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形态判别分析和RAPD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温州乐清湾地区三个泥蚶群体:乐清湾泥蚶,福建泥蚶,和韩国泥蚶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1)在分子水平上,乐清湾泥蚶群体与韩国群体的亲源关系最为接近,而与地理位置更为接近的福建群体亲缘关系较远。(2)根据形态判别分析,乐清湾泥蚶群体与福建泥蚶群体亲缘最近,而与韩国较远。(3)韩国泥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乐清湾泥蚶群体次之,福建泥蚶群体最低。三者的平均遗传杂合度和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275 4和0.304 8,0.257 5和0.240 1,以及0.247 3和0.211 5,但总体来说,三者的遗传多样性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4)随机引物S.418,S.359和S.431扩增的结果有乐清湾泥蚶群体特有的条带,其可以作为区分乐清湾泥蚶与其它两种泥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浙江彩虹明樱蛤群体的形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形态判别分析和SRAP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沿海彩虹明樱蛤8个群体尤其是乐清湾群体的形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乐清、温岭与台州的群体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而与宁波、舟山群体则差异较大;可以利用形态特征对乐清湾与舟山、宁波湾彩虹明樱蛤群体进行初步鉴别;(2)与舟山、宁波相比,浙江乐清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高;乐清湾群体聚为一支,表明它们之间具有更高的遗传相似性。形态和SRAP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各群体在形态和遗传相似性方面基本反映了各群体的地理关系,但乐清湾养殖群体与宁波群体更为相近,乐清湾彩虹明樱蛤养殖群体可能会对乐清湾野生群体造成种质混杂。  相似文献   

3.
浙江乐清湾缢蛏的形态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形态学、SRAP两种标记对浙江省乐清湾6个,及采自福建、江苏及山东等中国沿海4省共11个缢蛏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1)福建竹塔群体和浙江乐清湾5个野生群体有较大的相似性,聚成一支,乐清湾养殖群体没有与野生群体聚为一支;(2)11个群体平均判别准确率为82.4%;(3)壳顶点到体前端(BD)、背前端到腹前端(BH)、背前端到背后端(AC)3项负荷值比较大,是重要的特征参数。SRAP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乐清雁湾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高,其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481 4,浙江以外区域的为0.402 8,前者比后者高16.3%;(2)乐清湾群体聚成一支。2种标记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浙江乐清湾野生群体之间具有较高的形态和遗传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3个地理居群泥蚶核糖体DNA ITS区的RFLP分析(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RFLP方法对3个地理居群泥蚶的核糖体DNAITS区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三者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选用的6种限制性内切酶中,BstHHI、HaeIII和Sse9I为多态性的限制性内切酶,MspI、RsaI和TaqI为单态性限制性内切酶。对酶切图谱进行数理统计后发现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17,温州海区泥蚶π值为0.0016,而莆田海区泥蚶π值为0.0011,说明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最大,温州海区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次之,莆田海区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最小。对所有酶切图谱的复合单倍型进行统计,共发现10种复合单倍型,其中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所含的复合单倍型类型最多为7种,其他2个海区均为6种,进一步证实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最大。另外,通过比较发现每个地理居群都有其特有的复合单倍型,如ABBABA型和BAABAA型复合单倍型是宁波海区泥蚶样本特有的,AAABBA型复合单倍型是莆田海区泥蚶样本特有的,温州海区泥蚶样本则具有AAACAA、BCAABA2种特有的复合单倍型。依据3个地理居群泥蚶间的净遗传距离Pnet值及聚类分析结果可知,莆田与温州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最远(Pnet=0.0008),宁波与温州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最近(Pnet=0.0003),宁波与莆田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介于以上二者之间(Pnet=0.0004)。  相似文献   

5.
戴伟  郭永军  王晓梅  谭照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4990-4991,5005
利用PCR-RFLP方法对3个地理居群泥蚶的核糖体DNAITS区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三者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选用的6种限制性内切酶中,BstHHI、HaeIII和Sse9I为多态性的限制性内切酶,MspI、RsaI和TaqI为单态性限制性内切酶。对酶切图谱进行数理统计后发现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17,温州海区泥蚶π值为0.0016,而莆田海区泥蚶π值为0.0011,说明宁波海区泥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最大,温州海区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次之,莆田海区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最小。依据3个地理居群泥蚶间的净遗传距离Pnet值及聚类分析结果可知,莆田与温州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最远,宁波与温州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最近,宁波与莆田海区泥蚶间亲缘关系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我国浙江乐清湾翁垟(ZWY)、乐成(ZYC)、南岳(ZNY)、南塘(ZNT)、清江(ZQJ)、湖雾(ZHW)、坞根(ZWG)、海山(ZHS)和芦浦(ZLP)9个群体和福建三沙湾漳湾(FZW)、梅田(FMT)、三都(FSD)、渔江(FYJ)、白招(FBZ)、霞塘(FXT)、长春(FCC)、沙江(FSJ)和溪尾(FXW)9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以期评价乐清湾和三沙湾内缢蛏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为我国缢蛏主要原产地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资料。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浙江乐清湾和福建三沙湾内的缢蛏群体中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化范围分别为8.146~10.457和7.457~9.94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872~0.909和0.846~0.89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63~0.899和0.836~0.886,显示乐清湾和三沙湾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处于较高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结果表明,缢蛏各群体间FST为0.000 1~0.052 3。基于Nei’s遗传距离(DA)构建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系统树结果显示,18个群体聚类为2支,除Z...  相似文献   

7.
乐清湾和三沙湾缢蛏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我国浙江乐清湾翁垟(ZWY)、乐成(ZYC)、南岳(ZNY)、南塘(ZNT)、清江(ZQJ)、湖雾(ZHW)、坞根(ZWG)、海山(ZHS)和芦浦(ZLP) 9个群体和福建三沙湾漳湾(FZW)、梅田(FMT)、三都(FSD)、渔江(FYJ)、白招(FBZ)、霞塘(FXT)、长春(FCC)、沙江(FSJ)和溪尾(FXW)9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以期评价乐清湾和三沙湾内缢蛏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为我国缢蛏主要原产地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资料。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浙江乐清湾和福建三沙湾内的缢蛏群体中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化范围分别为8.146~10.457和7.457~9.94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872~0.909和0.846~0.89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63~0.899和0.836~0.886,显示乐清湾和三沙湾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处于较高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结果表明,缢蛏各群体间FST为0.000 1~0.052 3。基于Nei’s遗传距离(DA)构建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系统树结果显示,18个群体聚类为2支,除ZWY和ZWG群体外,ZYC、ZNY、ZNT、ZQJ、ZHW、ZHS 和ZLP浙江群体单独聚为一支;而ZWY、ZWG群体与FZW、FMT、FSD、FSJ、FBZ、FXT、FCC、FSJ 和FXW 9个福建群体聚类在一起,因此推测浙江的ZWY、ZWG群体可能来自福建,揭示在缢蛏的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引苗现象。  相似文献   

8.
乐成镇贝类养殖区位于乐清湾西海岸,主要养殖种类有缢蛏苗、缢蛏、泥蚶苗、泥蚶、彩虹明樱蛤(俗称扁蛏)等。2004年底到2005年初,乐清湾发生滩涂贝类大面积死亡事件,乐成镇有25个村的滩涂养殖贝类出现较大程度死亡,损失惨重。为此,乐清市水产研究所和乐清市海洋与渔业执  相似文献   

9.
利用形态学标记和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了泥蚶奉化种群和韩国种群的壳形态和遗传结构的差异,为泥蚶良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对同批2龄泥蚶奉化种群和韩国种群的壳长(SL)、壳高(SH)、壳宽(SW)、壳顶宽(SRW)、总质量(TW)、软体部质量(IW)进行测量,以各性状的相对比值作为形态分析指标,考察了SH/SL、SW/SL、SRW/SL、IW/TW 4个指标的差异。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韩国种群的SW/SL、SRW/SL 2个形态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奉化种群(P0.01),表明韩国种群的壳型比奉化种群更加鼓胀;IW/TW极显著高于奉化种群,表明韩国种群的软体部含量高,即出肉率高。选用6个高度多态的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泥蚶韩国种群和奉化种群的遗传差异,结果 6个微卫星位点在2个种群中共检测出64个等位基因,其中5个位点的PIC值0.5,表现出高度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奉化种群和韩国种群在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PIC值等遗传参数上差异很小,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22;但2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136 7,在TMP18、ETG7等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和期望杂合度等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2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东南沿海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别从广东大亚湾、鹅公湾、海陵岛、南澳岛和广西涠洲岛以及福建宁德的6个海域采集了紫海胆,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差异系数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6者的6项形态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涠洲岛群体(WZ)与各群体间的6个形态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且与海陵岛群体(HL)的差异系数达种间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群体(DY)、鹅公湾群体(EG)和南澳岛群体(NA)形态最接近,涠洲岛群体(WZ)和宁德群体(ND)与其他群体形态相差最远;判别分析结果中,判别准确率为47.8%~86%,综合判别率为65.3%。4种分析结果均表明,可能由于地理隔离和环境因素的差别,不同地理位置的紫海胆群体间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1.
The Colorado potato beetle(CPB),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is an infamous invasive species worldwide. It was first found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in 1993 and spread to Northeast China in 2013.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the diffusion path of their populations in China, we used nine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to elucid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structure and gene flow among nine CPB populations across Xinjiang and Nor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wo genetically separated clusters were identified by phylogenetic tre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PCoA) and Bayesian cluster method. Cluster one contained populations from Xinjiang, China. Cluster two contained populations from Northeast China. A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clusters.(2) Three popul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hold an obvious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ccording to the phylogenetic tree and PCoA, indicating that multiple introductions may occur in Northeast China.(3) The Altay population in Xinjiang showed a closer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popul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y collectively originated in neighboring Russia.(4) Among all populations, Mulei and Wusu had obvious gene migrations from Tacheng, indicating that the inland populations are most likely to originate from Tacheng, Xinjiang.  相似文献   

12.
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遗传变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鲤的微卫星DNA标记中筛选4对有效引物,进行不同倍性团头鲂遗传变异的微卫星DNA分析。结果表明:(1)4对引物中有2对能在不同倍性团头鲂五群体中探测到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为4~6个,大小在131~307bp之间。发现两个等位基因(MFW19—175和MFW19—256)可作为异源3n特异的微卫星DNA标记。(2)不同倍性团头鲂五群体内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562~0.288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315~0.1969,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5~0.1542,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3)反交3n、异源3n、正交3n和同源4n—F1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地高于2n群体(P〈0.05)。(4)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五群体分子系统树分成明显的两支,同源4n—F1、正交3n、反交3n和异源3n为一支,2n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13.
从鲤的微卫星DNA标记中筛选4对有效引物,进行不同倍性团头鲂遗传变异的微卫星DNA分析。结果表明:(1)4对引物中有2对能在不同倍性团头鲂五群体中探测到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为4~6个,大小在131~307bp之间。发现两个等位基因(MFW19—175和MFW19—256)可作为异源3n特异的微卫星DNA标记。(2)不同倍性团头鲂五群体内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562~0.288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315~0.1969,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5~0.1542,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3)反交3n、异源3n、正交3n和同源4n—F1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地高于2n群体(P〈0.05)。(4)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五群体分子系统树分成明显的两支,同源4n—F1、正交3n、反交3n和异源3n为一支,2n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14.
李秀  徐坤  巩彪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4):718-726
【目的】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千百年来,在经历气候变迁、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其生物学性状呈现出多方面变异,造就了许多地方品种。因此,研究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对生姜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为生姜种质的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生姜幼叶基因组DNA,利用SRAP(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世界不同地区的51份生姜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扩增,PCR产物采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采用银染法显色。根据电泳结果得到“0,1”矩阵,利用POPGENE version1.32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以及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遗传相似系数(GS)、遗传距离(GD)、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等指标,并采用NTSYS version2.10e软件进行种质间的UPGMA(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聚类分析和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组群间的聚类分析,对生姜资源进行分类;同时,根据不同生态区之间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合植物起源中心相关特性及历史记载,探讨生姜的起源与传播。【结果】筛选出的15对引物共扩增出305条带,其中18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6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0.33个位点和12.53个多态性位点,说明生姜的遗传变异较为广泛。51份生姜种质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689、0.5510,据此可将生姜种质分为3个大类、9个亚类,分析比较发现,每一类的生姜多来源于相同或相近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7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是0.2901—0.4807,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时,可将7个群体分为4类,华北群体、非洲群体各为一类,东南亚群体与日韩群体为一类,东南沿海群体、西南高原群体、华中群体为一类。【结论】品种间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分析表明,生姜虽为无性繁殖作物,但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受地理来源影响较大;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国国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国外群体,尤其华北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且其栽培历史悠久,可以判定中国华北地区是生姜的次生起源地;而鉴于非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与其他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且空间分布距中心位置较近,又有野生种存在,据此推断非洲可能是除东南亚之外的另一生姜原生起源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福建省杉木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福建省44份杉木王种质,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 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分析其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福建省杉木王主要分布在闽西、闽南和闽北地区,闽东地区分布较少。29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37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8.17条带;共有212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比率89%。福建省杉木王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428, Shannon信息指数为0.5026,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均显示,福建杉木王可划分为5个类群,其类群划分结果与样本间的地理位置分布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