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摸清麦黑潜叶蝇在天津市的发生规律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麦黑潜叶蝇一年发生1代或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4月上旬羽化出土为害。成虫为害高峰期为4月上旬,雌蝇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麦叶;形成一行行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幼虫为害盛期为4月下旬,百株有幼虫可达20~42头。幼虫潜食麦叶上半部叶肉,并形成袋状白色透明虫道。幼虫约8d左右老熟,老熟后爬出叶外入土化蛹越冬,化蛹率为54.5%左右。麦黑潜叶蝇为害可使小麦减产12.5%~14.3%。  相似文献   

2.
水稻潜叶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是东北稻区的主要害虫.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稻苗生长,重则造成稻苗死亡.水稻潜叶蝇以幼虫潜入水稻叶片组织内咬食叶肉,剩下表皮.危害处最初在叶面出现芝麻粒大小的弯曲"虫泡",以后随着虫道的扩大和伸长,不贴在水面上的叶片,弯成黄白色枯死斑.  相似文献   

3.
麦黑斑潜叶蝇(Cerodonta denticornis Panler),属双翅目.潜蝇科。该虫过去在郑州市零星发生,由于2003年特殊的气象条件,郑州市麦田发生较普遍,部分麦田受害较重。且入春以来,该虫在郑州市麦田持续为害,早期主要为害下部叶片,后来逐渐为害中上部叶片,个别田块小麦旗叶也受害。  相似文献   

4.
水稻潜叶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是东北稻区的主要害虫。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稻苗生长,重则造成稻苗死亡。水稻潜叶蝇以幼虫潜入水稻叶片组织内咬食叶肉,剩下表皮。危害处最初在叶面出现芝麻粒大小的弯曲“虫泡”,以后随着虫道的扩大和伸长,不贴在水面上的叶片,弯成黄白色枯死斑。漂浮在水面上的叶片,经田水渗入,  相似文献   

5.
小麦黑潜叶蝇是近年来生产中新发现的一种害虫,具有分布广、隐蔽强、难控制的特点,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笔者利用3年时间在黄店镇和姚家镇麦田,通过田间观察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系统研究了麦黑潜叶蝇在河南省中牟县麦田的发生为害特点及产量损失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中牟县一年发生2代,全年有2个发病高峰期,且以第二代为害最重。3月中、下旬为第二代成虫为害高峰期,4月中、下旬为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主要潜食小麦上三叶(尤其是旗叶)尖端的叶肉组织,并呈空袋状枯死。同时,计算出其平均回归关系方程式:y=0.211 8x-1.216 7,经济阈值为5.51%,防治指标为31.76头/百株。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施氮量和灌溉方式对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发生情况的影响,对不同化学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为该区域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空育131的负泥虫和潜叶蝇发生率较高,分别为百株197头和25头,与龙粳31和龙粳39品种害虫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不同施氮量对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影响,发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上升。浅水灌溉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的发生率较正常灌溉呈显著性降低。2%阿维菌素对水稻负泥虫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25%吡虫啉对潜叶蝇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潜叶蝇又名稻小潜叶蝇,在全国多数稻区均有发生,但以北方各省水稻产区发生较多,除危害水稻外,尚可危害水稗、风稗、冰草(碱草)及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潜叶蝇以幼虫潜食叶肉,每叶片少则有虫2-3头。多则7-8头,发生早而多时,造成稻叶枯死、腐烂,影响水稻正常生育而造成减产。以致造成稻苗大批枯死。  相似文献   

8.
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昆虫,其成虫产卵于植物组织表面,幼虫潜入植物叶片取食叶肉,形成虫道,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自1993年在我国海南岛三亚发现美洲斑潜蝇以来,从南到北,蔬菜受潜叶蝇危害开始加重。尽管各地都报道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与危害,但没有关于蔬菜潜叶蝇种类及优势种的系统报道。经1年的系统调查,采集不同种类蔬菜潜叶蝇成虫标本1万余头,鉴定确认沈阳市蔬菜潜叶蝇共5种,其优势种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1.1.1 成虫采集网捕…  相似文献   

9.
潜叶蝇普遍发生的是豌豆潜叶蝇和菠菜潜叶蝇,前者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为害豌豆、蚕豆、萝卜、白菜、甘蓝、番茄等作物;后者属双翅目花蝇科,主要为害菠菜、甜菜、萝卜等蔬菜。局部发生的还有葱潜叶蝇。一、危害症状潜叶蝇幼虫潜入叶片组织内蛀食叶肉,残留上下表皮,形成灰色隧道。豌豆潜叶蝇隧道呈曲折状,菠菜潜叶蝇隧道呈丛状,里面残留有虫粪,有时还可见幼虫,留下的表皮呈半透明水疱状。幼虫有时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水稻潜叶蝇对不同颜色有不同的趋性,本研究主要利用黄色诱虫板诱杀水稻潜叶蝇成虫,并且分期调查诱虫板诱虫数量。结果表明,6月4日诱杀水稻潜叶蝇成虫数量最多,为16 128头;说明6月4日左右是稻田防治潜叶蝇的最佳时期,水稻潜叶蝇主要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型与冠层、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等几个选择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株高80~90cm,旗叶较宽、较短,面积较小,挺而上冲,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度依次加长,叶基角和开张角依次加大。株型从生长前期到生长后期由紧凑到松散有一定动态变化的中间型品种更易实现高产稳产;现代品种要在保持较高收获指数的基础上,注重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粒数、穗粒数/旗叶面积、穗粒重/旗叶面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期旗叶枯尖的发生与根系活力、单株根干重、根鲜重以及根冠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生叶枯尖症状的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低于旗叶生长正常的小麦品种。叶枯尖症状发生与小麦生长后期根系特征关系密切。有枯尖症状的小麦品种后期根系活力相对较低,2个枯尖品种根鲜重、根干重和根冠比等均明显低于4个无枯尖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株型小麦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对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紧凑类型小麦品种济麦20,半紧凑类型小麦品种百泉3039,松散类型小麦品种扬麦16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对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重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小麦冠层叶片旗叶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倒二叶、倒三叶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松散株型和半紧凑株型小麦倒二叶、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紧凑株型;不同株型小麦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但是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极显著,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旗叶对籽粒的贡献最大,且对倒二叶和倒三叶的缺失具有补偿效应,如果小麦冠层三片功能叶片全部缺失对籽粒千粒重的致损率可达29.83%~33.04%。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株穗形水稻超高产品种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和盆栽试验条件下,对不同株穗形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形态特征、上三叶对子粒贡献率及子粒灌浆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冠层形成动态在不同肥力和栽培密度条件下反应不同,但所有类型参试品种的叶面积生长均呈二次曲线,符合Y=b1X+b2X2方程;在高肥水栽培条件下,半直立穗形品种冠层形成动态为最合理的“快起慢落”型,同时群体消光系数小、直射光透过系数大、全叶平均开张角度小,株形收敛,在较高的LAI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田间通透性,使中下部叶片得到较多的阳光,有利于发挥中下部叶片对子粒的贡献作用,增加有效光合面积,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②群体生长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前期大部时间的生长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③不同株穗形水稻超高产品种抽穗后上三叶对子粒贡献率不同,半直立穗形品种倒三叶贡献率最大,且倒二叶与剑叶对子粒贡献率相似,弯曲穗品种剑叶对子粒贡献最大,倒二、倒三叶的贡献极小;直立穗形品种虽倒三叶贡献率最大,但与半直立穗形品种相比,倒三、倒二叶贡献率不如半直立穗形品种。④穗颈大维管束数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下第1茎节的大维管束数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⑤以穗颈弯曲程度为指标,可将水稻划分为直立穗、半直立穗、弯曲穗3种类型,并且穗颈弯曲程度与剑叶长、剑叶长宽比、剑叶角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颈大维管束数与穗颈弯曲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小麦持绿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明持绿型小麦品种川农18(CN18)、川农12(CN12)、川农17(CN17)和常规品种绵阳11(MY11)之间的差异,采用了在抽穗后不同时期剪去旗叶的方法,测定了在开花后不同时期小麦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并且测定了在各处理下植株的千粒重。结果表明,持绿型小麦品种植株抗衰老,光合作用时间长,籽粒具有较高的生长率,因此具有较高的千粒重,除旗叶外,倒二叶、倒三叶对子粒重也具有很强的补偿作用。"库"的强度很可能是限制持绿型小麦超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多效唑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在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喷施小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能增加小麦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强小麦剑叶的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向茎秆和子粒的输送;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喷施小麦,对小麦第一、二、三节节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控长作用,降低了植株的高度,从而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为小麦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麦冠层光合器官不同时期对千粒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小麦冠层光合源叶和芒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千粒重的影响 ,比较分析了上部叶、芒在子粒形成过程中的贡献及补偿能力的大小 ,着重讨论了不同时期冠层光合器官中旗叶、芒、倒二叶、倒三叶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开花后小麦下部叶片光合功能衰退较快 ,冠层光合器官对千粒重起重要作用 ,其中旗叶作用最大 ,芒、倒二叶次之。  相似文献   

18.
小麦物候期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小麦物候期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物候期(挑旗期、抽穗期、开花期)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挑旗期与抽穗期、开花期、小穗数、不孕小穗数、最高分蘖数呈显正相关;与旗叶长度负相关不显。抽穗期与开花期、小穗数呈极显正相关;与旗叶长度呈极显负相关;与倒三叶宽、倒三叶面积呈显正相关。开花期与小穗数呈极显正相关;与倒三叶宽、倒三叶面积呈显正相关;与旗叶长度呈极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小麦主要库、流、源器官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分析评价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优质高产育种提供参考,首先分析旗叶、穗下节和籽粒与产量性状和品质特性间的相关性,然后以旗叶、穗下节和籽粒为自变量,以产量性状和品质特性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较大的旗叶面积是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前提;旗叶的长、宽和面积对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且旗叶宽较旗叶长对产量的影响更明显;旗叶宽与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面团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且较旗叶长对品质的影响更明显。(2)高秆品种,穗下第一节长/穗下第二节长与产量呈负相关,与品质呈正相关;矮秆品种,穗下第一节长/穗下第二节长与产量呈正相关,与品质呈负相关。无论是高秆还是矮秆,穗下第一节直径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且在矮秆中的作用更显著;穗下第一节直径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正相关,与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形成时间呈负相关。(3)粒厚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粒宽与粒长次之;粒长、粒宽和粒厚与小穗数、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均为正相关;粒宽、粒厚与穗长和穗粒数呈负相关,且粒厚的负作用更大;粒长与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较粒宽和粒厚对籽粒容重的影响更明显;粒宽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形成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较粒厚对品质的负作用更大;粒长与除容重外的其他品质特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小麦主要库、流、源器官与产量和品质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通过协调各因素间的关系,可以达到源足、库大和流畅的要求,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根系基本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取大田与盆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根系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品质类型不同,根系基本性状不同,中筋小麦豫麦49号除越冬初期外,其它各时期单株次生根条数均为最少,单株根干重介于豫麦34号及豫麦50号之间,单根质量高;越冬初期至挑旗期根系生理活性变化幅度大;弱筋小麦豫麦50号除越冬初期外,其它各时期单株次生根条数均最多,单株根干重各时期均为最大;拔节前根系活力最弱,挑旗后根系活力下降幅度较大,根中SOD活性罪状强且各时期变化幅度不大;强筋小麦豫麦34号,单株根干重量小,根系质量最差;拔节前根系活力较强,拔节后根系活动较弱,下降速度缓慢,根中SOD活性各时期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