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红肉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色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肉桃为主要研究对象,黄肉桃、白肉桃为对照,分析了盛花后35 d至果实成熟期间相关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果实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叶绿素总量在盛花后35 d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最低,随果实发育不断上升;花色苷含量变化各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成熟时以红肉桃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最高,达0.48 mg/g,白肉桃含量最低,仅为0.05 mg/g。红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b比值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说明,果实生长过程中各色素同时存在,只是不同生长阶段比例不同。在接近成熟时,黄肉桃中类胡萝卜素起主要作用,红肉桃中花色苷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Osbeck cv.‘Red-flesh navel orange’)丰产优质,是唯一果肉粉红且着色均匀的甜橙品种,源自华盛顿脐橙的芽变,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引进[1],于2001年被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新品种。已有研究证明:红肉脐橙果肉中的主要色素为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2]。但通过对红肉脐橙果实进行冷藏及留树保鲜处理,发现其果实品质及果皮、果肉颜色与明亮度变化有些不同。基于此,本研究定量分析了红肉脐橙果实经冷藏及留树保鲜处理后果实品质的变化,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果皮和果肉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  相似文献   

4.
光质对茶树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红、黄、蓝、黑、透明塑料膜覆盖茶树,取芽叶测定花青素,结果表明:花青素的含量是黄色>透明>对照>蓝色>红色>黑色。  相似文献   

5.
红肉桃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AFLP技术对24份红肉桃和5份白内桃对照品种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64对E 2/M 3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引物用于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清晰可辨的174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108个,多态性检出率为62.1%.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916处,红肉品种与白肉品种分别聚成了两大类(第6类和第7类),说明两类群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红肉桃14、粘核红肉桃、黑桃1、黑桃2、红肉桃2与红肉桃4几个红肉桃品种独自成类.与其他绝大部分品种遗传距离较远.具有独特的基因型,故应作为重点种质保存.  相似文献   

6.
以生长性状一致的成年‘红肉脐橙’为试材,于幼果期喷布GA3和套袋处理,并测定处理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GA3和套袋处理有利于果实膨大期果肉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积累,但2处理均阻碍了果实成熟期2色素的积累;GA3处理对果皮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但套袋处理严重阻碍了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套袋处理不影响果皮叶绿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红肉桃果实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肉桃果实为材料,采用Unizol总RNA提取试剂盒、CTAB法、冷酚法和改良SDS法4种方法分别提取果皮和果肉中总RNA,以期获得提取红肉桃果肉中总RNA的最适方法。比较,发现改良后的SDS法更适合于红肉桃果实总RNA的提取。此方法所得RNA完整性好,纯度和浓度均较高,可用于RT-PCR分析研究及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8.
8种不同类型果袋对‘岱妃’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8种不同类型果袋对‘岱妃’桃进行套袋处理,研究了套袋对果实大小、内在品质和果皮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套单层黑色无纺布袋的果实单果重最大,套双层外黄内黑纸袋的果实内在品质较好,套双层外黄中黑里红纸袋的果实色差最好。综合各项指标,双层外黄内黑纸袋是8种果袋中最适合‘岱妃’桃套袋的袋型。  相似文献   

9.
光质对康乃馨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马斯特’康乃馨组培苗为试材,以荧光灯为对照(CK),采用LED为光源,研究红光、蓝光和不同红蓝复合光处理下,光质对康乃馨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康乃馨组培苗的株高最高在红光处理下最高,蓝光处理下最低,红蓝1∶3的株高明显高于荧光对照处理;单色光处理下根数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蓝光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蓝光能增加康乃馨组培苗光合色素的含量;复合光质处理和对照荧光灯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3)红蓝3∶1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处理下蔗糖含量最高;红蓝1∶3处理下,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最低;红光下可溶性蛋白最高。LED光源的的光质组合可以作为康乃馨组培苗育苗的光质。  相似文献   

10.
以‘红里’肥城桃为试材,研究了7种不同类型果袋套袋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够提高果实的单果重、果实表面亮度L、黄蓝色差b,降低果实的病虫果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各指标,无纺布袋中单层黑色无纺布袋效果最好,纸袋中单层外黄内黑纸袋效果最好,所有袋型中单层黑色无纺布袋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光质对植物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增殖、诱导率及内含物的影响,指出不同光质对离体组织的作用不是简单相加,而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4种光质处理对杉木幼苗的光合参数的影响,以1年生的优良无性系020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光质,8个梯度的光强;通过室内光质培育,研究杉木幼苗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CWUE)等参数,并对各种光质与光强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建立拟合模型。结果表明,在弱光环境下,蓝光和红:蓝(1:1)对杉木幼苗的光合参数的影响显著,而在强光下,红光的作用显著。红光处理下的杉木幼苗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CWUE)等方面与其他光质处理有差异,而在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方面虽然略低于蓝光,但蓝光、红光和红:蓝(1:1)3种光质处理结果的差异性不显著。在光强与光质的拟合方面,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拟合性较好。因此,一定程度上的红:蓝(1:1)光对杉木的光合参数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光质对草莓叶片光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刚  徐凯  郭延平  雷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17-5819
用光谱仪、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和光合仪,研究了相同光强(自然光强的55%~57%)的不同光质下草莓叶片的光抑制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光质下草莓叶片AQY、Fv/Fm、Fm的降幅为红膜>中性膜>绿膜>蓝膜,与不同光质中紫外光和蓝紫光比例负相关。这说明红膜下发育的草莓叶片对光抑制最敏感,而蓝膜下发育的草莓叶片的光合作用较耐光抑制。  相似文献   

14.
光质作为光因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种子萌发、器官形成和发育以及开花结果等。本文综述了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光质调控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引种驯化胭脂花,进行园艺化栽培。[方法]测定比较了5种不同光质照射处理(红光、黄光、蓝光、绿光和白光)对胭脂花幼苗叶片数目、株型等的影响。[结果]红光和黄光处理下的胭脂花幼苗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获得照射处理前后胭脂花幼苗生长量的相关资料,为更好地研究胭脂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光质对草坪草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不同光质对作物及草坪草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光质对遮荫草坪中草坪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提出了遮荫草坪中光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调查不同LED光质处理下蕹菜白锈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分别设置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对照,CK)共4种LED光质,光照处理20 d后调查蕹菜白锈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并测定相关酶活性。[结果]各光质处理下蕹菜白锈病发病率均低于CK,其中蓝光处理效果最佳。蓝光处理下蕹菜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茎各部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绿光处理下蕹菜茎上部及根的P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及根的SOD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蕹菜叶PAL活性与发病率呈正相关,茎中部PAL活性与发病率呈负相关。[结论]相比其他光质,蓝光可显著提高蕹菜叶的PAL活性及茎各部位的SOD活性,并显著降低蕹菜白锈病的发病率,延缓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9.
以红肉脐橙为材料,于果实着色期对其进行DMSO喷布处理,研究其对果肉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MSO处理均极显著降低了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11月10日和11月25日);果实成熟时(12月25日),处理显著降低了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了蔗糖含量,但对果糖和总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枇杷果实着色期间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作明  周春华  陶俊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910-2914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枇杷果实着色过程中果肉类胡萝卜素的变化特点,探讨果肉外观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方法】以‘大红袍’、‘青种’分别代表红沙和白沙两类不同枇杷品种,自果实开始着色起,分期采样,进行枇杷果肉类胡萝卜素提取、纯化和HPLC分析。【结果】果实进入着色期后,果肉叶黄质含量迅速下降,至果实成熟时下降平缓,而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和玉米黄素成分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采收前7~14 d上升迅速。果实成熟后,‘大红袍’果肉的类胡萝卜素总量为‘青种’的2倍以上;两品种果肉叶黄素类色素含量接近,但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较大,‘大红袍’ 的胡萝卜素含量是 ‘青种’的4倍左右。【结论】胡萝卜素积累的多少,尤其是β-胡萝卜素含量的高低是造成‘青种’和‘大红袍’果肉类胡萝卜素总量积累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这两个品种果肉色泽深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