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剑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剑麻幼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试验,建立从愈伤组织到再生植株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阶段表现最优的配方是N6+NAA0.2mg/L+6-BA3.0mg/L,而后愈伤组织转入MS+TDZ1.0mg/L+NAA0.05mg/L的培养基中48d便可诱导出芽,在生根培养基MS中生根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2.
以牡丹“凤丹”种子无菌组培苗的幼叶为材料,研究培养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MS培养基为牡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在未添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时无法诱导出愈伤组织,单独添加生长素或细胞分裂素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诱导率有差异,最佳的生长素是2,4-D0.2mg/L,最佳的细胞分裂素是TDZ2.0mg/L。用2,4-D,NAA,TDZ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组合为改良MS+2,4-D0.2mg/L+NAA0.2mg/L+TDZ3.0mg/L,愈伤诱导率高达87.8%。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地不容叶片、茎段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6-BA、2,4-D、NA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广西地不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均能诱导广西地不容叶片和茎段产生愈伤组织,但诱导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除6-BA、NAA对茎段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速率影响显著外,3种生长调节剂对叶片、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叶片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速率影响均不显著。诱导叶片、茎段愈伤组织形成的适宜培养基分别为6-BA0.5mg/L+2,4-D0.4mg/L+NAA0.2mg/L和6-BA1.0rag/L+2,4-DO.8mg/L+NAA0.8mg/L,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生长速率的适宜培养基是:叶片6-BA0.5mg/L+2,4-D0.4mg/L+NAA0.2mg/L,茎段6-BA2.0mg/L+2,4-D0.2m昏几+NAA0.4mg/L。研究结果为广西地不容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沙芥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确定5种组合对沙芥叶片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显示:MS+6-BA0.5mg/L+NAA0.1mg/L+3.0%蔗糖+0.5%琼脂(pH值5.8)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以MS+6-BA0.5mg/L+NAA2mg/L+3.0%蔗糖+0.5%琼脂(pH值5.8)作为愈伤组织增殖培养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谈凯  方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2):21-23
针对日本红枫的不同外植体部位、基础培养基类型以及不同浓度比例激素组合,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分化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日本红枫嫩茎为外植体,愈伤组织启动诱导效果优于叶片;获得的愈伤组织增殖,最佳培养基组合为wPM培养基+IAA(0.2mg/L)+6-BA(0.6mg/L);愈伤组织分化培养,WPM培养基+IAA(0.1mg/L)+6-BA(2.0mg/L)有不定芽发生。  相似文献   

6.
以枸杞品种青杞1号叶片为外植体,比较不同激素浓度和配比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叶片产生愈伤组织最佳的激素浓度与配比是0.7mg/L NAA+0.7mg/L 6-BA;对愈伤组织增殖效果最好的激素浓度与配比是1.0 mg/L 6-BA+0.8 mg/L IBA+0.2 mg/L NAA;对愈伤组织分化效果最好的激素浓度与配比是1.3 mg/L KT+0.02 mg/L NAA。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养基对波棱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波棱瓜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波棱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Ne+1.0mg/L6-BA+1.0mg/L2,4-D+2.0mg/LNA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时间短,生长快,质地致密颗粒状,有光泽,培养20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93.3%,为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0号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陇薯10号试管苗茎段为外植体,分别在5种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比较接种后28d时的出愈率及愈伤组织的形态,并将胚性愈伤接到10种不同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再生苗分化。结果表明:接种28d后,5种培养基均可诱导出大量的愈伤组织,MS+2.0mg/L6-BA+0.2mg/LNAA+3.0mg/LGA3+0.5mg/L2,4-D培养基上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生长状态最好。胚性愈伤在MS+2.0mg/L6-BA+2.0mg/LZT+3.0mg/LGA3培养基上分化率最高,且分化苗粗壮。  相似文献   

9.
东方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建立东方百合元帅、提拔、西伯利亚的高频愈伤体系,以幼叶、花丝、生长点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同激素组合的MS固体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发现,Picloram比2,4-D更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幼叶、花丝更能有效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生长点的出愈率较低。幼叶在MS+2mg/L Pieloram培养基,花丝在MS+2mg/LPicloraIn+0.1mg/L ABA培养基,生长点在MS+2mg/LPieloram+0.03mg/LTDZ培养基上能高效诱导出愈伤组织,来自幼叶的胚性愈伤组织在MS+1.0mg/LBA+0.1mg/LKT+0.1mg/LIBA培养基上能高频再生出芽,来自花丝的胚性愈伤组织在Ms+1.5mg/LBA+0.3mg/LKT+0.2mg/LIBA培养基上能高频再生出芽。愈伤组织生长呈直线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瓜叶菊花梗和花托的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建立瓜叶菊愈伤组织再生体系,以瓜叶菊花梗、花托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MS+2,4-D2mg/L+NAA0.1mg/L,3/4MS+2,4-D2mg/L+6-BA1mg/L+NAA0.1mg/L,3/4MS+6-BA2mg/L+NAA0.1mg/L培养基上花梗、花托的出愈率可达100%,但在3/4MS+6-BA1mg/L+NAA0.1mg/L,3/4MS+6-BA1mg/L培养基上花梗的出愈率不及花托;2)3/4MS无激素培养基对花托愈伤组织芽的分化较好,诱导率可达95%,3/4MS+6-BA1mg/L培养基对花梗愈伤组织芽的分化较好,诱导枣为90%;3)W生苗在1/2MS+IBA0.2mg/L培养基中生根完成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预测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潜在分布范围,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浙江红花油茶保护利用及引种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基于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区域内55个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当前及未来3种RCPs气候变化情景下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其变化。  结果  影响浙江红花油菜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冷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其中最冷季度降水量贡献率最高,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次之。当代潜在适生区集中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核心分布区主要位于江西、福建和浙江。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总体适生区范围较当前有不同程度地扩展,总体呈现由华东向西南方向显著扩张的趋势。  结论  浙江红花油茶潜在适生区主要受降水、气温和土壤影响,受海拔影响较小,在中国南方地区有较广泛的适生性,具有引种栽培推广潜力。图2表2参4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崇左金花茶组织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的途径和方法。[方法]用崇左金花茶的幼嫩叶片、幼嫩茎段和种子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幼嫩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5 mg/L 6-BA+0.1 mg/L2,4-D;幼嫩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3 mg/L 6-BA+0.1 mg/L 2,4-D;种子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4mg/L 6-BA+0.6 mg/L 2,4-D。[结论]该研究获得了崇左金花茶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崇左金花茶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浙江红花油茶开花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开花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花及花蕾的性状在单株内和产地内单株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单株内花的性状变异系数均值最大的是花冠冠幅,最小的是柱头的裂数。在大洋山林区和黄檀林场2个产地,单株间花的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分别是花冠冠幅和柱头裂数。花蕾量、开花量、开花率、结果量和结果率在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花可授期在单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亚热带北缘油茶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南郑县引种的15年生油茶的引种观测数据分析,从引种到陕南的10个油茶种中,筛选出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等3个种,它们挂果早,经济性状优于当地普通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在海拔700m以下尚为首次引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濒危状况和威胁因素等现状,通过实地调查以及走访专家、技术人员和老农,结合查阅文献和标本,初步掌握了浙江红山茶野生种质资源现状。野生浙江红山茶集中分布在武夷山系和怀玉山系,水平分布于25°50′~31°00′N,113°52′~121°02′E,垂直分布介于海拔360~1 600 m。浙江红山茶资源处于衰老和退化状态,受到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因山体开发和用于薪材而被砍和被烧,因园林用途而被挖以及断枝采果等因素,已致使浙江红山茶野生资源接近濒危,其分布范围和资源总量逐年锐减,必须采取原地保存、迁地保护、制定保护和奖罚政策以及加强专题研究等策略对浙江红山茶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6.
浙江红山茶总DNA提取及ISSR-PCR引物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出简易的DNA提取方法及适合于所有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参考其他山茶科植物的50个ISSR引物,对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安徽10个居群中共20份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改进的CTAB法可简单、快速地提取到高纯度DNA产物;筛选出的20条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共扩增出337条DNA谱带,其中28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3.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6.85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20条引物可有效应用于浙江红山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浙江红山茶引种栽培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是中国特有珍贵油茶和茶花树种,国内外曾引种。为了掌握浙江红山茶引种栽培情况,通过走访专家、技术人员和老农以及实地调查,结合查阅文献,绘出栽培区域分布图。结果表明,浙江红山茶栽培管理粗放,树体老化,加之受山体开发、砍伐和挖掘移栽等影响,栽培面积锐减,必须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8.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中的主要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红花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茶籽仁的子叶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花油茶籽仁(干基)中粗脂肪含量为60.3%,粗蛋白质含量为8.8%,茶皂素含量为10.34%;红花油茶籽壳(干基)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5%,粗纤维为73.4%,茶皂素含量为4.08%;红花油茶果的果皮(干基)中粗蛋白质含量为4.0%,粗纤维为31.1%,茶皂素含量为20.05%;红花油茶果子叶细胞平均大小为64.2 μm×60.8 μm,细胞壁平均厚度为3.03 μm,细胞壁厚度与细胞大小的比值为7.76×10-4,细胞内脂体为椭圆形,大小为1.0~1.3 μm.以上数据表明,红花油茶果可用作食品、化工和化妆品工业原料.对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测定表明,红花油茶籽油属油酸型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83%,其脂肪酸组成符合现代保健油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浙江红山茶总DNA提取及ISSR-PCR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出简易的DNA提取方法及适合于所有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参考其他山茶科植物的50个ISSR引物,对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安徽10个居群中共20份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改进的CTAB法可简单、快速地提取到高纯度DNA产物;筛选出的20条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共扩增出337条DNA谱带,其中28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3.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6.85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20条引物可有效应用于浙江红山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20.
依据花瓣颜色筛选出3种类型的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白花型,浅红花型和深红花型),通过形态观察和测量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红山茶不同类型间的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其演化及品种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得出其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极面观为三裂正三角形或近圆形,花粉大小为(43.6~60.2) μm×(18.8~41.3) μm,极轴与赤道轴之比在1.7以上,属于大类型花粉.萌发沟为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皱沟状或皱沟-颗粒状.结果表明:花粉的大小、外壁纹饰在类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作为浙江红山茶类型间分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