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裙带菜凝集素对鲫的免疫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中提取的凝集素作为免疫诱导制剂,注射到鲫Carassius auratusw体内,在连续注射7 d和9 d时,分别对鲫血清中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注射凝集素7 d和9 d时,鲫血清中溶菌酶的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8.83%、12.69%,SOD的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66.67%、139.99%,CAT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6.60%、63.63%。说明凝集素可以明显提高鲫血清中这3种酶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研究枇杷多糖对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及充分利用枇杷资源提供依据。以草金鱼为试材,通过注射的方式免疫草金鱼,研究枇杷多糖对草金鱼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酚氧化酶、白细胞吞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枇杷多糖质量浓度为1.0mg·mL~(-1),免疫21h时草金鱼血液SOD、溶菌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7.8U和128U;注射枇杷多糖质量浓度1.5mg·mL~(-1),免疫28h时,草金鱼血清酚氧化酶活力和白细胞吞噬率均达最大,分别为4.1U、55.68%,说明枇杷多糖可以提高草金鱼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10 g/L的两种κ-卡拉胶寡糖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体壁注射刺激后,测定其体腔液中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在注射κ-卡拉胶寡糖后的第1天,1、2号寡糖组的LSZ活性达到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7.0和6.0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KP活性于注射后第2天增至最高,1、2号寡糖组的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9和2.6倍,前3天试验组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号寡糖组的SOD活性于注射后第2天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而2号寡糖组的酶活性第2天呈现增加,第5天达到最高,1、2号寡糖组的酶活性最高时分别是对照组的2.0倍和2.3倍,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1、2号寡糖组3种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κ-卡拉胶寡糖具有增强仿刺参免疫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外源刀豆凝集素对菲律宾蛤仔免疫因子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浓度刀豆凝集素对菲律宾蛤仔血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喂刀豆凝集素后第1、3、4、6、7天,菲律宾蛤仔吞噬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普通养殖(P0.05);投喂5μg/L刀豆凝集素后第4、6、7天,菲律宾蛤仔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普通养殖(P0.05);投喂刀豆凝集素后第1~7天,菲律宾蛤仔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普通养殖(P0.05);投喂5μg/L刀豆凝集素后第3、7天,菲律宾蛤仔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普通养殖(P0.05)。刀豆凝集素在第2~5天对菲律宾蛤仔免疫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μg/L刀豆凝集素效果最佳,第7天后投喂5μg/L刀豆凝集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绿原酸对异育银鲫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不同剂量绿原酸(0~0.04%)的饲料饲喂异育银鲫,分别对异育银鲫在摄食0、10、20、30 d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绿原酸对异育银鲫血液中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正效应,但在效应时间上呈现出非同步的特点,其中血液白细胞以在饲料中添加200 mg/kg绿原酸饲喂30 d时最高,为1.894×107/m l,比对照组提高了43.70%(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在饲料中添加200 mg/kg绿原酸饲喂10 d时最高,为5 734.4 U/m l、239.72 U/m l,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59.7%、109.9%(P<0.05);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以在饲料中添加25 mg/kg绿原酸饲喂30 d时最高,为9.14 U/100m l,比对照组高145.7%(P<0.05),但在高剂量(400mg/kg)长时间饲喂时,将会抑制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的产生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含不同剂量(0~400 mg/kg)氧化苦参碱的饲料饲喂异育银鲫,对异育银鲫在摄食0 d、5 d、10 d、15d、20 d、25 d、30 d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对异育银鲫血液中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正效应,但在效应时间上呈现出非同步的特点,其中100 mg/kg试验组的异育银鲫血液中白细胞水平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分别在第15 d和第10 d达到最高,为1 m l 2.59×106个和11 875.79 U/m l,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90.44%和443.81%(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00 mg/kg试验组中分别在第10 d、第5 d达到最高,为121.46 U/m l和11.94 U,分别比对照组高6.89%(P<0.05)和148.75%(P<0.01)。  相似文献   

7.
马尾藻多糖对南美白对虾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马尾藻多糖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比例(0、0.10%、0.15%和0.20%)马尾藻多糖的虾饲料喂养对虾14 d,测定虾血淋巴液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酚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计算攻毒感染后不同处理对虾存活率。[结果]含马尾藻多糖0.20%的虾饲料能极显著提高溶菌酶和酚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攻毒虾存活率,溶菌酶和酚氧化物酶含量分别达到(0.209±0.076)(、258.800±203.080)U/ml;含马尾藻多糖0.15%的虾饲料能极显著提高酚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溶菌酶活性和攻毒虾存活率,酚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达到(321.267±218.406)和(0.453±0.190)U/ml。[结论]马尾藻多糖能显著增强南美白对虾的免疫功能,其加入量为0.20%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食品安全等问题日趋严重,寻找良好而安全的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方法迫在眉睫。本研究利用从患病鲫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制备灭活疫苗,用(50±5) g的健康鲫鱼作为试验对象,免疫组腹腔注射制备的疫苗,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二次免疫后1、7、14、21、28 d检测血清凝集效价、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二次免疫28 d后,对免疫组和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观察鲫鱼生长状况,记录死亡量。结果表明,免疫组血清凝集效价在免疫后逐渐升高,在21 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都于免疫后14 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攻毒结果显示,免疫组死亡率10.0%,对照组死亡率83.7%,相对保护率达到88.5%。说明制备的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可以诱导鲫鱼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黄鳝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60尾黄鳝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处理组Ⅰ、处理组Ⅱ、处理组Ⅲ),处理组Ⅰ、Ⅱ、Ⅲ分别腹腔注射浓度为1×108cfu/ml、2×108cfu/ml、4×108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对照组注射等浓度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在感染菌后12 h、24 h、48 h血清中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四种酶活性。结果显示,在感染初期,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四种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处理组Ⅱ和处理组Ⅲ的溶菌酶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在48 h内总体上持续升高,但在后期升高不明显,酸性磷酸酶活力有下降的趋势;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处理组Ⅲ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初期,黄鳝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力随菌液浓度升高而升高;而在感染后期酶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寄生蜂寄生对寄主体液免疫的影响,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萼液调控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黑化反应和酚氧化酶活性的效应。结果表明:甜菜夜蛾4龄幼虫血淋巴黑化率在注射萼液0.5 h后逐渐下降,在注射12 h后逐渐上升,随着注射后时间推移,萼液抑制其黑化作用减弱;在注射后24 h的观察时间内,注射萼液组黑化率始终低于注射磷酸缓冲液组,且在注射后的16 h内均达到显著水平;萼液对寄主4龄幼虫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随注射后时间推移而减弱,注射萼液组酚氧化酶活性始终低于注射磷酸缓冲液组,且在注射后12 h内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机萃取技术对番石榴叶水提取物进行了初步分离,得到石油醚相(S)、乙酸乙酯相(Y),正丁醇相(Z)和水相(W)4个组分。然后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了各组分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效果,并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了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及各组分对WSSV的影响。人工感染的结果显示:用乙酸乙酯相与正丁醇相这两种组分分别处理WSSV后,对虾在用WSSV人工感染后未出现死亡,而用石油醚组分处理WSSV后,对虾在用WSSV人工感染后第5d开始出现死亡,第12d全部死亡,表明番石榴叶中影响WSSV致病性的有效成分的极性较强,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近。用番石榴叶水提取液及其各萃取组分体外处理WSSV不同时间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中的病毒拷贝数随时间推移略有降低,但在第120h结束时,各组中的病毒拷贝数还维持在较高水平;之后,将WSSV核酸暴露,并在体外用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组分处理,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各组病毒基因拷贝数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蓝藻水华可产生大量藻毒素,其中以微囊藻毒素危害最大。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可影响包括虾类在内的多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亦可导致虾类免疫系统受损。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在微囊藻毒素MC-LR作用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液免疫中3种主要的抗菌肽基因(Penaeidin 3、Crustin和ALF)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发现Penaeidin 3和ALF受到MC-LR影响较大,Crustin基因表达量虽有所上调,但变化不大。同时,通过再次注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3种抗菌肽在MC-LR影响下抗菌能力的检测,发现3种抗菌肽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即表达量均在前期下调,4 h后逐渐上调,在MC-LR处理组中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的趋势。结果表明MC-LR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对虾3种抗菌肽基因的表达,对免疫系统造成损伤,致使对虾抗病能力减弱;这一结果表明,长期发生铜绿微囊藻水华的虾池对虾存活率下降,可能与微囊藻毒素影响对虾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26±1)℃的水温条件下,青虾一次性肌肉注射25mg/kg诺氟沙星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虾血淋巴和肌肉组织中诺氟沙星含量。青虾血淋巴药一时曲线和肌肉药一时曲线均可以用二室开放模型来描述,诺氟沙星在青虾血淋巴液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α为1.66h,消除相半衰期t1/β为1.69h,达峰时间T(Peak)为1.82h,峰浓度C(max)为6.0081μg/mL,曲下面积AUC为30.75μg·mL^-1·h^-1,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1.66h。肌肉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ks为0.08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42h,达峰时间狄Peak)为0.03h,峰浓度C(max)为16.72μg/mL,曲下面积AUC为12.34μg·mL^-1·h^-1,吸收相半衰期t1/2a为0.08h。结果表明青虾肌注诺氟沙星后,能比较迅速的被吸收,并且在组织中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卤虫培养中饲料藻的利用状况,以艾比湖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Aibi Lake为对象,研究了艾比湖卤虫在3种不同粒径开口饵料藻(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杜氏盐生藻Dunaliella salina、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ondica)驯化培养下,对不同饵料藻的摄食率及对食物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表明:艾比湖卤虫对等鞭金藻的最大摄食率为30.6×10~4cells/(ind.·h),对盐藻的最大摄食率为16.6×10~4cells/(ind.·h),对扁藻的最大摄食率为6.7×10~4cells/(ind.·h),即饵料粒径越小,卤虫的摄食率越高;混合饵料试验中,不论是2种藻混合还是3种藻等密度混合,卤虫对开口饵料藻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藻(P0.05),以盐藻为开口饵料驯化的卤虫尤为明显,对盐藻的摄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即卤虫在开口饵料驯化后,对开口饵料存在明显的习惯性摄食;卤虫的食物选择性指数结果显示,混合饵料中卤虫均是优先选择等鞭金藻,其次选择盐藻,最后是扁藻。本研究结果可为卤虫培养中饵料藻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即食虾干加工过程中脂质的变化情况,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取鲜虾、煮后、干燥2 h、干燥4 h的样品,对总脂含量、脂质组成、脂肪酸组成、酸价(Acid value, 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鲜虾总脂含量为8.74 g/100 g(干基计),在煮制和干制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脂质组成发生明显变化,煮后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磷脂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干制过程,磷脂比例呈下降趋势,游离脂肪酸比例呈上升的趋势,而胆固醇比例相对稳定。脂肪酸组成在加工过程总体变化较小,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干制阶段含量有所减少,相对的提高了饱和脂肪酸含量。虾干加工过程中,POV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AV在煮后急剧下降,而干制后增加,TBARS一直上升。由此,虾干加工过程中煮制和热风干燥会影响脂质组分的比例,同时引起脂质的氧化分解。本研究为即食虾干加工工艺的优化、品质控制及风味形成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肝脏内分离出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将该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做感染实验,以探讨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射弧菌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与半致死剂量呈负相关;虾体肌肉、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酶活性随弧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应激反应;酯酶同工酶(EST)酶带表现出缺失,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两种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强。副溶菌弧菌感染后破坏了虾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机能的损坏,防病、抗病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虾体患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肝脏内分离出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将该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做感染实验,以探讨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射弧菌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与半致死剂量呈负相关;虾体肌肉、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酶活性随弧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应激反应;酯酶同工酶(EST)酶带表现出缺失,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两种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强。副溶菌弧菌感染后破坏了虾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机能的损坏,防病、抗病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虾体患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王芸  李正  李健  牛津  王珺  黄忠  林黑着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8):5704-5713
对绿原酸调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抗低盐度胁迫的效果进行了评价。360尾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含有0、100、200和400 mg/kg绿原酸的饲料28 d,随后将对虾从盐度为32的天然海水直接转入至盐度为10的水中胁迫72 h。结果表明,在正常养殖条件下,绿原酸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血淋巴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city, 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均无明显影响,然而投喂含有绿原酸的饲料14 d,对虾血淋巴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活性和血淋巴细胞GPx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度胁迫24 h,绿原酸组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较对照组提高10%,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盐度胁迫24 h,各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T-AOC、SOD和GPx活性与胁迫前相比均显著增加,说明低盐度胁迫条件下机体产生了抗氧化胁迫反应,同时绿原酸组对虾血淋巴GPx、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度胁迫72 h,绿原酸组对虾血淋巴T-AOC、GPx和CAT活性和血淋巴细胞GPx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绿原酸可有效调节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系统功能,增强对虾对于低盐度胁迫下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江苏射阳某对虾养殖场采集患白斑综合征的病死对虾,以对虾组织镁浆液接种克氏原螯虾并传至2代。结果螯虾全部发病死亡。用斑点杂交和单抗ELISA检测对虾和2代螯虾,均为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阳性,将此WSSV命名为射阳株,进一步用斑点杂交和单抗ELISA检测射阳株在肌注和口服感染螯虾体内的动态分布,并与青岛株的动态分布相比较。口服和肌注螯虾在感染后12h,病毒首先在血淋巴中检出,然后减少,36h后又明显检出,并增加至高峰然后减少;肠上皮、心脏、肌肉中的病毒在口服和肌注感染后36h同时出现并呈总体递增分布;此外,病毒在胃上皮、真皮和结缔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感染死亡螯虾各主要组织器官均可检出病毒;电镜观察死亡螯虾鳃、心脏、肝胰腺、直皮、卵巢等器官的超薄切片,均可见到典型的病毒粒子,显示死亡螯虾内病毒已形成周血感染。WSSV射阳株与青岛株在螯虾的动态分布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溴氯海因粉在淡水青虾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用8%溴氯海因粉全池泼洒(水体中含O.04mg/L溴氯海因)给药,每天1次,连续2d,采用有机萃取及固相萃取等方法提纯净化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溴氯海因粉在淡水青虾体内和养殖水体中的代谢和残留。[结果]该方法所得的溴氯海因在0.10~20.00μg/ml内线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05μg/ml;使用溴氯海因粉后4h淡水青虾的肌肉和血液中均未检出溴氯海因;8-48h内肌肉和血液中检出微量的溴氯海因,其中血液48h溴氯海因浓度为0.014μg/ml,肌肉为0.002μg/ml,72h后血液和肌肉中未检出溴氯海因。养殖水体中,溴氯海因降解符合一级反应,降解方程:C=0.396eμm,降解半衰期为35.76h。【结论】建议在25℃左右水温条件下,溴氯海因的休药期为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