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机械与人工打顶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辉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179-179
进行了棉花机械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因整地质量差及棉花长势不均匀,造成机械打顶漏打率高,对棉花机械损伤严重等情况,建议改进机械、提高耕作水平,以走规模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通过对棉花叶面喷施化学药剂氟节胺,研究不同时期喷施氟节胺1号和氟节胺2号对棉花日生长量、棉株叶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节胺可以抑制和延缓棉花顶端生长优势,促进棉株多结铃和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3.
棉花机械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玲 《农村科技》2007,(7):10-10
棉花机械打顶作业是兵团“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农六师新湖农场就机械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为进一步提高棉花栽培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在岳普湖县棉花人工打顶时间段,分次开展化学打顶剂平喷,定期观察记载棉田表现,同 时通过对试验和对照分区进行田间测产、室内考种等手段,综合评价化学打顶剂在减轻棉田劳动强度、简化棉花后期管理的同时,对棉花产量构成因子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为今后在该县推广应用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花生产中打顶技术的现状以及机械打顶与化学打顶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罗凤君 《农村科技》2013,(12):34-35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棉花全程机械化。将以前常规人工摘除顶尖和群尖的方法改为化学整枝技术,通过2次喷雾禾田福可(氟节胺)来代替人工打顶.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最大限度简化棉田打顶整枝工序,降低植棉成本,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在第七师129团开展了棉花化学打顶整枝剂应用试验.与传统的人工打顶相比,应用棉花化学打顶整枝剂后产量较对照高5.39 kg/667 m2,较对照增收84.35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1.89,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探索合理水肥运筹下的棉花化...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棉花化学打顶剂替代棉花人工打顶、整枝、抑制棉花顶端生长的作用,尽快形成棉花化学打顶剂整体替代棉花人工打顶的技术方案,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2012年,石河子总场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棉花打顶剂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石河子总场农三站北地,面积2.6公顷,土质为壤土,中等肥力,前茬为棉花。供试棉花品  相似文献   

9.
崔延楠  张璐  张特  康正华  赵强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2):2197-2204
【目的】 研究人工打顶与化学封顶的有效结合方式和精准的棉花打顶技术,为丰富棉花栽培措施、提高棉花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常规人工打顶作为对照,设计先人工打顶再喷封顶剂和先喷封顶剂再人工打顶两种打顶结合方式与3个化学封顶剂剂量,测定不同处理棉花的叶枝长、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及产量等,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 人工打顶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其株高减低6.37%,平均叶枝增长量减少了0.35 cm;棉铃脱落数较低,果枝数较少,倒1、倒2和倒3果枝长度增加了3.36 cm,棉株单株铃数增加。各剂量处理对叶枝长、果枝长及果枝数抑制效果无显著差异,300 mL/hm2剂量处理棉花棉铃脱落数较低,单株棉铃数为6.25个,籽棉产量与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7 779.99与3 203.02 kg/hm2【结论】 人工打顶后5 d喷施化学封顶剂300 mL/hm2,可以抑制无效枝的伸长,防止蕾铃脱落,约增产15.28%。  相似文献   

10.
棉花化学打顶剂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棉花生产中仍采取人工打顶,阻碍了植棉机械化水平升级,这不仅造成植棉劳动效率低下,而且增加了植棉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站积极寻求化学打顶替代人工打顶的办法。2011年,进行了棉花化学打顶替代人工打顶试验。  相似文献   

11.
化学打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喷施化学打顶剂和人工打顶方式对棉花进行打顶,比较不同打顶方式对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打顶剂打顶时,棉花的株高、果枝数、现蕾数、开花数和结铃数高于人工打顶,单铃质量、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与人工打顶相当;使用化学打顶方式,棉花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棉花打顶整枝是棉花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新疆棉区一直采取的是传统人工打顶办法。近几年,由于劳动力资源紧缺,造成打顶工作不能如期完成、打顶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因而严重制约了棉花全程机械化的实现。为解决这一难题,2008~2012年,我们引进棉花化学打顶剂进行试验,效果突出。喷药后7~10天株高停止增长,10~15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氟节胺在南疆棉区的封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实现植棉全程机械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种配方的氟节胺按时间梯度设置5个处理.定点跟踪调查棉花生长特性.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结果]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喷施氟节胺后棉株高于人工打顶,果枝数明显多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产量与人工打顶相当,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6月20日喷施第一次,7月10日喷施第二次和6月25日喷施第一次,7月15日喷施第二次在南疆棉区较为合理.[结论]喷施氟节胺能有效抑制棉花顶端生长,达到封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陆地棉新陆早60号为供试材料、以土优塔棉花化学打顶剂为试验药剂,研究了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土优塔棉花化学打顶剂能够抑制棉花顶芽生长,起到免打顶的效果,促进棉株多结铃,增加单铃重,从而增加产量,同时节约劳动成本450 ~ 600元/hm2.  相似文献   

15.
1.适时打顶顶尖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养料消耗大,适时打顶就可减少顶端养料分配,使中、上部果枝得到较多养料,保证秋桃生长,提高秋桃结铃率.适宜时间一般指在棉株刚"败劲”,开花果枝离顶端还有4~5节时,即大暑前后.方法是将顶端打去1叶1心,留下最上1个果枝就可以了,切勿"大把揪”.实践证明,打顶过早过迟都不适宜.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研究棉花高密度栽培模式、水肥运用及化调、化控技术的同时,对高密度棉花在不同时期打顶对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求合理发挥群体增产的优势,打破棉花单产停滞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1.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2次,设3个处理。处理1,7月12日施用棉花打顶剂;处理2,7月18日施用棉花打顶剂;处理3,人工打顶为对照,打顶时间7月12日。小区面积42米2。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生理变化及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为化学打顶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大面积推广的冀棉863为试验品种,于2015—2016年设置人工打顶、化学打顶和未打顶3种处理,于7月20日进行统一打顶处理,化学打顶剂为人工喷施,用量为1.125 L·hm~(-2)。打顶处理后定期测定各处理间棉花株高与主茎功能叶内源激素含量。株高测量为子叶节到主茎生长点的高度,使用直尺测量。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棉花功能叶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采用iTRAQ技术对人工打顶和化学打顶处理的打顶后20 d的主茎功能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与人工打顶的棉花相比,化学打顶处理株高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处理,两年试验中分别高11.8%和14.5%,但显著低于未打顶处理,两年试验中分别低6.0%和6.5%,喷施化学打顶剂有效抑制了棉花株高的增长。不同打顶处理对棉花功能叶GA_3含量影响较大,打顶后GA3含量变化为单峰曲线,处理30 d各处理之间达到显著差异,GA3含量为未打顶化学打顶人工打顶,30 d后化学打顶与未打顶处理呈下降趋势,人工打顶处理则在20 d时出现下降趋势,在处理后50 d时各处理GA_3含量无显著差异。2016年IAA含量峰值出现在处理后40 d,化学打顶处理峰值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理,2015年3种打顶处理间无显著差异。ABA含量在处理后40 d时达到最大值,未打顶处理峰值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理。3种打顶处理的ZR含量无显著差异。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iTRAQ标记方法检测到69个差异表达蛋白,29个上调表达,40个下调表达,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多下调表达,降低了植株的长势;与GA调节正相关蛋白多上调表达,增强GA效应。【结论】化学打顶能有效控制棉花株高,对棉花功能叶的GA含量影响较大,化学打顶处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处理,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化学打顶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蛋白多下调表达,可能是植株通过降低碳水化合物合成,减少能量代谢,增加GA含量,激活GA效应来实现株高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精河县棉花打顶剂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尖萎棉丰免打顶剂处理的皮棉产量最高,达到1 416.7 kg/hm2;单株成铃数最多,为6.80个;铃重较重,为6.0 g。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在棉花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