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氮肥运筹对"青香软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进行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对"青香软粳"的农艺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后期穗肥施用量的增加会延缓水稻抽穗齐穗进度,从而延长水稻生育期。适当提高后期穗肥施用量,可提高水稻成穗率,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有效穗数,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结实率。合理氮肥运筹可有效提高稻米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有效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综上,在每667 m~2纯氮施用总量为16 kg、基蘖肥∶穗肥为8∶2时,"青香软粳"更易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
为配套"青香软粳"高产栽培技术、了解其生育进程中对氮肥的需求、确定最佳施肥量,特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青香软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青香软粳"在青浦地区种植,全生育期以每667m~2施用纯氮20-22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优质稻产业发展,特开展了同一氮肥运筹模式下不同施氮量对"青香软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大区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为16 kg、基蘖肥∶穗肥=7.5∶2.5时"青香软粳"的农艺性状协调,穗粒结构合理,产量较高,且能保证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4.
设置了0、8、16、24 kg/667m~2 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南粳9108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在豫南地区适宜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均呈升高趋势,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产量总体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为16 kg/667m~2时,产量最高,达到657.88 kg/667m~2。随着供氮水平提高,总叶面积指数、颖花/叶、粒数/叶、剑叶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茎鞘物质输出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含量衰减率、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呈降低趋势。总的来说,南粳9108在施氮量为16 kg/667m~2时,群体质量较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青香软粳"是由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选育的优质、薄稻米品种,为更好地提高"青香软粳"栽培水平,特进行了氮肥前后期不同运筹比例(基蘖肥∶穗肥)对"青香软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m~2施纯氮21kg的前提下,氮肥前后期不同运筹比例对"青香软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大,但对茎蘖动态、抽穗进度、产量及产量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以氮肥前后期运筹比例为8.5∶1.5时最有利于高产,且能够适期、安全成熟。  相似文献   

6.
以"小兰"西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西瓜产量、糖酸比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每667m~2纯氮用量13kg,此时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均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常规优质粳稻"南粳46"的适宜肥料运筹方案,特进行不同施肥量对"南粳46"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大区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纯氮总用量为19.54 kg,氮、磷、钾纯量比为1∶0.42∶0.42,基肥施用缓释肥,基蘖肥与穗肥纯氮用量比为0.77∶0.23的施肥方案,水稻产量最高,每667m~2达638.8 kg。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轮作制度下最优化的施肥措施,在光明米业试验农场进行了在稻-麦、稻-油、稻-绿肥三种不同轮作制度下,不同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稻-绿肥轮作、每667m~2纯氮总施用量为15.2 kg、氮肥运筹采用前氮后移施肥方式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635.02 kg,土壤生产力达60.4%,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减少1.15 kg,稻米品质优。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提高优质水稻"南粳46"的产量,特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南粳4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500 kg作基肥、纯氮用量运筹为基肥∶第1次分蘖肥∶第2次分蘖肥∶穗肥=30∶20∶30∶20的条件下,以每667 m2纯氮总用量为19 kg时,"南粳46"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优质早熟水稻品种"松早香1号"的推广应用,特进行了不同氮肥用量及其运筹对"松早香1号"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松早香1号"机插种植,以每667m~2纯氮总用量为18~20kg、基蘖肥∶穗肥=8∶2为宜,若基肥采用缓释肥,可适当减少纯氮总用量。  相似文献   

11.
为调优上海市水稻品种结构,发展优质稻米生产,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于2018年开展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南粳910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在每667 m~2纯氮总用量为16 kg的条件下,氮肥运筹以基蘖肥∶穗肥为8∶2为宜,此时"南粳9108"的产量较高,稻米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上海市宝山区机械条播模式下小麦的氮肥施用技术参数,开展了机械条播小麦氮肥用量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能显著提高小麦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但氮肥用量过高会增加每穗小花退化数,降低籽粒千粒重,并引起倒伏,从而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在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0~21 kg时,机械条播小麦产量随纯氮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4~21 kg时,氮肥利用率最高,达到30%以上;若继续提高纯氮施用量,氮肥利用率开始降低,氮肥浪费较多,且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宝山区机械条播模式下小麦生产中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以24 kg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特早熟水稻品种"青角22"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纯氮施用量为210.0~277.5 kg/km~2范围内,"青角22"的产量随纯氮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纯氮施用量为277.5 kg/km~2时,"青角22"的产量达到最高,为7 885.5 kg/km~2。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索江苏省如皋市莴苣高产高效栽培中的施肥结构,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和养分配比,以"红剑青香玉"莴苣为试材,进行了"2+X"动态优化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莴苣的增产效果明显,且优化施氮处理能显著提高莴苣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比其他处理分别提高7.30%~102.02%和8.83%~130.18%。莴苣生物产量与施氮水平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关系。如皋市莴苣栽培中推荐每667m~2纯氮用量为20kg,对应的P_2O_5、K_2O每667m~2施用量分别为6、9kg。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优质水稻"南粳9108"不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及群体形成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南粳9108"在里下河稻区采用毯苗机插或人工栽插,每667m~2栽插密度为1.71万~1.85万穴,每667m~2总颖花量可达3000万朵以上,且结实率、千粒重均较高,每667m~2产量可达7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有关茭白合理施肥技术研究较少的现状。为探明茭白生产上适宜的钾肥用量,提高茭白的产量和品质,特进行了钾肥用量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氮、磷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茭白产量及净收益均呈降低的趋势;在每667m~2施氮肥40.25kg(纯氮用量)、磷肥25.25kg(纯磷用量)的基础上,每667m~2适宜的钾肥用量为28.5kg(纯钾用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上海市崇明区推广应用"南粳9108"及其机穴播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穴距对"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固定为25 cm的情况下,"南粳9108"的有效穗数随着穴距的增大而减小,产量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穴距为14 cm时产量最高,每667 m~2为700.31 kg。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稻茬"宁杂1818"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最佳氮肥用量,特进行了其氮肥用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纯氮20kg,稻茬油菜"宁杂1818"每667m~2产量最高,达283kg。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7,(18):5-6
为探索优质水稻早熟晚粳"武运粳30号"不同栽插密度和合理施肥水平对其产量及群体形成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0号"在武进区采用机栽插,每667 m~2栽1.6万穴,每穴2~3苗。在按斯坦福公式确定总施氮量的基础上,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穗肥的施用据苗情而定:正常群体,倒4、倒3叶期两次等量施用;偏小群体提早至倒5叶期适量增施;偏大群体推迟至倒3叶期适当减施,每667 m~2产量可达745.8 kg。  相似文献   

20.
为了倡导"节本增效、产品优质、环境友好"的蔬菜生产模式,以精纯改良青杂十三号大白菜为材料,进行了"2+X"氮肥总量控制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肥供应水平一致以及氮肥施用量低于21.79 kg/667m~2的条件下,白菜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在施氮量超过21.79 kg/667m~2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呈负相关;同时,建立了氮肥效应的一元二次回归模型:Y=5 603.692+120.117N-4.213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