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并严重侵害了农民的环境权益.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农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通过对农民环境权及其保护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法律角度对农民环境权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农民的环境权益常常被忽视和侵犯.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农民是这一权利的当然主体.我们必须重视农民环境权的保护问题,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于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39-4842,4873
环境执法是保护农村环境和农民环境权益的重要手段.着力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执法的主客观障碍,并从完善农村环境立法,健全基层环境执法机构以及完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并严重侵害了农民的环境权益。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农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通过对农民环境权及其保护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法律角度对农民环境权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正义与农民环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在享有环境权方面的弱势地位必须得到充分重视,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农民也应当享有并得到国家法律的完全保护.因此,要求在法律上确立公民环境权、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法律体系、建直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农民参与环境决策的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农民环境权实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环境权是农民合法权益的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农民环境权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农民环境权保护不仅是环境法的研究范围,而且更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分析了我国农民环境权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民环境权保护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一个因生活环境被污染产生的"癌症村"进行调查后发现,绝大部分村民在集体将污染企业告到法院后还不知道有《环境保护法》。问卷统计的数据显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治理念还没有深入农民的心中,农民的公共精神不足、相关利益主体的反向强化导致农民的学法效能感低等,其中闹大是农民将污染企业告上法庭的动力。解决环保法农村社会基础薄弱的途径在于加强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培养农民的公共精神、提高农民的学法效能感、增加环境权益表达的渠道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家频繁出台政策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由农业农村部主办、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办的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逐年开展,有力推动了农村信息化发展。政府层面从上而下对农民手机培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把农民手机培训贯穿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继而加快了农村地区网络设施建设,农村居民全面开始接触到以互联网上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自媒体,自媒体的应用不同程度在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以甘肃为例阐述了自媒体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意义极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析媒介的教育功能与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时代,媒介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深远。在农村变革的进程中,大众传媒应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农村媒介生态系统失衡,媒介没有发挥其促进人的观念变革的教育功能,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加大扶持农村媒介的力度,提升农民媒介素养,提高农村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为促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合理利用,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空气环境质量,各级政府响应出台了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和措施。公告、宣传标语、宣传车、媒体,以及各乡镇、村、组干部严防硬守,巡查扑火队现场扑火的场景历历在目。如何实现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始终是各级政府议事日程中的大事。近年来本人通过亲历禁烧、经常听取相关专家和农民意见,结合本人农机化工作和本地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新媒体在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状况,以四川省德阳市部分农民和媒体为例,运用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Weighted and Calculated Needs for New Media,简称WCN),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型农民与新一代农民在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媒体需求、应用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媒体应用于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显迟缓但相较传统媒体更具潜力。新一代农民接受新媒体发布气象服务的可能性和持续性高于传统型农民。在农村公共气象服务重要需求,无法被传统媒体满足的情况下,农民已经开始预期新媒体能够满足其需求,使得在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中新媒体开始逐渐被采纳,新媒体的应用倾向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23-124
在传媒时代,为了践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国家引导企业不断的参与到农村的建设运营当中,从而提升农民经济效益,促进农村市场的产生。在此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农民品牌意识的形成及品牌的创建有着相当的难度。为此,通过分析品牌混乱现象的问题角度,提出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继而培养农民对媒介文化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组织在基层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掌握知识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使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靖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模式日益变革,新媒体逐渐诞生,基于此,媒介传播模式在两种媒体的融合发展中不断演变,从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媒体融合的进程不断加快,融合的程度不断持续加深。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媒体对大众的引导作用日益增强,媒体在推动社会经济变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利用融媒体助推乡村振兴,对于更好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有着“隐形翅膀”的助力作用。融媒体的宣传和规模是促进我国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展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有效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与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在目前各地纷纷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的问题逐渐突显。研究构建了包含经济权益、分配权益、居住权益、环境权益、治理权益和保障权益等在内的土地整治中农民权益保护评价体系,初步探讨了现实中存在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并从理论上通过"权利(力)—利益—机制—能力"分析框架定性剖析了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科学地、可持续地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人们感知艺术的重要媒介,在人的生产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十九大以来,诸城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诸城模式"再度升级。为了深化"诸城模式",让惠民系统进入千家万户,农民增收致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开发建设诸城惠农信息网,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前端页面是用户使用、接触网页的"第一扇门",因此色彩在网页中的合理运用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的土地可使用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加上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打工使农村的土地荒废,城市的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并消耗资源,而城市中产生的废弃物不能得到充分的循环使用,生活中的厨房垃圾、排泄物等未能直接使用在农作物上;农民为了农作物生长更旺盛,大面积的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有的土地富营养化、有的土地越来越贫瘠。因此城市与农村之间应构建新型模式下的城市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生态模式,以实现化肥减量和城市废弃物可循环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82-283
农业推广工作本质是信息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快速的发展,自媒体以一种不同其他的媒介方式出现在各个产业链中。"互联网+农业推广"的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出现将为农业推广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主要叙述了自媒体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融合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农民在采用农业技术时的心理状态,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心理变化提出相关决策。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农村文化供给过程中,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与传媒科技的发展应用亟待落到实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地一体化发展便成为新时代农村文化供给的主攻方向,这种新形态下的文化供给侧改革将会提升农村文化供给效能,促进农村文化振兴。立足于传播学与管理学的二元交叉视角,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就是"以农民为本"。"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条件;"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农民为本",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并尊重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并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