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乡村旅游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但是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成功,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城乡旅游规划没有得到科学的规划布局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城乡融合的协调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城乡融合的背景下,促进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倡导城乡创新和智慧化发展,强化城乡旅游整体规划布局,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是实现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其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乡村旅游用地规范、环境污染加重、传统村落商业化严重、农业发展受到影响等.该文介绍了黄山市近5年旅游发展现状,运用SWOT综合分析法深入探讨了安徽省黄山市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当地旅游业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黄山市旅游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环境恶化使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应用低碳模式。以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为对象,从旅游业的产业属性、数据定量分析以及自然和徽文化资源优势分析了旅游业低碳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黄山市旅游业低碳实践分析了低碳发展道路上的瓶颈,包括经济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的取舍、低碳实践和宣传及意识的不够全面和深入、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等,并尝试从政府以及旅游产品市场买方及卖方的相互结合提出了促进旅游业低碳模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21,(1):44-47
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和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旅游消费升级拉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的必然结果。浙江省、北京市等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理念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通过总结浙江、北京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和经验借鉴,从用地、三产融合、市场、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黄山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良好,乡村旅游已经形成特色,但仍存在总体规划控制不够、社区参与度不高、旅游特色不够鲜明、旅游产业规模不大等问题,需要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黄山市乡村旅游进行整合,从管理体制、旅游业态、旅游服务、文化特色、产业支撑、主题定位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实现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口,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何种方式入市是目前农村土地改革的热点问题。利用信托工具创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式,实现异地土地要素和金融要素的整合对接,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基于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现状,利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动力场,分析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的动力要素,探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动力场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户的“增收前景+其他价值需求”是核心动力和内部驱动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需求和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升级转型是推动力,国家的相关政策保障是支撑力,而土地信托流转在承包地上的成功经验是牵引力。信托客体、信托主体、信托产品和制度保障是动力场的内核,是路径规划的控制点。因此,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实现过程中,应以动力场中内生动力、推动力、支撑力和牵引力为基础,明确信托客体中信托财产的范围,规范信托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优化信托产品结构,完善土地信托制度和配套制度,以期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模式创新,实现集体经营...  相似文献   

7.
以2000年、2010年、2018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GIS、ENVI等软件的技术支持,获取黄山市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及转换情况,借助Fragstats软件分析黄山市景观格局指数并选取9个景观类型指标探究黄山市景观破碎化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黄山市景观类型的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耕地景观逐渐减少、建设用地景观持续扩张、林地景观先增加后减少。各景观类型空间聚集程度低、破碎化程度高,景观平均斑块面积降低,异质性增加,分布趋于均衡化;山地、人口、旅游收入及交通发展是驱动景观破碎化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乡旅游产业链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下,对城乡旅游产业链的内涵作简要的分析,并通过传统旅游产业链的扩张和延伸、城乡旅游业与关联产业的互动发展以及城乡旅游产业联动的乘数效应等3个方面来构建城乡旅游的产业链,进一步认识城乡旅游产业链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吴立  刘红叶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1-113,132
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探讨了其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和优化的问题。在分析了前人关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表明:黄山市旅游区目前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可以促使黄山市旅游区演变为较理想的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乡村地域重要的存量空间资源,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空间载体。基于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期刊文献,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2003—2022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的1125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现实描述到实证分析的知识体系演进过程,初步形成了包含制度设计、产权制度、增值收益分配及规划保障等主要内容的框架体系。未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需要从城乡融合和区域统筹发展视角考察与推进,在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基础上,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特殊属性,进一步研究如何自上而下地规范各地入市的规则体系,延伸对“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等内容的探讨,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沈揆  司惠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216-219
结合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资源特色和经济发展情况,积极探索山区乡镇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提出适合新丰乡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乡镇特色。根据山区乡镇用地条件受限等情况,优化镇区空间结构,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对乡村振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并提出了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三产融合发展的具体模式。当前农村三产融合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产业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没有考虑区域经济学的区域和空间等因素。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农村三产融合模式创新,可以从区域模式、空间模式、城乡合作模式、产业集群模式等方面对农村三产融合的模式进行创新。模式的应用,可以从政府规划、政策支持、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着手,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模式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旅游在增加农民收入、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良性互动,增加农业单位面积的多功能产出,推动城乡融合、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荆门市休闲农业旅游的现状、模式、特点及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域旅游的发展是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尤为关键的一环,是我国旅游进一步提质提效的契机,发展全域旅游不仅提升了地区整体环境,同时还带动了地区经济共同增长,对于提升旅游地形象,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旅游扶贫和地方经济发展有很大作用。因此,从三都县旅游资源分类、开发价值评估、旅游经济指标三个方面了解目前三都水族自治县发展全域旅游的现状,指出三都水族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产业规模较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做好旅游品牌创建、抓好服务质量、优化全域旅游环境、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等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对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等发挥着积极作用。淮安市地处苏北,农业人口众多,但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通过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产品质、量不断升级,产业融合与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乡村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性整合、乡村旅游地域特色不凸显、缺乏系统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发展与完善淮安市乡村旅游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城乡融合体系,挖掘淮安地域特色,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动态评估机制等举措是优化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发展乡村旅游 推动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黄山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充分发挥该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总结了黄山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乡村旅游的特殊性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以及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互动关系几方面阐述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根据沙坪坝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了其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景点依托型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型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广西乡村旅游经历了自发兴起阶段、广泛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现已进入精品发展阶段,政策支持、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方式变化、交通路网完善等原因促进了广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广西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发展质量不高、产业融合度不强、发展基础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宣传推广度不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引领、深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扩大宣传效应。  相似文献   

19.
绿道网络构建的乡村旅游空间是新型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网络化空间格局可有效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化、全域化、体验式发展。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GIS适宜性分析和可达性分析、多尺度绿道规划方法,确立适宜乡村旅游发展的绿道网络,多要素结合构建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景观资源、道路、水系、地形坡度和绿地斑块5个因子对绿道选线有重要影响,其中景观资源因子权重0.431,影响力最大;宽甸县域绿道适宜性用地多为水系或原有道路沿线的开敞空间用地,与山地地形肌理结合紧密。"一轴两带多线"的绿道网络提供了特色山岳景观线路、鸭绿江景观线路和多样化的乡村景观游览线路,结合空间节点设置3级服务站点,形成全域分布的旅游线路和设施。因此,构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需因地制宜的构建城乡生态绿道网络,拓展生态体验空间;规划多级绿道,增强城乡交通联系;融合城乡空间,推进设施共建;整合乡村特色景观资源,增加旅游深度体验;点线串联,促进多产业联合与多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20.
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当前乡村突破自身发展的选择,也是超大城市发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重要使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都西部片区的小石村,以城乡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文化融合、生态融合的“四维融合”模式,走出了远郊凋敝村落“重生”之路。新时代,城乡融合亟需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以化解城乡发展不均衡为核心任务,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