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富硒海参饲料的硒元素溶解损失问题,选择糊化淀粉浓度、后熟化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温度4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在糊化淀粉浓度分别为0、4%、8%,后熟化温度分别为60、120、180℃,浸泡时间分别为4、8、12h,浸泡温度分别为5、15、25℃条件下,富硒海参饲料中硒元素的溶解损失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富硒海参饲料浸泡后硒元素溶失率的影响顺序为浸泡时间糊化淀粉浓度浸泡水温后熟化温度;富硒海参饲料的最佳加工方法为,将海参幼参饲料粉末与糊化淀粉浓度为8%的淀粉糊搅拌均匀,挤压成颗粒,在后熟化温度60℃下烘干;富硒海参饲料的最佳使用方式为,在水温25℃下,幼参摄食高峰前4h内投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眼斑双锯鱼幼鱼在自然海水和人工海水养殖环境下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 律。【方法】对眼斑双锯鱼进行自然海水、人工海水养殖试验,分别在放养 6、24、48、96 h 时进行取样分析, 测定个体胃蛋白酶、肠淀粉酶以及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主要包括肾、脾、肝脏、鳃丝及肌肉的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结果】不同养殖 环境对胃蛋白酶影响显著(人工海水养殖条件下胃蛋白酶活性较高),而对淀粉酶影响不显著;不同养殖环境下, 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均存在组织差异性;人工海水养殖环境下,抗氧化酶活性虽然随时间呈波动变化,但其变化 无明显规律。其中,人工海水养殖幼鱼胃蛋白酶活性仅于 6 h 低于自然海水处理,其他各时间点高于自然海水处 理,而淀粉酶活性情况相反,即仅于 6 h 时高于自然海水处理;SOD 活性最大值(36.70±3.55 U/mgprot)来源于 人工海水养殖 48 h 后取样的肌肉组织;鳃和肌肉 POD 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自然海水养殖 96 h 时,其他各组 织 POD 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人工海水养殖处理;脾组织 CAT 活性最大值出现在自然海水养殖 24 h 时,其他各 组织均出现在人工海水养殖处理;脾和鳃 GSH 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自然海水养殖 96 h 时,其他各组织 GSH 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人工海水养殖处理。【结论】眼斑双锯鱼幼鱼在人工海水养殖下存在一定应激,而个体亦 对该应激存在一定调节作用,且不同组织所具调节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人工饲料和桑叶饲育对蚕体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自五龄起蚕开始用人工饲料和桑叶分组饲养家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家蚕中肠组织和血淋巴中碱性磷酸酶(ALP)、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家蚕的血淋巴ALP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桑叶组血淋巴ALP活性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在60 h和72 h,桑叶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桑叶组和人工饲料组血淋巴CarE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其中人工饲料组CarE活性略高于桑叶组,但差异不显著。在12 h和24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略低于人工饲料组;在36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开始升高,并且在48、60、72 h持续高于人工饲料组,AchE活性分别是人工饲料组的1.52、1.64、1.71倍。桑叶组家蚕中肠ALP活性在36 h开始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升高,在72 h,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酶活性为人工饲料组的2.13倍。人工饲料组中肠CarE活性在24 h开始显著高于桑叶组,在60 h达到最高值,为桑叶组的2.61倍;在72 h,CarE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仍...  相似文献   

4.
用浸水法对怒江州泸水县5种不同类型公益林凋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类型公益林的凋落物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均有差异,在0.5—8.0h范围,持水量和持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在8~12h范围,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则缓慢增加;12h后,凋落物持水量基本达到饱和,持水量和持水率基本不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变化。与之不同的是,凋落物吸水率在0.5~8.0h范围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急剧下降,此后缓慢下降。5种类型公益林凋落物持水量(WH)和浸泡时间(t)的关系按照对数方程变化,持水率(WR)与浸泡时间(f)可以用对数方程模拟,吸水速率(WA)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按照幂函数变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配合饲料饲喂鲍鱼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带为对照组,研究3种不同配方、加工工艺生产的鲍配合饲料对室内工厂化水泥池养殖、海上筏式养殖和海上沉箱养殖3种养殖模式鲍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片状配合饲料Ⅰ、片状配合饲料Ⅱ均表现为在水中稳定性强,能满足现有3种不同鲍鱼养殖模式的需要,饵料系数低于膨化配合饲料Ⅲ和海带,鲍壳颜色为褐绿色。  相似文献   

6.
优氯净对皱纹盘鲍的毒性及消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优氯净(成分为有效氯)在水中的衰减、对主要水化学成分的影响和对稚鲍的毒性及杀菌作用。结果表明,有效氯浓度在海水中的衰减速度遵循有效氯含量-时间幂指数关系:C=at^-b(a,b>0)。优氯净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能有效地去除氨氮、亚硝酸氮及降低化学耗氧量。pH为8.01时,优氯净对稚鲍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5.75、2.90、2.00、1.71mg/L(有效氯),0.5、2h的LC50为52.72、22.80mg/L(有效氯)。pH对优氯净的毒性大小有很大的影响。优氯净作用1、4、12h时,杀死90%以上育鲍海水中细菌的最低有效氯量分别为5.52、3.79、1.36mg/L。建议单独用10mg/L的有效氯浓度对育鲍水体进行消毒。如果对鲍鱼和水体一并消毒,就必须严格控制用药浓度及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蔬菜类废物机械破碎能耗,采用泔水浸泡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在初始pH=8.12的条件下,分别设置预水解时间为1、2、4 h和8 h共4个预处理工况,采用隔栅刀和万能试验机评价经预处理后蔬菜类废物的机械破碎能耗。结果表明,预水解时间1、2、4 h和8 h工况下蔬菜类废物单位能耗相比未经预水解的蔬菜类废物(破碎能耗0.322 J·g-1湿基)分别提高12.12%、下降19.56%、下降22.67%和下降20.19%。随着预水解时间的增加,水解液的pH从初始8.12下降至7.31(8 h后);总有机碳从初始984mg·L-1上升至2 h的1009 mg·L-1,随后再下降至600 mg·L-1(8 h后)。生物质组成分析表明,破碎能耗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浸泡过程中纤维类有机物因吸胀作用吸水导致植物组织强度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8.
针对鲍不耐高温的情况,笔者结合最新的研究,分析了高温水环境下,鲍对主要营养物质的需求情况,通过提出改变人工配合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的措施,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夏季高温大量死亡的情况,对深入研究鲍抗高温机制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报道鲍从育苗至养成的幼体鲍、稚鲍及成鲍系列配合饲料的3种配方、生产工艺和养殖效果用幼体鲍饲料代替部分硅藻比单独使用硅藻可延长幼体鲍的附板天数10 d左右,提高出苗率30%~40%、成活率15%~20%;用稚鲍饲料养殖3.5 mm的稚鲍66 d,平均生长速度为169 μm·d-1,显示出良好的生长性状;用成鲍饲料养殖25 mm左右的成鲍90 d,平均增长速度达172 μm·d-1,平均增重速度达105 mg·d-1,分别比某商品成鲍饲料养殖成鲍的结果高20μm·d-1、12 mg·d-1,平均饲料系数为2.0,比某商品成鲍饲料养殖成鲍的结果低0.1.  相似文献   

10.
试验探讨了不同配比饲料对革胡子鲶胃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用含蛋白量为28%、33%和38%的人工配合饲料分别与鲜杂饲料(鸡肠)按1:6、1:5和1:4分别混合为A、B和C组三种饲料,D组为鸡肠饲料。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分别用上述4种饲料对起始体重为(32.70±1.39)g的1龄革胡子鲶养殖51d后测定其胃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投喂混有人工配合饲料的革胡子鲶胃肠蛋白酶活性随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C、D组酶活性显著高于A、B组;各组中胃肠淀粉酶活性总体偏低,但A、B、C三组胃、前肠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D组;各组脂肪酶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1.
枫香硬枝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枫香硬枝扦插育苗成活率偏低的问题,于2011-2012年采用1年生枫香硬枝为插穗,分别用100、200、300mg/L IBA溶液浸泡插穗基部4h或8h,扦插于塑料拱棚中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以300mg/LIBA浸泡插穗基部4h、100mg/LIBA浸泡插穗基部8h处理,生根率为91.2%~95.0%,单株生根为11.2~13.5条,扦插苗成活率为81.3%~90.0%,扦插苗当年生长健壮。研究结果表明,IBA的适宜浓度和浸泡时间分别是100mg/L浸泡8h或300mg/L浸泡4h。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8个砖砌体柱进行轴心抗压试验,研究了浸泡条件(0,24,48h;0,0.5,1.0,1.5m)对水泥砂浆、石灰砂浆砖砌体柱轴压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砖砌体柱破坏形态、轴压承载力、轴力-变形关系随浸泡条件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砂浆砖砌体柱轴心抗压承载力、轴力-变形随浸泡时间、深度的关系曲线,并探讨了浸水砖砌体柱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水泥砂浆砖砌体柱的轴压承载力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石灰砂浆转砌体柱的轴压承载力随浸泡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现先降低后缓慢升高的趋势;浸泡深度对砖砌体柱的轴压承载力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13.
板栗淀粉提取工艺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板栗淀粉提取率,以丹东产板栗为材料,研究板栗淀粉提取过程中亚硫酸浓度、浸泡时间、研磨时间4个重要工艺参数对板栗提取率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对提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浸泡时间>亚硫酸浓度>研磨时间,最佳组合为亚硫酸浓度0.26%,浸泡时间27~28h,研磨时间7~8min。  相似文献   

14.
分别进行了二个试验以考察饲喂蚕豆对不同规格草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试验Ⅰ以配合饲料,浸泡蚕豆或发芽蚕豆饲喂平均体重(535±50)g草鱼77 d;试验Ⅱ以配合饲料、发芽蚕豆饲喂平均体重(84.5±3.5)g草鱼68 d.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中,与摄食配合饲料的草鱼相比,摄食浸泡蚕豆或发芽蚕豆均极显著降低了草鱼增重率(P<0.01),提高了饲料系数(P<0.01);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胶原蛋白含量上升(P<0.01);前肠道蛋白酶活力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表明,投饲蚕豆可改变草鱼肌肉成分,但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肠道蛋白酶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纳豆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波  樊星 《北京农业》2011,(36):98-99
研究在纳豆生产中,黄豆浸泡时间、蒸煮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纳豆的口感和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黑豆纳豆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8h,接种量8%,发酵时间18h,发酵温度42℃,再置于4℃冰箱后熟24h,即得到品质较高的纳豆产品。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生根粉(ABT1),设置5个浓度梯度和4个处理时间梯度,对水栒子嫩枝枝条进行处理,统计并计算其生根率。结果显示:IAA、IBA、NAA和ABT1生根粉分别在100 mg·L~(-1)浸泡4 h、150 mg·L~(-1)浸泡4 h、100 mg·L-1浸泡3 h、150 mg·L~(-1)浸泡4 h时,生根率最高,分别为41.7%,48.3%,52.5%,58.8%,其中以15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浸泡处理4 h,水栒子嫩枝扦插生根率最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导法测定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杂交水稻种子为材料,通过人工老化处理,分别测定了(20±1)℃恒温条件下不同活力水平、不同浸泡时间的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研究了电导率与种子活力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并对运用电导法测定杂交水稻种子的活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定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适宜浸泡时间为24 h;各个杂交水稻种子在适宜浸泡时间的电导率与发芽率、活力指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电导法可作为快速测定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饲料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消化道指数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对摄食配合饲料(饲料组)和冰鲜鱼(冰鲜组)的大口黑鲈消化道指数和淀粉酶活性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饲料组比肠质量、比肝胰脏质量、比内脏质量显著高于冰鲜组(P 0. 05)。在各个消化器官中两组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均为:肝胰脏幽门盲囊肠胃,而肝胰脏中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消化器官(P 0. 05)。在胃、肝胰脏、幽门盲囊和肠4个部位中,冰鲜组与饲料组淀粉酶的最适p H分别为7. 2和6. 8,6. 4和6. 8,6. 4和6. 8,6. 8和6. 8;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30℃,35℃和30℃,50℃和55℃,60℃和60℃;最适底物浓度分别为8%和8%,0. 5%和2%,8%和8%,8%和8%。在相同温度和底物浓度下,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摄食冰鲜杂鱼(P 0. 05)。研究结果为在人工饲料配制过程中添加相应的酶制剂、优化人工饲料配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快速地测定花生中的脂肪含量,对花生脂肪测定进行探索与改进,在原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抽提前对样品进行石油醚浸泡,设定5、8、11 h 3个浸泡时间与2、4、8 h 3个抽提时间,与不浸泡、抽提7 h的对照进行对比。对试验结果进行精确性和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精确度高。对各处理与对照进行t检验,处理1和处理4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处理2与对照差异显著,余下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且检验数据稳定。结果表明,浸泡11 h抽提2 h时为最快的测定方法,其次为浸泡8 h抽提4 h,与原方法抽提7 h相比,节约了工作时间和试验试剂,且其结果准确、可靠,能替代原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刚采摘的银耳在烘干前通常需要经过清水浸泡,往往造成银耳营养成分及重量的流失。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浸泡时间,检测银耳的干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的流失情况,以期获得最适的浸泡时间。结果显示:银耳干物质在浸泡1h后流失较为严重;多糖在浸泡1.5h后流失较为严重;粗蛋白在浸泡2h后流失较为严重;在浸泡50min的时候发现总三萜流失;粗脂肪在浸泡1.5h时后流失就较为严重。因此,在银耳烘干前的浸泡工艺中,建议将浸泡时间控制在1.0~1.5h,能较大程度地减少银耳浸泡过程中的营养流失,且保持鲜艳的颜色及舒展的朵型,从而为在浸泡过程中减少营养物质损失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