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4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8.67万hm^2左右,其中90%以上是在4月中下旬地膜覆盖播种。今年春季降雨较前两年明显偏多,5、6月份气温较高,棉花生长旺盛。本文根据棉花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生长特点,提出了棉花的化控、施肥、整枝等田间管理技术重点,协调棉花生长,控制棉株徒长和蕾铃脱落,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我国棉花栽培技术应用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美珍 《农业展望》2010,6(2):50-55
文章简要概述了中国棉花生产上的主要栽培技术,即育苗移栽培、地膜覆盖和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阐述了中国棉花生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播种、覆膜、田间管理和地膜覆盖播种育苗的效果等方面介绍了连翘地膜覆盖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4.
秦州区早熟马铃薯双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具有播种早、收获早、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被普遍推广应用,而在应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加拱棚配套而成的双膜栽培技术,可使马铃薯的收获期比常规地膜覆盖栽培再提前25~30 d。该技术适应性强、便于管理、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在秦州区藉河川道区示范  相似文献   

5.
棉花作为若羌县的主要经济作物,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加强棉花栽培技术的研究对于提升棉花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针对棉花的播种前期准备、种植密度的合理安排、地膜覆盖、施肥、病虫害的防治、整枝等技术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棉花的种植栽培提供理论指导,以实现棉花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对棉花出苗早晚、苗病和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的影响。在一定播期范围内,播种早晚主要影响出苗和苗期的长短,对现蕾以后的生育进程作用较小。而播种过早,苗病重,生育慢,不利于全苗壮苗,易形成老苗、出现后期早衰;过晚播种,就降低了地膜覆盖的效用。温度是决定播期的主要条件,统计分析表明,膜内外5厘米地温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据此推算,当露地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1℃时,膜下5厘米地温可达13—14℃,已能满足棉种发芽出苗的要求,可视为棉花地膜覆盖播种适期的温度指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结合我省气侯特点,提出棉花地膜覆盖适宜播种期范围为4月5日—15日,一般比露地直播提早5—10天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7.
一、播种前浇早水。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棉花出全苗的两个主要因素。地膜覆盖后温度不再是限制因子,土壤表层水分就成为棉花出苗或苗全的关键。地膜覆盖阻隔了雨水进入土壤,所以覆膜棉田0—4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应在70%以上,足墒下种及时覆膜是确保苗全、苗壮和防御前期干旱的前提。播前底墒水的灌水定额为60立方米/667平方米。宜早浇,并与小麦冬浇和春浇避开,以免临播时泡地,引起地温降低,无法播种或出苗率低。  相似文献   

8.
<正>在棉花栽培中,地膜覆盖技术应用越来越多,棉花地膜覆盖具有提高霜前皮棉的产量;保墒、提墒,稳定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状况;促进棉花生育过程,改  相似文献   

9.
正棉花是我市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目前,又到了棉花地膜覆盖播种的时期,棉花是喜温作物,又是双子叶植物,种子发芽顶土能力很弱,要达到一播全苗的要求,难度很大。棉花播种后是否能达到苗全、苗匀、苗壮,是棉花高产、稳产的关键。现把棉花备播与播种技术要点概括介绍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参考:一、备播要点1、浇足底墒水。由于冬春降水偏少,气候干燥,备播棉田土壤墒情普遍较差。浇足底墒水是保证棉花适时播种、一播全苗、促壮苗早发的有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世界上的主要经济类作物之一,主副产品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既是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几年,随着邢台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种植面积逐渐缩小,提升单位面积内的棉花产量成为重点问题。积极推广机械化播种技术能大大提升播种质量、降低人员投入、提高劳动效率。该文介绍了土壤翻耕、整地作业、科学播种等棉花机械化播种技术要点,以期实现棉花种植技术的升级转型,为棉花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安阳市棉花播种温度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阳市气象站1991—2010年气候资料,对5 cm地温稳定通过12℃和14℃2种棉花播种条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气候对棉花出苗的影响,并总结了温度过低年份播种后应采取的补救措施,以期促进棉花播种的苗全、苗壮。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以来,朝阳地区开展了棉花地膜覆盖试验。1981年全区已有52个公社,128个大队,302个生产队搞了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使全区覆盖面积达到7276亩。这项新技术措施能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在解决朝阳棉区的低温、干旱、无霜期短等主要矛盾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一、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的效应朝阳地区棉花的播种适期为4月下旬,最迟推延到5月上旬。从棉花生长发育对温度关系看,不同品种萌发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为10.5~12℃,而出苗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比萌发  相似文献   

13.
1双膜覆盖棉花管理技术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具有保水、保肥,前期免耕省工,播种时间提早,幼苗早发10~15d等优点,湘杂棉3号F1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可比普通棉提高单产50kg以上。1.1移栽方法。可采用先打眼、再盖膜、最后移栽,或者先盖膜、再打眼、最后移栽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是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棉花主产区的变化。笔者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统计数据,对我国主要棉区地膜应用和残留污染特点进行大范围采样,获取第一手数据;同时,对过去几十年中与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我国棉花生产格局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地膜覆盖技术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探讨了主要棉区农田土壤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趋势。结果显示,我国棉花的主产区从过去的黄河和长江流域迁移到现在的西北内陆地区(主要是新疆),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0%。新疆等西北内陆地区自1986年开始规模化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后,棉花单产(皮棉)快速上升,现在已经超过2 000 kg/hm~2,大幅度超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棉花单产。同时,新疆棉区地膜覆盖应用所带来的残留污染已成为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新疆连续10 a和20 a覆膜的棉田土壤中残膜量分别为259.70±36.78 kg/hm~2和307.90±35.84 kg/hm~2。因此,地膜覆盖是我国棉花生产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保持我国棉花生产的稳定至关重要,但同时棉田地膜残留污染非常严重,必须尽快研究棉田地膜残留污染的应对策略,实现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5.
<正>地膜覆盖栽培是安阳县种植棉花的主要形式。采用这种技术具有提高霜前花的产量,提高地温,保墒提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养分转化和利用,缩短棉花全生育期等优点。地膜覆盖棉田要比露地栽培棉田的管理复杂一些,主要有放苗、间苗定苗、中耕、肥水管理、整枝、化控、病虫害防治7个技术环节。一、放苗先播种后盖膜的棉田,应当在棉苗出土、晚霜过后及时破膜放苗。放苗过早,会跑墒降温,放出的棉苗因  相似文献   

16.
滑县棉花单产提高的技术途径刘军平焦芝省(滑县种子公司,滑县456400)近几年,滑县棉花生产连续滑坡,除面积减少外,主要表现在单产低而不稳。1988~1991年,滑县年均植棉面积49.2万亩,皮棉产量64.9kg/亩;而1992~1996年,年均植棉...  相似文献   

17.
小麦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是近年来农机化重点推广项目,特别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一项重要增产技术措施。其主要技术内容是通过铺膜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施肥、铺膜、播种等各项作业,不但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能产生增温保墒、促进早熟、改善品质,增加产量的明显效果。现结合临洮县新添镇近年来旱地播种实际情况,在进行机械化地膜覆盖播种作业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农民种棉效益,确保丰产丰收,在总结各地种棉经验的基础上,要大力推行科技植棉,把提高技术含量作为提升棉花生产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抓.提高棉花单产和植棉效益。除进一步普及推广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播种保苗、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外。还要重点抓好抗虫杂交棉、棉田高效立体种植等植棉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36,自引:1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 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水功能极大的扩展了农作物的种植区域,是旱作农业的一场技术性革命,该项技术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在高寒冷凉、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到了粮食、蔬菜、棉花等40多种作物上,它的大面积推广为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