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亚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计划经济体制是用计划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资源,不可避免地要实行计划配置.我国在建国初期用行政手段干预劳动力市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统一行政计划调配和调剂劳动力就业、实施统一工资制、排斥农村劳动力及固定工用工制度的劳动力计划配置体系;劳动力计划配置必然导致用人单位冗员,引致劳动者的低效劳动,并通过限制制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力配置的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也必定市场化,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2.
3.
4.
马英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2):35-36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要求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化转移。通过对我国20多年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实证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绩效尚显较低。因此,为了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再配置效率,我国应该在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素质化以及发展城市服务业等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土地流转的前提。农地和劳动力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对其相关性研究,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河南省为例,主要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流转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给出合理的建议,使劳动力和土地两大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6.
7.
在对皖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与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皖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是我国劳动力资源在新形势下进行的又一次优化配置过程,是一种智力回流。通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等的能量传递,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河北省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必要的培训平台,利用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资源,借助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0.
县域农业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解决县域间农村劳动力错配问题,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全国1 832个县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时间上,中国县域农业生产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12%。在空间上,南方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普遍高于北方,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改善程度高于非粮食主产区。计量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显著改善县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邻近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本地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非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粮食主产区。因此,应加快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县域间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释放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