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北移区(武威)和原种植区(清水)两地生长发育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生育期表现为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延长,拔节至抽穗期缩短,抽穗至成熟期也缩短.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株高降低,单株成穗数增多,并且主穗与分蘖穗的差异缩小,千粒重提高,主穗穗粒数减少,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等均明显提高.若加强北移区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产量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人工栽培状态下3种野菜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称福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6):123-126,139
对菊花脑、人参菜、益母草3种野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菊花脑适合于密植,以10 cm×15 cm为宜;株行距加大,植株叶片数、分枝数反面变少,单株叶面积也变小。人参菜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期长,表现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行。益母草株行距增大,株型变高,单株叶片数增多,单株叶面积加大,以20 cm×25 cm作为人工栽培株行距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水稻不同发育期生长的影响,为理解和评价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黑龙江省28个农业气象站点1974—2016年≥10℃积温、逐日最高气温、逐日最低气温及水稻发育期和产量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相关性分析法等对黑龙江省水稻不同发育期的热量资源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水稻生育期内≥10℃积温、逐日最高气温、逐日最低气温等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空间上从北到南、由东向西逐渐增加;水稻整个生育期长度逐渐延长,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略有缩短;生殖生长期持续天数与生殖生长期≥10℃积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持续天数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10℃积温、营养生长期持续天数与营养生长期最高气温和营养生长期最低气温、气象产量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10℃积温和营养生长期最低气温,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0.712、-0.606、-0.501、0.537和0.554。营养生长期持续天数与营养生长期≥10℃积温,气象产量与营养生长期最低气温、生殖生长期最高气温和营养生长期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37、0.318、0.374和0.349。【结论】1974—2016年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对水稻生长有利,导致水稻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中豌4号、8711-2两个豌豆品种为材料,探讨了晚播对宁南山区不同类型豌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对豌豆荚长、荚粒数影响不明显,播种-出苗时间缩短;随播期的推迟,早熟品种营养生长期缩短,单株结荚数呈"抛物线"型变化,株高增加,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适宜晚播的范围宽,在5月9~19日之间;随播期的推迟,晚熟品种营养生长期表现为先减少后延长的趋势,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增加,单株结荚数、百粒重下降,株高增加,适宜播种的范围较窄,最佳晚播期在5月9日之前。  相似文献   

5.
在盆栽孔雀草上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在两个月的试验期内,前40 d两种处理在株高、茎粗、主叶片数上都表现出显著的促进宿主植物营养生长的作用,在单株花蕾数上表现出延缓生殖生长的作用;后20 d两种处理在茎粗方面以及处理G.versiforme在株高上仍然表现出显著的促进宿主植物营养生长的作用,而两种处理在单株花蕾数上表现出促进生殖生长的作用,但对花冠直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各地冬油菜区移植后大田苗期根据气温和生育特点,可分为大田苗前期和苗后期。苗前期一般是从油菜移植后到12月下旬(冬至前后)止,气温由高到低,幼苗只进行长根、长叶的营养器官生长;苗后期大约从冬至(12月下旬)至翌年立春(2月上旬),为越冬阶段,也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时期,此期从花芽开始分化起,便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时期,但仍以营养生长占主导地位。在大田苗期阶段加强管理,这对增加单株有效一次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对增加产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移栽后的苗期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旨在分析不同生育期温度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基于1971—2015年烟台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率和M-K检验,分析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年代变化率和突变点。结果表明:烟台冬小麦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生期(并生期)和生殖生长期温度均明显增加,线性倾向率依次为0.15℃/10 a(P<0.01)、0.12℃/10 a(P<0.05)、0.21℃/10 a(P<0.01)和0.28℃/10 a(P<0.01);营养生长期、并生期和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平均温度的变异系数依次为17.27%、11.80%、3.94%、8.05%;营养生长期、并生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的突变年份分别出现在1987年、1991年、1981年、1982年。温度升高会导致冬小麦难以通过春化,花芽分化期缩短,生殖生长期遭遇初夏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最终造成小麦减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应顺应气候变化,合理搭配冬小麦品种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以促进烟台农业高产高质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稻全生育期是比较稳定,从育苗到插秧、分蘖、拔节、抽穗、成熟都有较固定时间间隔,受品种固有遗传基因控制,环境的极端变化对水稻品种基因表达具有一定影响。水稻生长分为两个明显阶段,及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满足营养生长所需的基本积温要求,水稻就会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早熟水稻品种,因其营养生长期短,分蘖期出现异常高温,易发生早穗现象。  相似文献   

9.
冬麦北移幼穗分化与植株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核一号为材料在冬春麦区进行分期种植,观察研究了冬春麦区两地不同播期,小麦生育及器官建成的过程。结果表明:冬麦北移后表观苗期营养生长期短,株高降低主茎分化叶数少,分蘖少,分蘖弱。返青至拨节穗分化时间短,穗粒数受限制,但抽穗到成熟灌浆时间长,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有利粒重提高。研究结果为冬麦北移制定合理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油菜而言,各产区秋季、冬季、春季均可能发生干旱危害而影响产量.秋季是油菜播种出苗、保全苗的关键时期,此期若遇干旱可导致油菜播种困难、种植面积下降,直播油菜出苗缓慢、出苗率急剧下降,不但密度不能达到高产要求,且个体发育差,已移栽的油菜则返青缓慢、年前长势差.冬季是油菜花芽分化和营养体生长期,此期若遇干旱可导致分枝及花芽分化显著较少,花期缩短,单株角果数下降.春季是油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两旺的时期,也是油菜一生中的需水“临界期”,此期若遇干旱可导致油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加大,花期缩短,且硼吸收困难易造成“花而不实”,产量和含油率显著降低.应对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华北平原4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2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61—2010年冬小麦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生长度日(Growing degree days,GDD)、高温度日(Killing degree days,KDD)、降水量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华北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GDD各省间差异不显著,但其他各生育期各省间空间分布差异显著(P<0.05),华北平原所有地区GDD的气候倾向率均呈正值,高值主要分布在山东东部(莱阳市和烟台市等)、河南东南部(信阳市和固始市等)一带;2)华北平原冬小麦各生育期KDD各省间差异不显著,营养生长期KDD均呈增加趋势,其他时期有增有减,生殖生长期与全生育期KDD倾向率呈现东北与西南正值,其他地区负值的特征;3)华北平原在过去的50年冬小麦各生育期降雨量均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特征,营养生长期及全生育期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并进期山东东部地区及生殖生长期河南南部地区呈现降低趋势。因此,过去50年,河北省西部(保定和石家庄等)一带小麦种植极端高温风险较大;山东东北及河南西南一带未来小麦种植极端高温风险较大。华北大部分地区干旱风险呈现降低趋势,山东东部(潍坊市和莱阳市等)在冬小麦并进期,河南南部(南阳市和固始市等)在冬小麦生殖生长期干旱风险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旱涝灾害是影响信阳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信阳地区近50 a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及干旱特征,可为冬小麦生产合理布局、合理用水以及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基于信阳地区1962—2011年9个气象站点日尺度数据,通过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计算水分盈亏指数,分析水分供需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进行干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空间分布主要呈现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而中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特征,变化趋势以增加趋势为主;冬小麦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表明水分亏缺,西北部相对于中南部水分缺乏更为严重,变化趋势以减少趋势为主;冬小麦全生育期SPI值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其变化幅度为0.125·10 a-1,冬小麦冬前生长期、返青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SPI值呈现不同程度的不显著减少趋势,而越冬期SPI值则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各生育阶段干旱发生状况存在差异,不同生育阶段轻旱发生频率和中旱发生频率亦存在差异,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发生轻度以上干旱频率较高,西部和南部冬小麦生育期发生中度以上干旱频率较高。综上,信阳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水分呈亏缺状态,各生育阶段的干旱状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小麦的发育特性,以4个春小麦品种(系)和4个冬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0、5、10、20、30、40 d六种春化处理,研究了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时期、穗分化进程、株高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作用可促进小麦二棱期的出现和通过,缩短苗穗期,不同春化处理下,冬小麦苗穗期的变异系数较春小麦的高;适度延长低温春化时间能够限制小麦主茎的顶端优势,促进小麦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有利于小麦穗长的增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袁雅萍  蒲金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93-17595
运用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8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麦积国家基本气象站同时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28年气温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08年天水年平均气温以0.04℃/a的线性趋势上升,其中升温幅度最大的为春季,最小的为夏季。受气温升高的影响,冬小麦全生育期温度适宜性逐年代变好,拔节期~抽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温度适宜度线性上升明显。冬小麦返青以后,各生育期提前比较明显,起身期、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分别以0.97、0.50、0.40、0.36d/a的速度提前。全生育期天数以O.59d/a的速度减少,1988~2008年全生育期减少了20d。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间隔日数分别以0.57、0.16d/a的速度减少。冬小麦生育期天数减少,有利于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但也增加了生长后期的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杭白菊在安徽亳州市、山西芮城县和太谷县的引种表现,以满足引种地对杭白菊的需求,扩大杭白菊的生产区域和栽培面积。[方法]观察和测定杭白菊在3个引种地的物候期、产量性状、生长开花习性和品质。[结果]从5年的引种结果看,芮城和太谷引种2地的杭白菊花芽分化期均比原产地早,如初花期桐乡市为10月25日,而太谷县为10月5日,比原产地早开花20余d;越向北引种越有产量下降和植株增高的趋势,引种2地(芮城、太谷)的产量均比原产地低;初开杭白菊各项指标均比较好,但产量过低,半开花期和盛开花期采收的产量和各指标都符合生产需要,为采收适宜期。[结论]引种地亳州市和芮城县可成为杭白菊新的生产基地;而太谷县在个别年份,开花期遇霜冻,产品变质而不能入药,目前还不是杭白菊的安全生产地,需要继续驯化。  相似文献   

16.
2001-2009年中国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中国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农艺性状适应气候变暖的变化规律,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方法】利用2001—2009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对照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该地区相关气象资料,研究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并进行农艺性状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对照品种出苗日期和成熟日期逐渐推迟;生育期逐渐缩短,且与年平均温度和生育期≥0℃积温呈负相关;生殖生长阶段随着相应期间≥0℃积温的增加而延长;随着气候变暖,千粒重和每公顷产量呈增加趋势。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每公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殖生长阶段与每公顷产量呈较强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和千粒重2 性状决定了产量变异的95.7%。【结论】气候变暖对北部冬麦区冬小麦生长发育有较强的影响,选育生育期较短,但生殖生长阶段较长,千粒重大的高产品种是北部冬麦区未来适应气候变暖的品种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野生鸭茅生育特性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燕  张新全  曾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368-5371
[目的]系统研究野生鸭茅生长发育特性。[方法]对从我国野生鸭茅主要分布区和国外收集的35份野生鸭茅种质的生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早熟型在拔节期前后进入生长高峰期,日均增长速度最快为1.93 cm/d,生育期为249 d,营养、生殖生长期分别为199、50 d;缓慢生长型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生长速度都极为缓慢,在试验区只有营养生长,而无生殖生长;晚熟型在孕穗期生长速度最快,生育期为289 d,营养、生殖生长分别需251和38 d;中熟型介于早、晚熟型之间;早熟型具有营养生长期比中、晚熟型短,而生殖生长期比中、晚熟型长的特点,前者开花~成熟期要比后两者分别长9和13 d;晚熟型成熟期株高显著高于早、中熟型。[结论]野生鸭茅种质生育特性呈现多样性变异。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冻害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主要气候灾害之一,对小麦冻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46个黄淮北片冬麦区国家区试冬小麦品种在山西定襄、太谷和河北遵化三个环境下的苗期表型(死茎率、冬前单株分蘖数和冬前单株次生根数)进行分析,筛选抗寒品种,并结合各试点表现对抗寒鉴定试验提供指导意见。结果表明:定襄环境下品种死茎率与其余两环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太谷和遵化无显著差异。冬前单株分蘖数和冬前单株次生根数在三个环境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三个环境下品种死茎率进行聚类分析,参试品种被分为抗寒能力较强(Ⅰ类)、抗寒能力差(Ⅱ类)与抗寒能力中等(Ⅲ类)三类品种。在三个环境下筛选出死茎率稳定低于对照的7个品种。综合来看,太谷和遵化适宜作为黄淮北片冬麦区品种抗寒性鉴定试点。该研究结果为黄淮北片冬麦区国家区试冬小麦新品种抗寒性鉴定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减缓营养生长对降低玉露香梨僵芽发生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分析比较了河北魏县正常发育的玉露香梨短枝顶芽、山西太谷的正常发育的玉露香梨短枝顶芽和河北魏县玉露香梨僵芽在花芽形态分化期间活性氧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魏县僵芽梨园新梢年生长长度和直径均极显著大于魏县正常梨园和太谷正常梨园,且枝条停长时间最晚;花芽形态分化期间,魏县正常梨园与太谷正常梨园玉露香梨芽内的SOD、CAT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魏县僵芽梨园芽内的SOD和P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和MDA含量则呈先升后降趋势;魏县僵芽梨园芽内SOD、CAT和POD活性整体显著低于魏县正常梨园、太谷正常梨园,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梨园.可见,营养生长过旺可能导致玉露香梨僵芽的发生;同时,僵芽的发生与芽内SOD、CAT和POD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北部农田犁底层现状及其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黄淮海北部地区犁底层分布现状及特征。【方法】采用布点取样方法,根据黄淮海北部区土壤质地分布图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点位选取山东陵县、河北吴桥县共108个点位,于2014年冬小麦拔节期进行剖面取样调查,测定0—45 cm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及穿透阻力。【结果】(1)黄淮海北部地区耕层平均厚度在14.74 cm,约有76%的被调研点存在明显的犁底层,犁底层主要分布在15—30 cm;(2)黄淮海北部区农田剖面各层次土壤容重及穿透阻力存在显著差异,犁底层容重最大,平均容重在1.54 g·cm~(-3)左右,显著大于耕层和心土层,在冬小麦拔节期犁底层穿透阻力为1 371.00—4 256.00 k Pa,显著大于耕层及心土层穿透阻力;(3)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犁底层穿透阻力均大于2 000 k Pa,阻碍了小麦根系的深扎,造成小麦根系分布浅层化,这在冬小麦生长缺水的地区,易造成作物水分胁迫,同时不利于根系吸收深层养分;(4)土壤穿透阻力土壤与含水量及容重之间有着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穿透阻力有随着容重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二者之间回归方程为:y=3 854.09x+3 891.99(y为穿透阻力,x为土壤容重,r=0.84);当容重低于1.4 g·cm~(-3)时,土壤穿透阻力均低于2 000 k Pa,穿透阻力不会对作物根系生长产生障碍,而当土壤容重在1.4 g·cm~(-3)以上时,穿透阻力对作物的影响同时取决于土壤含水量,穿透阻力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降低,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75.93 x+3 153.83(y为穿透阻力,x为土壤质量含水量,r=0.82)。【结论】在现行以旋耕为主的传统耕作模式下,黄淮海北部地区农田犁底层是普遍存在的,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及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需要适度打破犁底层,构建合理耕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