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赣榆县小麦免(少)耕栽培的关键技术,总结当地实施免(少)耕栽培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小麦免(少)耕栽培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水稻种质创新,选用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材料63份,应用聚类分析对黑龙江省水稻不同类型品种分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每穗粒重2.3g,且单株有效分蘖数13个的品种(系)划为多蘖轻穗型品种,所占比例为15.87%;每穗粒重在2.3~2.8g,且单株有效分蘖数在10~13个的品种(系)划为中间型,所占比例为60.32%;每穗粒重2.8g,且单株有效分蘖数10个的品种(系)划为少蘖重穗型,所占比例为23.81%。多蘖轻穗型品种具有单株有效分蘖多(13个)、穗粒数少(90粒·穗-1)、每穗粒重低(2.3g·穗-1)、着粒密度低(5.5粒·cm-1)、一次枝梗个数(9个·穗-1)和粒数少(50粒·穗-1),二次枝梗个数(14个·穗-1)和粒数也少(40粒·穗-1)等穗部特点;少蘖重穗型品种具有单株有效分蘖少(10个)、穗粒数多(110粒·穗-1)、每穗粒重高(2.8g·穗-1)、着粒密度高(6.4粒·cm-1)、一次枝梗个数(10个·穗-1)和粒数多(58粒·穗-1),二次枝梗个数(17个·穗-1)和粒数也多(52粒·穗-1)等穗部特点;中间型品种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稻茬免(少)耕麦自1982年在我省推广以来,发展很快。1983年秋播,全省稻茬免(少)耕麦由上年的75万亩增加到,324万亩,1984年又扩大到951万亩,1985年秋播免(少)耕麦种植面积达到1618万亩,占全省三麦面积38%,占稻茬面积65%。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和劳力转移,必须大力推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在条播麦高产实践和免(少)耕麦示范成功的基础上,1985年秋播我县开始三麦免(少)耕机条播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1986年秋播全县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54万亩,1987年秋播又扩大到7.2万亩。 生产实践表明,把免(少)耕技术与机械条播组装配套,能集三大技术优势于一体,有利于大面积增产。如宗村乡1986年秋播500亩免(少)耕机条播示范方,属中产水平,其中400亩小麦平均单产260公斤,比大面积耕翻撒播麦增产8.3%;1987年秋播扩大到2914亩,占三麦总面积的31.8%,小麦平均亩产315.3公斤,比耕翻机条播增产8.8%。与耕翻撒播麦相比,免(少)耕机条播省去耕耙、人工挖沟和整地等作业,每亩可少用2~3个人工,节省种子1.5~2公斤,节约柴油1~1.5公斤,机耕费减少2~3元,具有增产、省工、节本、增收的效益。现将免(少)耕机条播麦的生育特点及其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大力推广轻型栽培技术,我镇每年都有几千亩地实行免(少)耕,该技术既可解决烂耕烂种的问题,节约能源,又可省工,确实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因连续多年实行这一技术,弊病凸显,在生产上应予重视。1免(少)耕的弊病1.1杂草成灾因免(少)耕田间的杂草种子不被掩埋,杂  相似文献   

6.
水稻免(少)耕直播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免(少)耕直播省工、节本、增效,但也表现出诸如苗数密度不适、杂草危害程度重、水浆管理不科学、生长期间倒伏和早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从而确保免(少)耕直播水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稻茬浅旋耕和棉茬浅锄为主要形式的小麦少(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少(免)耕小麦根系分布较浅,加上施肥水平的提高,中后期倒伏与高产的矛盾比较突出,对小麦的稳产影响较大。 为了解决少(免)耕小麦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我们进行了小麦施用多效唑的试验,以探索防倒技术措施,完善少(免)耕小麦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 少(免)耕法的应用我国自古有之,宋代吴怿总结“地久耕则耗”的经验;农谚“宜早、宜晚、宜勤、宜懒”则是对少(免)耕法的绝妙概括。然而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上所谓“三犁九耙”、“平如镜、细如面”等不科学耕作危害匪浅,致使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等。所有这些都说明改革土壤耕作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在我省国营农场迅速发展起来的少(免)耕法即是耕作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1982~1984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利用逆序系数和分辨系数研究陕西三大麦区——陕南(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关中(黄淮平原类型)和陕北(黄土高原类型)地区生产上先后推广的小麦41个品种的演变规律。1 陕西低纬度(陕南)到高纬度(陕北)小麦品种类型的变化 ①春性依次减弱,冬性逐渐增强。②株穗数、株粒数和植株高度显著逐渐增加。③单穗粒重,单穗粒数和籽秆比显著逐渐减少;千籽重和穗子长度亦减小。④叶片变窄变短,面积显著减小。 陕西低纬度地带(陕南)冬季较温暖,春季气温回升快,雨量充沛。品种春性强、株型矮小、冬季分蘖少、春季发育早,叶片肥大,单株成穗少,形成春性矮秆少蘖(穗)宽叶粗茎的大粒多粒大穗类型。高纬度地带(陕北)冬季严酷,春季气温回升慢,干旱,降雨量少。品种耐寒耐冻,耐旱耐瘠性强,形成冬性高秆多蘖(穗)窄叶、细茎的小粒少粒穗类型。前者喜水耐肥,秆矮抗倒伏性强,以大穗获高产;后者耐旱耐瘠以蘖增穗获高产。关中灌区已由过去的冬性品种麦区转成冬春性品种混播麦区,品种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无机盐类     
原生质里含有数量少但多种类型的无机盐。无机盐类有溶解在水中呈离子形式而存在的和与蛋白质相结合而存在的。 Na~ 、K~ 、Mg~(2 )、Mn~(2 )、Ca~(2 )、Fe~(3 )等有促进酶的作用,特别是Mg~(2 )、Mn~(2 )、Ca~(2 )与人TPase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一、结瓜少(雌花少、雄花多)主要是由于瓜苗1—4叶时,夜间温度偏高,日照偏长造成。因此,定植适宜夜温为14—17℃,日温为20—25℃。也可通过喷施乙烯利(200—500ppm)、萘乙酸(100ppm)、吲哚乙酸(1500ppm)、矮壮素(500—2000ppm)来调节性型分化。二、化瓜当光照低于自然光的1/4,再加上营养不足等原因,使黄瓜秧苗不能保证雌花的正常发育,或者由于植株营养生长过旺(疯长)可造成化瓜。喷施  相似文献   

12.
<正> 1978—1987年间,我国新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有2.5万多项,但是能真正形成规模经济,形成气候的项目仅占科技成果总数的10%左右。在成果推广中,常遇到各方的阻力,而在贫困地区推广困难更大。其原因:(1)科技意识淡漠,工作不扎实。一般号召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抓面多,抓点少;考虑短期利益多,考虑中长期利益少;应付上级多,具体指导少。(2)对科技信息反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一)农村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大路产品多,名优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一般性品种多,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细产品少,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三是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一、选种1、选用优良玉米品种的依据(1)成熟期适当、霜前充分成熟。适合一个地方种子的优良品种正常年份应能在7月25日左右抽穗,在初霜前5-10天达到蜡熟末期或完熟期,选用品种的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天数)应比当地正常年份的无霜期少10-15天,或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平均活动积温少100-200度。(2)有高产潜力。适合黑龙江省各地种植的不同生育期品种的产量潜力通常都应该达到。  相似文献   

15.
土壤样品中重金属消解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土壤样品中铜(Cu)、锌(Zn)、铬(Cr)、铅(Pb)和镉(Cd)5种重金属在不同消解方法中的结果,以求获得最佳消解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消解硝酸-盐酸-氢氟酸三酸消化体系消解土壤样品,质控样的结果都在标示值范围以内。微波消解作为土壤前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污染少、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由广东省科委下达我校工程技术学院的1992年至1993年“星火计划”前期储备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多用机动水稻插秧机》已经研制成功,于今年3月20日在我校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 该机可以栽插拔取苗,经换件调整后还可以栽插无土育秧小苗、薄土(5mm厚的覆盖土)育秧小苗、小苗少株(每穴1~3株的杂交水稻)。在鉴定会上被认为在小苗少株插植方面有较显著的突破,填补了我国小苗少株和一机多用插植机械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一)场地选择饲养场应选择在排水良好、远离噪音、无药物污染、避风向阳、蚂蚁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正1、选用良种1.1选用优良玉米品种的依据(1)成熟期适当、霜前充分成熟。适合一个地方种子的优良品种正常年份应能在7月25日左右抽穗,在初霜前5-10天达到蜡熟末期或完熟期,选用品种的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天数)应比当地正常年份的无霜期少10-15天,或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平均活动积温少100-200度。(2)有高产潜力。适合黑龙江省各地种植的不同生育期品种的产量潜力通常都应该达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叶片蜡质含量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一对小麦近等基因系多蜡质品系JM205和少蜡质品系JM204为试验材料,将二者种植在同一盆中,在人工气候室采用逐渐干旱的方式模拟田间干旱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同步测定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小麦旗叶的水势、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荧光参数。【结果】轻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49%)下,多蜡质品系JM205与少蜡质品系JM204旗叶的光合速率(Pn)无显著差异,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多蜡和少蜡质品系的光合速率都逐渐降低,但少蜡质品系JM204下降幅度更大。在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9%—32%)下,多蜡质品系比少蜡质品系具有较高的水势和较大的气孔开度,因此CO_2供应充足,光合速率更高;少蜡质品系的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较多蜡质品系下降更快,说明少蜡质品系PSII电子传递受阻情况和光抑制比多蜡质品系更严重;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参数分析(JIP-test)发现PSII电子传递受阻主要是因为受体侧QA到QB电子传递限制。在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到32%以下)时,多蜡质与少蜡质品系的水势和光合能力都大幅下降且二者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多蜡质品系JM205在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9%—32%范围)下具有较高的光合优势;本研究为小麦抗旱性选育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介绍了子午岭林区少脉椴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少脉椴容器育苗技术,包括采种、整地作床、配土装袋、种子处理(催芽)、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规格、主要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子午岭林区少脉椴容器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