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阐述校企合作动态联盟理论的缘起及意蕴,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理念问题、制度环境问题及运行机制问题等方面揭示制约高职院校与企业拓展合作深度的若干障碍,并给出重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动态联盟式合作理念、强化高职院校与企业动态联盟的内外部治理、健全校企动态联盟的信息交互机制、优化其利益分配机制等相应策略,以助于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确保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稳健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2.
校企文化的融合与对接是校企合作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探索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在介绍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新途径的同时,希望能够为今后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提供新的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业高职院校肩负着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代责任,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内容。结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省级示范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校企合作的探索,认为加强校企合作的服务意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和调整、吸纳新的合作主体、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是保证校企长期合作、构建合作长效机制所必须做到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提供了有效的教育资源和研究视角。文章通过厘清校企合作与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探索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的核心要素:凸显校企合作的实践性;发挥校企合作的主体性;运用校企合作的评价性。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的具体路径为:引入企业先进文化,构建高职学生职业品质培养体系;校企共建德育社会化实践机制,使德育社会化培养活动常态化;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采取双师共育、联通企业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模式,建立德育社会化教师队伍;创新校企合作德育工作方法,发挥学生德育社会化主体性,激发道德成长动力;建立"校企生"三方互助与监督机制,制定校企合作育人运行章程,全方位推进学生道德顺利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主要包括:健全相关校企合作法律机制,地方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建立收益性强的校企合作机制,提升企业参与度、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高校企合作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协同联动发展的辩证关系,政府应制定切合区域经济和高职教育协同联动发展实际的政策法规,加强宏观调控;行业企业应加强校企高度融合合作,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职教育发展的适应性;校企双方应建立利益、激励、约束和情感机制,为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此探讨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协同联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媛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276-278
涉农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力量.涉农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将极大地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目前来看校企合作之间紧密联系的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中存在科研和市场脱节、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结合涉农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以实现校企之间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8.
陈会丽 《北京农业》2013,(6):218-219
农业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农业高职人才的培养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农业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途径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校企合作师资培养体制机制;校企共建"双师素质"结构教学团队;校企共同实施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共管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及实验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等方面,最终达到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基于高职教师、学生、企业相关人员视角的校企合作现状的实证性研究,同时对校企合作困难进行了归因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紧密型校企合作的实现形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校企精神文化对接,对于建设高职校园特色,实现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极深远意义。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精神文化对接,主要是以课程文化为突破口,企业文化的校园活动为耦合点,采用工学结合的实践教育,实现制度文化建设为对接常态性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