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后,凭借其优异的增温保墒性能和增产增收的特点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国,以春花生为主的东北花生种植区、黄淮海花生种植区在花生栽培上大面积使用地膜覆盖技术,而近几年由于农田土壤残膜积累造成的一系列弊端逐渐显露:过量的残膜会对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几年湟中县地膜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而地膜使用后残膜遗留问题比较严重;农田地膜的增温保墒规律在川、浅、脑随地域分布而不同的情况了解不多,我们在川、浅、脑分不同区域,对不同厚度的白地膜进行降解试验,进行试验比较,分析。探素出氧化—生物地膜的全降解规律,以及在农田增温保墒方面的特点,以解决残膜遗留后造成污染问题和探讨不同农田增温保墒规律,为今后的地膜在全县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产15.7%,蔬菜减产15%~50%。"捡拾残膜"费时费工,1300平方米地需1个工时,且难以彻底。"可降解地膜"成为解决"农田白色污染"最有效的途径。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具有质量可靠,增温保墒,定时  相似文献   

4.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产15.7%,蔬菜减产15%~50%。"捡拾残膜"费时费工,1300平方米地需1个工时,且难以彻底。"可降解地膜"成为解决"农田白色污染"最有效的途径。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具有质量可靠,增温保墒,定时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是87团的主要经济作物,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已在我团推广多年。地膜覆盖在保墒、增温、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的同时,也给玉米田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中耕导致地膜埋在土壤下,无法人工捡拾残膜。随着地膜使用年份的增加,土壤中残膜量也逐年增加,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使土壤通透性下降,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治理玉米地残膜污染已刻不容缓。为此,我团开始在玉米上使用聚酯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验证聚酯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  相似文献   

6.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产157%,蔬菜减产15%~50%。"捡拾残膜"费时费工,1300平方米地需1个工时,且难以彻底。"可降解地膜"成为解决"农田白色污染"最有效的途径。氧化一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具有质量可靠,增温保墒,定时降解,适合作物生长,降解后不污染土壤环境,综合使用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厚度PE地膜覆盖春花生的应用效果,以裸地作对照,研究0.004、0.008、0.010、0.015 mm等4种不同厚度PE地膜的增温、保墒、残膜回收率及对春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可使膜下10 cm土壤平均温度提高1.41~2.58℃,有效增加花生生育期内积温;与裸地相比,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增产8.78%~9.92%,0.015 mm地膜处理则减产6.20%;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总果数约120个/穴,明显高于裸地对照和0.015 mm地膜处理;与0.004 mm地膜处理相比,0.008、0.01、0.015 mm地膜处理有效果针占比分别下降9.97%、11.51%和25.49%,饱果率则从46.38%提高到65.52%。标准地膜对花生下针有一定影响,可采取加大破膜孔径和提高膜上种行覆土质量等措施,促进花生下针。应用标准地膜从源头上提高了废旧地膜的可回收性;通过挖掘式条铺机收获花生,90%以上地膜可被花生秧夹带离田,再利用除膜揉切机对秧膜进行分离,实现花生秧膜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玉米产业的发展,但地膜的广泛应用也为耕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目前应用降解膜替代地膜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面积、产量等现状,探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促进玉米生产的同时带来的残膜污染问题,并且分析了降解膜在保墒增温和产量方面与普通地膜的差异,提出了降解膜下一步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未开始示范推广,已从当时的蔬菜、棉花发展到现在的小麦、玉米、马铃薯及甜菜等多种作物,它以良好的保墒增温及抑制杂草生长性能,在棉花、果菜和粮食生产中取得早熟、高产、优质和高效的效果,在我国许多省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然而,由于塑料残膜难以降解,若不得以及时有效回收,就会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带来"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10.
<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保温、保墒、保肥、除草防虫及调整生产节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推广应用。目前花生、马铃薯、主要蔬菜等地膜覆盖率现已达95%以上。但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日趋严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一、青岛市地膜污染现状我市地膜覆盖总面积260万亩左右,包括花生120万亩,蔬菜100万亩,马铃薯40万亩,全年地膜总用量970万公斤,平均每亩3.6公斤,其中70%以上为0.004-0.006mm厚度的超薄地膜,不易回收,只有50%-60%的地膜在农作物收获时可以一起收走或被农户主动回收。90%以上的残膜分布于0-20cm耕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花生常年地膜覆盖面积超过2 400万亩,由于花生生产上应用的地膜厚度多为0.006 mm,甚至为0.004 mm的薄膜,收获后回收困难,花生秧和土壤中残膜较多,对生产效益、土壤地力和生态环境均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还影响花生秧的饲用等。降解地膜能够减少花生秧和土壤中的地膜残留,减少人工捡拾,一定程度上减轻残膜污染,提高花生秧的利用率,增加花生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长期大量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本文通过试验比较了厚度0.008毫米和厚度0.010毫米2种地膜在土壤温度、湿度、棉花产量、地膜残留量及机械回收量等方面的差异,计算出残膜回收率,为大面积推广残膜回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农田残膜对土壤污染日趋加重的现象,应筛选适合民乐县推广应用的降解地膜产品,以减轻地膜覆盖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试验观察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对马铃薯、洋葱和玉米在不同时期的保墒保温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验证降解地膜使用效果和推广前景。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各降解地膜保墒保温效果差异不大,增产效果不太明显,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栽培由于具有增温保墒等作用,增产效果明显,已在生产上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覆盖栽培实践经验和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提高花生地膜覆盖效果的几项技术措施,供广大农民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邢台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地膜,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农民对地膜的增产效果十分认可,棉花、油葵、花生、早春蔬菜等作物大部分采用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虽然地膜覆盖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种植效益,但也留下残膜,污染了土壤,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现行的地膜为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石化产品,其残留于土壤环境中的碎片短时间内很难彻底降解。残膜在农田中的长期积累会导致土壤耕层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气候年型下江南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适宜性,研究了地膜覆盖和花生生长中后期灌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在花生生长前期增温保墒,生育期明显提前,个体生长发育良好,生长后期降温保墒,提高经济性状.地膜覆盖增温保墒的增产率为58.4%,降温保墒的增产率为62.2%.在6月20日后采用灌溉处理,夏季高温干旱明显的2007年,旱地露地和覆膜、稻田露地产量比对照分别高出64.6%,37.2%,50.5%,稻田覆膜因土壤水分过多比对照减产40.2%.因此,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及时灌溉能促进旱地栽培、稻田露地栽培花生生长和增产.降水过多会道导致稻田覆膜栽培花生减产,如果气象部门预报夏季降水偏多以连阴雨天气为主,应及时除去稻田地膜.  相似文献   

17.
农用地膜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可是在地膜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以及使用过程中,残留地膜却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结构、阻碍了作物的生长,进而使农作物产量大大降低,并给农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文山州使用地膜的情况,以及残留的地膜给农业环境造成的危害,具体探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实现花生大幅度增产的重大新技术措施.由于不少农户未掌握关键性技术,使其增产效果不明显或无增产作用,产生了对这项新技术的误解.为此我们把近两年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出的十项关键性技术措施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 一、推广应用花生地膜覆盖机实践证明,利用地膜覆盖机种植可大大提高工效.这种机具可集起垄、镇压、施肥、喷药、播种、覆土、展膜、压膜、膜上筑土带等九项工序为一体,一次性完成,可以省去人工地膜种植、人工打孔、破膜掏苗、压土等繁杂工序.又可增强保温保墒效果,特别是夏播花生地膜覆盖种植应用该机对抢时保墒意义更大,有助于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尉犁县棉花地膜覆盖种植近30年,由于缺乏残膜回收的有力措施,造成残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加,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本文针对尉犁县棉花使用不同厚度地膜进行机械回收,计算出残膜回收率,为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谯显明 《甘肃农业》2003,(12):72-73
膜侧栽培是对传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创新发展 ,该技术改变传统地膜覆盖垄上栽培为膜侧栽培 ,有效利用自然降水及地膜增温、聚墒、保墒作用 ,增强了作物抗旱、抗灾能力 ,减少了生产工序及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