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智能人工气候箱等设施分别测定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取食量和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虫取食量随着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适取食温度在25~28℃之间;取食玉米花丝时,28℃取食量最大,为(17.47±3.94)mg/d;取食大白菜时,25℃取食量最大,为(18.88±1.68)mg/d。在15℃时双斑长跗萤叶甲丧失飞行活动能力;17℃时该虫基本丧失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取食量和活动能力均存在较大影响,是制约该虫活动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温度对三星黄萤叶甲(Paridea angulicollis Motschulsky)幼虫、成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6℃时幼虫、成虫取食量最大,幼虫期总取食量为9.99 mg,雌性成虫日取食面积为60.51 mm2、雄性成虫则为55.28 mm2;23℃和29℃时幼虫、成虫取食量次之。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幼虫、成虫的取食。与幼虫相比,成虫取食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雌虫取食量大于雄虫。在此基础上,建立温度与取食量之间的模型,经检验能较好拟合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11~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并结合室内观察系统研究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消长动态、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结果]菱角萤叶甲属于全变态昆虫,在蔡甸区1年发生7代,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出现2个发生危害高峰。在实际生产中,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结论]试验结果为指导湖北省相关部门防治菱角萤叶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吉林省水稻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种群发生动态及温度对其盛发期的影响,2010—2012年对吉林省长春地区、松原地区、梅河口地区的水稻田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分析了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期内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于7月上旬在水稻田始见,8月上中旬进入盛发期,9月上旬数量减少。当日平均温度21℃时,双斑长跗萤叶甲稻田初见,日平均温度25℃时,成虫种群数量达到盛发期,日平均温度20℃时,虫量逐渐减少。5月份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盛发期影响较大,5月份温度低盛发期延迟。  相似文献   

5.
杨晨亮  李万梅  郑燕  李建军  李修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03-1404,1406
[目的]测定三星黄萤叶甲的取食量及耐饥力,为其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个体饲养,用坐标纸面积法测定三星黄萤叶甲对绞股蓝的日取食量,并对其耐饥饿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三星黄萤叶甲雌虫日取食量为1.0~95.0 mm2,日平均取食量为33.9 mm2;雄虫日取食量为0~71.0 mm2,日平均取食量为25.0 mm2。雌虫的耐饥时间为6.0~18.0 d,平均为12.6 d;雄虫的耐饥时间为6.0~14.0 d,平均为10.0 d。在繁殖期内雌虫日取食量有明显的差异,雄虫日取食量差异不明显。[结论]三星黄萤叶甲雌虫的日取食量和耐饥饿时间均大于雄虫。  相似文献   

6.
椰心叶甲取食行为及取食为害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了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的取食行为、为害状以及幼虫对几种棕榈植物的取食量.结果表明,1、2龄幼虫取食量少,取食斑细,为害较少引起病斑;3、4、5龄幼虫取食痕较宽,被取食叶片形成的病斑大,易腐烂.成虫取食线虽然较细,但深而密,引起病斑较大,危害严重.幼虫期总取食叶面积为40~48cm^2.幼虫龄期越大,取食量越大.如1、2、3、4、5龄幼虫对椰子的取食量分别为1.7、3.7、6.9、12.6、22.8cm^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几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面积与椰心叶甲幼虫龄期之间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斑鞘豆叶甲成虫取食量和耐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对斑鞘豆叶甲出蜇成虫日取食量和耐饥力均存在较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7 ~ 33℃恒温条件下,斑鞘豆叶甲成虫日取食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7℃取食量最小,雌雄成虫日均取食量分别为5.07,3.27mm2;33℃取食量最大,雌、雄成虫日均取食量分别为22.78,17.54mm2.在相同环境温度下,雌成虫日取食量大于雄成虫.雌、雄成虫日取食叶面积与温度间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220.5-27.52x+1.110x2-0.013x3;y♂=10.06-11.18x+4.925x2-0.477x3.斑鞘豆叶甲成虫在饥饿状态下的死亡进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17,21,25,29,33℃温度下,雌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7.92,13.92,10.08,8.75,7.08 d,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3.83,12.00,8.17,7.25,5.67 d.在同一环境温度下,雌成虫耐饥力强于雄成虫.雌、雄成虫耐饥力与环境温度间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197.8-2.00x+ 0.775x2-0.009x3,y♂=112.8-11.10x+ 0.390x2-0.004x3.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水芹叶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揭示水芹叶象甲的生长发育特征,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量差异.[结果]水芹叶象甲幼虫的头壳宽、体长和体宽与龄期线性拟合的R2分别为0.9030、0.9188和0.9076.蛹和成虫在形态特征上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表现为雌蛹的体长、体宽及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雌蛹和雌成虫的体长、体宽和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和雄成虫.水芹叶象甲成虫全天均取食,2个取食高峰分别出现在光期的第1个小时和第8个小时.水芹叶象甲雌虫的取食量显著大于雄虫,且雌雄虫暗期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光期.幼虫主要在光期取食,取食高峰出现在光期的第7个小时.幼虫的取食量随龄期增加而显著增加,3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高于1龄和2龄.1龄和2龄幼虫光期和暗期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暗期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光期.[结论]通过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节律和取食量差异,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27±1.0)℃,12D:12L],以杨树、柳树和桑树叶片饲养柳蓝叶甲,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幼虫的发育历期和雌成虫的产卵行为有影响。取食柳树叶的柳蓝叶甲幼虫发育历期长于取食杨树叶的处理,卵孵化率和羽化率也较高;雌成虫在杨树叶上的产卵时间长于柳树叶,但相同条件下雌成虫产卵优先选择柳树叶;试验条件下柳蓝叶甲成虫、幼虫均不取食桑叶;无论取食何种寄主植物,雌成虫大都将卵成块产于幼嫩叶片背面。  相似文献   

10.
经3年试验观察,查明了愈纹萤叶甲的生活史。愈纹萤叶甲以卵越冬,一年一个完整世代。成虫羽化后取食近20日。高温时在葱地及附近背阴处钻入土壤表层或枯叶下呈半休眠状态越夏近90日。幼虫为害葱等作物。成虫羽化初期、成虫越夏复苏后至秋季死亡前三段,防治应以为害最集中的幼虫初改期及成虫产前卵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夏新  丛斌  宋立秋  刘洪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95-5795,5797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的有效积温和存活率。[方法]采用直线最优法对采自我国北方不同地区的亚洲玉米螟一化性、二化性、三化性种群的有效积温和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一化性种群有效积温最高,二化性种群次之,三化性种群最低;除成虫外,其它虫态(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均为三化性的最高,二化性居中,一化性最低,成虫则刚好相反。在每一个供试温度(152、02、53、03、5℃)下一化性的存活率最高,二化性次之,三化性最低。[结论]在供试的5个温度梯度中,25℃是亚洲玉米螟发育的最适温度,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化性的亚洲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及不同pH值(5、6、7、8、9)下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pH值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的变化均也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泥鳅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6~28℃,最佳pH值为6.6~7.2。  相似文献   

13.
细鳞斜颌鲴仔鱼饥饿试验与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细鳞斜颌鲴仔鱼不可逆点,确定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塘的最佳时间,为人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卵黄囊期细鳞斜颌鲴仔鱼分别进行饥饿与正常投饵的对比试验,观察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的过程中,饥饿对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为0.34934 mm3,5日龄消失;3~4日龄为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的混合期,最高初次摄食率(96.7%)出现在5日龄,至6日龄下降到46.7%,即进入不可逆期,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约7 d。与正常投饵的仔鱼(仔鱼存活率约75%,瞬时生长率0.2383)相比,饥饿组仔鱼从4日龄开始,其存活率明显下降,至15日龄全部死亡;在生长方面,也是4日龄以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但此后逐渐出现负增长,其瞬时生长率仅0.1093。【结论】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人工繁育的细鳞斜颌鲴仔鱼宜在3日龄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同时提供适宜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有效实施烟草储藏害虫综合治理、确保烟草及其制品品质提供新方法。[方法]研究不同温度(25、35、45、55、60、65℃)下处理不同时间(60、75、90、105、120 s)对烟草甲成虫、蛹、幼虫和卵的致死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温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烟草甲各虫态的致死作用效果差异显著。在处理温度为25、35和45℃时,该试验各个处理时间对烟草甲各虫态均无致死作用,而在处理温度为55℃以上时对烟草甲各虫态均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在处理温度为60℃时,对烟草甲成虫、蛹、幼虫和卵达到100%致死作用的最短处理时间分别为90、120、75和75 s。[结论]高温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害虫防治方式运用到储烟害虫综合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温度对扶桑绵粉蚧种群动态的影响,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建立试验种群,并用棉花饲养,观察记录种群的主要参数。[结果]组建了24、27、30℃下扶桑绵粉蚧试验种群特定年龄和繁殖力特征生命表,获得了该虫世代平均历期、各虫期/年龄存活率、寿命、产卵期、单雌产卵量、性比、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存活率曲线类型、日产雌量曲线类型等10余个实验种群参数,揭示了温度对该粉蚧生长发育、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结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扶桑绵粉蚧繁殖潜力大,种群增长速度快,易暴发成灾。该研究结果为扶桑绵粉蚧的种群动态调查、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沿海野生菲律宾蛤仔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对烟台威海2个群体的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50个样本均得到684 bp的COⅠ基因片段序列,共定义了42个单倍型,检测到62个变异位点,2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都较高,而核苷酸多样性相对偏低。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的单倍型系统进化树显示2个地理种群的样本呈现散在分布,无明显的种群分化。[结论]反映了海洋动物的基因交流较容易,不同海域隔离较弱。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温带和亚热带地理种群的滞育特征与抗寒性差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北京和福州两个地理种群滞育诱导、低温存活、过冷却点和滞育幼虫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北京种群在22℃、25℃和28℃下滞育诱导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3 h 55 min、13 h 44 min和13 h 6 min,显著长于福州种群的12 h 35 min、12 h 30 min和12 h 25 min。采自于北京的田间种群滞育幼虫过冷却点达-15.13℃,显著低于北京实验种群(-8.28℃)和福州实验种群(-7.60℃),表明自然环境的调节与诱导作用和滞育幼虫的抗寒性高度相关。在-25℃~-10℃测试范围内,随着温度下降,二化螟滞育幼虫的死亡率明显上升,但不同种群的死亡率有明显差异。在相同低温下北京实验种群的半致死时间(LT50)长于福州种群,表明随着地理纬度的上升,二化螟种群的耐寒性增强。二化螟滞育与非滞育幼虫的体重差异显著,滞育幼虫体内含水量低于非滞育幼虫,但蛋白质及糖的含量均高于非滞育幼虫,表明幼虫体内蛋白质、糖和水含量与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沿海野生菲律宾蛤仔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对烟台威海2个群体的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50个样本均得到684bp的序列,共定义了42个单倍型,检测到62个变异位点,2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都较高,而核苷酸多样性相对偏低。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的单倍型系统进化树显示2个地理种群的样本呈现散在分布,没有明显的种群分化。[结论]反映了海洋动物的基因交流较容易,不同海域隔离较弱。  相似文献   

19.
汪安云  雷丽萍  夏振远  柴家荣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75-18476,18483
[目的]探明3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内生细菌菌株W1、W2、W3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结果]W1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8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32℃,最适pH为7.0;W2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6.5;W3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结论]该研究为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棉田天敌、蚜虫及室内龟纹瓢虫各虫态历期。[方法]调查棉田天敌、蚜虫发生情况,并观察室内龟纹瓢虫的各虫态历期。[结果]龟纹瓢虫6月在室内常温饲养历期为28.8 d。蚜虫盛期5 d后棉田出现龟纹瓢虫成幼虫盛期。生产实践中宜放宽棉蚜防治指标,以提高龟纹瓢虫的种群数量,控制棉铃虫等主要害虫。[结论]试验结果为龟纹瓢虫的化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