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曲病菌白化菌株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7年,我们在研究稻曲病的过程中,在国内首次发现了稻曲病菌白化菌株(Vstilagioideasp),经分离、培养获得该菌株。白化菌株厚垣孢子形态明显不同于黑色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白化菌株在培养特性上与黑色稻曲病菌不同。在我们的试验中,利用分离的白化菌回接水稻,产生白色稻曲球,证明了白化菌株的致病性。由于两种菌株之间存在着明显不同,我们初步认为稻曲病白化菌株在分类中应具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简易稻曲病田间接种方法(厚垣孢子直接喷雾),包括菌源的采集保存、水稻种植过程、接种体制备、接种实施过程以及最终接种效果,为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田间鉴定、杀菌剂新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提供一种简易可行的操作方法,从而为水稻生产上新品种、新药剂的选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从源于2个地区种植的辽粳401自然发病的8穗稻曲病穗的8个稻曲球中分离获得15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其中从2个稻曲球的不同部位共分离获得8株稻曲病菌。用人工注射接种法将菌株分别接种到水稻品种丰田一号(感病品种)和辽粳401(中抗品种)上。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致病力分化较大。不同地区种植的同一寄主品种菌株致病力有差异;同一稻曲球上分离的菌株表现出致病力差异;同一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株发病率主要与水稻抗性有关。为提高稻曲病病菌接种成功率,对接种稻曲病病菌的水稻进行不同梯度的温度和保湿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有利于提高稻曲病病菌的接种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稻曲病菌无性孢子接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已上升为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稻曲病一般使水稻减产1~5%,而发病严重的个别地块产量损失可达30~50%。稻曲病菌可产生一种潜在性的慢性毒性,食用被其污染的大米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有关该病原菌的稻侵染源、侵染时期、侵染途径仍有许多地方不明确,成为研究和解释稻曲病发生规律的障碍。人工接种是明确上述疑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国内若干关于稻曲病菌接种的报道,都是利用其厚垣孢子进行喷雾接种。采用注射接种还未见报道。国外有些学者利用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进行喷雾及注射接种虽获得成功,但接种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菌孢子形成的培养技术及人工接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ke.Tak)二代菌种转接在大米培养基上,培养70天后产生厚垣孢子。光照对厚垣孢子产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在光暗交替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多厚垣孢子,在26℃黑暗条件下,稻曲病菌可以在 PD、PS、PW、YPPD 培养液中产生分生孢子。稻曲病菌菌核在沙培条件下萌发并可产生成熟的子囊孢子。利用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悬浮液在水稻孕穗期注射接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浙江德清的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厚垣孢子,其形态与田间采集的样品相一致.分离到的菌株能够使感病水稻品种致病;该菌厚垣孢子在温度为10~35℃,pH值2~12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30℃,最适萌发pH值为6~8.通过检测25℃下不同培养时间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结果,得知病菌的厚垣孢子大约在12 h后开始萌发,24 h后萌发率将达到50.稻曲球在不同存放条件下,稻曲病厚垣孢子的生活力不同,以土中的厚垣孢子萌发率下降最快,露天土表的次之.  相似文献   

7.
F26-T菌株对水稻稻曲病生防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对水稻稻曲病具高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剂,试验初步研究了F26-T菌株对水稻稻曲病病菌的室内抑菌、田间防效及叶围定殖效果。结果表明,F26-T菌株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平均抑菌带宽为14.5 mm;其发酵滤液原液及5倍稀释液对水稻稻曲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均优于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稀释液;田间防病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孢子悬液原液、5倍稀释液和10倍稀释液对水稻稻曲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6.93%、66.23%和53.96%,其中孢子悬液原液对水稻稻曲病的田间防效极显著高于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稀释液处理;F26-T菌株在水稻叶围接种后第3~6 d就已逐渐适应环境,并进入生长繁殖阶段,接种后第9~15 d,该菌株在水稻叶围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稻曲病菌孢子在田间的释放动态及影响因素,为水稻稻曲病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孢子捕捉仪对四川稻区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进行监测,分析稻曲病菌孢子在田间的释放动态;2014~2016年连续3年收集水稻生育期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和平均湿度等,研究气象因子、孢子释放量与稻曲病的内在联系.[结果]在水稻生育期间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呈动态变化,5月中旬~7月上旬稻曲病菌分生孢子释放量逐渐上升,7月下旬空气中的分生孢子量骤然上升,7月末~8月上旬孢子量达到峰值,8月中旬后孢子量逐渐下降,9月下旬孢子量下降至接近5月的水平.自孢子释放达到高峰后10 d田间稻曲病开始显症.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与田间菌源及上年病害严重度呈一定的正相关,与温度和湿度亦具有一定相关性,当平均温度25.0~30.0℃、湿度大于85.0%时有利于稻曲菌孢子的释放,同时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结论]稻曲病菌孢子释放量、气象因子与稻曲病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绿木霉菌株TY009防治纹枯病等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潜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菌作用效果,以及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活性稳定性,评价菌株TY009防治水稻纹枯病和其它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生防潜力。【方法】用色谱法从绿木霉菌株TY009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胶霉毒素;采用对峙培养方法测定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采用常规抑制方法测定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稻曲病菌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形成的影响;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测定胶霉毒素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的拮抗作用。150 μg•mL-1胶霉毒素完全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160 μg•mL-1胶霉毒素处理菌核4 h后,完全抑制了水稻纹枯病菌菌核的萌发;50和10 μg•mL-1胶霉毒素分别完全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1.0 μg•mL-1胶霉毒素完全抑制稻曲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的形成。胶霉毒素在100℃处理 60 min后,其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物活性没有改变;在pH值大于6.0时,0.5 μg•mL-1胶霉毒素对稻曲病分生孢子没有明显的生物活性,但低的pH孢子悬浮液中,胶霉毒素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的形成。【结论】绿木霉(T. virens)菌株TY009拥有多种生防机制,是一个潜在的、有效的生防菌株,具有应用防治水稻纹枯病并兼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菌越冬厚垣孢子接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作者利用稻曲病菌越冬厚垣孢子接种获得成功,证明厚垣孢子在低温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9个月左右,仍能萌发致病,推断厚垣孢子在吉林省有可能作为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