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赤眼蜂及其寄主卵低温贮存时间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米蛾卵在4℃(±1℃)低温贮存不同时间后,对赤眼蜂寄生的影响以及赤眼蜂中期幼虫经低温后的表现。结果表明,米蛾卵低温贮存时间越长赤眼蜂对其寄生量越少,米蛾卵经低温贮存15 d,其被寄生量低于新鲜米蛾卵被寄生量的50%;赤眼蜂低温贮存时间越长,其羽化率越低,低温贮存25 d平均羽化率均低于50%。可以认为,在进行赤眼蜂人工生产时,米蛾卵低温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5 d、赤眼蜂低温贮存不宜超过20 d。  相似文献   

2.
利用不同贮存时间的柞蚕雌蛾取卵后繁殖赤眼蜂,通过对寄生率、羽化率、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雄蜂率等繁殖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贮存后的柞蚕雌蛾用于生产对赤眼蜂繁殖有影响,随着雌蛾贮存时间的增加赤眼蜂寄生率、羽化率明显下降;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略有下降;雄蜂率略有增加,柞蚕雌蛾贮存0~5 d各繁殖指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在7℃恒温条件下,对用柞蚕卵繁殖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卵期、幼虫初期、幼虫末期、预蛹期4个虫态进行了30 d及60 d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存后对羽化出蜂数以及寄生、羽化能力均有影响.除卵期贮存未发育外,其他各贮存虫态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随着贮存时期的延长而下降.贮存30 d,预蛹期的羽化出蜂教最高,为89.00头,幼虫初期的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最高,分别为85.27粒和84.85%.贮存60 d,各贮存虫态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低温贮藏未影响松毛虫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的生殖方式.后代没有雄蜂出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以米蛾卵为中间寄主的稻螟赤眼蜂规模化繁殖技术,对不同蜂卵比及接蜂时间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蜂卵比和接蜂时间对稻螟赤眼蜂的寄生率影响较大,对羽化率影响不明显,对雌蜂率没有影响。蜂卵比为1∶10、1∶15、1∶20时寄生率分别达到91.22%、90.49%和84.71%。蜂卵比为1∶10时接蜂时间24~36 h、蜂卵比为1∶15时接蜂时间36~48 h、蜂卵比为1∶20时接蜂时间48~60 h寄生率均较高。蜂种扩繁采用蜂卵比1∶10接蜂时间24 h,可提高蜂种羽化率,工厂化大量生产应采用蜂卵比1∶20接蜂时间48 h为宜。  相似文献   

5.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螟虫的优势寄生蜂,为了明确米蛾卵冷藏后对稻螟赤眼蜂繁蜂质量的影响,在0,3,6,10℃4个温度和0,3,6,12,20,25,30,40 d 8个冷藏时间条件下冷藏米蛾卵,调查了稻螟赤眼蜂对冷藏米蛾卵的寄生能力、羽化及性比。结果表明:在4个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均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各温度下,以0℃最为敏感,米蛾卵冷藏至25 d时,稻螟赤眼蜂已不能寄生;其次为3℃,米蛾卵冷藏至25 d时,稻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数(0.93粒)、羽化率(21.11%)和性比(0.2♀∶1♂)均显著低于未冷藏米蛾卵。6~10℃冷藏的米蛾卵繁殖稻螟赤眼蜂,各指标下降较缓慢,至12 d时,稻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数达22~26粒,寄生后羽化率可82%,雌雄蜂比例可达6.5,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综合各指标,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时,米蛾卵最佳冷藏温度为6~10℃,冷藏时间为12 d。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下,拟澳洲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出蜂率、发育历期、成蜂寿命的测定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只有约2.1%的个体能够正常羽化出蜂;在17~32℃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成蜂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相对湿度对拟澳洲赤眼蜂的羽化出蜂具有明显的影响,相对湿度在33%时,羽化出蜂率为62.3%;相对湿度在62%以上时,羽化出蜂率均在80%以上.雌蜂产卵率在80%以上,单雌平均产卵量在54.5粒以上.  相似文献   

7.
蜂密度和寄主卵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内以米蛾卵作寄主研究了蜂密度和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在第一个试验中,1、2、4和8头1日龄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被分别接入400粒米蛾卵上,结果表明,卵的总寄生率在最高蜂密度(8头)时显著高于其他蜂密度,但平均每头雌蜂的寄生率却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当蜂密度从1增加到8头时,平均每头雌蜂的寄生率几乎减少了近一半,同时每雌产后代数也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蜂密度的增加降低了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效能.另一试验中,50、100、200和400粒米蛾卵上分别接入1头1日龄的赤眼蜂雌蜂,结果表明,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卵的总寄生率也显著增加,寄主卵密度每增加1梯度,每雌产后代数平均增加了2倍,由此可以看出,寄主卵密度的增加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效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螟黄赤眼蜂为研究对象,明确保护释放过程中蜂卡质量对补给米蛾卵寄生和出蜂情况的影响,并探讨能否通过米蛾卵的补给来缩减保护释放的次数。结果表明:当蜂卡出蜂率较高时,释放器内对应补给米蛾卵卡的寄生卵数和出蜂卵数也相对较高,且出蜂率高于85%;两批次放蜂后,放蜂区和未放蜂区内米蛾卵卡的寄生卵数和出蜂卵数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表现为放蜂3次区最高,放蜂2次区次之,未放蜂区最低。研究发现,在中间寄主卵补给的保护释放策略中,蜂卡质量越优,羽化蜂在补给卵上储备的子代蜂基数就会越多,更有利于该技术的实施。中间寄主卵的补给可以给释放蜂种提供临时的寄生场所,但通过中间寄主卵的补给无法有效缩减释放次数。  相似文献   

9.
低温发育下冷藏时间和虫期对松毛虫赤眼蜂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489-1491
松毛虫赤眼蜂是一种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冷藏时间及虫期是影响其寄生卵存活力的重要因子。为了全面评价冷藏时间和虫期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卵低温下存活力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冷藏时间和虫期对松毛虫赤眼蜂4℃冷藏后的影响。结果显示,冷藏时间和虫期对松毛虫赤眼蜂冷藏后的出蜂情况影响显著,当15℃发育至不同时间后冷藏,其中,发育10 d的处理组出蜂卵数为(69.25±8.68)头,其羽化率最高,达93.15%;当10℃发育至不同时间后冷藏,其中发育20 d的处理组羽化率达到峰值,为67.16%,但其出蜂卵数为(39.75±5.37)头。研究表明,冷藏时间和虫期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冷藏效果有一定影响,低温发育能增强松毛虫赤眼蜂的耐寒性,适宜其长期冷藏,试验中的最佳冷藏条件为15℃发育10 d。该研究结果对于松毛虫赤眼蜂的低温耐受性研究及低温贮藏技术探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低温贮藏对螟黄赤眼蜂羽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螟黄赤眼蜂的羽化率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以米蛾卵作为中间寄主时贮藏60d内或以柞蚕卵为中间寄主时贮藏35d内,赤眼蜂羽化率下降幅度较小,超过60d(米蛾卵)或35d(柞蚕卵)螟黄赤眼蜂羽化率的迅速下降,表明在一定低温条件下,贮藏时间是影响螟黄赤眼蜂羽化率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处理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紫外线处理米蛾卯时杀胚效果较好的照射时间、间距及紫外线处理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明确缩短距离、延长时间照射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是否有负面影响,研究了米蛾卵在距离单管40 W紫外灯10、20、30、40 cm处,分别照射10、20、30、40、50、60 min后米蛾的孵化率,以及照射后的米蛾卵上赤眼蜂的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羽化率和性比的差异.结果显示,照射20 min以上的处理组孵化率为0%或极低,间距较大的处理组(30、40 cm)孵化率高于间距较小的处理组(10、20 cm).为保证杀胚效果,紫外线照射米蛾卵时应控制在间距10~20 cm,时间20~60 min;紫外线处理后,赤眼蜂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由对照(不经过紫外线处理)的39.33粒增加到50~60粒,羽化率由61.15%提高到70%~80%,两者与对照差异显著;缩短紫外灯和米蛾卵之间的距离至10、20 cm,或延长照射时间至50、60 min,对赤眼蜂的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羽化率和性比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卵对3种赤眼蜂的适合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观察研究了以米蛾卵和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等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及羽化情况,结果发现:以米蛾卵为寄主时,3种赤眼蜂最高,达10.42%,且死于预蛹期以前的蜂所占比例显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和寄生卵粒数显高于其它两种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显低于其它两种蜂。可以为,亚洲玉米螟卵是玉米螟赤眼蜂的适宜寄主,是拟澳洲赤眼蜂的次适寄主,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不适寄主。  相似文献   

13.
用米蛾卵作为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共寄生的寄主,实现Wolbachia在赤眼蜂种间的水平传递.对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这4头处女雌蜂体内有Wolbachia的存在,且在由这4头处女雌蜂为单系所建立第1~5代拟澳洲赤眼蜂群体内,Wolbaccha的检测均为阳性;wsp基因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证明未感染Wolbachia的拟澳洲赤眼蜂和感染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在同一米蛾卵体内共同发育时,Wolbachia能从供体短管赤眼蜂成功地水平传递到新宿主拟澳洲赤眼蜂体内,并能在新宿主体内垂直传递5代.  相似文献   

14.
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受到繁育寄主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繁育寄主对赤眼蜂品系在梨小食心虫卵的趋性中是否存在差异,本试验通过Y-管行为选择试验研究了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品系,以及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本地优势种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品系对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趋性。松毛虫赤眼蜂米蛾卵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卵均未表现出显著趋性,松毛虫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在仅有米蛾卵时对米蛾卵表现出了显著趋性,而在仅有梨小卵、以及梨小卵和米蛾卵共存的处理中未表现出对任一寄主卵的趋性;玉米螟赤眼蜂米蛾卵品系和梨小卵品系,以及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卵均未表现出显著趋性。仅有米蛾卵时,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选择时间显著短于除玉米螟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外的其余三种赤眼蜂品系;而在仅有梨小卵时,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选择时间最长,松毛虫赤眼蜂米蛾卵品系选择时间最短;而两种繁育寄主同时存在时,玉米螟赤眼蜂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是目前生物防治中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寄生性天敌。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其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论文旨在明确两种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及数值反应参数,为不同地理种群赤眼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松毛虫赤眼蜂黑龙江种群(TD-HLJ)和江苏种群(TD-JS),以米蛾卵为供试寄主,研究两个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与数值反应,并利用种群趋势指数(I)和干扰控制作用指数(IIPC)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功能反应结果表明,TD-HLJ和TD-JS种群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TD-HLJ种群最大寄生量为186.78粒/d,比TD-JS的最大寄生量高75.68粒/d。数值反应研究表明,不同米蛾卵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TD-HLJ和TD-JS种群的寄生、发育及繁殖有显著影响,米蛾卵密度为1粒时是TD-HLJ和TD-JS种群羽化的临界值,米蛾卵密度为5和10粒时分别是TD-HLJ和TD-JS种群繁殖的临界值。采用I和IIPC分析松毛虫赤眼蜂的控制作用,TD-HLJ和TD-JS种群的I值均随着米蛾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照TD-HLJ和TD-JS种群的I值分别为68.70和49.20,即TD-HLJ种群的下一代数量比TD-JS种群的数量多19.5倍;TD-HLJ和TD-JS种群的IIPC值均随着米蛾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随着卵密度的增加,TD-HLJ和TD-JS种群对寄主卵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小。【结论】综合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结果,松毛虫赤眼蜂TD-HLJ种群比TD-JS种群具有更好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6.
三种本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潜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是中国北方大豆生产上的最重要蛀荚害虫,研究旨在明确3种本地赤眼蜂即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 )、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对自然寄主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蜂种、定量评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控害潜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室内采用编制以米蛾卵为中间寄主繁育的3种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比较分析其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繁殖特性以及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平均单雌寄生卵数、雌蜂平均寿命和羽化率等寄生特性参数。【结果】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在羽化当日均达到产卵高峰,分别占其总产卵量的68.1%、69.1%和64.0%,随着时间的延长,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无任何营养补给时,10.0%的黏虫赤眼蜂雌蜂个体可存活7 d,羽化3 d后,平均单雌寄生10.5粒大豆食心虫卵,占总寄生量的22.5%;黏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R0、T、rm和λ分别为24.75、23.78和21.13;9.46、10.34和10.37 d;0.3393、0.3064和0.2941;1.4040、1.3585和1.3419;而3种供试赤眼蜂的平均单雌寄生卵数、平均寿命以及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羽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综合比较结果显示,黏虫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各项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R0、T、rm和λ)最好,其次是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的表现最差。【结论】黏虫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有较强的嗜好性和适应性,其主要生殖力特征参数均优于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是寄生大豆食心虫卵的优势蜂种,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印楝素对仓储害虫米蛾的毒效,采用微量点滴法,比较印楝素与溴氰菊酯对米蛾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印楝素对米蛾的毒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溴氰菊酯对米蛾的毒力差异不显著,说明印楝素对米蛾的作用效果较慢,药效持续时间长,适合应用于仓储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螟黄赤眼蜂工厂化产品的低温贮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柞蚕卵为中间繁殖寄主的螟黄赤眼蜂产品,在贮存虫态、贮存时间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不同发育虫态在贮存时间上差别明显。综合分析得出,中、长期贮存虫态应以幼虫中期为最佳,贮存时间应限制在40 d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