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RAPD分析技术在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RAPD分析技术在小麦分子育种研究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对其在小麦遗传变异分析、目的基因的标记与定位、外源染色体的检测、品种鉴定、遗传图谱的构建、近缘种属间的遗传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及优缺点,综述了该项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中的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作为辅助选择手段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而又环保的方法。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及相关分子标记的发现为育种家们提供了便捷,能有效的缩短育种年限。综述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染色体的定位和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并浅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已报道了48个小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RAPD、R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中锈病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目前,利用近等基因系、BSA等方法,已找到了Lr1、Lr9、Lr10、Lr24、Lr28、Lr34等抗叶锈病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为以后分离、克隆这些基因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小麦分子育种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几种常用分子标记RFLP、RAPD、AFLP、SSR和SNP的原理和特点,着重论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构建遗传图谱、标记和定位目的基因、鉴定与标记外源染色体片段、鉴定种质资源和绘制指纹图谱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及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曾多次流行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抗病育种中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于实现抗条锈病多基因积累,可以加速持久抗病品种的培育进程。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的概念和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近几年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基因定位的应用现状,展望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条锈病研究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遗传标记,近年来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及其特点,并从种质资源研究、遗传图谱构建与性状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烟草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原理及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 ,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植物遗传育种中 ,分子标记主要用于基因组图谱构建、基因定位、辅助标记选择、种质资源评价、基因克隆、杂种优势预测、杂交育种及跟踪育种过程等方面。文章主要介绍了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原理及分析方法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远缘杂交是小麦导入外源基因的有效方法。综述了导入外源基因的小麦杂种鉴定方法,如形态学标记、细胞学鉴定、生化标记、原位杂交方法和分子标记等;展望了远缘杂种鉴定方法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标记已被广泛用于作物分子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外源导入基因的检测等研究。以RFLP、RAPD、AFLP和SSR为主的分子标记各具特色,克服了传统遗传标记的缺陷,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子编写育种——动物育种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基因组学、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显微注射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套新型的育种策略和方法已经逐渐形成。这一套新型育种策略和方法可以称为分子编写育种(breeding by molecular writing, BMW)。该方法可以高效创制新的遗传标记并对其进行快速验证,也可以对基因组进行精确到分子水平的编写并定向培养新品种,不仅能打破生殖隔离,跨物种的引入新的性状,更可以对物种内个体间基因组进行精确到单个碱基的插入、删除和替换。如外源基因的精确整合,内源基因的精确删除、替换,SNP位点的复制、删除或替换等。该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在极大的降低非预期效应的同时,快速高效的将多种有益性状聚合到同一品种内。分子编写可进行以下四方面工作:(1)新型育种标记的创制及验证;(2)跨物种分子编写;(3)基因组中碱基序列的删除;(4)物种内分子编写。该育种技术可以不通过有性杂交,只引入一个或几个目标基因或SNP,快速获得目标性状突出的遗传稳定新种质,然后结合常规育种方法育成新品种。该方法将实现真正的个体和群体水平的基因(或分子)杂交育种,获得分子杂种优势,能够高效的解决长久以来困扰育种工作的诸多难题,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尤其在畜禽育种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将会是未来育种的发展方向。文章详细论述了分子编写育种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手段、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为动物育种、畜禽繁殖等领域的研究及从业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Blast, a disease caused by Magnaporthe oryzae, is a major constraint for rice production worldwide. Introgression of durable blast resistance genes into high-yielding rice cultivars has been considered a priority to control the disease. The blast resistance Pik locus, located on chromosome 11, contains at least six important resistance genes, but these genes have not been widely employed in resistance breeding since existing markers hardly satisfy current breeding needs due to their limited scope of application. In this study, two PCR-based markers, Pikp-Del and Pi1-In, were developed to target the specific In Del(insertion/deletion) of the Pik-p and Pi-1 genes, respectively. The two markers precisely distinguished Pik-p, Pi-1, and the K-type alleles at the Pik locus, which is a necessary element for functional genes from rice varieties.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only several old varieties contain the two genes, of which nearly half carry the K-type alleles. Therefore, these identified varieties can serve as new gene sources for developing blast resistant rice. The two newly developed markers will be highly useful for the use of Pik-p, Pi-1 and other resistance genes at the Pik locus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3.
茶树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饮料作物,由于自交不亲和和长期的异花授粉使其高度异质杂合,选育一个良种耗时长,提高早期选育效率和准确鉴定目标性状成为茶树育种家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关联分析是研究分子标记或候选基因与目标性状关系的一种新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等位基因发掘、功能基因验证以及功能性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中,为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此文主要介绍了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策略和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现状,并且探讨了其在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Maturity period is a critical trait in soybean breeding and determines the particularly ecological region of a cultivar.In present study,118 soybean varieties spanning three artificial breeding periods(1923-1970,the early breeding period;1971-1990,the mid-breeding period;and 1991-2010,the current breeding period)in northeast China were selected.Fourteen DNA-specified markers including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derived CAPS(d CAPS)an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FLP)markers were filter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from E1 to E4.The results were as the followings:the soybean varieties with more gene frequencies showed more gene diversities.Among the E genes,E1 and E3 genes showed more allelic diversities than E2,and E4 only had diversity in the early breeding period.During the artificial process,some alleles of E genes disappeared and some new ones were generated.More gene diversities were observed in soybean germplasms,and new excellent germplasms could be explored to improve yield traits in artificial breeding programs.Furthermore,six different E gene combin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early breeding period,five in the mid-breeding period and 11 in the current breeding period.Three elite genotype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a century artificial selection,while new genotypes were also found in different breeding periods.Of them,e1-nle2e3-tr E4 was a new soybean genotype of extremely early maturity in the current breeding period,which was widely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00 and 000 maturity groups.Moreover,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E2 and E3,suggesting that light length and light quality were two key factors for soybean maturity in northeast China.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 genes variation underlying soybean maturity could facilitate the procession to breed elite varieties adapted for diverse regions.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概述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进展。采用该技术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了家畜的受精卵并得以整合和表达,而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采用这项新技术不仅能产生转基因家畜,而且能改变家畜的某些可遗传性状和提高生产能力。对于创造新的基因工程个体,进而培育转基因家畜新品系或新群体,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技术的发展对于家畜育种及其生产上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特异标记的鉴定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小麦生产提供抗谱更广、抗性较持久的育种材料,促进累加基因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相连锁的特异标记,对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13、Pm21的抗病亲本材料和它们杂交的F1代单株,以及在育种中使用的5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Pm21连锁的特异标记可以在含有相应基因的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条大小约564 bp和140bp的特异带,而在含有Pm13和Pm21抗白粉病基因的4个F1植株中也检测到这2条特异带;在50个小麦品种(系)中,有10个小麦品种(系)具有Pm21抗白粉病基因,而所有品种(系)均没有扩增出Pm13抗白粉病基因的标记带;结合田间抗白粉病性鉴定,所有具有抗病基因Pm13或Pm21连锁标记的小麦品种(系)都表现高抗小麦白粉病.说明,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相连锁的特异标记可以有效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分子标记是检测抗病基因累加体、辅助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索分子标记在种猪育种中的应用方法。本文对影响猪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及因果突变位点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可应用分子标记进行分类,追踪了部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温氏集团的应用效果,归纳了分子标记在种猪选育中的应用方法。为同行在猪育种中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表达载体所包含的结构元件,如启动子、多克隆位点、筛选标记等,对植物遗传转化效率、外源基因表达强度及遗传稳定性等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中,为提高目的基因对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效率,对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进行改造,在原有以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酶切的方法添加了Ubiquitin启动子,经酶切、测序表明,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UN3300构建成功。该载体对于研究外源基因功能、植物性状改良及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子育种是当今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已成为国际大豆种业竞争的核心技术。介绍了2012-2013年间国内外大豆分子育种研究的新进展: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更深入、更广泛;克隆并验证了与开花、产量、结瘤和抗逆性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基因;发掘出一批新的分子标记或QTL,强化了传统分子标记与新技术、新方法的有机结合;在遗传转化体系优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并在大豆中对一些目标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一批具有抗虫、耐除草剂等单一及复合性状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获得多国安全认证,允许进口食用、饲用或商业化种植,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大豆分子育种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育种   总被引:310,自引:7,他引:303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形式,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就以下6个方面讨论了分子标记的最新进展及存在问题:(1)用于种质资源鉴定及植物育种的主要分子标记,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简单重复序列DNA(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以及染色体原位杂交等;(2)分子标记遗传图谱;(3)分子标记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上的应用;(4)质量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5)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的分子标记;(6)分子标记育种目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