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的土壤水分含量对白刺幼苗表型可塑性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对白刺的生长特性、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和叶绿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70%条件下,白刺的株高、基茎等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白刺的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及总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白刺生物量茎的分配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则相反,根冠比呈增加趋势;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上分析,土壤含水量达到70%时,是最适宜白刺生长的土壤水分含量;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白刺通过调整形态特征和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产生可塑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福建明溪南方红豆杉苗木炭疽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病原菌菌丝在查氏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7;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8;光暗交替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自然散光最有利于产孢;对碳源的利用,葡萄糖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牛肉浸膏最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6;RH在7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为76.18%;RH低于60%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伍贤进 《农业与技术》1998,18(2):3-6,13
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使烟叶的产量和糖分含量下降。水分过多使烟叶的总N和烟碱含量下降,水分过少则使其含量增加,CI^-和K^+则在土壤水分较多和较少时含量较高,土壤水分适中时含量较低。烟雾栽培中保持伸根,旺长,成熟各期土壤相对持水量为60%,80%,60%-70%,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因素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栽培因素(品种、密度、氮肥、覆膜、补灌)对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高密度的栽培方式减少了土壤表层水分的散失;耕地覆膜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玉米籽粒灌浆期耗水量最大,土壤含水量相对其他时期较低;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均有下渗的现象,深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适量高密度种植富友9号玉米,并且配施适量的氮肥,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泰宁县前茬作物及稻草还田对植烟土壤物理性状以及氯素含量的影响,开展了轮作制度及稻草还田对烤烟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植烟土壤含水量在10.33%~16.87%之间,土壤容重为0.81~0.95 g/cm~3,土壤氯离子含量偏低,但与土壤pH值成负相关关系,当土壤氯离子含量较高时,可能会降低烟叶的产量与质量;烟田不进行稻草还田和制种会提高氯和全钾含量,但会降低水解性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烟田进行稻草还田和制种会提高土壤水分,但会降低土壤容重;烟田不进行稻草还田但进行制种会提高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小麦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成熟期的株高、节间长及孕穗期和开花期的单茎绿叶面积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以水分含量偏高处理W5(80%~90%田间持水量)最高。土壤适宜含水量处理W4(70%~80%田间持水量)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的叶绿素含量高于W5,表明土壤含水量偏高不利于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得到改善,并以W4处理表现最优,W5次之,其中W4的光合速率分别比W1(40%~50%田间持水量)和W2(50%~60%田间持水量)的显著增加35.5%和26.7%。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ΦpsII、ETR和qP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W4处理的最高,W5处理的次之。W4处理具有最高的经济产量,W5处理具有最高的生物产量,其中W4处理的单茎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每盆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比W1显著增加98.6%、52.1%、311.2%和197.7%。研究得出,土壤水分含量偏高比适宜土壤水分含量处理具有较高的株高、单茎绿叶面积和生物产量,而生育中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和经济产量却低于土壤适宜水分含量处理。  相似文献   

7.
在喀斯特地貌温凉气候区对鱼腥草进行不同播种量试验,探讨鱼腥草的适宜播种量。结果表明:播种量低对鱼腥草植株的茎粗、分枝、叶长和茎叶数比较有利,播种量高则鱼腥草植株的株高和茎株数占优势。在本种植区域和种植条件下种植的鱼腥草茎叶水浸出物均高于药典标准(浸出物不得低于10%),均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相比较播种量在450 kg/hm2时,鱼腥草根茎蛋白质、脂肪含量最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逐渐降低,1 650 kg/hm2的播种量,鱼腥草根茎水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最高;4 050 kg/hm2的播种量,鱼腥草茎叶产量、根茎产量、根茎净增重均最高,其茎叶水溶性糖和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含量均较高,因此,兼顾鱼腥草产量与品质,建议生产上鱼腥草的适宜播种量在4 0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频率对滴灌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分布及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在灌水量375 mm条件下,高频灌溉(每4天1次)处理0~40 cm土层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较高,而深层(40~100 cm)土壤较低;低频灌溉(每10天1次)处理有利于水分的下渗和侧渗,深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较高,但水分补给不及时,表层土壤含水率和贮水量偏低;总体上中频灌溉(每7天1次)处理有利于水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均匀分配,有利于作物生长。中频灌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最高,分别比高频灌溉和低频灌溉产量增加7.6%和13.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6%和9.9%。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滴灌小麦采用375 mm灌溉量和每7 d 1次的灌溉频率是较适宜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耕作深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雨养农业区,探讨了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生长状况在不同耕作深度(15cm和25cm)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对不同耕作深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典型天气时土壤水分沿土壤剖面的变化情况,以及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两种不同耕作深度条件下,土壤水分随时间的波动趋势相似,但在较大降雨后(15mm以上),深耕区土壤水分增加值比浅耕区多,连续干旱时深耕区比浅耕区土壤水分消耗更快.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含水率,深耕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值比浅耕区大,在0~40cm深处相差3.04%,40~80cm 深处相差最高达到4.75%.这说明深耕更有利于降雨入渗和土壤水分调蓄.生长状况指标差异不大,浅耕区略好于深耕区,产量为浅耕区略高于深耕区.  相似文献   

10.
覆膜后土壤水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盆栽试验,来研究覆膜后不同土壤水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分蘖渐变晚、慢、少,各生育期株高、主要功能叶叶面积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生物量和产量逐渐降低。与常规水作稻相比,土壤水分较高的覆膜处理(下限为田间持水量±5%)分蘖早、快、多;各生育期株高、主要功能叶叶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有所增加,叶绿素含量无差异,生物量和产量有所提高。覆膜旱作分蘖初期应保持富足土壤水分(下限为饱和含水量),促进水稻茎蘖数;分蘖后期应适当控水[(田间持水量~80%田间持水量)±5%],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孕穗期应保持充足土壤水分(下限为饱和含水量),利于提高穗粒数;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应保持湿润(饱和含水量左右),可促进千粒重提高,利于覆膜旱作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1.
优质高产湘白鱼腥草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鱼腥草的自然变异株中选育出优质、高产、高抗的鱼腥草栽培品种。[方法]以野生鱼腥草为种源,通过人工栽培和品比试验选育出湘白鱼腥草并初步研究了其栽培和品质特性。[结果]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产量比WYXC02略高,其地下部分产量比HYXC01和HYXC02高20%以上。,在2006—2008年进行的适应性栽培试验中,常规栽培湘白鱼腥草的地下部分平均产量为(330004-3750)ke,/hm2,地上部分平均产量为(30000±3000)kg/hm2。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的维生素c、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黄酮和挥发油含量分别为47.3mg/100g、10.6%、12.2%、93.7mg/g、35.6mg/g、0.42ml/kg和16.7mg/100g、9.6%、9.7%、105.5mg/g、4.9mg/g、0.82m1./kg。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挥发性油对供试茵的最低抑茵浓度分别为0.250和2.000μl/ml。[结论】该研究为湘白鱼腥草的品种选育和人工栽培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鱼腥草种茎采后活力变化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鱼腥草种茎采后活力变化及种茎活力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测定种茎保存过程中萌发能力、呼吸速率及氧化还原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种茎保存4 d后发芽、发根能力显著下降,基本丧失种茎价值;种茎保存6 d后呼吸速率和氧化还原能力下降显著;用TTC显色和测定呼吸速率等方法可以快速判断种茎的活力大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测定鱼腥草株高、分枝数和鲜重,分析了5种肥料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在种植初期生长较慢,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增加鱼腥草生长后期的株高和分枝数,其中以鸭粪和猪粪的作用最明显。施用有机肥对鱼腥草有增产作用,以中等施肥水平鸭粪的鱼腥草产量最高。增施有机肥量对鱼腥草地下部的增产作用高于化肥和常规肥。在鱼腥草人工栽培中,鱼腥草施肥宜选择鸭粪为主,与其它有机肥(人粪尿、猪粪)配合施用,并在植株生长前期和后期辅以少量速效化肥。在施肥水平上,人粪尿、猪粪、鸭粪、施用量依次以108000kg/hm2,54000kg/hm2,450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长繁殖的关键阶段,但经常受到盐碱胁迫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光照培养箱和土培试验,探讨了5种催芽方法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对两种典型湿地植物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催芽效果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环境下,机械法和乙烯利法更适合香菇草种子的发芽,热水浴法+乙烯利法更适于梭鱼草种子的发芽。在电导率EC=5 dS/m的碱溶液中,机械法将香菇草的发芽率由14%提升至47%;热水浴法+乙烯利法将梭鱼草的发芽率由8%提升至33%。两种供试植物幼苗生长对5种催芽方法的响应各不相同。经机械法和乙烯利法处理后,盐溶液中的香菇草幼苗叶绿素含量指数高于无盐对照;高盐(EC为10 dS/m和15 dS/m)胁迫下,土培环境中经过不同催芽处理的梭鱼草幼苗的生物量和株高均几乎为0;经催芽处理后,香菇草幼苗生物量在盐胁迫下高于无盐对照。综合来看,低盐碱胁迫下适于香菇草和梭鱼草植物种子催芽的方法是机械法、乙烯利法、热水浴法+乙烯利法。本研究为盐碱湿地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以鱼腥草单作、玉米单作为对照,研究了鱼腥草与玉米间作对鱼腥草根茎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单作根茎叶产量比间作的高147.06%,产值比间作的高154.99%;鱼腥草单作的植株生长状况、根茎叶产量和营养成分都比间作的高;总产值鱼腥草单作〉鱼腥草+玉米〉玉米单作;投入产出比鱼腥草单作(5.67)〉玉米单作(3.39)〉鱼腥草+玉米(2.48)。  相似文献   

16.
怀化鱼腥草资源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集于湖南省怀化地区11个乡镇的16个鱼腥草种质,先按照采集地分组再聚类,组内按比例法取样并依据各组的多样性指数,初步构建了怀化鱼腥草核心种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核心种质24个性状的特征值、符合率、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检验来检测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初选核心种质占总体材料的15%~20%;性状的符合度均达84%以上,除地上茎的直径和分枝数、地下茎的分枝数和节间长、叶长和叶柄长外,其他性状的变幅吻合度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吴涛  伍钧  许杰  吴兴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79-3980
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Cu、Pb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累积Cu和Pb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中Cu、Pb累积量随土壤中Cu和Pb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鱼腥草各部位对Cu的累积量为:地下茎>地上茎>叶,Pb的累积量为:地上茎>地下茎>叶.表明鱼腥草体内对Pb和Cu具有不同的转运机制.土壤中少量的Pb对鱼腥草累积Cu具有促进作用,当Pb添加量达到2 000mg/kg时又抑制鱼腥草累积Cu,Cu对鱼腥草累积Pb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浮床栽培鱼腥草(0、5%、10%和15%种植面积)对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免疫因子的影响,测定了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M,Ig M)、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鱼腥草种植面积能造成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Ig M、TRF、TNF-α、EGF含量的升高,且5%鱼腥草处理组还能造成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MT、IFN-γ、IL-8和IL-10含量的升高。5%鱼腥草处理组能显著增强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所测八种免疫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覆盖方式调控土壤水、热与持续增产、增效的协同效应,为该区确立高效、环保覆盖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塑料地膜全膜覆盖(PM)、降解膜全膜覆盖(BM)、膜垄种植(RH)和秸秆覆盖(SM)4种不同周年覆盖(休闲期+生育期)方式,以裸地不覆盖为对照(CT),通过3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周年覆盖能有效抑制休闲期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提高降水潜在利用效率,PM、BM、RH和SM处理休闲期分别较CT多储水53、51、32和36 mm,降水潜在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4%、12%、11%和10%。地膜覆盖增温显著,有效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累积速度,缩短了其生育进程,其中PM、BM和RH处理拔节期分别较CT提前了15、8和7 d,成熟期分别提前了17、7和7 d。与CT处理相比,PM、BM和RH处理产量增幅分别为52%、32%和27%,积温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57%、15%和5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1%、14%和26%,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3%、27%和29%,耗水系数则分别降低了33%、21%和22%。SM处理能有效增加玉米生育期土壤储水量,但土壤温度的降低导致其生长发育迟缓,其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较CT推迟了4 d和5 d,最终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积温生产效率分别降低了21%、18%和9%。PM处理增加了农田耗水量,其季末供水能力分别较BM、RH和SM降低了19、56和86 mm。但PM处理土壤水分平衡受生育中后期降水量影响较大,2015年7—9月降水量较多年平均值减少71 mm,PM处理收获期100—2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CT处理减少28 mm,并较土壤稳定度降低5.4 mm,造成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结论】塑料地膜全膜覆盖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协同提高土壤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然而在玉米生育中后期遭遇干旱容易引起深层土壤水分亏缺和产量波动;降解膜全膜覆盖和膜垄种植处理的增温和增产效果均弱于塑料地膜全膜覆盖,但更有利于维持土壤水分平衡;秸秆覆盖降温、减产效果明显,不推荐在气温较低的半干旱区应用。  相似文献   

20.
鱼腥草超微粉的显微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经60目粉碎和300目超微粉碎后,用激光粒度仪测量粒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学特征,比较鱼腥草细粉和超微粉的显微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鱼腥草超微粉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松密度增加,电镜下观察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可见,鱼腥草经超微粉碎后,粉末颗粒细微均匀,绝大多数细胞破壁,达到了超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