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了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辛基酚和壬基酚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三氯乙酸溶液提取,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250 mm×4.6 mm,检测波长为225 n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75∶25),流速为0.8 mL/min,进样量为20μL。辛基酚和壬基酚分别在0.13~97.92μg/mL(R2=0.996 1)、0.02~50.00μg/mL(R2=0.999 4)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辛基酚和壬基酚的回收率为87.4%~93.7%,相对标准偏差为1.3%~3.9%。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产品中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壬基酚是1种环境雌激素物质,以血清卵黄蛋白原作为生物标记物检测壬基酚的最低雌激素效应浓度高于10μg/L.利用亚成体青鱼进行不同浓度的(1、10、50、100μg/L)壬基酚暴露实验,运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从分子水平上,对青鱼VTG-Ⅰ、VTG-Ⅱ、CHG-H和CHG-L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并对低浓度壬基酚的环境雌激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μg/L浓度的壬基酚暴露组青鱼肝脏的VTG-Ⅰ、VTG-Ⅱ、CHG-H、CHG-L基因表达均被显著诱导,说明实时定量RT-PCR能够检测1μg/L壬基酚  相似文献   

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乳制品中双酚A和壬基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纪军 《现代农业科技》2015,(1):288-289,291
研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ESI-MS/MS)快速准确测定乳制品中双酚A和壬基酚。通过一系列试验对样品前处理进行了优化研究,样品经乙酸乙酯∶环己烷(1∶1,体积比)提取净化后,采用HPLC-ESI-MS/MS检测分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采用内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1μg/kg,在1~2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5%~85%,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内外有关双酚A和壬基酚检测要求,可用于乳制品中双酚A和壬基酚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和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2种方法检测水溶液中壬基酚,分析了2种方法对水溶液中壬基酚回收率的影响。固相萃取以C18小柱作为固相萃取小柱,5 m L甲醇作为洗脱液进行固相萃取,后经HPLC检测,回收率可以达到80.28%82.38%,相对标准偏差为0.40%4.57%,检出限为0.9μg/L。浊点萃取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PEG-6000)作为萃取剂,在33 g/L的PEG-6000,溶液p H值为2.0,160 g/L Na2SO4,45℃水浴15 min条件下进行浊点萃取,用HPLC检测。壬基酚的质量浓度在0.022.0 mg/L时,其质量浓度与HPLC检测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4,检出限为0.4μg/L;壬基酚的萃取率为84.97%-101.64%,相对标准偏差为0.03%4.40%,符合有机污染物检出方法要求。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检测水中壬基酚含量,证明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检测水中壬基酚残留的方法可行。对比固相萃取,浊点萃取更具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壬基酚溶液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急性致死毒性和非致死毒性效应,将同期化后的秀丽隐杆线虫暴露于壬基酚溶液24 h,考察壬基酚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半致死浓度、性腺臂发育、子代数目、虫体长度和身体弯曲频率等毒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4期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为受试生物,对壬基酚溶液24 h的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值为8.09 mg·L~(-1)。壬基酚暴露干扰了秀丽隐杆线虫性腺臂的正常发育,与对照组相比,0.081 mg·L~(-1)和0.162 mg·L~(-1)染毒组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子代数目和虫体长度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低剂量染毒组身体弯曲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性试验研究表明,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对壬基酚的毒性响应比较敏感,在环境激素的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壬基酚检测需要吸附性能好且成本低的净化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硅酸镁(MS-1:6)材料,考察其吸附性能,作为固相萃取材料用于净化白菜、四季豆、黄瓜、生菜和洋葱5种基质中4-壬基酚,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测定。结果表明:25℃下新型硅酸镁材料(1:6)对4-NP的最大吸附量为30.84 mg∕g。洗脱液5.0 m L乙腈的条件下对4-NP回收率最高。与商品化吸附材料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AMCNTs)、多层氧化石墨烯(GO)和N-丙基乙二胺(PSA)相比,MS-1:6对基质效应的降低作用仅次于GO,优于AMCNTs和PSA。具有较高的经济优势,价格仅为GO的1∕1 500。考察MS-1:6循环利用性,结果显示该萃取柱在6次吸附解析循环后,回收率仍在80%以上。平均回收率为88.63%—106.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10.86%,检出限为0.6—0.8μg∕kg,定量限为2μg∕kg。该方法简单、快速、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能够满足蔬菜中4-壬基酚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7.
壬基酚的土壤残留及其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壬基酚(NP)是类环境激素物质,具有生物致毒性,在水体、污泥、沉积物中存在普遍,且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但国内对土壤中壬基酚的残留水平知之甚少。本文对国内外土壤等环境中壬基酚的残留现状及其来源进行总结,综述了土壤环境中残留壬基酚的吸附解吸、淋溶迁移、降解代谢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土壤环境壬基酚的污染调查及其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鸡蛋中的三聚氰胺,建立一套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快速测定方法。以50%甲醇-1%三氯乙酸为提取溶液,经超声、离心、正己烷除脂后,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庚烷磺酸钠离子对试剂∶乙腈(85∶15,V∶V)为流动相,C18柱(4.6 mm×250 mm,5μm),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0.5~80μg·m L-1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加标回收率94.58%~97.62%,定量限为0.3 mg·kg-1。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鸡组织中阿德呋啉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甲醇水溶液(体积比为80∶20,各含0.1%甲酸)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Luna C18(2)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阿德呋啉在1~200μg·kg-1(μg·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2均大于0.999,在肌肉、肝脏、肾脏、血浆样品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3、0.6、0.3和0.6μg·kg-1(μg·L-1),定量限依次为1.0、2.0、1.0和2.0μg·kg-1(μg·L-1)。以10、50、100μg·kg-1(μg·L-1)3个水平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3%~94.9%,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7.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鸡组织中阿德呋啉药物残留的确证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鸡肉组织中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的提取液由乙腈与三氯乙酸溶液(质量分数2%)按体积比1∶3的比例混合而成,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三乙胺溶液(0.02 mol·L-1),荧光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450 nm.【结果和结论】添加低、中、高浓度水平时,回收率为84.71%~99.66%,变异系数为0.20%~4.34%.该方法检测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残留定量限为10μg·kg-1,达氟沙星的残留定量限为2μg·kg-1,沙拉沙星的残留定量限为20μg·kg-1.此法操作简单、实用,灵敏度高,可以满足鸡肉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壬基酚在土壤中的降解和吸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壬基酚(NP)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和吸附特性。结果表明,NP在土壤中的降解分为快速和慢速降解阶段,半衰期分别为6.74~9.72d和70.02~78.77d。降解前期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相差较大,依次为黑龙江黑土>北京潮土>广西红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一致,随培养时间推移,降解速率差异减小。NP在土壤中具有不同结合状态及异构体降解性不同可能是出现慢速降解阶段的主要原因。土壤对NP的吸附较为符合Linear等温吸附方程(r≥0.9686),黑龙江黑土、北京潮土和广西红壤中吸附常数Kd值分别为65.52、31.66和32.71,黑龙江黑土对NP的吸附最强,广西红壤和北京潮土的吸附能力较为接近。各土壤理化性质参数中,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对NP吸附的影响最大(r=0.9950),阳离子交换量对吸附也有一定影响,粘粒含量和pH对吸附的影响较小。NP在3种土壤中的有机碳吸附常数KOC在3696.22~4334.51之间,移动性很弱,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kJ·mol-1,NP在土壤中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2.
2014—2015年对86个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采用同位素稀释法UPLC-MS-MS测定壬基酚残留量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壬基酚含量280μg/kg的样品有13个批次,超标率达15.1%。由于壬基酚属环境激素,对婴幼儿的正常发育会产生重要影响,认为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为此对壬基酚的污染源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塑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及生鲜乳等原料是壬基酚的主要污染源。为此提出了控制壬基酚污染的措施:应对包材、原辅料及生产中使用的塑料类管材等进行控制,从而有效解决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壬基酚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选取水体中广泛存在的四尾栅藻为代表,研究其在营养盐限制条件下对壬基酚胁迫的响应。实验设置3个暴露组(0.041、0.103、0.205mg·L-1)和1个对照组(0mg·L-1),测定了96h内四尾栅藻细胞密度、胞外多糖合成、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以及群体形态等变化。结果显示,随着NP暴露浓度的增加,四尾栅藻的密度、Fv/Fm等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0.041mg·L-1NP暴露对四尾栅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以及Fv/Fm等均有促进作用,说明四尾栅藻在NP暴露下能够产生毒物刺激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3种不同浓度壬基酚(Nonylphenol,NP)浸浴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28 d后,检测鲟鱼不同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肝脏、鳃和小肠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随着NP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中浓度(NP,50μg/L)和高浓度(NP,100μg/L)组T-AOC和GS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高浓度组GST活性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鳃和小肠丙二醛(MDA)含量随着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低浓度组(NP,25μg/L)肝脏中MDA含量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环境激素NP可以影响鲟鱼T-AOC、GST活性以及MDA含量;随着指标的变化表明,鲟鱼受到NP的氧化胁迫,已对其肝脏、小肠和鳃造成损伤,并且鲟鱼已经启动自身抗氧化解毒系统。  相似文献   

15.
壬基酚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水体中低浓度壬基酚(NP)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rizans)蝌蚪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饲养、测定方法,研究了NP在不同暴露时间(8、16、24、32 d),不同浓度(0.002、0.005、0.010 mg·L-1 )条件下,对蝌蚪生长发育、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0.010 mg·L-1NP的蝌蚪,其生长发育被极显著抑制(P<0.01);CAT活性在两个较低浓度组(0.002、0.005 mg·L-1)表现为先诱导后恢复,在0.010mg·L-1浓度组表现为诱导-恢复-诱导(P<0.05);MDA含量在两个较低浓度组(0.002、0.005 mg·L-1)持续升高(P<0.05),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各处理组DNA损伤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总之,即使水体中的NP符合灌溉标准,也可能抑制蝌蚪的生长发育,并对其造成氧化损伤和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型助剂醇醚磷酸酯型助剂在环境中的残留降解性,通过对大蒜施用新型农药助剂和传统助剂配制农药进行应用试验,采用硫氰酸钴法和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了采收后大蒜及其种植土壤中的乙氧基型表面活性剂和降解产物壬基酚的残留量。结果显示:施用3种新型农药助剂配制农药后的大蒜样品中乙氧基型表面活性剂的残留量分别为220.223、217.086、185.721 mg/kg,土壤样品的残留量分别为61.798、46.816、48.689 mg/kg,均低于施用传统助剂配制农药后的大蒜和土壤样品;使用传统助剂的土壤和大蒜样品中壬基酚的检出率高于新型绿色助剂。研究表明,新型农药助剂的降解性能及其对环境的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助剂。  相似文献   

17.
壬基酚对家蚕(Bombyx mori)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添加环境激素壬基酚(Nonylphenol,NP)人工饲料饲养家蚕(Bombyx mori)的试验方法,观察了家蚕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变态、生命力情况.结果表明,连续取食0.500mmol·L-1以上浓度壬基酚的饲料,家蚕幼虫和蛹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发育整齐度、生命力等都明显下降,在发育后期和蜕皮、化蛹、羽化等变态时期更加明显.同时,NP在蚕体内可能有累积作用.2.000mmol·L-1浓度的NP能使家蚕幼虫很快死亡.NP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家蚕的雌雄大小开差缩小,并且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是环境激素效应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