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控蘖剂调控水稻分蘖发生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5种水稻控蘖剂为供试材料 ,研究结果表明 :5种控蘖剂均能有效抑制水稻分蘖发生 ,其中控蘖剂B抑蘖能力最强 ;施药时期影响控蘖剂的抑蘖效果 ,施药越早抑蘖效果越强 ;控蘖剂靶标蘖位与施药时叶龄关系密切 ,主茎 5叶期施药 ,受抑制蘖位主要为Ⅳ和V ,主茎 9叶期施药 ,受抑制蘖位主要为Ⅶ和Ⅷ ;无效分蘖期喷施控蘖剂能减少大田无效分蘖的发生 ,降低群体的高峰苗数 ,增加氮素吸收量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茎蘖成穗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控失肥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控失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法]实施小麦施用控失肥肥效田间试验。[结果]控失肥处理小麦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34.2万穗/hm2、0.32粒、3.77%0、.19 g和447.52 kg/hm2。[结论]控失肥能够增加小麦群体的有效穗数、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选用龙粳9号品种,设计水稻三超栽培352孔大钵盘育苗1、2、3粒三个不同播种密度(粒数)及相应1、2、3个穴内不同苗数的宽行超稀植栽培处理,进行水稻超高产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苗素质、成穗率、比叶重、剑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度等指标均呈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茎鞘叶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态势都表现为1粒播种最佳;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平方米穗数3粒>2粒>1粒,穗粒数1粒>2粒>3粒,结实率、千粒重随粒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定位定粒播种减少粒数是培育多蘖壮秧进行宽行超稀植栽培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溉方式对镉污染下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镉污染下淹水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湿润灌溉3种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活力、生长、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 mg/kg镉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影响,5 mg/kg的镉处理严重抑制水稻的根系活力、株高、分蘖数和产量;镉污染下,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相比淹水灌溉处理有效地提高了根系活力,促进前期分蘖,提高生物量、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导致产量明显增加;湿润灌溉处理与淹水灌当相比虽然提高低镉污染水稻全生育期和高镉污染水稻生育前期的根系活力,但茎蘖增长慢,茎蘖数减少,生物量、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最终导致产量降低。不同灌溉方式对穗长和千粒质量影响不大。综合研究结果可知,在镉污染土壤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肥运筹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寒地粳稻松粳6号和寒地超级稻松粳9号为材料,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茎蘖动态、有效穗数、分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两品种分蘖数到达峰值时间延迟,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呈增大的趋势,但比例过大时,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反而下降;适当减少基肥施氮量,增加后期穗粒肥施氮量可以显著的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两品种产量均表现为M2处理最高,与M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合理比例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配比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配比失衡对产量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方法]以丰两优香1号和中浦优华占为试验材料,以不同促芽剂和920在机械收割2 d后下午对水225 kg/hm~2进行喷施,对再生稻产量及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喷施促芽剂和920处理能打破再生芽的休眠,提高再生稻的发苗数和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株高,从而提高再生稻产量,增产幅度为7.9%~12.7%,增产效益显著。再生稻产量与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品种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头季机械收割后再生季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杂交中稻品种——中浙优1号在一定磷钾肥施用水平下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合理施氮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测定不同施氯量的中浙优1号生物学性状(株高、有效穗数、成穗率、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稻谷氮含量),同时计算理论产量?[结果]水稻最高茎蘖数有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氮肥用量对生育进程及茎蘖数日均增量、总穗粒数、茎孽成穗率等影响不大,但结实率、稻谷氮含量有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两者呈正相关,而千粒重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下降,表现负相关。[结论]施P2O8;45kg/hm^2.K2O9kg/hm^2情况下施氮135kg/hm^2产量最高,达7613.25kg/hm^2.在类似肥力类型土壤上以氮磷钾比为1.00:0.33:0.67,其中氮肥的45%作基肥、20%作分蘖肥、35%作穗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按照每亩喷施硼肥0g、10g、20g、30g的四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硼肥水稻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以及水稻品质方面均有所提高,同时可以增加水稻的分蘖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各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处理1,最高增产率16.33%。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喷清水为对照(CK),设置单独施用海藻素以及以相同用量的海藻素分别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于水稻拔节孕穗期进行3次叶面喷施,比较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水稻在产量、分蘖、株高以及地上部干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海藻素后水稻产量提高9.4%~36.9%,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海藻素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施用后的效果更好,较单独施用海藻素增产12.9%~25.1%,其中以添加海藻素和复硝酚钠处理增产最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增加;海藻素+胺鲜酯处理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海藻素+芸苔素内酯处理可促进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黑龙江省垦区寒地条件下,对穗数型品种和穗重型品种在不同时期控蘖构成的群体进行了单株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型品种达计划穗数80%时控蘖主要利用的是0、0-2、0-3、0-4、0-3-1蘖位的分蘖,达100%时控蘖主要利用的是0、0-2、0-3、0-4、0-5、0-2-1蘖位的分蘖;穗重型品种达计划穗数80%及100%时控蘖主要利用的都是0、0-3、0-4、0-5蘖位的分蘖.无论是穗数型品种还是穗重型品种,与CK相比两个控蘖处理都能提高各级蘖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1.
"春肥宝"对高产杂交水稻生育后期产量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锐  郝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915-7916
[目的]探讨新型肥料“春肥宝”在水稻上的最佳应用方法。[方法]在2004。2006年的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中,以Ⅱ-32A、838和R3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设药剂浸种、3个不同时期(幼穗分化期、始穗期和盛花期)药剂叶面喷施以及几种处理组配的11种“春肥宝”施用方法,用等量清水浸种或叶面喷施作为对照,研究在高产杂交水稻上施用“春肥宝”的最佳处理方法。[结果]采用.500倍液药剂浸种可以增加其小穗数和结实率;幼穗分化期采用650倍液叶面喷施可以明显地增加千粒重,而盛花期采用相同浓度的叶面喷施,可以提高其结实率,且产量提高效果最佳,增产12.8%。[结论]运用500倍液药剂浸种的处理方法可以明显增加有效穗数,而且操作简便,容易控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水稻齐穗期喷施马尾藻素泡腾片对水稻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中9优115水稻品种为试材,分别设在水稻齐穗期喷施8 000倍(T1)、10 000倍(T2)、12 000倍(T3)的马尾藻素泡腾片,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喷施马尾藻素泡腾片能够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增加水稻产量,降低水稻纹枯病发病率。T1处理对水稻生殖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4.01%、8.06%、6.38%、0.69%,增产10.01%,纹枯病发病率降低74.75%。[结论]在水稻齐穗期喷施马尾藻素泡腾片能够促进水稻生殖生长,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对纹枯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型叶面肥YZS和GZS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组合喷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2个处理,处理(1)是先在分蘖期喷施YZS 750 g/hm~2,然后在孕穗期喷施GZS 750 g/hm~2;处理(2)是在处理(1)基础上,在水稻齐穗期再喷施GZS 750 g/hm~2,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水稻分蘖期喷施GZS 10 d后观察发现,2个处理水稻株高分别为86.5和86.3 cm,而对照株高为88.3 cm,差异极显著;根长分别为12.1和12.3 cm,对照为11.4 cm,差异显著,且处理根系数量多于对照。收获前2 d测产结果表明,2个处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个处理结实率分别为82.72%和83.96%,对照仅为74.85%,差异显著;2个处理千粒重分别为24.77和25.80 g,对照为24.13 g,差异显著;2个处理理论产量分别为11 471.85、10 531.35 kg/hm~2,对照仅为9 662.4 kg/hm~2,差异显著。[结论]YZS对水稻株高有抑制作用,但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种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齐穗期喷施GZS可明显增加千粒重,增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喷施抗逆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试验,探索该调节剂对豫北麦区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所产生的影响,为合理时期喷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抗逆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农艺性状容重、分蘖数、产量、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和拔节期+灌浆期喷施生长调节剂促进了小麦千粒重的增加,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灌浆期处理小麦产量下降。[结论]拔节期+灌浆期喷施生长调节剂的增产效果最好,该方式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区、大区对比与小面积示范试验研究"易丰收"拌种、幼苗期叶面喷施和开花下针期喷施处理对不同茬口地种植花生的主要形态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经"易丰收"3种不同方式处理的花生的主要形态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均优于对照;大区对比与小面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比对照增产4.9%~7.8%,且"易丰收"应用越早增产效果越好,拌种比幼苗期喷施增产效果好,幼苗期喷施效果又好于开花下针期效果;在生茬地应用的增产效果要好于重茬地。[结论]"易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显著提高花生的形态性状、经济性状,对花生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可进一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灌浆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灌浆期喷施氯化钙水溶液、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硼砂、水杨酸、亚硫酸钠溶液,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喷施磷酸二氢钾的效果最佳,较对照的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较对照增产最高,达3.61%。[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适宜在沧州地区小麦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毕春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71-5072
[目的]正确选用高效、低毒、耐雨性强的免耕灭茬除草剂及施用方法。[方法]以晚稻组合T优207为试材,设施用20%克无踪(3.0、4.56、.0 kg/hm2)、10%草甘膦(15.02、2.5 kg/hm2)及喷清水对照6个处理,3次重复,对灭茬除草剂及其用量进行筛选试验。[结果]20%克无踪和10%草甘膦能有效地灭除早稻桩,但施用量不宜太大,分别为3.0和15.0 kg/hm2,对水450 kg/hm2,其灭茬效果在98%以上,并且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2%~8%,但增加施药量时,这2种药剂处理的水稻产量均下降。[结论]20%克无踪和10%草甘膦只有在合理施用量下可同时获得高效灭茬效果和增产效果,但免耕灭茬除草剂不能代替大田除草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48%苯达松溶液不同施用量对含有bsl基因恢复系赫敏59的影响。[方法]以含有bsl基因的水稻恢复系赫敏59为试验材料,进入始穗期时分别以不同施药量除草剂48%苯达松溶液(3 000、6 000、9 000、12 000 mL/hm~2)进行喷施。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析不同施药量对含有bsl基因恢复系赫敏59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低致死施药量。[结果]在赫敏59始穗期施用48%苯达松溶液,其最低致死剂量为9 000 mL/hm~2。[结论]该研究为完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宋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63-7364
[目的]为了研究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的表现及增产效果。[方法]以小麦品种石麦18为试验材料,以喷施清水处理为对照,分别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结果]在小麦这4个生育关键时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能提高分蘖成穗率,提高抗干热风能力,增加千粒重,大幅度提高产量,其中,在小麦这4个时期分别喷施3 750 ml/hm2的"生态源"叶面肥效果最好,增产达18%以上,收益最好。[结论]在研究条件下,喷施"生态源"叶面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20%噻虫胺·醚菊酯SC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在田间条件下比较了20%噻虫胺·醚菊酯SC和25%吡蚜酮WP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20%噻虫胺·醚菊酯SC施药量在450、600 g/hm2时,药后3 d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8.77%和96.21%,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89.82%和92.40%,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2.20%和95.48%,其防治效果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吡蚜酮的防治效果基本一致。[结论]20%噻虫胺·醚菊酯SC可作为稻飞虱防治药剂的替换品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