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促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农作物之一,伴随着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种植区域规模不断扩大,促使小麦种植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下,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在保证粮食高产基础上,维护粮食安全。本文就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进行客观阐述,寻求合理的推广建议,以求提升小麦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最大的国家.小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其生产与发展也决定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如何从种植技术上提高小麦的产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小麦的种植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研究,从良种的选育、土地的准备、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后期的管理等环节提出了一些方法.同时对我国小麦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也对未来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小麦作为主要的农作物影响着我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发展小麦种植技术提高小麦产量至关重要,通过恰当的准备工作及合理的田间管理,能够提高产量,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探究小麦种植的相关技术,以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人口数量剧烈增长,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使得我国粮食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主要对小麦的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直属于粮食大国,因此,国内对于粮食作物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小麦作为国内居民生活最主要粮食作物,提高小麦种植产量,可以有效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本文探讨了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应用方式,从选取品种到田间管理,充分体现了精工细作的种植方式,并且分析了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一个小麦生产大国,年均种植面积2.6亿亩左右,年产量1亿t左右,其产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因此粮食生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增一减"(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矛盾增大,对小麦单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现实提出的必然要求。冬小麦一生分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重要标志,且是我国重要粮食作业之一。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玉米无论作为粮食原料,还是作为深加工产品都呈现出需求量不断上升的表现。因此,推广玉米种植技术将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解决当前玉米需求不断上涨的根本问题。一、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玉米的种植面积超过全国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不仅与农户利益相关,也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走向。推广玉米种植技术,可实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粮食生产大国,地理面积的广阔决定了我国粮食作物的种类多样性,而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粮食来源,也同样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经济。因此,小麦高产技术的研究一直都在发展,但小麦高产也离不开小麦的种植质量,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简要探讨小麦播种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促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栽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探究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小麦的种植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对于江苏省来讲,小麦不仅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因此对小麦的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小麦的高产,需要采取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同时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一、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分析(一)小麦种子的选取作为一种主要的农作物,小麦有着较多的类型与品种。由于小麦有着粮食、酿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对于农作物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经验。而玉米则是我国与水稻、小麦并重的三大粮食作物,在粮食种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农作物相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难免受到病虫的侵蚀。随着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发展,对于玉米栽培技术的高产化和种植过程中病虫的防治手段都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这也在不断推动着我们农业的发展。对于玉米的种植,我们一方面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宜生长的品种,另一方面要辅以适当的栽培技术和防治病虫的手段措施,这样才能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福 《吉林农业》2012,(1):119-120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危机仍然成为我国21世纪所关注的重点。同时,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大国,我国水稻种植的未来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21世纪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和方向,随后总结了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的"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作为河南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高产种植不仅影响河南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而且对河南地区人们的经济效益也有直接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此,浅谈河南地区影响小麦种植高产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探究河南地区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种植技术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种植历史,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小麦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小麦的高产成为了人们研究的课题之一,河南地区作为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如何进行小麦种植,保证小麦高产增收成为了我们探讨的问题。1河南地区影响小麦种植高产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3.
粮食问题是目前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小麦作为目前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的一种农作物,在世界粮食构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麦高产栽培目前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有很多种,植保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做为一种有效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植保技术正得到不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小麦和水稻是两种主要粮食产物,而在我国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小麦是主要的种植的粮食作物。但是,我国是一个气候和地势相差较大的国度,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各地区小麦的种植也存在着差异,基于此,本文结合安徽省颍上县夏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在冬小麦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安徽省以秦岭淮河为界将我国分成了北方和南方两个地区,而颍上县就位于安徽的北部,耕种模式为一年两熟,小麦属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河南地区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小麦的种植高产关系着河南地区的生产总值和人们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河南地区的小麦种植为研究对象,分析河南地区小麦种植的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能够帮助农民减少小麦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提高小麦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效益。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作为我们管家传统的农作物有着非常悠久的种植历史。随着我国农业的不单发展和种植技术的不  相似文献   

16.
粮食的生产情况是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物之一,小麦的生产与种植的情况对所有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于小麦的产量情况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程度。山东省的小麦种植面积在全国最广,产量也最多。但随着全国消费需求不断地增加,如何充分利用山东省的种植优势加大小麦的种植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沈忆  许倩 《农民致富之友》2014,(20):171-171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省的主要农作物。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的安全。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加大对小麦种植基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我省小麦种植过程中栽培技术,就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论述和分析,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农业大国,农业种植和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发展,对食物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小麦作为一个急需对技术进行提升的主要粮食产物,其无论是在种植技术上还是在病虫害的防治上都是和人们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就将围绕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具有很大的水稻种植面积,水稻的产量不论是对我国的粮食产量还是农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不断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旨在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农业大国,农业种植和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近年来,人们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发展,对食物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小麦作为一个急需对技术进行提升的主要粮食产物,其无论是在种植技术上还是在病虫害的防治上都是和人们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围绕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