪存栏增速下降,减轻了2009年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2.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生猪成本线下降,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回落,生猪亏损的程度也就随之减轻。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14年中国猪肉供应、消费和贸易情况以及对市场的影响,进而总结归纳了生猪产品市场价格走势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014年猪肉阶段性供应过剩特征明显,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后又快速反弹,第4季度进入低位震荡。受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下降影响,未来生猪供应量将会下降,猪价春节前仍然回升,但幅度不大。2015年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生猪阶段性供需偏紧情况,生猪市场总体要好于2014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15年上半年中国猪肉供应、消费和贸易情况以及对市场的影响,进而总结归纳了生猪产品市场价格走势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015年上半年猪肉供应总体略偏紧,生猪价格淡季不淡,2季度开始持续上涨。受能繁母猪存栏连续21个月下降影响,3季度猪肉供应偏紧的局面将会持续,猪价将会快速上涨,4季度生猪出栏量预期增加,10月以后猪价会有所震荡,但总体上涨,涨速趋缓。  相似文献   

12.
《农家顾问》2012,(1):16
去年11月24日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30多个省级主管畜牧业工作的代表就养猪生产进行分析,对今年生猪市场谨慎乐观。江苏省畜牧兽医局分析认为,随着元旦、春节两个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生猪价格仍有小幅上涨可能,春节后会有短期回落。但价格拐点真正出现要到今年6月左右。一是从反映后期生猪供应的能繁母猪存栏来看,去年上半年全国能繁母猪数量基本稳定在4710万头上下,  相似文献   

13.
<正>受供需宽松因素影响,我国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均创2011年以来新低。2014年3月底,国家启动首批冻猪肉收储,猪价跌幅有望放缓。供需面仍偏松、猪肉消费不振导致猪价继续下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猪供应量仍较充裕。3月份出栏生猪为2013年11月份前后补栏仔猪,当月生猪存栏较上年增0.7%。同时,由于部分养殖户存在盼涨心理,造成压栏生猪与节后出栏适重生猪形成叠加,生猪供应阶段性充裕。二是猪肉消费处于淡季。春季处于传  相似文献   

14.
受生猪饲养周期以及奥运期间交通管制和严格检疫等因素的影响,自2008年7月下旬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快速回落,并创出年内价格新低。 目前,猪肉价格走势较生猪相对平稳。一些业内人士预测,目前生猪价格虽有企稳趋势,但是存栏量过大仍使价格承受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来阐述引起中国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和1阶AR(1)模型对“季节调整”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测度各主要因素对生猪价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供给方面,从回归结果来看,生猪价格与仔猪价格、玉米价格、鸡肉价格呈正相关,与生产者预期、疫情呈负相关,其中玉米价格的波动对生猪价格影响最大,其次是仔猪价格.提出了要稳定玉米价格及高效安全的饲料供应、保障能繁母猪达到合理规模、健全生猪生产和市场的预警机制、强化生猪疫病防治体系的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猪周期拉长根据历史规律,生猪行情3年为一个周期,价格高峰和低谷通常间隔1年半,包括补栏母猪到生猪供应上市需要"3个月配种、4个月妊娠、5个月育肥"共12个月的生产周期,以及养殖户对价格变化反应的滞后期。2004年、2008年和2011年曾出现了三轮显著的猪周期。照此推算,2011年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7月份,生猪市场行情并没有受猪肉消费萎靡影响,7月中旬,生猪价格迎来继5月份猪价暴涨之后的第二次上涨,导致这次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上猪源减少,屠宰企业收购生猪不畅,猪价被迫抬高。受阶段性供应短缺影响,预计短期内猪价或仍有上涨空间。据农业部数据显示,市场上能繁母猪量从今年年初以来,在不断在减少,而母猪存栏量的下降对生猪出栏及供应的影响周期为9~10个月,供应量真正开始减少应该是在8、9月,这2个月随着猪源不断减少和养殖户的惜售,生猪价格仍有上涨空间。9月后,随着大院校陆续开学,中秋、国庆两大节日及秋  相似文献   

18.
探求能繁母猪供给波动的原因对实现生猪稳定保供的政策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文构建能繁母猪供给反应模型,应用TVP-VAR-SV方法研究能繁母猪供给反应的时变特征。实证结果表明:短期生猪和猪仔价格(活鸡价格)冲击对能繁母猪存栏量具有显著的正向(负向)影响,且生猪价格冲击影响效应最大;玉米价格冲击是能繁母猪存栏量短期波动的原因,而生猪疫情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是能繁母猪存栏量中长期波动的主要原因,该结论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相符;生猪疫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负向(正向)影响程度较大,且生猪疫情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水平较高时,会对能繁母猪存栏量产生更大的冲击。建议提升养殖户的生猪疫情防范和应对能力;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水平,提升养殖户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能力;充分应用保险和期货等经济手段稳定玉米和生猪价格,采用多种方式降低玉米价格、生猪疫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冲击对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受供需仍较宽松影响,我国活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均创2011年以来新低。今年3月底国家启动首批冻猪肉收储,猪价跌幅有望放缓。供需面仍偏松、猪肉消费不振导致猪价继续下跌。未来生猪出栏量将逐渐下降,生猪价格降幅将逐步收窄,猪肉价格短期内跌幅将大于生猪价格。二季度后期生猪和猪肉价格有望止跌回升,第三季度猪价有望出现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20.
今年来,全国由于生猪饲养少,导致生猪价格大幅度提高,因此农民养猪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农民开始纷纷饲养母猪。农民养留母猪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