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福州建新镇花卉基地新发现的一种香石竹叶部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病原形态观察等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为香石竹叶斑病,病原菌为Aletrnaria dianthi Stevens and Hall,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交链孢属。香石竹叶斑病在福建省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花生网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网斑病 (PhomaarachidicolaMarasas,Pauer&Boerema) ,又称云斑病、污斑病 ,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1 7] 。 1 972年 ,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先发现花生网斑病。 1 982年在我国山东、辽宁等省花生主产区首次发现花生网斑病 ,此后在陕西、河南等省相继发生[3 ,8] 。花生网斑病能导致花生生长后期大量落叶 ,影响产量 ,一般可减产 1 0 %~ 2 0 % ;严重的达 30 %以上[3 ,6 ,8,1 0 ,1 9] 。为了控制该病的发生与危害 ,国内外学者对花生网斑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明确了病原菌的分类地位 ,摸清了病…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田调查和室内镜鉴明确了花生苗期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叶斑病、茎腐病、根腐病、根霉病;确定了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其中引起叶斑病和根腐病的有多种主要病原菌,茎腐病、根腐病、根霉病、冠腐病等均有一种主要病原菌,在了解了花生苗期主要病害及其病原菌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引起这些病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山葵白锈病进行病害症状和病原鉴定研究,观察结果与有关文献核对,确认该病害的病原菌为山葵白锈菌(Albugo wasabiae Hara)。田间病害消长情况观察显示,该病一般株田间发病率20%一42%,叶发病率5.5%一13.6%,病情指数0.72—3.4。一年中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将病原菌对14科34种果蔬作物进行人工接菌和自然诱发试验,均末见发病。调查了9科18种田间杂草也末发现病害症状。初步认为病原菌专化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花生黑腐病(Cylindrocladium black rot of peanut,简称CBR)是一种由冬青丽赤壳菌(Calonectria ilicicola)侵染引起的花生病害,是典型的土传和种传病害。该病原菌可侵染危害花生植株地下部的果针、根系、果荚以及茎基部等。侵染部位感病后变黑甚至腐烂,发病严重时地上部的叶片表现出萎焉甚至枯萎的症状,最后整个植株枯萎,严重的整个植株死亡。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花生黑腐病的化学药剂与玉米等非寄主植物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花生黑腐病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害症状与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分布与寄主范围、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病害的防治和检疫控制等。对该病害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综述了我国花生青枯病的研究近况。论述了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和存活年限、病原菌的传播及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总结出了病害防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1995-199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大蒜叶疫病在甘肃省天水市和陇南地区发生普遍,采墨田受害更重;病害发生程度与6月份的降水量关系密切,经试验观察,蒜种带菌,病原菌可直接侵染叶片。同时,对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和症状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桃树尖枯病的病原菌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树尖柘病是江西省内近年来在桃园中发现的一种新病害,主要为害幼龄树的一年生、二年生枝条。本经田间调配试验及室内研究确定该病是由拟茎点霉属的真菌侵染所致,并对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田间发病规律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明确豫北地区花生田间病害发生种类、主要病害的发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花生生育期田间病害进行精准防控,于2019—2021年在濮阳市大屯乡南召市村春播连作(冬季歇茬休耕)和花生—小麦轮作(麦套花生种植模式)田块分别进行花生生育期间病害调查,分析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并研究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在花生生育前期的病害主要为茎腐病、褐斑病和焦斑病等,生育后期的病害主要为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和白绢病等,其中叶斑病是试验地花生生育期间发病较重且每年发生的病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斑病病情指数与相对湿度10 d均值和平均温度10 d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0.311,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说明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叶斑病的发生分别具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由一般线性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耕作模式、年份及其相互作用对叶斑病的发生程度无显著影响,连作效应和不同年份间病原菌积累现象不明显。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斑病发病程度逐渐加重,这可能与我国北方地区花生叶斑病以晚斑病为主以及叶斑病菌在当年田间的积累和重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豫南茶树叶部真菌病害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豫南茶园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对病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研究表明,豫南茶树常见叶部真菌病害有8种。其中,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树轮斑病、茶炭疽病等病害发生普遍,对茶树危害较重,是当地茶树叶部主要病害。茶赤叶斑病、茶双毛壳孢叶斑病、茶链格孢叶斑病为河南省茶园新发现病害。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刺盘孢菌(Collectotrichum camelliae)、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theae,P.versicolor)、双毛壳孢菌(Discosia theae)、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gemmiphliae,P.theicola,P.theae folia)、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黑腐菌(Guignardia camelliae)等为豫南茶树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