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扬中夹江浮游植物种群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对扬中夹江4个季度浮游植物进行周年采样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共鉴定出6门93种,其中蓝藻门15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3种,硅藻门36种,裸藻门5种,绿藻门31种。浮游植物全年优势种共有8种,其中蓝藻门3种,分别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和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隐藻门1种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硅藻门4种,分别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针杆藻(Synedra sp.)。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密度为35.34×10~4个/L,硅藻门和蓝藻门最多(分别占47.45%和42.87%);年平均生物量为0.183 5 mg/L,硅藻门(占比78.42%)是生物量主体。4个季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各断面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RDA冗余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生物密度与水温、TDP等有正相关关系,与Chl.a有负相关关系。应用渔产潜力进行估算表明夹江足够供给8头以上的江豚食物。  相似文献   

2.
洋山港是中国首个离岸式深水港口,小洋山位于洋山港海域北侧。2012年1月-12月对小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83种,隶属7门77属。其中硅藻门为主要类群,共51属143种,占物种丰富度的78.14%。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丰度为(7.01±6.26)×104cell/L。骨条藻(Skeletonema sp.)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为全年优势种,细长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leptopus)、碎片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菱形缝舟藻(Rhaphoneis rhomoides)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常见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全年均值分别为2.59±0.75、4.00±1.44和0.55±0.15。硅藻商全年均值为1.06±0.20。冗余分析(RDA)表明对该水域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盐度、水温、溶解氧和悬浮物浓度。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水系格尔木河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61.5%,种类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菱形硅藻(Nitzschi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和栅藻(Scenedemus sp.)。格尔木河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4.43×104~60.66×104cells/L之间,平均数量23.35×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260~0.0476mg/L之间,平均0.0363mg/L。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以蓝藻最高,占86.0%;生物量以硅藻最高,占52.1%。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不高,平均值分别为1.80、0.43和1.49。上述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格尔木河贫营养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唐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81-10583
2003年分别于8和12月对潭江下游及黄茅海入海口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16个采样点不同时期的叶绿素a在0.28~37.50mg/m3范围内变动,冬季叶绿素a的含量显著高于夏季。16个采样点共观察到浮游植物58属,71种,其中绿藻门27种,硅藻门19种,蓝藻门12种,其余为隐藻、裸藻和甲藻类。16个采样点浮游藻类3次采样的平均丰度在11.2万~69.7万个/L。硅藻丰度最高,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湖沼圆筛藻(Cosinodiscuslacustris),线形双菱藻(Surirellacaproni);绿藻丰度居其次,优势种为栅藻(Scerdesmusspp.)等绿球藻目的种类;隐藻主要由啮噬隐藻(Cryptomonaserosa)组成;蓝藻和其他藻类丰度比较低。根据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丰度,该调查水域属于中到富营养水平;浮游植物主要由淡水种类组成。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渭河杨凌段浮游硅藻植物群落的特点及生态类型,对采集自杨凌示范区水域的样品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共鉴定到硅藻门植物44个分类单位,包括27种14变种2变型,分别属于2纲6目9科20属,其中优势种有平片针杆藻、梅尼小环藻、小型异极藻具领变种、小型异极藻椭圆变种.小型异极藻具领变种数量最多,是构成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类群,是渭河杨凌段的优势种类.渭河杨凌段浮游植物生物量大,多样性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渭河杨凌段浮游硅藻植物群落的特点及生态类型,对采集自杨凌示范区水域的样品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共鉴定到硅藻门植物44个分类单位,包括27种14变种2变型,分别属于2纲6目9科20属,其中优势种有平片针杆藻、梅尼小环藻、小型异极藻具领变种、小型异极藻椭圆变种。小型异极藻具领变种数量最多,是构成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类群,是渭河杨凌段的优势种类。渭河杨凌段浮游植物生物量大,多样性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7.
扎龙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扎龙湿地的水环境健康程度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2011年在该地区设置了7个采样点,分别对夏季的7月份和秋季的9月份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采样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112种,其中有16种常见种和6种优势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的数量和种类最多,属于典型的硅藻(一)绿藻型浮游植物群落.采用Shan-non-weave指数(H′)、Margalef指数(d)和Pielou指数(J′)评价扎龙湿地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3项指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除克钦湖度假村的水质为中度污染外,其它地区的水质均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8.
安庆新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安庆新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2—11月对新洲水域9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现状进行季节性调查。结果表明,共检测出浮游植物8门143种: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15%;其次是硅藻门,占29.37%;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隐藻门、甲藻门和黄藻门分别占12.59%、3.50%、3.50%、2.10%、1.40%和1.40%。浮游植物优势种共6种,分别为蓝藻门的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和绿藻门的丝藻(Ulothrix sp.)。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在14.09×10~4~487.98×10~4个/L之间,平均为63.05×10~4个/L;生物量变化在0.07~1.41 mg/L之间,平均为0.28 mg/L。密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黄湓闸(断面5)水域,最低值出现在春季的新洲尾(断面7)水域;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董家窑(断面6)水域,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皖河口(断面1)水域。利用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einer指数(H')变化范围为1.93~3.10,均值为2.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1.12~3.00,均值为2.21;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52~0.93,均值为0.79。Shannon-Wei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季节变化上无显著性差异。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为轻-中度污染状态,表明新洲水域水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姚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86-5188,5285
分析了东风西沙水源地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分布、群落结构分布以及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东风西沙水源地共监测出藻类6门共64种(属),分别为蓝藻、绿藻、硅藻、隐藻、裸藻、金藻,其中硅藻和绿藻共47种,为水源地的主要浮游植物种类;浮游植物优势种单一,主要为硅藻门的短小舟形、克洛脆杆藻,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以及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且优势度值较小;监测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8.20×10^5 ~8.40×10^6 cells/L,均值为3.71×10^6 cells/L;群落特征指数统计结果表明东风西沙目前水质较好,总体上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4年秋季对草海的资源调查,对该湖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分布和多样性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该次调查有浮游植物7门17目2亚目33科49属109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共36种,占总数的33.03%;硅藻门次之,5目8科11属共33种,占总数的29.66%;蓝藻门3目5科12属24种,占22.02%;甲藻门1目1亚目2科2属6种,占5.50%;裸藻门为1目1科1属5种,占4.59%;隐藻门1目1科1属4种,占3.67%;金藻门1目1科1属1种,占0.92%.草海浮游植物平均数量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75×106个/L和3.85 mg/L.优势度分析显示,优势种为小环藻,优势度分别为0.027.与2005年相比,主要种类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绿藻为主,硅藻次之.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显示,草海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别在1.76 ~3.25和0.26 ~0.48之间变化,表明草海现水体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 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平均为6.01×104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平均为32.46μg/L。[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2.
林启存  徐玉裕  许宝青  蔡丽娟  刘凯  沈理  戴瑜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26-13528,13542
[目的]了解贴沙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2009年,按月对贴沙河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结果]全年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82种,以硅藻门、绿藻门种类为主,分别占41.46%、35.37%;浮游植物密度变化为0.40×104~2.33×106ind./L,以2月最低,7月最高,年均值为7.80×105ind./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超过2。[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贴沙河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为水源区水质生物监测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乌梁素海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区湿地经过冬季冰封期后,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对乌梁素海2012年5月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春季浮游植物共有7门59属96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为29属54种,占56.25%,其次为硅藻11属18种,占18.75%;湖区优势种为湖生束球藻、色球藻、卵囊藻、四尾栅藻、小球藻、胶网藻以及梅尼小环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8.895×107 cell·L-1,且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变异系数为0.94,Shannon-Wiener指数为1.34~2.66,Pielou指数为0.30~0.52。结合浮游植物密度、优势种及多样性指数等结果,乌梁素海属于绿藻-蓝藻-硅藻型,且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春季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群落可分为进水流水型群落、南部深度净化型群落、北部沿岸静水型群落及中部滞留型群落。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典型断面藻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对洞庭湖6个典型断面进行了浮游藻类生物调查,共鉴定出7门72属(种),浮游藻类的密度范围在67.2×104~161.9×104cell·L-1;各典型断面间浮游藻类组成以硅藻和隐藻占优势,藻类群落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藻类Margalef指数及Shannon-Wienner指数范围分别为3.64~4.03和3.03~3.24,水体水质状况良好。应用CANOCO4.5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相关分析(CCA),作出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显示,典型断面藻类群落分布受水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DO和TN是影响洞庭湖典型断面藻类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泰湖夏季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水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泰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状况,于2017年夏季采集了泰湖7个样点的水样,研究了泰湖国家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多样性变化以及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泰湖浮游植物共7门71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优势种为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梅尼小环藻(Cmeneghiniana firmosa)、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中型脆杆藻(Fragilaria intermedia)和卵形衣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可划分为11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群为MP、X1、C、P、X2。通过浮游植物功能群、生物量水平分布和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泰湖水质为轻污-中污状态。RD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泰湖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透明度(SD)、浊度(Turb)、电导率(Cond)和总磷(TP),而总氮(TN)、氯离子(Cl-)等对浮游植物功能群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镇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对长江镇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江镇江段浮游植物共计7门59属, 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分别占33.90%、30.51%和22.03%.内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94×10~4个·L~(-1), 绿藻密度最大为7.95×10~4个·L~(-1).浮游植物密度季节变化秋季最大(2.71×10~5个·L~(-1)) ,春季最小(4.65×10~4个·L~(-1)).水平分布密度塔影湖站最大,为1.39×106个·L~(-1).调查显示长江镇江段浮游植物中小环藻、针杆藻、小球藻、丝藻、颤藻等为优势属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2.30~3.98之间.指数变化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季、秋季、春季.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5月两次对抚河3个河口处浮游藻类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抚河河口浮游藻类共243种隶属于134属。绿藻、硅藻和蓝藻是抚河河口浮游藻类中的优势群落,其中绿藻90种隶属于51属、硅藻62种隶属于32属、蓝藻62种隶属于30属。3个河口处的浮游藻类种类及生态分布基本不一样,统计得出的种类数为分属属类的2倍,说明抚河河口处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低、优势度高,这与抚河局部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对元荡湖的浮游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111种,隶属7门,72属,其中绿藻门为主要类群,35属48种,占浮游植物总物种的43.24%。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2.13 mg/L和842.80×104cells/L,主要优势种有微小平列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bia)、灿烂颤藻(Oscillatoria splendida)、小空心藻(Coelastrum microporum)、小型黄丝藻(Tribonema minus)等。蓝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春、夏、秋季,绿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冬季,黄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秋冬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全年均值为1.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全年均值为1.13,藻类综合指数全年均值为6.00,元荡湖水体呈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