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商业带来了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冲击,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也改变着人们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使用,农村商业银行在内的传统银行被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是本文分析的一个重点。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机理,从正向和反向两个方面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冲击,并提出农村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新形势下的新举措,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男体盛,信息技术开始逐渐在各领域经济建设内应用,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内应用之后,有效推动了金融领域发展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建设受到了严重影响,进而商业银行在经营建设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创新,用于面对金融领域信息化建设内所带来的挑战。本文就对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途径,进而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成为金融领域的新生力量,对传统的银行业产生强烈的冲击。本文首先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含义以及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然后从商业银行功能的视角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提出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四个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水平的提升使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发展得到有效促进。由于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相应的投资理财渠道也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的投资理财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使以往金融机构的垄断情况被打破。本文主要对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等活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使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得到促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深刻地影响着传统金融的发展,同时也隐含了许多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日益普及和不断发展给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管理漏洞进行金融洗钱提供了便利,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论文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其特征,探究其成因,为防范互联金融洗钱风险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市场和经济也朝着金融化的方向迈进,民间贷款这一行业也呈现着繁荣的趋势。互联网金融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实则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法规存在着很大的冲突,再加上我国传统法律法规缺乏创新,因此也很难跟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需求,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有其特点,即为存在较大的风险,这也使得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济。本文就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市场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普遍运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商业机构的经济形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行业融入互联网技术便是互联网金融。它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运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工具或手段,使得金融业务信息公开透明、运营成本低以及效率更高。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个人理财业务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虽然短期的影响有限,但长期的影响是全面且持续的。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分析传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互联网金融带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对我国农业金融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我国农业金融的起源与发展和 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业金融现状出发,分析了互联网为我国农业金融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 础上探究了我国互联网农业金融发展路径,以期帮助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金融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速度,互联网金融因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推动力,在冲击传统金融行业的同时改变了社会金融氛围,这为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互联网金融立足于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各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的特殊性使得互联网金融具备了更多的风险因素,而这无疑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稳步较快发展阶段,但农村经济发展仍受到金融约束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体系相互制约。农村金融结构体系属于二元化,所以对于农业生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尚处于转型和相互融合的阶段,对经济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此外,农村经济仍普遍存在小农生产组织形式,与现代的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不匹配,也影响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程度,总结了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约束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的相互协调,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很多高收益、低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严重冲击了传统的理财市场,同时也对商业银行原有的理财产品造成了挑战。为了给小额投资提供相关建议,以余额宝为例,比较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在营销渠道、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的不同,得出两者的优缺点,对两者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及随身携带的手机使得互联网金融产品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传统金融业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得到了高速发展。以2017年11月微信支付功能"零钱通"正式上线等多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为例,网络理财产品以其迅速提现、消费和理财的同时能带来收益以及低风险和低门槛的特点使得它迅速被大部分人群所接受并获得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但吸引了传统金融业,也让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创造互联网金融产品来加入到这个新兴行业中来。本文以微信零钱通为例,通过分析零钱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来讨论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作为传统金融的中介――商业银行,它的存款业务受到了哪些冲击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事物,在其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为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在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现状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农业金融是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衍生物,和目前国内发展的第二三产业金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将对农业金融在国内的现状,对互联网金融与农业金融的关系进行分析。于农业金融的发展而言,互联网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农业金融该如何选择并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确定怎样的发展模式,都将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119-120
2008年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后,金融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冲击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的波动对社会经济与金融行业影响较大。本文主要以互联网金融为研究对象,通过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提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具有措施与建议,依据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市场中的功能不同来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达到促进宏观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区域间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结构存在差异,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各地区会产生不同的执行效果,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和国民经济的运行,货币政策的区域性效果研究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选取2014—2019年共22个季度的全国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短期抑制、长期促进的态势。在所得结论的基础上,从加强政府扶持和监管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随时我国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国有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对传统金融模式带来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相关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P2P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新兴模式,对我国的金融行业和中小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变化,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过近10年的发展,P2P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竞争中已表现出较大的潜力值,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逐渐兴起,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力。然而,由于缺乏市场监管,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运营机制不完善,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本文就以腾讯"理财通"为例,对其风险的防范对策为课题,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风险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为保障我国P2P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顺利发展提供有效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金融便是依托于互联网产生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传统金融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传统金融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应该如何找寻新的出路成为传统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文章将着重分析互联网对传统金融带来的挑战都有哪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