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背飞虱·褐飞虱成虫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灯诱结果表明 :在贵州塘头稻区 ,白背飞虱、褐飞虱成虫混合发生 ,始见期分别为 4月 11~ 18日和 2 1~ 2 4日 ;白背飞虱、褐飞虱成虫种群数量的季节性消长动态年度间均较一致 ,同期年度间诱虫量变化大 ;4、5、6月诱虫量少 ,7、8、9月诱虫量多且出现 4次成虫高峰 ,10月诱虫量明显减少 ,到 10月 14~ 19日和 17~ 2 0日成虫种群分别终见。  相似文献   

2.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田间褐飞虱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杀虫双、杀虫单、乐果、甲对·敌、锐劲特及锐劲特分别与杀虫双、杀虫单混用对田间褐飞虱种群消长的影响试验 ,表明 :杀虫双、杀虫单、乐果、甲对·敌防治水稻螟虫可导致褐飞虱短翅型雌成虫大量产生 ,下代卵量大幅度增加 ,最终导致下代褐飞虱种群数量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3.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灯下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安市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安市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下始见日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5月中旬以前灯下种群数量较少,5月下旬种群数量开始急剧增多,5月下旬至9月下旬形成1个或若干个种群数量高峰期,10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年内灯下种群数量动态呈现单峰型、双峰型或多峰型。  相似文献   

4.
5.
南宁褐飞虱种群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6.
曹晖  舒德平  李明波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47-147,238
根据太湖县近10 a褐飞虱灯诱资料,分析了褐飞虱灯下始见期、终见期、高峰期及其数量的时空分布及与当年发生程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77-1990年2614次田间种群消长系统调查及对15417头长,短翅型雌成虫卵巢发育系统解剖证实,本地区单季晚稻最初虫源由南方迁入,迁入期通常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繁殖产生长、短二种翅型的成虫,从过入建立各到种群最终消失,可发生3-4个世代,田间种群数量动态与迁入基数,气温、食科及天敌等因子有关。其中,虫口基数和气温是种群大发生的主导因子,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是种群数量激增的预兆。  相似文献   

9.
安庆稻区两种稻飞虱年度间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安庆稻区,水稻的混作提供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发生与发展的生活条件。综合1995~1997年3年的研究结果,白背飞虱在8月中旬进入虫口高峰,褐飞虱于9月中旬出现最大虫量。前者年发生4~5代,后者则为3~4代。不同世代的田间种群数量、增殖倍数以及年度间的种群动态有种的特点。文中还讨论了制约田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可能因子。  相似文献   

10.
双季早稻田两种飞虱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柏法系统地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双季早稻田中的混合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在1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田间的混合种群数量均呈现出明显的连续性和重叠性。在早稻田的整个生育期中,白背飞虱单一种群数量占绝对优势,伴随水稻生育期的变化,其相对数量略有下降,普查也是如此,药剂防治能推迟白背飞虱的出现时期,但对两者的发生数量和早稻产量结构却不产生影响,文中讨论了稻飞虱自然种数数量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