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新农科”人才应具备的创新素质和培养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向和一二三产业日益融合,对"新农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创新素质要求。不但要具备广博的"新农科"基础知识+人文修养+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富有引领时代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擅长非同寻常的创新性思维,做持之以恒的创业者和开拓者。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路径,在于高校规划培养、教师教学培养和学生自我培养三者同步实施,其中农业院校制定"新农科"人才培养方案、营造校园创新文化,专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学生本身自觉提升创新素质、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新农科理念对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普及,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核心课程的重构与升级显得愈发重要.该研究紧密结合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以"智能+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专业核心系列课程进行建设与改革,优化了课程体系内容,创新了教学方法,培养和提升了学生在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整体理论框架下的专业综合素质.该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地方高校在新时代构下建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该文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农科建设对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实施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和深化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使农科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4.
"新农科"建设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推动高等农林创新教育的重大举措。"新农科"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大多是按教育部、教育厅、高校或学院的要求,自上而下、供给式的发展。本文基于研究生需求的视角自下而上对"新农科"建设进行分析,再融入研究生培养的每个阶段,使得"新农科"建设发展更加深入、全面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改革功能等多种功能,对进一步助推高等农林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大学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性大学开办涉农学科专业,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农科类人才培养新现象。综合性大学应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新时期"新三农"对农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改造和创新农科类传统学科,构建新型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吉林大学农科类专业为例,具体阐述了综合性大学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姚祎  毕亚玲  赵蕊  张轶辉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8):141-143,146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高校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法等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作为农科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实践教学需要"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加快改革步伐,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与时代发展要求结合起来。该文分析了互联网科技对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介绍了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实践教学概况及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农科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农科高校开设《电影鉴赏》课程应与农业学科优势专业相互渗透,走"农"、"艺"结合教学之路。兼顾"以人为本"与"以农为本"选取教学内容,加强审美教育沟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结合培养学习能力,革新考核办法,激发农科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合作能力、拓展科研视野,引导学生树立献身农业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农科类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绕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学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农科类专业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提出了以"3层6块18门"为基础的农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模块化课程,通过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农科类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科"建设契机下,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引领未来水族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针对河南科技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学分制、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加大创新创业项目和专业技能大赛的宣传、推广和实施、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师制改革等建议,以期为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方农科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从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体系,以现代高新技术充实提升传统农科专业内涵,促进农科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5个方面阐述了地方农林高校培养农科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